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红楼梦》中,北静王是一个怎样的人?历史原型是谁?

悦言红楼


北静王: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极其称颂的,赞美的,敬仰的人,红楼梦中完美的人物。

他的出场:《红楼梦》第十四回----第十五回:现今北静王水溶年未弱冠,生得形容秀美,情性谦和。因当日彼此祖父相与之情,未以异姓相视,因此不以王位自居。

那么他的原型是谁?刘心武先生认为隐射两个历史人物永瑢和允禧!

最大的证据是永瑢两个字各减一笔,就是北静王的名字是水溶。

永瑢过继给慎靖郡王允禧(乾隆的叔叔)为孙,“靖”“郡”这些字眼都与“静”很接近!

但刘心武也认为北静王原型是永瑢,有些缺陷比如:

永瑢乾隆第六个儿子的名字,永瑢乾隆八年(1743年)才出生,曹雪芹至少要比他大二十岁,曹雪芹构思与初撰《红楼梦》时,永瑢还是一个婴儿,并且永瑢是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年底才过继给允禧为孙的(允禧在头年五月去世,去世时才有“靖”的谥号),那离曹雪芹辞世也就只有三年的样子。

所以他又指出北静王原型是两个永瑢和康熙的第二十一王子允禧。说完了刘心武先生的观点。


那么我的观点:北静王的原型是曹雪芹的表哥,爱心觉罗 福彭!

我的论证根据之一是北静王还有一个名字就是是世荣!

在程本系统中,北静王的姓名无一例外地都是写作“世荣”;

在脂本系统中,北静王的姓名无一例外地都是写作“水溶”。

我觉得脂砚斋可能是为了保护爱心觉罗 福彭这一家族,也就保护曹雪芹自己;改世荣为水溶。

爱新觉罗·福彭(1708年-1748年),克勤郡王岳托后裔,平悼郡王讷尔福之孙,已革平郡王讷尔苏之长子,第五任平郡王(铁帽子王之一)(1726年-1748年)。其母嫡福晋曹佳氏为通政使曹寅之女,故福彭为曹雪芹之姑表兄。

世荣这一词,理解为世代荣耀,那么世代荣耀的郡王是谁,就是清代的铁帽子王。

清朝铁帽子王是指世袭罔替的王爵,它源于清朝的封爵制度,铁帽子王比一般的亲王享有更优厚的待遇和特权。清朝共有12位承袭爵位无需降等的“铁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皇亲宗室,因为他们功勋卓绝,所以获得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时还享有配飨太庙的殊荣。


我们了解一下是那八位铁帽子,他们分别是:

礼亲王代善(太祖子) 睿亲王多尔衮(太祖子) 豫亲王多铎(太祖子)

郑亲王济尔哈朗(太祖侄) 肃亲王豪格(太宗长子) 庄亲王硕塞(太宗子)

克勤郡王岳托(代善长子) 顺承郡王勒克德浑(代善孙)

在这里我们还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代善”这个人是福彭的祖先;他一个人得到了两个铁帽子王,一个是他的长子岳托得了一个克勤郡王,一个是他的孙子勒克德浑得了一个顺承郡王。

爱新觉罗·代善(1583年8月19日-1648年11月25日),满洲正红旗人。清朝宗室大臣,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

红楼梦恰巧也有一个代善,也就是贾代善,贾代善是家政的父亲,贾母的丈夫,贾代善也是红楼梦描写的完美的人物之一,这也可以说是一巧合,那么也可以看成曹雪芹对于表哥家的尊敬!

回过头来说《红楼梦》讲,当时朝中有8公,8位公爵。其中贾府就占了2个--宁国公贾演、荣国公贾源,这两个爵位也是可以世袭罔替。

正好对应历史正是爱心觉罗“代善”他一个人得到了两个铁帽子王。而8位公爵对应了八个铁帽子王!!!


雍正四年,福彭年仅十九岁,继为平郡王!这也是符合北静王世荣年未弱冠。


红楼梦中的东平王,西宁王,南安王,北静王四位郡王,三个是虚陪,把四个方位扔掉,重新排列就是“安宁平静“,一个意思,代表一个人;能对应八个铁帽子王的王位的名字,只有平郡王,而平郡王的平字正好对应北静王的静字,组成平静一个词。

回过头来说宝玉,第十四回回前总批:【甲戌:宝玉谒北静王辞对神色,方露出本来面目,迥非在闺阁中之形景。】

第十五回:水溶见他语言清楚,谈吐有致,【庚辰眉批:八字道尽玉兄,如此等方是玉兄正文写照。壬午春。】

个人觉得这个“本来面目”和“玉兄正文写照”,就是指“这个时候的宝玉”就是曹雪芹本人。



曹雪芹是和福彭同一辈分,是表兄弟;在红楼梦中宝玉和北静王也是同辈分。

那么书中第十五回:世荣又将腕上一串念珠卸了下来,递与宝玉道:“今日初会,伧促竟无敬贺之物,此系前日圣上亲赐鹡鸰香念珠一串,权为贺敬之礼。”


鶺鴒:是一种喜欢栖息在水边的常见鸟类。诗经《棠棣》有云:“常棣之华,鄂不韡韡……鹡鸰在原,兄弟急难。”其中鹡鸰在原,兄弟急难的意思就是说一只鹡鸰鸟困在原野,它的兄弟都来相救。自诗经以下,历代皆用棠棣和鹡鸰来比喻兄弟手足情深。


那么圣上送给世荣鹡鸰香念珠,是表示他皇帝和世荣的兄弟之情。

回到历史上就是福彭和乾隆的有着兄弟之情!!!

