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句話正確嗎?

種花家的傳人小軍兔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句話正確嗎?

中國有句古話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說的是傳授給人以知識,不如傳授給人學習知識的方法。直接來看,魚是一次性的,釣魚是長期的方法,一條魚能解一時之飢,卻不能解長久之飢,如果想永遠有魚吃,那就要學會釣魚的方法。

現實生活中遇到這樣問題,應該怎麼樣呢?

1.對於求知中的學生,要授之以魚,還要授之以漁,還要培養孩子的求魚之慾。教授學生知識,還要教授學生求知的方法,培養孩子求知的興趣。

2.朋友相處,要因人因事而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一概的生搬硬套。有的朋友遇到了緊急情況,你就要先授人以魚,幫助渡過難關,再考慮怎麼樣授之以漁。如果你不是這樣做,而是一味的考慮怎麼樣授之以漁,可能朋友也沒得做了。

3.說一個例子,香港演員吳孟達,剛出道不久,靠著自己的努力,很快紅起來,掙了很多錢,結果開始膨脹、揮霍、賭博,很快就欠銀行30萬元錢,這在當時是很大的一筆數字,債臺高築被電視臺雪藏。這時他找到周潤發借錢,周潤發沒有借給他錢,他開始是不理解的,後來,周潤發給他介紹了一些角色,他又開始從龍套跑起,一點一點做,結果東山再起,得到觀眾的認可,又開始紅起來,也逐漸還清了債務。這件事情要有吳孟達能夠理解周潤發的苦心,相互理解,事情就是一個兩好(雙方都好)的結果。

4.如果有些人只想得到魚,不勞而獲,坐享其成,而懶於做漁的事情,那就什麼幫助也不值得了。

所以說對一些道理,在現實生活中,絕對不能生搬硬套,一定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的運用,對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情,採取不同的方法,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海終歸納細流


授人以魚 ,不如授人以漁,更不如授人於欲是教師教學的三重境界。

授人以魚就是把知識直接傳授給學生,就是“填鴨式”教學,但它是教學的必經階段。聽說過一種學習方法是“先死後活、不死不活、死去活來”。試想如果沒有死記硬背的知識做根基,你怎麼會懂得學習方法?懂得了學習方法才能感悟其中的道理。怪不得人常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因此,授人以魚還是必要的。不要一提起“填鴨式”就嗤之以鼻。這些也使學生們打下牢牢的根基。在教學中,還必須讓學生博聞強記。那個作家不得背誦幾百篇文章。茅盾說過:“模仿是創新的第一步,在模仿中學到了方法,掌握了技能,以後才會有所創新”。

授人以漁是教師及教學的第二重境界 ,是教給學生捕魚的方法,才可能有吃不完的魚。是指在掌握好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和感悟,從而培養他們的理解力、洞察力和創新思維能力。使他們對知識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我們聽說過呂洞賓點石成金的故事吧。說的是:有一天呂洞賓 “啪啪啪”用手一點,一些普通的石塊一下子變成了金子,呂洞賓對他的弟子說:“徒弟們,你們隨便拿點吧,以後就有錢啦!”弟子們紛紛向前,拼命的搶金子。只有一個徒弟站在那一動不動,呂洞賓看了看他,問他為什麼不拿?那徒弟說:“師傅,你還是叫我點金術,行麼?”呂洞賓把他叫在了一邊,交給他了點金術。從那個沒去搶金子的徒弟身上學到了什麼?他要的是點石成金的手,學的是方法,可謂大智亦。因此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交給他們點石成金的方法。授人於欲是教師教學的第三重境界。是指學會了釣魚的方法後,越釣越有勁,越釣越想釣。教師交給了他們學習方法,還要激起他們學習的動力,是他們有不竭的動力源泉。清代學者袁枚在《隨園詩話》中講到:“學如弓弩,才如箭鏃,識以領之,方能中鵠。”指出了“魚”、“漁”、“欲””三者之間的關係。“欲就是感悟”。這就要求教師在授人以魚、授人以漁時,要逐步引導學生去悟,直至學生自發地悟。

例如:在英語教學中,同學們對單詞的記憶是“談詞色變”認為是難上加難。我就用三位一體教學法引導他們,先認識字母、音素、音標三者的關係,然後再拿漢語作比較,學生們一目瞭然。接著用三位一體法教給他們音素、音標的發音,他們學起來輕鬆、簡便。學會之後,自己會用音標發音啦,就光想試試,越試越有趣。越試越想試。從此,他們不會在記單詞上作難了。暑假裡,我親戚有五、六人該上初中,我都用這種方法給他們輔導,效果出奇的好。他們現在英語成績都是110分以上。

授人以魚 、授人以漁、授人於欲是教學的三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也是教學的三重境界。願廣大同仁們嘗試著這些方法對我們的孩子們進行教育。

   





