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8 滄縣秦鳳海:孩子們眼中的“秦伯伯”

滄縣秦鳳海:孩子們眼中的“秦伯伯”

《滄州驕子》叢書徵稿選登之五十四

滄縣秦鳳海:孩子們眼中的“秦伯伯”

“秦伯伯”的言傳身教哲學

——記滄縣中學高級教師秦鳳海

周洋 田洪霞 王燁

在學生眼中,三尺講臺上,他是嚴格負責的教師,而在課下,他是關心他人的長者。從教23年,他教過近千名學生,視他們為兒女,默默奉獻,無私關懷,很多學生私下裡都親切地叫他“秦伯伯”。他就是滄縣中學高級教師秦鳳海。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不單單是讓學生學到書本知識,而且要為他們樹立良好的榜樣,把他們教成人,育成才,這是自己最大的目標和心願!”這正是秦鳳海的教師哲學。

滄縣秦鳳海:孩子們眼中的“秦伯伯”

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孩子來對待

今年48歲的秦鳳海是滄縣興濟鎮人,1987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滄縣中學。因為學習成績突出,1990年,他成為了當時學校裡為數不多的兩個保送生之一,被保送到河北師範學院政教系讀書。

1994年大學畢業後,秦鳳海曾有機會留在石家莊一所非常不錯的中學任教,但他卻感恩當年的保送之情,毅然回到母校滄縣中學任教,擔任政治教師兼班主任,回報家鄉教育事業。

回憶當年,秦鳳海說,剛從大學校門走上教師崗位,第一次站到高中母校講臺上,看著那些大多數從農村來的孩子,彷彿看到了昔日坐在這裡讀書的自己。感受到他們對知識的渴求和求學的不易,他暗下決心,一定要把孩子們教育好,讓他們成為國家的有用之才。

這些年來,每次接手高一新生,秦鳳海都會給自己佈置一個任務——背誦新生名單,而且要在一週之內,認識班裡所有的孩子。

“學生交到我手上,我就要對他們負責,要象對待自己孩子一樣對待他們!”秦鳳海說。

授課前,秦鳳海總會將自己精心準備的“筆記”發到學生手中。上面明確標註了這堂課的重點、難點,還特意留出幾處空白,由學生自行填寫。這份看似簡單的筆記,卻讓孩子們看到了秦老師凝聚其中的認真與用心。

傳授知識,一絲不苟,身體力行;學生生活,細緻入微,和藹可親。教學中,秦鳳海會充分利用班會課、個別座談、家訪等形式瞭解每一名學生的學習、生活、思想狀況,及時發現問題,並通過耐心細緻的思想工作予以解決。為了讓學生們都能學有所成,每個月他都會與班裡80多名學生聊個遍,一個學期下來,他和每個學生至少談心4次。他手裡保留著每屆學生從入學到畢業的所有成績單,上面有他和每一個學生談心後的標記——一排排的紅對勾,被他教過的每個學生都在考後得到過他真誠而有針對性的指導。

這一次次的談話,就像迷霧中的盞盞明燈,為孩子們指引著正確的前進方向,引導他們走向成功。秦鳳海帶過的2016級20班的班長劉重琴說,自己有段時間總感覺學習成績上不去,秦老師瞭解後,就利用課餘時間和自己談心,告訴自己努力的方向,並制定出學習計劃,一段時間後,學習成績有了很大提高。

在秦鳳海的點撥下,一批批綵鳳展翅高飛。他教過的弟子中,有滄州市文科狀元,還有一批學生就讀於南開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等名牌大學,一批批學子在他的精心教導下步入名校,成為國家棟梁。

不拋棄不放棄,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

秦鳳海發自內心地尊重學生,特別是對那些成績稍差的學生,更是“情有獨鍾”,他從不唯成績看人,而是因材施教,對他們不拋棄不放棄。

有一年,秦鳳海班上新轉來一個叫張爽(化名)的女生,個性張揚,行事叛逆,晚上用手機上網,白天上課睡覺,考試還作弊。為此,秦鳳海找她談話,問她為什麼上課睡覺?“我困了。”張爽回答得很乾脆。“這樣走下去,將來怎麼辦?”“沒想過”……第一次談話,秦鳳海說自己很失敗,張爽完全表現出一副毫不在乎、“破罐破摔”的態度。