福彭的母亲是曹寅之女,可以说福彭他继承了他外祖父曹寅的聪明,而他的情商超过了曹寅,福彭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红人。

福彭幼年时即被康熙养育宫中;雍正六年,雍正将福彭选入内廷,与两代皇子们一起读书,其中即有弘历(后继位为乾隆);九年,雍正任二十五岁的福彭为定边大将军;福彭与弘历关系匪浅,同窗时,弘历称“圆明居士”,而福彭称“如心居士”,那么乾隆即位前,又将诗文辑为《乐善堂全集》,卷首即为福彭作序,而福彭当时做为大将军正统兵乌苏里雅苏台。乾隆登基,即召回福彭,任协办总理。但没几年,福彭又退出中枢政权,不过乾隆对福彭仍不薄。乾隆十三年,年仅四十一岁的平郡王福彭病死,谕旨“缀朝二日”,谥曰“敏”,后福彭长子庆宁袭爵。



那么从上可知道,福彭和乾隆是有着兄弟之情,而北静王又把鹡鸰香念珠一串赠给了宝玉,又体现了历史上福彭和曹雪芹的兄弟之情。

福彭是曹雪芹敬爱的人,福彭对于曹雪芹可能多次帮忙,他也欣赏曹雪芹的才华;若不是福彭死的早,曹雪芹也不至于生活穷苦到“满径蓬蒿”,“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地步。

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贾雨村说到江南甄宝玉,每每挨打之时即唤“姐姐妹妹”,此处有脂批【甲眉】云:“以自古未闻之奇语,故写成自古未有之奇文。此是一部书中大调侃寓意处。盖作者实因鹡鸰之悲、棠棣之威,故撰此闺阁庭帏之传”。此批语中脂砚斋暗示了《红楼梦》的创作缘起是因为“鹡鸰之悲,棠棣之威”。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曹雪芹写红楼梦的原因,是和他的表哥的家族有很大的关系!!!


陈说红楼


这北静王很多红学家瞎猜了一百年都猜不对,就是不往正地方猜。北静王名字很奇怪,叫水溶。便观康熙子嗣乃至清朝皇亲王爷都没有和这个名字靠边的。但是有一个人封王名字很讲究,那就是康熙四阿哥雍亲王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

为什么北静王就是雍亲王胤禛呢?且看山石道人细细讲来。

《红楼梦》书中第十五回描写北静王:

现今北静王水溶年未弱冠,生得形容秀美,情性谦和。因当日彼此祖父相与之情,未以异姓相视,因此不以王位自居。

宝玉举目见北静王水溶头上戴着洁白簪缨银翅王帽,穿着江牙海水五爪坐龙白蟒袍,面如美玉,目似明星,真好秀丽人物。宝玉忙抢上来参见,水溶连忙从轿内伸出手来挽住。 见宝玉戴着束发银冠,勒着双龙出海抹额,穿着白蟒箭袖,围着攒珠银带,面若春花,目如点漆。水溶笑道:“名不虚传,果然如‘宝’似‘玉’。”

看北静王年未弱冠,古代二十岁称“弱冠”,也就是不到二十岁,作者很狡猾,即不明说北静王多大,也不透露此时宝玉年纪,俩人年岁相仿。

因当日彼此祖父相与之情,未以异姓相视,因此不以王位自居。俩人的祖父有交情,所以不以异姓看待,可说是同姓相待,作者隐晦之处如此混过。所以不以在宝玉面前以王位尊严自居。因为宝玉是太子胤礽,自己虽封了郡王,也不以尊卑相论。

再看两人穿戴,都是银冠蟒袍,作者故意将两人的穿戴样貌都描述一番,放在一起对比,最后隐晦的表了一句果然如‘宝’似‘玉’,俩人都是皇子,如‘宝’似‘玉’。暗示俩人身份一样,一个太子一个亲王。

雍亲王胤禛年轻时

再看:

北静王因问:“衔的那宝贝在那里?”宝玉见问,连忙从衣内取了递与过去。水溶细细的看了,又念了那上头的字,因问:“果灵验否?”贾政忙道:“虽如此说,只是未曾试过。”水溶一面极口称奇道异,一面理好彩绦,亲自与宝玉带上,又携手问宝玉几岁,读何书。宝玉一一的答应。

因二人嫡庶有别,宝玉自幼养在宫内,北静王养在宫外,素未谋面,但俩人互相都听说过对方,因为俩人都是贾政一个老爹。终于兄弟俩见面,北静王最好奇的是宝玉的标志“通灵宝玉”也就是传国玉玺,看过之后称奇道异,最后又亲自与宝玉佩戴上,说明北静王对于传国玉玺的权力好奇,却并不觊觎皇权,因为此时北静王“不以王位自居”。