明月入懷618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句話出自《老子》。說的是傳授給人既有知識,不如傳授給人學習知識的方法。道理其實很簡單,魚是目的,釣魚是手;魚是結果,漁是方法。一條魚能解一時之飢,卻不能解長久之飢,如果想永遠有魚吃,那就要學會釣魚的方法。

還有《淮南子·說林訓》西漢劉安兵書原文節選:

臨河而羨魚,不如歸家織網。明月之珠,蛖之病而我之利;虎爪象牙,禽獸之利而我之害。易道良馬,使人慾馳;飲酒而樂,使人慾歌。是而行之,故謂之斷;非而行之,必謂之亂。矢疾,不過二里也,步之遲,百舍不休,千里可致。

臨河羨魚,不如回家織網以便打魚。明月之珠是蚌蛤的病害,卻是我們的寶貝利益;虎爪象牙是禽獸的利器,卻是我們的禍害。平坦的道路,優良的駿馬,使得人想騎馬快鞭奔馳;喝酒喝得痛快時,使人禁不住引吭高歌。

認為是正確的就去做,所以這叫“決斷”;認為不對的,卻還去做,這就叫做“亂來”。箭矢飛快,但頂多也不過射到兩裡地遠;步行雖慢,但走上上百天,也可達到千里之遠。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強調了方法的重要性。還有一句話叫‚授人以漁不如授人以欲‛!教育的最高的境界應當是超越方法論,應當是‚授人以欲。‛

我們用三個小故事來解讀‚授人以欲。‛

第一個故事。一位遊人旅行到鄉間,看到一位老農把喂牛的草料放到一間小茅屋的屋簷上,不免感到奇怪,於是就問道: ‚老公公,你為什麼不把喂牛的草放在地上,方便它直接吃呢?‛ 老農說:‚這種草草質不好,我要是放在地上它就不屑一顧;但是我放到讓它勉強可以夠得著的屋簷上,它會努力去吃,直到把全部草料吃個精光。

第二個故事: 美國著名心理醫生基恩博士常跟病人講起小時候他經歷過的一件觸動心靈的事: 一天,幾個白人小孩正在公園裡玩。這時,一位賣氫氣球的老人推著貨車進了公園,白人小孩一窩蜂地跑了過去,每人買了一個,興高采烈地追逐著放飛在天空中的色彩豔麗的氫氣球。 在公園的一個角落躺著一個黑人小孩,他羨慕地看著白人小孩在嬉笑,他不敢過去和他們一起玩,因為自卑。 白人小孩的身影消失後他才怯生生地走到老人的貨車旁,用略帶懇求的語氣問道:‚您可以賣一個氣球給我嗎?‛老人用慈祥的目光打量了一下他,溫和地說:‚當然可以,你要一個什麼顏色的?‛小孩鼓起勇氣對她說:‚我要一個黑色的。‛臉上寫滿滄桑的老人驚詫地看了看小孩,旋即給了他一個黑色的氫氣球。 小孩開心地拿過氣球,小手一鬆,黑氣球在微風中冉冉升起,在藍天白雲的襯托下形成了一道別樣的風景。 老人一邊眯著眼睛看著氣球上升,一邊用手輕輕地拍了拍小孩的後腦勺,說:‚記住,氣球能不能升起,不是因為它的顏色、形狀,而是氣球內充滿了氫氣。一個人的成敗不是因為種族、出身,關鍵是你的心中有沒有自信。‛那個黑人小孩便是基恩。

第三個故事。一個叫亨利的青年,站在河邊發呆。這天是他30歲生日,可他不知道自己是否還有活下去的勇氣。

因為亨利從小在福利院長大,身材矮小,長相也不漂亮,講話又帶著濃重的鄉土口音,所以一直自卑,連最普通的工作都不敢去應聘,沒有工作也沒有家。 就在亨利徘徊於生死之間的時候,他的好友約翰興沖沖地跑過來對他說:‚亨利,告訴你一個好消息!我剛從收音機裡聽到一則消息,拿破崙曾經丟失了一個孫子。播音員描述的特徵,與你毫不相差!‛‚真的嗎?我竟然是拿破崙的孫子!‚亨利一下子精神大振,聯想到爺爺曾經以矮小的身材指揮著千軍萬馬,用帶著泥土芳香的法語發出威嚴的命令,他頓感自己矮小的身材同樣充滿力量,講話時的法國口音也帶著幾分高貴和威嚴。

就這樣,憑著他是拿破崙的孫子這一“美麗的謊言”,憑著他要成為拿破崙的強烈慾望,30年後,他竟然成了一家大公司的總裁。

後來,他請人查證了自己並非拿破崙的孫子,但這早已不重要了。


福星看電影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是古代民間流傳的一句彥語。應該是從"準南子.說林訓"中的"臨河而羨魚,不如歸家織網"中寅變過來的。



