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3 趙構、秦檜有多壞?害死了岳飛還不夠,又把這忠義之士送上不歸路

趙構、秦檜有多壞?害死了岳飛還不夠,又把這忠義之士送上不歸路

趙構、秦檜有多齷齪?他們狼狽為奸,用“莫須有”的罪名害死大英雄岳飛之事,已是千古皆知。

這裡,說一個被他們用卑鄙無恥手段害死的忠義之士的故事。

這個忠義之士可謂忠貫日月、義薄雲天。趙構、秦檜合夥害死了他,趙構的繼任者宋孝宗都覺得內疚和羞慚,宣佈追贈其開府儀同三司,諡號為肅愍,並賜廟號為仁勇。後來的宋寧宗覺得這還不夠,又加贈少保,賜姓趙氏。

看,就是這樣一個忠肝義膽之人,趙構、秦檜為什麼要致之於死地呢?

下面,我們來仔細捋一捋。

這個人姓複姓宇文,雙名虛中,字叔通,成都華陽人,宋徽宗大觀三年(1109年)進士,在宋徽宗執政的宣和年間任中書舍人。

宋徽宗是個顢頇昏庸的君主,在王黼、蔡攸、童貫等一批奸臣的慫恿鼓動下,聽信了從遼地逃回的漢人馬植的建議,要與東北女真人建立的金國結盟,對遼國進行南北夾擊,以收復五代時期被石敬瑭割讓給遼國的燕雲地區,成就“不世之功”。

在舉朝昏迷、狂亂之際,宇文虛中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上書堅決反對。

宇文虛中認為,宋國和遼國自檀淵結盟以來,保持了近百年和平,一旦背盟與金夾攻遼國,那是失義之舉,天下厭之。另外,滅了遼國,鄰居就會換上更為強悍野蠻的金國,到時,他們垂涎中華富庶,難保不會趁勝利的勢頭南下,那麼“以百年怠惰之兵,當新銳難抗之敵;以寡謀安逸之將,角逐於血肉之林。臣恐中國之禍未有寧息之期也”。

忠言逆耳,正在做著收復燕雲美夢的宋徽宗君臣哪裡聽得進?將之斥出朝堂。

宇文虛中不屈不撓,連著“建十一策,上二十議”。

趙構、秦檜有多壞?害死了岳飛還不夠,又把這忠義之士送上不歸路

但都被宰相王黼壓下沒有上報。

接下來的事,證明了宇文虛中的預見。

平滅了遼國後,金太宗完顏晟分東西兩路大軍伐宋。

其中的東路金軍行動神速,先破檀州,又陷薊州,很快就佔領宋國剛剛到手的燕京及所屬六州。

西路軍也風捲大旗,煙塵滾滾,直取山西重鎮太原。

宇文虛中此時正和大太監童貫在太原城內。

童貫嚇得膽子縮成細胞幹,聲稱自己要向宋徽宗當面彙報軍情,不由分說,拉著宇文虛中逃離了現場。

為此,連累宇文虛中背上了臨陣脫逃的罵名。

宋徽宗聽童貫彙報了前方軍情,嚇得呆若木雞,良久,想起宇文虛中先前的勸告,趕緊向宇文虛中問計,並埋怨說:“怪就怪王黼當初沒有聽你的話,鬧得事情不可收拾了,該如何是好呢?”

宇文虛中不打馬虎眼,直截了當地說:“惹出這一事端,您是第一責任人,只有先下罪己詔,然後革除政務中的弊端,方能收回人心。”

宋徽宗羞慚萬分,只好讓宇文虛中代自己草擬罪己詔,發佈天下。

不久,幹又把帝位讓給兒子趙桓,自己退居二線,當太上皇。

靖康元年(1126年),東路金軍兵臨宋朝帝都東京汴梁城下。

宋朝君臣面面相覷,震響莫名。

經過一番戰與和的激烈爭吵,為保險起見,剛登位的宋欽宗決定議和,派使者鄭望之出城與金東路軍主帥完顏宗望談判,賠款割地,奉上金銀絹採各一千萬,馬駝驢騾等萬匹,割太原、中山、河間三鎮。