历史上的四阿哥胤禛最早也是与太子胤礽交好,是支持太子的人处处为太子出谋划策,辅助太子监国。直到后期太子被废,才蓄谋夺嫡之心。胤禛和太子的决裂,起于国库空虚(贾府内囊倾尽),追比欠款(八爷胤禩总理内务府时期,借出去一千三百万两),胤禛与太子政见不同,太子依仗权威倾轧,终至二人决裂,此事可以参考《雍正王朝》部分剧情。

贾政原型即是康熙

宝玉与北静王见过之后,接下来北静王水溶与贾政的对话就隐晦极多了,看书中描写:

水溶见他语言清楚,谈吐有致,一面又向贾政笑道:“令郎真乃龙驹凤雏,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量也。”

贾政忙陪笑道:“犬子岂敢谬承金奖。 赖蕃郡余祯(余,我,‘祯’通胤禛的‘禛’,暗射‘北静王我的祯’),果如是言,亦荫生辈之幸矣。”(‘荫生辈’皇恩庇护下的这一辈人,此处应指代贾政庇护下的兄弟二人)

水溶又道:“只是一件,令郎如是资质,想老太夫人,夫人辈自然钟爱极矣,但吾辈后生,甚不宜钟溺,钟溺则未免荒失学业。 昔小王曾蹈此辙,想令郎亦未必不如是也。若令郎在家难以用功,不妨常到寒第。小王虽不才,却多蒙海上众名士凡至都者,未有不另垂青目。是以寒第高人颇聚。令郎常去谈会谈会,则学问可以日进矣。”贾政忙躬身答应。

水溶与宝玉素未谋面,却对于宝玉极受溺爱的生存境况了如指掌,‘昔小王曾蹈此辙’,说明北静王水溶也曾颇受溺爱,与宝玉类似,而终究嫡庶有别,北静王一直在宫外生活,不及宫内的环境优越,所以发奋较早,府内高人颇聚。

那么北静王的府邸在哪呢?且看山石道人后文细细说来。

最能说明北静王身份的段子是其送给宝玉的见面礼:

北静王又将腕上一串念珠卸下来,递与宝玉,道:“今日初会,仓卒无敬贺之物,此系圣上所赐鹡鸰香念珠一串,权为贺敬之礼。”宝玉连忙接了,回身奉与贾政。贾政带着宝玉谢过了。

鹡鸰香念珠

关于鹡鸰香念珠有史料记载:

雍正九年御医为迎合雍正帝香道养生之喜好,特精选中药材配制成香珠献之。雍正帝佩戴此珠后,发现其“幽香四溢、沁人心脾”,令人“神清气爽、血脉通畅”,大喜之后就钦定其为皇族御饰并取《诗经》中长寿神鸟——鹡鸰而命名为鹡鸰香念珠。

自此以后清朝历代皇帝均随身佩戴各种形式的此品,并将其作为宝物恩赐于人。由于鹡鸰之名也蕴含兄弟情深之意,皇帝在赏赐鹡鸰香念珠与某位臣子时亦有表示希望结交金兰之好。

脂砚斋在边上有一句批语:“盖作者实因鹡鸰之悲、棠棣之威,故撰此闺阁庭帏之传。”

历来,文人墨客都把“鹡鸰”和“棠棣”比作兄弟之情。

可以说这“鹡鸰香念珠”就是雍正的标志之一,而这北静王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当时是康熙的四阿哥胤禛,因为是庶出,所以养在宫外,不似贾宝玉胤礽嫡出养在宫内。

所以胤礽和胤禛从小没见过,只有在秦可卿的葬礼上四王八公都到了才有机会结识,还是康熙皇帝贾政亲自引荐他俩认识的,北静王见面就送贾宝玉这样的礼物是为兄弟之情以结金兰之好。

‘今日初会,仓促竟无敬贺之物,此系前日圣上亲赐鹡鸰香念珠一串,权为贺敬之礼。’很多红学家都指责北静王送贾宝玉皇上亲赐的“鹡鸰香念珠”是欺君罔上的行为。其实红学家们都没读懂红楼。

北静王胤禛送贾宝玉胤礽代表兄弟之情的康熙皇帝贾政亲赐的“鹡鸰香念珠”,贾政引荐兄弟二人相识,并且互敬互爱表达兄弟之情乃是正理,何来欺君罔上。

太子胤礽与康熙

此贾政为康熙,宝玉为太子胤礽,北静王为雍亲王胤禛,父皇引荐素未谋面的嫡庶皇子兄弟相见,并接金兰之好,正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最好的场面。历史上胤禛也是支持太子胤礽的最有力兄弟。

那为什么雍亲王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作者胤礽给他起北静王水溶这么奇怪的名字呢?

《红楼梦》北静王根本没什么阴谋论,其原型就是雍亲王胤禛


“雍”者主“水”,水被壅塞而成的池沼,即“溶”为一体,取团结,和谐,和睦,“水溶”即意在皇族众多,溶于皇祇一体,团结和睦之意。而北静王的“静”,即是平静,和谐的意思。虽然隐含“争清”之意,也是拆字法隐去八十回之后的情节了。“水溶”谐音“yong”。

那么为什么叫“北”静王呢?