但秦鳳海沒有放棄張爽,而是用實際行動感化她。課上刻意讓她回答簡單問題,答對之後,給予表揚和鼓勵;課後繼續找她聊天談心,拉近師生關係。慢慢地,張爽的態度發生了明顯轉變,她開始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來,並且改掉了壞習慣。但好事多磨,她發奮努力後的第一次考試,成績不但沒有進步,反而更差了。孩子很受打擊,失聲大哭。秦鳳海覺得孩子有追求了,對成績上心了,必須抓住這來之不易的轉機。秦鳳海耐心幫她分析原因,並且帶孩子回家吃飯。夫妻兩個像家長一樣和孩子繼續交流,給她鼓勵,還為她量身定做了學習方案。從那以後,張爽更加努力學習,再也沒有犯玩手機、上課睡覺的毛病,成績提升也很快。一年後,她的成績由班級倒數進入中游,高考時更是考進了班級前20名。這是張爽和她家長在轉班前想都不敢想的成績。“多謝您,秦老師,要不是您,我這三年就毀了。”臨畢業前,張爽感激地對秦鳳海說道。“這都是你自己努力的成果,記住了,你以後的人生路還很長,遇到任何困難都不要輕言放棄。”秦鳳海說。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因屢次違紀被私立學校“勸退”的張軍(化名),來到秦鳳海班上後,在約束和關愛下,高考時,從原來的班級倒數第二,進了前10名;因網癮、厭學推遲入學達兩個月之久的學生黃濤(化名),在秦鳳海教育和引領下,改過自新,奮發努力,高考考進了年級前30名;單親家庭的孩子何甜(化名),受性格和家庭環境影響,膽小不敢與人說話,秦鳳海不僅在經濟上給予資助,還盡力創造機會鍛鍊她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後來何甜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內蒙古民族大學,並參與了2012年河北省“自強女孩”評選,變得越來越開朗、活潑、自信……

當班主任23年來,秦鳳海從未放棄、開除過一個學生,而是善於發現他們細微之處的改變,鼓勵表揚,培養他們對學習的信心和興趣。因為他知道,老師一個關愛的眼神,一個微笑,一句鼓勵,對於學生的成長來說都是莫大的動力!

滄縣秦鳳海:孩子們眼中的“秦伯伯”

身作則,當好班級“大家庭”的“家長”

管理班級就是管理一個家庭。作為班主任,秦鳳海非常注重對學生品德、習慣的培養。由於滄縣中學是寄宿制,他要求學生們在宿舍早睡早起,不支持熄燈後熬夜學習;他要求學生不穿奇裝異服,衣著樸素大方,不和他人攀比;他要求學生不亂花錢,還創新地建立了“班級銀行”,設置臺賬明細,義務為學生保存現金;就連班裡的衛生用具,他都要規範的擺放要求……

秦鳳海要求別人嚴,自己更是以身作則,率先垂範。每天早上5點30分,他都會第一個出現在班裡,陪著學生們上早自習,一直到晚上學生宿舍熄燈後,他才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規定孩子們的就餐時間為半個小時,而秦鳳海卻只給自己15分鐘,每一次,他都最先趕到教室等孩子們回來;在學校裡,不論天氣寒冷還是炎熱,他的穿著都是整潔得體;無論給哪個班上完課,他都把講臺上收拾得整整齊齊……

而為了培養學生們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增強他們的動手能力,秦鳳海還加強課外活動的實踐,他帶著學生們用廢棄硬紙夾制過粉筆盒;有的學生的桌凳壞了,他從家裡帶來工具,教他們如何修理;有學生反映班級的垃圾桶不好清洗,他就親自用“土辦法”為學生們示範……

秦鳳海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響著學生,孩子們看在眼裡,記在心上,都對班主任秦鳳海很是佩服。進入秦鳳海老師的班級,班級環境、學生精神面貌都給人一種滿滿的“正能量”。

秦鳳海是一個時刻把學生成長放在心上的人,即使是寒暑假,他也要通過電話、短信、微信指導學生假期生活,鼓勵學生在抓好學習的同時,幫家長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家長們都說,孩子放在秦老師班上,成長得特別快。

秦鳳海將所有心血都放到了這些孩子們身上,他幾乎沒陪妻子逛過一次街、出過一次門,甚至都很少回老家看望老人,當時上小學的女兒更是對早出晚歸的父親抱怨道:“爸爸,我已經好幾天沒看到你了。”而隨著女兒逐漸長大,她也漸漸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今年,秦鳳海的女兒考上了河北師範大學,女兒說:“爸爸,你就是我的榜樣!我以後也要像你一樣做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辛勤的付出,讓秦鳳海得到同事、家長、教育主管部門的認可,收穫了榮譽:2014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國優秀教師”稱號,被省教育廳授予“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優秀教師”稱號,市縣級和學校的各類榮譽稱號更是數不勝數。對於這些嘉獎,秦鳳海卻看的很輕,他依舊默默堅守著自己的人生信條。

23年的時間,秦鳳海對教師成長之路感悟頗深,他非常贊同教育家陶行知說的一句話——用真心去愛學生,才能收穫學生。這些年來,他經常用“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去換位思考。“一個偉大的母親,無論自己孩子有多笨,她都不會嫌棄。作為教師,只要想到每位父母把心愛的孩子託付給了我們,就等於把自己的希望託付給了你,就會感到一份沉甸甸的責任!”秦鳳海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