宗望心滿意足,答應撤軍。

主戰派的李綱認為金軍必定麻痺大意,乃是出擊的大好時機,指揮武將姚平仲前去劫營。

結果姚平仲全軍覆沒,其本人逃得無影無蹤。

這一下,捅破天了。

金軍再次圍城猛攻。

趙構、秦檜有多壞?害死了岳飛還不夠,又把這忠義之士送上不歸路

宋欽宗要戰無將,只得再次派人前往金營議和。

宋國的言而無信,肯定把金人惹毛了,誰去誰倒黴,滿朝大臣,無一人領命。

宋欽宗欲哭無淚,無比失望。

最終,是宇文虛中挺身而出,用三寸不爛之舌,息卻了金軍的雷霆之怒,再次簽訂了和議書。

金軍退去,欽宗長舒了口氣,感謝宇文虛中為自己排憂解困,任命他為籤樞密院事。

也因為金軍已經退去,滿朝文武都從懦弱中“復活”了過來,一個個精神抖擻,神勇無比,紛紛彈劾宇文虛中擅自議和,割讓了三鎮。

主戰派的精神領袖李綱更是當眾譏笑宇文虛中,說宇文虛中當上樞密是賣國求榮得來的,還捎帶上說宇文虛中從太原“臨陣脫逃”,是個貪生怕死的小人。

俗話說,爍口成金,積毀銷骨。

壞話說得多了,欽宗也左看右看覺得宇文虛中不是人,忘了割讓三鎮是自己拍板的事,把過失全推到宇文虛中身上,趕他出京城,先去任青州刺使,不久又下令免職。

宇文虛中也因此因禍得福,躲過了第二年(1127年)的“靖康奇禍”。

該年,金軍再次兩路攻宋,攻陷東京汴梁,把宋徽宗和宋欽宗與及眾王公大臣、宗室貴族,全都一鍋端,押解上了冰天雪地的北國。

趙構、秦檜有多壞?害死了岳飛還不夠,又把這忠義之士送上不歸路

北宋滅亡,宋徽宗的第九子康王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稱帝,建立了南宋。

金軍哪能允許宋朝死灰復燃?立刻舉兵南下,展開斬首行動,捉拿趙構。

被追趕得東奔西竄的宋高宗趙構,上天無門,入地無路,一個勁地想向金人告饒,卻苦於找不到代言人。

他下詔懸賞出使金國的人——名義上是去迎接被金軍擄走的徽欽二帝,實際上就是去求饒,談投降條件。

這時候金兵的殺氣籠罩了半個天地,誰有這個膽子去辦這檔子既丟臉又會丟性命的事?

宇文虛中有,他認為,做臣子的,必須義無反顧地為君父解憂。

他勇敢地站了出來,一意承擔北上出使金國的任務。

宋高宗喜出望外,任命他為資政殿大學士和祈請使,風風光光地禮送他出使金國。

金國人非常詫異地接待了宇文虛中,說,什麼?你們要來迎接徽欽二帝?我們現在還想抓拿趙構,讓他們父子團聚呢。

不過,金國人也敬宇文虛中是條漢子,沒有為難他,讓他回去。

宇文虛中卻牽掛著徽欽二帝的死活,說:“奉命北來祈請二帝,二帝未還,虛中不可歸。”

金國人表現得比宋欽宗好,沒有驅趕他,讓他留了下來。

宇文虛中這一留下來,就有了做臥底的機會。

您想呀,金國是剛從奴隸社會進化來不久的政體,一下子就佔領了大量遼國和宋的地區,正需要高文化的治國人才。而宇文虛中原先是北宋的中書舍人,才華出眾,讓他閒置,豈不是浪費人才?!

沒多久,宇文虛中就得到了金國的提拔和重用,從翰林學士做起,一直做到知制誥兼太常卿,被封河內郡開國公。後來還被封為金紫光祿大夫。金國上下,人人稱尊他一聲“國師”。

但是,宇文虛中人在曹營心在漢,他悄悄給家人寫信說,自己在金國當官是被迫的,對宋朝“惟一節一心,待死而已”。

宇文虛中在金國身居高位,接觸到大量的金國的政府文件,不僅瞭解到許多金國內部鬥爭的情況,也摸清了在北方做官卻心懷故國的漢臣,“遂密以信義結約”,準備有朝一日舉旗起事,解救徽欽二帝回國。

不過,由於宇文虛中做的是極其機密的大事,有相當多北來的宋人不知內情,只看到他在金國地位尊榮,對他不屑一顧。

其中,被稱為“北宋蘇武”的洪皓就非常鄙視宇文虛中,“見而甚鄙之”。

宇文虛中不被同道中人理解,卻仍能忍辱負重,默默地為自己擬訂的“大事”作努力。

他不斷運用離合詩及符錄隱語的方式南宋朝廷提供情報,有時還鋌而走險,使用當時最常見的蠟丸書,“以蠟書潛言虜中事”。

就這樣,宇文虛中積極行間、用間,利用完顏宗幹為宋朝除去了對宋朝作惡最多的完顏宗翰。

而每當金國朝廷要策劃南侵,宇文虛中就大說特說南征的壞處,打消金國高層南征的念頭。

宋徽宗在北國病死,奉趙構命令前來迎還宋徽宗屍骨、兼向金國議和的議和使者王倫有機會接觸到宇文虛中,知道了他的忠義和苦心,回去向趙構彙報,說:“虛中奉使日久,守節不屈。”

趙構表示明白,讓宇文虛中的兒子宇文師瑗到福州擔任轉運判官,並下令福州地方官務必照顧好宇文虛中的家屬。

金皇統元年(宋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向來對宇文虛中計聽言從的完顏宗幹去世,完顏宗弼掌握了金國朝政。

完顏宗弼就是岳飛的死對頭金兀朮,此人不但兇悍殘暴,而且鬼心眼特別多。

他一上位,就向南宋索要在金國做官的宇文虛中、張中孚、張中彥、鄭億年、杜充、張孝純、王進等人的家屬,說是要讓這些人無後顧之憂,安心工作,其實是要把這些家屬作為人質,使這些人不敢有二心。