红楼梦书中有东南西北四王,而尤数北静王与贾府关系密切,为后文重场戏登场做铺垫。

北静王在前八十回中仅两次出场,第一次是秦可卿出殡,而第二次出场在《红楼梦》书中第五十八回,朝中大祭,贾家与北静王分赁大官宅院。看书中如何写来:

一日正是朝中大祭,贾母等五更便去了,先到下处用些点心小食,然后入朝。早膳已毕,方退至下处,用过早饭,略歇片刻,复入朝待中晚二祭完毕,方出至下处歇息,用过晚饭方回家。可巧这下处乃是一个大官的家庙,乃比丘尼焚修,房舍极多极净。东西二院,荣府便赁了东院,北静王府便赁了西院。太妃少妃每日宴息,见贾母等在东院,彼此同出同入,都有照应。外面细事不消细述。

天坛为圆

地坛为方

这朝中大祭,起因是前一回书中讲的老太妃已薨,敕喻天下,举行国丧,皇家大祭有两个地方,一个是天坛,祭祀皇权天授,社稷江山;另一个是地坛,祭祀“皇地祇神”,皇家先祖。而此时的朝中大祭的地点就在故宫紫禁城之北的地坛。此时老太妃薨逝,皇家国丧在地坛。

地坛下处(下来,南处)便是书中这大官之家,为什么贾家要和北静王分赁这处宅院?因为此处即是康熙赐给四阿哥胤禛的宅院雍亲王府“雍和宫”。也就是北静王水溶的王府所在地。

地坛下处雍和宫

雍和宫

雍和宫(The Lama Temple)位于北京市区东北角,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赐予四子雍亲王,称雍亲王府。雍正三年(1725年),改王府为行宫,称雍和宫。

雍和宫坐北朝南,全部占地面积为6.6公顷,据1950年统计,共有房661间,其中佛殿238间,康熙三十三年后为藏传佛教中心(乃比丘尼焚修,房舍极多、极净)。其建筑风格非常独特,融汉、满、蒙等各民族建筑艺术于一体。整座寺庙的建筑分东、中、西三路,中路由七进院落和五层殿堂组成中轴线,左右(东西)还有多种配殿和配楼,所以贾府和北静王府分赁东西配殿(东西两院)是贾政的意思,此安排实为贾家家事。

这雍和宫旧址原为明代内官监官房,到清代怎么会成为亲王府呢?清朝政府有一种分府的封建制度,皇帝的儿子到一定年龄受封爵号后,就得由皇宫阿哥所即皇子的住处迁入新府,住入北京城里新建的王公府内,这就叫做“册封分府”。

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赐予四子雍亲王,称雍亲王府,明代内官监官房(大官的家庙)成为皇四子胤禛的府邸。

而此处雍和宫在故宫紫禁城的北边,故而称“北”静王。而“水溶”即是“雍”。

如此一来就解释了为什么贾家与北静王家走的这么近,而宝玉动不动就往北静王家跑,并非那些不懂红楼者乱评一气,什么北静王欺君罔上,意图谋反,拉拢宝玉致使抄家,也不存在高鹗伪续的北静王抄贾家的家,都是胡说八道的讹传。

《红楼梦》北静王根本没什么阴谋论,其原型就是雍亲王胤禛


对,就是甄嬛传的那个雍正

真正的北静王水溶即是雍亲王胤禛,北静王与贾府宝玉之间所有看似僭越、逆上之举,皆因人家是一家子,兄弟俩,正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和谐场面。让那些不懂装懂的红学家说的如此不堪,贻笑大方。


山石道人评红楼


红楼梦中北静王出场不多,贾宝玉等一干年轻官二代都与他交契。北静王出身高贵,性格好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使人如沐春风,是个贤王…但要说北静王是一个奸臣贼子,贾家覆灭的始作俑者,估计谁也不信,但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偏偏给出了明确线索,北静王就是个不忠不孝不孝不仁不义的奸臣贼子。


【一】藐视皇权

北静王最主要的出场,就是秦可卿葬礼。其后到八十回前北静王一直作为暗场出现,再没出场。

贾家重孙媳妇秦可卿的葬礼规模之大让人惊叹。北静王率领四王八公能出席的所有人全部出席,这个行为暴露了他藐视皇权的态度。作为四王八公唯一没有被降爵之人,北静王俨然是这一老牌势力的领袖。北静王祖辈当初与荣宁二公是战友,交情莫逆,看似出席贾家丧事并不错。但北静王率众集体出席,摆出的王府仪仗却是以官方身份。更有甚者,没有得到皇帝的圣旨私自出席,是严重违法的。六十三回,贾敬死了,皇帝就亲自下旨:朝中由王公以下准其祭吊。

封建王朝自有其规矩,北静王和贾家这样的品级,并不可以随意行事,秦可卿葬礼没有皇帝圣旨,北静王等只能派家人吊祭,自己不可以出席,更何况还是率众出席!这不但是对皇权最大的藐视,更代表光明正大的结党!


【二】不忠不孝

北静王为人臣子,有为人臣子的礼仪和行为规范。作为四王八公的领头人,原本各家各自为政是最好,但通过秦可卿葬礼看,这些人家及附属家族如四大家族之类结党明显,可谓不忠!

结党历朝历代都是大罪,北静王和贾家肆无忌惮同进退,试问皇帝在他们心中可还有一丝一毫地位?皇帝为君为父,是那个时代臣子所必须恭敬的存在,北静王是如何做的?

