「跑男」趙構:殺岳飛的三個理由

公元1187年初冬的一個晚上,杭州上城區德壽宮。

81歲的太上皇趙構走到了生命的終點,他輕輕地咳嗽,似乎猛烈一點就會咳破肺部,他的手腳已經不能動彈。

德壽宮原來是秦檜的府第,後來有風水先生說這裡很旺,“有王氣”,於是趙構退休以後就搬到這裡居住。

雖然只是趙構的養子,但接班的孝宗果然很孝順,這位新帝親自擔任監工,將德壽宮一再擴建,直至17萬平方米,10多個殿院,看起來絲毫不亞於自己的皇宮。

小湖泛舟,憑欄聽雨,沒事就會會客,乾乾政,趙構的晚年生活,可以說是很幸福了。

但疾病還是來了,這一次來得特別猛。

他的視力已經很微弱,但仍然可以看清大殿裡的一切:跪在不遠處的孝宗,幾個熟悉的太醫。太監和宮女已經不再跑來跑去,垂首站在一邊,神情木然。

他的眼角悄悄流出一滴淚,這場怪病入冬以來準確地打擊著他的身體,讓他每晚都難於入睡,渾身疼痛難忍。

只有回憶能緩解這種疼痛。他想起了懵懂少年的無憂,忽然登基後的興奮,隨之而來的逃亡,以及長時間的恥辱。

這一輩子經歷得太多太多,有精彩,有無奈,有悔恨,有不肯。

還有很多人和事,想起來,只有一聲嘆息。

“跑男”趙構:殺岳飛的三個理由

其實,他真的不用嘆息。

他是皇帝群體的幸運兒。眾所周知,中國歷史上400多位皇帝都沒活夠,平均壽命只有39.2歲,“70歲俱樂部”的成員只有9人,趙構是第四長壽的那個。

排在他前面的,分別是長壽之王乾隆(89歲)、蕭衍(86歲)、武則天(81歲)。

就連跟他一起在海上逃亡過的皇后吳芍芬,也足足活了83歲,是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后。

如果把一隻狼空投到羊群中,那群羊奔跑的速度會比平常更快,身體更健康。同理,危機能讓人活得更久。

外面是金人的虎視耽耽,作為大宋皇帝,既是國家最亮麗的名片,同時也是敵人攻擊的首要目標,隨時可能丟命。

“靖康之難”中父兄的命運,就像一個永遠潛伏在心頭的惡夢,時不時侵襲著他。

是戰是和,他一輩子在這個問題上搖擺不定,以至於他對主戰派岳飛父子痛下殺手。隨即他又後悔了。

56歲傳位給孝宗後,他們約定,一起給這個大宋的英雄平反,在自已任上,他不敢做這件事,那等於在扇自己的耳光。

根據他的授意,宋孝宗在詔書中高度評價岳飛,“卿家紀律、用兵之法,張(俊)、韓(世忠)遠不及。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其冤。”

這則詔書是趙構親自起草的,他要在有限的餘生裡,向這位昔日好友作無限的懺悔。

可是人都死了,要這些哀榮作甚?

外界都在議論他貪生怕死,這個世界上還有不怕死的人嗎?他內心冷笑。

他有一個猥瑣的想法,活得久一點。為此他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全國最著名的醫生可以直接出入德壽宮,不用通報。