大意是送魚給你,不如教你如何捕魚。這就是授受知識的同時,教授於方法得以應用。直到今天這句彥語仍很適用。


我們現在的家庭教育盲區就是急求成才,而忽略棟樑下的基礎。輕視學會做人。

我們的新一代,更是從小承受著無比的壓力。從胎兒接設教育到嘩嘩落地,看到的聽到了全是課堂式的教育。


長到一歲多,邁開雙腳走路,吱吱呀呀學語。又趕上普天蓋地的早教。

小學,中學。寫不完的家庭作業。聽不完各種課外補習。臨近中考,高考更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進入社會各種專業知識,職稱等待我們繼續努力。學不完的知識,用不完的技能。

而生活上的各種技能卻是空白。待人接物,為人處世及應變能力,無從入手。更談不上吃苦耐勞。


所以,在授與知識的同時,應補上學會做人這一課。讓我們的新一代更健康地成長……。


乾獻月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此語最早出自《淮南子·說林訓》,原文是這樣說的:“臨河而羨魚,不如歸家織網。”後來《漢書·董仲舒傳》書中又說:“故漢得天下以來,常欲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於當更化而不更化也。古人有言 曰:‘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中國有句古話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說的是傳授給人既有的知識或某種技能下獲得的物品,不如傳授給人學習知識的方法和獲得這種物品的技能。道理聽起來似乎很簡單,魚只是一種目的,釣魚卻是一種手段,一條魚只能解一時之飢,卻不能解長久之飢,如果想永遠有魚吃,那就要學會釣魚的方法。

當然除了這一層意思的理解,還有不能完全依靠外在獲得的途徑,更要注重技能培養而使其自力更生等。

現代管理學從“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延伸到“管理八魚”

管理亦是如此,企業給到員工的不同,則員工回報企業的也會有相應的不同,企業應當採取哪種保障、報酬、激勵、提升機制,亦或兼而有之,都是因人而異的。很多時候,一個頭銜、一點獎勵,哪怕官職再小、獎品再薄,也不要輕易授人,最好能夠激勵部屬們通過公平競爭的手段去獲得。

1. 授人以魚:給員工養家餬口的報酬。

2. 授人以漁:教會員工做事情的思路和方法。

3. 授人以欲:激發員工上進的慾望,讓員工樹立自己的目標。

4. 授人以娛:把快樂帶到工作中,讓員工獲得幸福。

5. 授人以愚:訓練團隊紮實、穩重,大智若愚,不可走捷徑和投機取巧。

6. 授人以遇:給予、創造團隊成長、學習、發展的機遇,成就人生。

7. 授人以譽:幫助團隊成員獲得精神層面的讚譽,為成為更有價值的人而戰,光宗耀祖。

8. 授人以宇:上升到靈魂層次,頓悟宇宙運行智慧,樂享不惑人生。





吉誠


不錯這是《淮南子、說林訓》中的一句話:“臨淵而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授人以魚,不過助其一時之溫飽。授人以漁,則終生受用不盡。

古往今來,授業者無不是以授人以漁為榮。

昔孔子授業,倡導有教無類。

老子授業,不擇賢愚。

孫子兵法,施及宮女。

荀子教人,徒眾上千。

鬼谷子點石成金,成就了蘇秦,張儀。

張良拾履,黃石公曰“孺子可教”終成帝師。

魯班傳藝,趙州之橋尚存。

李靖成就徐績。

一代宗師楊昌濟,培育了擎天之棟。

及至今日教育如雨後春筍,遍地生根,學府學校,遍地開花。

故為人師表者,當以授業為榮,為國家多培養人才。


狼煙一九三一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語出《淮南子·說林訓》,原文說:“臨河而羨魚,不如歸家織網。”《漢書·董仲舒傳》,書中說:“故漢得天下以來,常欲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於當更化而不更化也。古人有言 曰:‘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中國有句古話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說的是傳授給人既有知識,不如傳授給人學習知識的方法。道理其實很簡單,魚是目的,釣魚是手段,一條魚能解一時之飢,卻不能解長久之飢,如果想永遠有魚吃,那就要學會釣魚的方法。



風信子7888


出自《淮南子,說林訓》


張峰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語出《淮南子·說林訓》,原文為:“臨河而羨魚,不如歸家織網。”這也是管理學中的精華所在。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和當下國家正在實施精準扶貧思想很契合。扶貧是給人以魚,脫貧授人以漁,致富則是給大家建魚塘。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是永遠不變的道理,只有掌握了技術方法,才有可能脫貧致富。





小萌芽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句話小編非常喜歡。而且不管到了什麼時候都適合。

字面意思就是你送魚給別人,不如教會他怎樣捕魚。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意思是傳授給人既有知識,不如傳授給人學習知識的方法。就是指沒有直接給予物質,而是教以方法或某種信念。第一個"授":動詞,給。第二個"授":動詞,教給,教授。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語出《淮南子·說林訓》,原文說:“臨河而羨魚,不如歸家織網。”《漢書·董仲舒傳》,書中說:“故漢得天下以來,常欲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於當更化而不更化也。古人有言 曰:‘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