鹡鸰香念珠是皇帝赐给他的。鹡鸰本意为兄弟急难,表达兄弟之情。皇帝赐给北静王鹡鸰香念珠表达善意,与他以兄弟相称,竭尽所能拉拢表达皇帝最大的诚意!北静王为人臣子应该感激涕零。可他不但随意戴在手腕上,还随手将之送给贾宝玉。这是大不敬。皇帝既是兄长,也是君父,北静王如此行径,是为不孝!

不忠不孝的北静王却被曹雪芹塑造的平易近人礼贤下士,显然用了“假语”,他的一切表现都是为拉拢团结四王八公内部需要,而并非本人就是如此。他与皇帝对立的行为暴露了他所图甚大!


【三】不仁不义

北静王既然作为贾家这一势力的领袖,必然要为贾家负责。可是北静王却处处利用贾家。

首先,他借助秦可卿葬礼,大肆出场,肆无忌惮表现,明显作秀给皇帝看。他如此有恃无恐,对于皇帝来说,代表了震慑。这一时期,北静王的势力最大,皇帝的力量不足以对付。被逼无奈下,将入宫几年不得宠的贾元春晋封贤德妃。表明对贾家等老臣依然宠信的态度。

北静王和皇帝较劲,却把贾家放在火上烤。皇帝因秦可卿葬礼晋升贾元春贤德妃,势必深恨贾家。这也是为什么贾元春升妃之后,贾家没有得到任何好处的原因。没有升官,也没发财。

其次,贾家操办省亲。如此大事,作为四王八公这一伙势力,北静王必然知道。贾家败落的最关键一事就是省亲。盖大观园掏空了贾家不说,省亲又不是皇帝旨意,而是太上皇旨意。贾家藐视皇权行事北静王也没有出手干预,甚至不排除就是北静王授意贾家如此行径。北静王利用贾家一再挑衅皇帝,罔顾祖宗情份,可谓不仁不义。

有人会说,贾家事北静王管得了么?这是对历史和政治不了解。贾家既然与北静王结党,所有行为必须协调一致。元春进宫,元春省亲这样大事,绝不是贾家私人就可以决定。政治永远是背后故事比台面上精彩。有读者反驳,元春选秀是皇帝选,选好的进宫,选不好就落选。如此天真也是可爱。历史上任何皇帝选秀都不是民主普选。该选谁,册封什么,大多都提前拟定,只有少数才可能被幸运砸中。

北静王作为贾家背后的靠山,贾家是他最重要的盟友,他却牺牲贾家利益不断试探挑衅皇帝,将贾家推在与皇帝对抗的前线,贾家最后被抄家,先不说北静王结果如何,北静王是始作俑者无疑的!之前说过很多,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收索相关文章!



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搜索查看更多相关文章!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君笺雅侃红楼


水溶,这是《红楼梦》里北静王的名字。永瑢,这是乾隆第六个儿子的名字。永瑢两个字各减一笔,便是水溶,再明显不过。那么,小说里北静王的原型,是不是永瑢呢?永瑢后来过继给慎靖郡王允禧(乾隆的叔叔)为孙,先降袭贝勒,后晋质郡王,“靖”“郡”这些字眼都与“静”很接近,看来,北静王原型问题,可以拍板定案了。


北瓜点影



如果对87版红楼梦稍有注意,应该会发现北静王和柳湘莲是由同一个人饰演的,他就是现在依然还活跃在大荧屏的侯长荣。

北静王在原文中出场的时间并不多,但是他却让人印象深刻,不是因为他相貌堂堂,而是在于他就是高配版的宝玉。

宝玉已是天下第一富贵闲人,他的生活已经让许多人羡慕不已,可北静王的生活是宝玉都遥不可及的,他也是红楼梦里唯一正面出场的王爷,且与宝玉关系不一般。

第一、良好的教养和优渥的家世,让贾政都对他刮目相看

北静王是红楼梦里王爷群中最为年轻的王爷,都还没有到二十岁,但是他优渥的家世和良好的教养却让一贯挑剔的贾政都是他刮目相看。

北静王来参加秦可卿的葬礼,贾珍急命前面驻扎,同贾赦贾政三人连忙迎来,以国礼相见.水溶在轿内欠身含笑答礼,仍以世交称呼接待,并不妄自尊大.贾珍道:“犬妇之丧,累蒙郡驾下临,荫生辈何以克当。”水溶笑道:“世交之谊,何出此言。”遂回头命长府官主祭代奠.