宇文虛中知道這個消息,嚇壞了,趕緊給趙構遞密信,說,如果金國人要我的家屬,您就跟金國人說全死了,或者說全失散了,找不著。

但是,秦檜卻制止了趙構,命人把宇文虛中的家屬打包,一古腦遣送去了金國。

秦檜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宋史的解釋是:“檜慮虛中沮和議,悉遣其家往金國以牽制之。”即秦檜害怕宇文虛中會破壞議和,所以把他的家屬全部送往金國去了。

有人也許奇怪,宇文虛中不是在金國朝廷大力反對金國南攻宋國,主張金國和南宋議和的嗎?為什麼秦檜會害怕宇文虛中破壞議和呢?

原來,宇文虛中主張金宋議和,是在金強宋弱,南宋面臨滅頂之災的時候,但到了金天眷二年(宋紹興九年、公元1139年),宋金之間的形勢已經逆轉過來了,岳飛甚至揮動大軍進攻到離汴梁只有四十五里的朱仙鎮,勝利的天平已經傾向南宋了。宗弼也感覺到了金軍已失去了絕對的軍事優勢,有意講和。身在金國的宇文虛中對這種情況瞭如指掌,開始反對議和了。

也就是說,宇文虛中此時和岳飛等主戰骨幹的想法是一樣的:收復兩京,直搗黃龍。

但趙構骨子裡還是渴望議和。

主要原因有三:

一、這些年來,實在是被金軍打怕了,擔驚受怕的日子真不好受。

二、因為兩國開戰,各地武將的勢力不斷坐大,已經威脅到中央的存在了,必須儘快停戰,早日解決這個問題。

三、如果不答應議和,宗弼放話說要放出被俘虜的宋欽宗趙桓在汴梁為帝,這事兒可受不了。

也在這一年年底(宋紹興十一年,金皇統元年,1141年),趙構下令殺掉了岳飛。

接著,趙構象要放棄岳飛一樣,要放棄宇文虛中了,讓秦檜親自監督和催促,把宇文虛中的家屬一個不漏地被遣送到金國。

金皇統六年二月,金國有人告宇文虛中謀反,該年六月,宇文虛中被大火焚死,一同上刑場的,還有全家百餘口人,全部被活活燒死。

趙構、秦檜有多壞?害死了岳飛還不夠,又把這忠義之士送上不歸路

史載:“虛中與老幼百口同日受焚死,天為之晝晦。”

宇文虛中被告謀反,具體怎麼謀反,宋史和金史的記載都語焉不詳,只說了個非常牽強的解釋,即恃才輕肆,牽涉文字案致死。

真實情況肯定不是這樣。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54提供了一個這樣的答案:“資政殿大學士宇文虛中,既為金人所用,知東北之士憤為左衽密以信義感發之,從者如響。乃與其翰林學士高士譚等同謀,欲因亶郊天就劫殺之。先期以蠟書來告於朝,欲為之外應,秦檜拒不納。會事亦覺,虛中與其子直顯謨閣師瑗皆坐誅,闔門無噍類。”

即宇文虛中會同另一個在金國做官的漢人高士譚合謀,準備趁金熙宗完顏亶去祭天的時候劫殺他。事前派人送蠟丸書給朝廷,希望得到接應,但秦檜拒不接受。事情暴露後,宇文虛中全家被殺。

而宋人施德操筆記則提到了另一個答案:“紹興十五年,(宇文虛中)謀挾淵聖(宋欽宗)南歸,為人告變。(宇文)虛中急發兵直至金主(金熙宗)帳下,金主幾不能脫,事不成而誅。”

即宇文虛中暗中策劃把欽宗皇帝帶回江南,被人告發,不得已,鋌而走險,領兵直衝皇宮,想把金熙宗殺掉,事不成被誅。

清代全祖望另在其他宋人筆記中找到大致相同的答案,記錄在他的《鮚埼亭集》中:“虛中偽受金官,志圖挾淵聖南歸,事已垂成。秦檜以其蠟丸洩之金,遂與同謀高士談闔門受害,故宋為之贈官予諡立廟置後。”

這條記錄說得更明白:宇文虛中假裝接受金國官職,志在謀劃帶宋欽宗南返,事情已經接近成功。秦檜卻把他寫的蠟丸信交給金國,使他與同謀的高士談一同闔門受害,這就是後來宋孝宗、宋寧宗後來對宇文虛中“贈官予諡立廟置後”的原因。

這個,應該是事情的真相了。

趙構、秦檜有多壞?害死了岳飛還不夠,又把這忠義之士送上不歸路

宇文虛中帶宋欽宗趙桓返回宋國,那是趙構萬萬不能接受的了。於是趙構和秦檜出賣了宇文虛中,把他的計劃洩露給金國,借刀殺人,除掉了宇文虛中。

岳飛之死,天下皆知其冤。

宇文虛中之死,知道真相的人卻是少之又少,嘆嘆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