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1 姥姥帶大的孩子,卻和奶奶更親,孩子的理由,家長要反思

一個寶寶的降臨,會給一個家庭帶來多少歡樂,特別是家中的老人,更希望自己的子女們能夠多子多福。當女人生了孩子不想在婆家與婆婆長期相處而發生婆媳矛盾,她便會選擇帶著寶寶回孃家居住,而孃家也非常歡迎女兒她的寶貝的到來。


姥姥帶大的孫子,最後卻和奶奶更親。

小希由於丈夫常年在外工作,為了避免和婆婆相處出現矛盾,所以小希懷孕後,便一直呆在孃家。直到孩子出世,孩子也一直由姥姥帶著。姥姥對小希的兒子雖然疼愛,但也不會無條件地滿足孩子所有的需求。

小希的兒子隨時間的增長,漸漸地長大了,不知不覺已經6歲了,已經讀幼兒園了。孩子放暑假,小希便帶著兒子前去看望奶奶,並和奶奶相處了一段時間。

小希接走兒子的時候,兒子哭得非常傷心,他告訴小希,奶奶才是對他最好的人,什麼都買給他,不像姥姥那麼小氣,奶奶才是他的家人。

孩子的話讓小希心裡久久不能平靜,原本她剛開始是想責怪孩子,但轉念一想,其實這也不是孩子的錯,這是家長的問題。為什麼孩子明明是姥姥帶大的,最後卻跟奶奶親呢?

姥姥帶大的孩子,卻和奶奶更親,孩子的理由,家長要反思


為什麼孩子是姥姥帶大的,最後卻跟奶奶親?

  • 姥姥平時對孩子管教嚴格。

由於孩子是姥姥帶大的,平時姥姥為了孩子好,並沒有一味地滿足孩子的需求,而是讓孩子懂得節約用錢,不可鋪張浪費。

姥姥從小對孩子的管教比較嚴格,而奶奶由於從小沒帶過孩子,對孩子比較寬容,兩者之間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因此讓孩子覺得奶奶對他更好,他和奶奶更親。

姥姥帶大的孩子,卻和奶奶更親,孩子的理由,家長要反思

  • 姥姥有時說話不知輕重。

由於孩子是姥姥帶大的,所以跟姥姥相處的時間會更長一些。當孩子淘氣而不聽姥姥的話時,姥姥雖然捨不得打孩子,但也會對孩子說一些重話,比如:你再這樣我就讓爸媽來接你走了、你只是我家的外孫等等,由於姥姥無意間說話不輕重,傷害到了孩子。

而孩子的奶奶,孩子偶爾才見幾次,奶奶由於很少在孩子身邊,也沒對孩子發過脾氣,所以孩子便會覺得奶奶更好。

  • 奶奶內心的愧疚。

奶奶由於沒法親自帶孫子,心裡多少對孫子有一些愧疚。所以當媽媽偶爾當著孫子去看望她時,她總會無條件地滿足孩子所有的需求,孩子想要幹什麼便幹什麼,想要買什麼便買什麼。而相比之下,奶奶更加縱容孩子,而在孩子看來,奶奶這才是對他好的表現。

姥姥帶大的孩子,卻和奶奶更親,孩子的理由,家長要反思


父母要如何正確引導孩子

  • 讓孩子懂得感恩。

父母首先要教育孩子,做人最重要的,要懂得感恩。讓孩子明白,姥姥把自己撫養長大,教育他,這是姥姥給的恩情,我們要懂得感恩姥姥。而姥姥平時約束自己,管束自己也是為了自己好,讓孩子明白姥姥的良苦用心,感恩姥姥。

  • 尊敬老人。

其次,父母要教育孩子要懂得尊重老人。姥姥把孩子撫養長大,並且教育他,這個過程非常不容易。孩子不但不懂得姥姥撫養自己長大的艱辛,還直言奶奶與他更親,奶奶才是他的親人。孩子這樣的做法,不但不尊重老人,還傷到了奶奶的心。

姥姥帶大的孩子,卻和奶奶更親,孩子的理由,家長要反思

  • 姥姥和奶奶都是自己最親的人。

最後,父母要讓孩子明白,無論是姥姥還是奶奶,都是自己最親的親人。兩者都是平等的,不分高低。

讓孩子明白,奶奶只是沒有長期不能在自己身邊,才會偶爾放縱自己,當奶奶過於放縱自己時,自己要懂得和奶奶說不。而姥姥教育自己,約束自己,也是希望自己能做一個懂得約束自己的好孩子。

孩子年齡小,並不會分辨誰才是真正為他好,在孩子看來,誰經常給他買東西,縱容他的人,才是對他最好的人。父母要讓孩子明白,無論是姥姥還是奶奶,都是自己最親的親人,都是為自己好的人。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