贾珍、贾政和贾赦等贾府族长和长辈因为知道北静王前来为秦可卿路祭,都赶快来见礼,可是北静王却很低调也不尊大,反倒表现得十分谦和。贾政几次上前谢恩,不仅仅因为理当入此,更因为他觉得北静王人品贵重。

贾政对北静王的看重还在于另一个方面,北静王见到了宝玉,知道他和自己是同道之人,于是当着贾政的面说了一通赞美的话,其实只是想要宝玉常常到他的府邸玩耍。

贾政如何不知道北静王的小孩子心性,可他欣赏北静王的为人和做派,于是便欣然应允。后来宝玉出门有事就拿北静王做借口,可见贾政是常常让宝玉去北静王府走动的。


北静王来参加宁府葬礼已尽本份,本可以不必如此多礼,而且贾府请他回轿时他也可以趁势答应,可是北静王没有,他没有借着身份摆谱,而是把每件事的礼数都做周全。

于是贾赦,贾珍等一齐上来请回舆,水溶道:“逝者已登仙界,非碌碌你我尘寰中之人也.小王虽上叨天恩,虚邀郡袭,岂可越仙而进也?"贾赦等见执意不从,只得告辞谢恩回来,命手下掩乐停音,滔滔然将殡过完,方让水溶回舆去了。

由此可知,北静王为人做事不仅礼节周全,且言语恭谨,他能够得到贾政的青睐也不是空穴来风的。

第二、他是宝玉的好友和人生导师,一样的不合时宜,一样的玩世不恭

书中对北静王的正面描述没有很多,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他和宝玉的交往从中知道,北静王就是高配版的宝玉,他其实骨子里就和宝玉是一样的人。一样的不合时宜,一样的玩世不恭,一样叛逆,一样的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简单的活着。

宝玉不喜欢出仕为官,北静王也从来不被前途世俗纷扰,他们不是不喜欢读书和认真生活,他们只是不想要变成没有思想和精神的“国贼禄鬼”,他们可以碌碌无为,但是绝对不可以成为那样的人。

北静王已经成年可以自己开府,因此他在府内聚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门客,大家在一起不只是玩乐,也可以相互交流世事和学问,宝玉常常去找北静王玩。北静王为人处事的风格也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宝玉,他也成了宝玉最好的老师和朋友。

且能看上宝玉的人品,并欣赏他的处事风格,可知北静王也不是世人眼中争名夺利的王爷,因此也才会得到宝玉的认可,曾先后多次去他府上。

北静王第一次见宝玉就赠给了宝玉皇上赏赐的鹡鸰香念珠,后来还送给宝玉一套雨天可便宜穿着的蓑衣,这两件礼物十分稀奇,可见他对宝玉的看重和喜欢。


第三、和宝玉一样,对女子看重且尊重

除了品貌风流,北静王还有一个特别好的品格,就是他十分的尊重女孩子。

在古代妾室的地位是十分低下的,虽然她们有半个主子的尊荣,但是她们实际上的地位还不如一个有权有势的大丫头,这个从赵姨娘和袭人的例子上就可以看出来。

在古代妾室只是男主人的一个玩物,她们的生死没有人在乎,也没人关心。她们是家人卖给别人家的人,如果她们得势,家人要把她们当作摇钱树,如果她们失势,便被家人遗忘和抛弃,生为妾室的女子实在命运悲苦。

常人不见她们的辛苦和为难,但是北静王对自己妻妾却很好。北静王的一个要紧妾室去世了,他会悲痛欲绝,这也不难看出北静王对女孩子的长情和尊重。

宝玉在凤姐生日时外出祭奠金钏儿,回来却拿北静王找了个理由,他说“北静王的一个爱妾昨日没了,给他道恼去。他哭的那样,不好撇下就回来,所以多等了一会子。”虽然这是谎言,但从宝玉的话中,也许之前北静王真的有一个爱妾去世。

以北静王与宝玉相近的人品,可知,他对女子应该也是非常看重且尊重的。


少读红楼


看过86版《红楼梦》的人,应该都有些年纪了,不知道大家对于剧中的北静王是否还有印象。

饰演北静王的叫作侯长荣,当年是颜值爆表的小鲜肉,其实他的形象气质最贴近贾宝玉了,而导演组最初敲定的贾宝玉人选也是他。


可惜的是,他个子太高了,有178厘米,在那个年代178厘米绝对算是大高个了,而当时配戏的林黛玉、薛宝钗等美女普遍160厘米左右,侯长荣站在美女群中有种鹤立鸡群的感觉,非常突兀。

最后,导演组不得不忍痛割爱,换下了侯长荣,换上了170厘米的欧阳奋强,后来欧阳奋强火了,侯长荣暗淡了许多。要是换做现在的娱乐圈,欧阳奋强肯定要靠边站了。

侯长荣前段时间还演过《都挺好》中朱丽的父亲,都六十岁的人了,依旧有几分帅气。

闲言少叙。北静王在《红楼梦》里就出场寥寥数次,他到底是谁?有历史原型吗?

北静王第一次出场,是在秦可卿的葬礼上。身份如此高贵的王爷,专程来参加秦可卿的葬礼,这让贾府受宠若惊,顿感蓬荜生辉。贾政、贾赦匆忙以国礼相迎。

寒暄一阵之后,贾政把贾宝玉叫了过来,让他给北静王行礼。贾宝玉抬头看了看北静王,不觉地看呆了,这是个十足的大帅哥啊,面如美玉,唇若涂脂,眼睛像星星一样发亮,贾宝玉有些自惭形秽了。


北静王一见贾宝玉,也连声夸赞:“果然人如其名,如宝似玉啊!以后没事,经常来王府找我玩玩。”

贾宝玉点头称谢,满心欢喜,他看北静王,就像迷弟看偶像一样,以后三天两头地往北静王府中跑,贾政也不加以阻拦,贾政认为北静王有身份,有地位,有学识,贾宝玉和他相处总是没有坏处的。

然而贾政想错了,贾宝玉不仅和北静王学了些好东西,也和北静王学了许多坏东西,他俩之间有许多不可告人不可描述的小秘密。

北静王和贾宝玉惺惺相惜,他俩本就是同道中人,一样的玩世不恭,一样的不问世事,一样的尊重女性,一样的不喜俗物。


北静王开了府之后,府中聚集一群志趣相似的门客,大家一起喝酒赋诗,看花赏月,十分高雅,贾宝玉经常去北静王府中玩耍,北静王性情风格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贾宝玉。

北静王的原型是谁呢?