寫書作畫之餘,他還經常跟吳皇后研究養生,慢慢成了一個全國知名的養生學者。

從青年時期開始,他就特別愛讀嵇康的《養生論》,對其“形恃神以立,神須形以存”的觀點讚不絕口。

為了表達對900年前這位嵇先生的崇敬,他經常以楷書、草書抄寫《養生論》中的篇章,到達廢寢忘食、手腕痠痛的地步。

活得久一點,嗯,這個慾望是合適的。

“跑男”趙構:殺岳飛的三個理由

臨安城外一古寺

這次重病,趙構發燒得有些迷糊,但他仍有回憶的能力。

他一直都記得,從公元1127年登基開始,自己就成了一個“跑男”——一個一直在逃跑的男人。

滅北宋後,金國原以為抓遍了趙家的子孫,沒想到還有一個漏網的。

對老趙家死灰復燃,金國是不滿意的,遂指派該國“第一猛男”兀朮統帥大軍南下,對趙構進行定點清除。

這有點像現在美國大兵玩的,深入到他國腹地執行暗殺任務。

金兵追逐之下,他從登基的商丘逃到揚州,又從揚州到逃到杭州、寧波、紹興、舟山、溫州……

金國有自己的攻擊節奏,因為宋的土地實在太大了,它一次吞不下,只能每三年進行一次大掃蕩,逐步向南推進。

超長距離的補給線,以及南方溼熱的天氣,成了趙構的最有力屏障。

即使如此,金軍還是長趨直入,公元1129年底,在和州大破宋軍,攻下廣德,強渡長江,繼續南下追殺。

金軍的推進速度之快,令趙構頓生涼意,他決定到海上去避難。這一避就是3個月,海上的顛簸,很多次讓他吐得一塌糊塗,並且留下了嚴重的後遺症。

不久金軍意外北撤,江湖盛傳金熙宗完顏亶的精神有問題,金國內部也並非一潭死水。

其實,趙構何嘗不想收復國土,一雪國恥。但他心底很清楚——

多數時候,“想”是一回事,“做”是另外一回事。

如果能保持一種力量平衡,各治其土就好了,他確實很討厭過那種打打殺殺的生活。

對他的這種態度,岳飛是很不滿意的。

“跑男”趙構:殺岳飛的三個理由

岳飛為人沉默寡言,但在氣場上卻令人敬讓三分。

這氣場,主要來源於他的氣節,他天生是個勇士和戰神。

他最崇拜的偶像是蘇東坡,可惜老蘇已在他出生前兩年去世。這並不妨礙他鑽研詩詞,後來寫出了《滿江紅》那樣的傳世之作。

才20出頭,看到天下大亂,國將不國,他就到處投軍(有據可查的共有4次),希望有朝一日能為國出力。

靖康元年(1126年),岳飛應招到相州參軍,那支軍隊的主帥剛好是趙構,而著名軍人宗澤是前敵總指揮。

宗澤知人善任,給他一個300人的小隊,而岳飛每次都能出色完成任務。宗澤很高興,認為自己發掘了一位難得的帥才。

他一直在等待機會,將岳飛介紹給趙構。

可是兩人還沒見面,岳飛就因為一篇文章把趙構惹毛了。

事情是這樣的,公元1128年,趙構雖然起用主戰派李綱為相,但主和派(如黃潛善、汪伯彥等)仍然很有發言權。

兩相權衡之下,趙構準備採取“避戰南遷”的政策,避到長安、襄陽、揚州等地。岳飛得知後,向趙構上書數千言,強烈反對避戰,他說,“奉車駕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臣願陛下乘敵穴未固,親率六軍北渡,則將士作氣,中原可復”。

對這次上書,趙構批了八個字,“小臣越職,非所宜言”,隨後岳飛被逐出軍營。

岳飛的一生,都是這次事件的縮影。

及至後來,岳飛在戰場上屢建奇功,趙構在召見他時,興奮地表態,“中興之事,朕一以委卿”,還親筆手書四個大字“精忠岳飛”,也改變不了這種命運。

對武將,趙構一直是不信任的,他經常會越過主帥向下面的將領發號施令,直接導致幾場戰役失利。

淮西事變後,他對武將的懷疑到了極點——

紹興七年(1137年)八月八日,南宋軍隊統制官酈瓊、王世忠、靳賽等發動叛亂,殺死監軍官呂祉等人,帶領全軍四萬餘人,並裹脅百姓十餘萬投降金人。

趙構認為,一個大將帶領的軍隊,名義上屬於國家,實質上變成了私家軍隊,國內武將的威脅比金人的威脅更嚴重。

相比之下,在金國有工作經驗的歸國人才秦檜更值得信賴。

那些年,岳家軍的名聲震天響,幾場仗打下來,蕩氣迴腸,天地動容,無數宋人熱血沸騰,民望節節攀升,一些地方還出版了歌頌嶽帥的新書,歌曲《嫁人就退岳飛那樣的人》在音樂排行榜上居高不下。

岳飛曾收到線報,說金國將要釋放欽宗的兒子。他急忙向趙構報告,建議“早日立儲”。對皇家接班人指手劃腳,這是大忌,據說是趙構與岳飛徹底決裂的開始。

很多人還是不懂,人家岳飛拼命保家衛國,你趙構根本不感激,還冤殺嶽帥父子,這世上還有天理嗎?

你不懂,這是政治。

你不關心政治,但政治一定會來關心你。

功高震主、介入敏感事件、迎合金國,這正是趙構殺岳飛的三大理由。

“跑男”趙構:殺岳飛的三個理由

與外部的金國威脅、內部的武將擁兵自重等相比,趙構更關注的,其實是接班人問題。

他有過一個皇子趙旉,公元1129年因為受驚嚇,身體一直不好。

後來的某個晚上,一個倒黴的宮女不慎踢翻火爐,發出巨大的聲響,趙旉聽到後,病情就更重了,沒幾天便以3歲的低齡夭折。

這是趙構一輩子唯一的兒子。他還有過五個女兒,都被抓到金國,其中三個不到3歲就夭折,另外兩個不知去向。

為了再生幾個小孩,趙構也努力過,但身體總是不爭氣。具體原因,據《朝野遺記》記載,“外傳北風極勁,而汪、黃傲然謂無事,故上每不知虞。比江都宮中方有所御宰,而張浚告變者遽至……故明受殂後,後宮皆不孕。”

這段話的意思是,金軍來勢洶洶,但大臣報喜不報憂,以至於有一天,趙構正跟嬪妃親熱的時候,忽然近臣急報,金兵已殺到揚州,趙構當場嚇得癱軟,從此便告不舉。

他找很多老中醫看過,《建炎以來系年要錄》記載,他對一個叫王繼先的醫生寄予厚望,還說,“朕頃冒海氣,繼先診視有奇效。可特書讀。”

他把不舉的原因說成是在海上逃亡時受了溼氣,希望王繼先能治好自己。

但不久他就對王繼失望了,這種失望後來慢慢變成了絕望。

他只能在宗室裡挑選兩個孩子作為自己的養子,一個名為趙伯琮,一個名為趙伯玖,這在皇家歷史上是非常罕見的。

畢竟,沒有強大的外部壓力,沒有一個有權力的人願意退休,何況皇帝手上的,是無上的權力。

一直到公元1162年,趙構已經55歲了,不得不傳位給趙伯琮,改名趙昚。

趙構主動做太上皇,顯然是在效仿父親宋徽宗——隨時可以拋開工作,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事實證明,隆興元年(1163),也就是宋高宗禪位的第二年,南宋軍隊被金兵打敗,消息傳到宮廷,太上皇趙構“日僱夫五百人立殿廷下,人日支一千足,各備擔索”(《朱子語類·高宗朝》)。

像以往一樣,他兩股戰戰,已經做好了逃命的準備。

不知不覺中,他活成了自己年輕時最討厭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