刘心武认为原型是雍正的弟弟允禧和永瑢综合体。

允禧整整比雍正小了三十三岁,九龙夺嫡的时候他才是个小孩子。乾隆继位之后,封允禧为多罗慎郡王,然而允禧无心权术,只喜欢无拘无束的的生活,这一点与北静王非常相似。

允禧曾有一子,但不幸死掉了。苦于无人继承其爵位,乾隆就把永瑢过继给允禧当了孙子,永瑢喜欢作诗,性格温文尔雅,永瑢也是北静王原型的一部分。


一半秋色


忠顺王府才是怡亲王允祥。北静王,冯紫英,荣、宁二府这是一派的。与皇帝是对立的,北静王初见宝玉,就把手上那串鹡鸰香珠送给宝玉,这串香珠是皇帝赐的,北静王随手就送给了宝玉,按规定,皇帝所赐的东西只有好好保管,甚至得供着,这么随便就拿来送人,有藐视皇权大不敬之罪。这体现了北静王和皇帝关系不好的一面。另一个,这串香珠叫鹡鸰香珠,鹡鸰是什么?_?一种生下来就互相蚕食兄弟姊妹的鸟类。反映的是兄弟相斗不能相容的意思。所以这个细节充分说明了这两点。按照后来红学家探索,北静王原型为废太子胤礽之子理亲王弘皙是有道理的,也是最接近的。因为曹家在康熙朝诸子夺嫡之争的时候保的是胤礽,关系非同一般。雍正继位后解除对胤礽的圈禁并封胤礽为理亲王,弘皙继承理亲王爵位后曾意图暗中组织发动政变,被刚继位不久的乾隆发觉,就是弘皙逆案。


渔舟唱晚5876


我是文远竹博士,致力于原创问答,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北静王这个人物在红楼里不简单,风度翩翩,礼贤下士,尤其是对贾宝玉特别的欣赏。对于他送宝玉御赐手串,我认为有多层解释。一则从小说人物发展等纯文学的解释来说,北静王名叫水溶,二十岁出头,跟宝玉年龄相差不大,懂得宝玉是性情中人,愿意跟他交朋友,不顾御赐不御赐的礼节,将手爱的手串赠他,表达友谊。宝玉也说过,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水溶来融他这个泥人,也正是合适。

二则从索隐派的角度解读,据刘心武老师考证和推测,北静王原型是康熙的三十一子,雍正的弟弟允禧。而水溶这个名字也有据可循,乾隆爷有个儿子叫永瑢,曾经过继给了无后的允禧做孙子。这样祖孙二人的性格和名字共同组成了红楼梦里的北静王。据说允禧跟曹雪芹家世交,为人散脱,有名士气,可能对少年曹雪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三则,还是索隐派的角度,北静王暗喻北面的金王,即清朝的前身后金,北面属水,水溶此名也有此意。北静王实指清朝的皇位正统,宝玉含玉出生,玉乃皇位大统象征,暗喻康熙的皇太子。北静王将御赐的手串赠宝玉暗指将皇位赠宝玉,正合皇太子曾经是储君的意思。不过后来九子夺谪,太子被废(宝玉出家)。

四则,更有趣了,有人推测北静王影射的就是投降清朝的大汉奸洪承畴。北静王,北方属水,大清国属水。 静王,谐音金王。洪承畴,降清后,先是汉人大学士,后官拜太子太保、兵部尚书,也算是大清(后金)里的汉人王。北静王叫水溶。水溶,乃指他与水相溶也。 水溶,岂不是“水共”?水共乃一个洪字,洪承畴也。在说文解字里,洪,就是水流汇合在一起,不就是 水溶吗?北静王在癸酉本里,北静王直接对贾府落井下石。 洪承畴原本是明朝的大功臣,曾官拜兵部尚书,崇祯帝对他寄予了莫大的期望,他最后却领清兵入关。说了这么多,只能说红楼是本神奇的书,给后人留下了很多解读的空间,也许不是曹公的本意,但却分外有趣。我个人认为,从纯文学解读的第一种解释比较靠谱,不可对红楼作过度的解读,以免庸俗化了。


文远竹


先回答你第一个问题,北静王是个怎样的人。书里写的很清楚

“原来这四王,当日惟北静王功高,及今子孙犹袭王爵。现今北静王水溶年未弱冠,生的形容优美,性情谦和。”“水溶十分谦逊”“此系前日圣上亲赐...念珠。”

从这些有限的信息,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北静王的出身高贵,举止谦逊,容貌优美,受当今圣上恩宠有加,并且礼贤下士,喜爱读书。

第二个问题,历史原型是谁?答案是:北静王的历史原型是清朝雍正年间袭平郡王爵的“福彭”

曹雪芹祖上,尤其是曹寅和康熙的关系很特殊,不光康熙南巡曹家接驾4次。而且经过康熙的亲自指婚,曹雪芹的姑姑也就是曹寅的女儿嫁给了平郡王纳尔苏,为正福晋。这就是《红楼梦》里说咱们家已经出过一个王妃的来历。

清初封了八个铁帽子王,所以铁帽子王就是世袭罔替,袭爵不降级,而且就算某个铁帽子王因罪被废,但是废人不废爵。皇帝必须从他的儿子或者本支近亲中挑选一人袭爵。

八王之中,代善一家独占其三,所以《红楼梦》中八王改成四王来写,就以北静王功最高。

曹雪芹的姑父纳尔苏是代善长子岳托的后人,岳托当初封号是克勤郡王,之后改封号为延禧郡王,再往后改平郡王。

雍正四年,纳尔苏因贿赂案发,被销爵,事在曹家被抄家之前半年。之后,由纳尔苏的长子福彭袭爵。

福彭就是曹雪芹的亲表兄。

周汝昌说平郡王是《红楼梦》中的“东平王”,那是他拘泥于一个平字,而没有考虑到平郡王与曹雪芹一家的关系而做出的误判。

因为如果平郡王如果真的是东平王,那么曹雪芹不可能对东平王这样的亲戚不置一词,却去费笔墨描写和自己家没有渊源的北静王。

所以北静王就是平郡王福彭,而且年龄也对的上,福彭只比贾宝玉大七岁。另外书中还交待说“是世交”但是以国礼相见,因为毕竟是公开场合,以家礼相见反而不合适。


吴公子燎


红楼梦中有一人物,身份尊贵,但性格极为谦逊,虽是男子,曹公却没有像对待普通男子那样贬低痛斥,而是塑造了这样如清风朗月般的人物,就连宝玉都自叹弗如。

他,就是北静王,名水溶。

这一人物,在红楼梦第十四回秦可卿隆重风光的丧礼上出场,为秦可卿特设路祭,在路旁高搭彩棚,设席张筵,和音奏乐,哀悼吊唁。

原来这四王,当日惟北静王功高,及今子孙尤袭王爵。现今北静王水溶年未弱冠,生得形容秀美,情性谦和。近闻宁国公冢孙媳告殂,因想当日彼此祖父相与之情,同难同荣,未以异姓相视,因此不以王位自居,上日也曾探丧上祭,如今又设路祭,命麾下的各官在此伺候。自己五更入朝,公事一毕,便换了素服,坐大轿鸣锣张伞而来,至棚前落轿。

传统习俗,出殡时,亲友在灵柩或丧车经过的路旁设香烛纸钱以及供品祭奠、祭拜,如果举行路祭者是在出殡队伍中随行的人员之外,那此人此举是表达对亡者的非常崇高之敬意。

水溶祖上与贾府世交,在与贾家往来间,并未以王位自居,未及弱冠,那就是还未满二十岁,为人谦逊有礼,真的是谦谦君子呀!

北静王水溶头上戴着洁白簪缨银翅王帽,穿着江牙海水五爪坐龙白蟒袍,系着碧玉红鞓带,面如美玉,目似明星,真好秀丽人物。(红楼梦原文)

帽子上是二龙戏珠,果真是面如美玉,目似明星

曹雪芹,在书中交代贾宝玉对于水溶的态度:

贾宝玉素厌官僚权贵,但平日闻得北静王风流潇洒,不为官俗国体所缚,每思相会,所以相见之下,彼此都有惺惺相惜之意。

可以这么说,如斯之人,必是曹雪芹敬仰信服之人。

作为北静王这样尊贵的身份,当贾府众人拜见之时,亲自扶起,毫无倨傲之意;

身处官场,不为官场污秽所束缚,不显官威,不流于世俗,乃风流潇洒之人!

北静王特意召见宝玉,对通灵宝玉"称奇道异"了一番,夸奖宝玉果然如"宝"似"玉","真乃龙驹凤雏",并把皇上亲赐之鹡鸰念珠一串赠与宝玉。从此处可见,水溶交友依自己的喜好,乃真性情也!

很多红学家认为,水溶的原型,是雍正之弟、怡亲王允祥。怡亲王历史上,很受雍正的信任,雍正亲书“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匾额赐予他,死后,雍正亲临,并且赞他是“自古以来,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可见其人物性格。

一个“贤”字,与曹雪芹文本中的北静王的白璧无瑕,格外相称。再加上《红楼梦》第十四回也写了北静王之“贤”:

那宝玉素日就曾听得父兄亲友人等说闲话时,赞水溶是个贤王,且生得才貌双全,风流潇洒,每不以官俗国体所缚。

也有的红学家认为,北静王原型是乾隆第六个儿子永瑢,名字上面挺像的,去掉一些笔画,就成了“水溶”,但是在历史上,永瑢的年纪有些不符合。

其实不管,北静王原型是谁,都不能否定他君子如玉、光风霁月的形象,不似其他男子的“浊臭逼人”,从曹公字里行间,无论是容貌,还是性格,我们都可以发现他对北静王水溶极为称颂。而且,现今有些红学读者,希望北静王和林黛玉在一起,还喊出了“溶黛”的口号,不过这些都是人们心中的美好向往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