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一家出了个当官的,那是全族得利,为什么到袁世凯这里就不一样?

一家出了个当官的,那是全族得利,为什么到袁世凯这里就不一样?

在中国的几千年封建王朝里,科举制始终是底层迈向统治阶级的唯一道路。为此许多老百姓不惜花费数代人的时间,来供养一个读书人。以数代之力,供养一个秀才,这在古代是极为常见的,于是有这么一句话,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实际情况也确如此言,家族中要是有一个人做了官,那么这个整个家族的兄弟子侄,各种亲戚全部都要跟着沾光,要是这个人做了朝廷的重臣,那就更加不用说了。

一家出了个当官的,那是全族得利,为什么到袁世凯这里就不一样?

但让人感到奇怪的是,为什么这个逻辑到了袁世凯身上就行不通了呢?我们知道,在清朝末年,袁世凯是大清唯一掌握军队的人,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那么袁世凯给袁氏家族带来了什么福利呢?答案是,并没有。袁世凯有六个亲兄弟。满打满算,只有他的三哥袁世廉,靠袁世凯走上了仕途之路,其他的几个兄弟,全部没有跟着袁世凯,他们要不就是无心做官,要不就是看不惯袁世凯的所作所为,和他反目成仇。那么袁氏家族的其他子弟就更加不用说了。有些人就可能说,为什么袁世凯这么无情无义?其实这中间另有隐情,我们来看一看,他的六弟袁世彤就知道了。

一家出了个当官的,那是全族得利,为什么到袁世凯这里就不一样?

袁氏家族祖上是一直有做官之人的,所以说族中的子弟全部安排从小读书,是没有财政压力的。袁世凯的六弟袁世彤,他也和袁世凯一样,科举之路屡次落第。于是在他的叔祖袁甲三的将领周文斌手下任职。在1893年10月份,袁世彤出任英、法、美、比,三年回国之后。清廷给了他一个正四品的官。

一家出了个当官的,那是全族得利,为什么到袁世凯这里就不一样?

但是袁世凯的这个六弟,无意混迹官场。隐居之后整日以种花种草,吟诗,画画为乐。我们现在从他留下来的字画中可以看得出来,他是真心的喜欢这种隐居的生活,袁世彤最拿手的就是字画,他虽然并没有师傅教,但是字画却自成一体,至今都收藏在台湾的博物馆里面。

一家出了个当官的,那是全族得利,为什么到袁世凯这里就不一样?

在大清行将就木之日,正是袁世凯权力如日中天之时,袁氏子弟听说了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没有一个表示支持的,因为这会让袁氏满门背上谋反的罪名,一开始有些去北京希望通过袁世凯谋得一官二职的人。到现在,也都表示不再支持袁世凯。袁世彤更是公开表明要和袁世凯断交。发展到了后来袁世彤罗列袁世凯二十项罪名,竖起大旗,招纳民众,气势汹汹的讨伐袁世凯。

一家出了个当官的,那是全族得利,为什么到袁世凯这里就不一样?

袁世凯听说了之后,笑着说道:"老六,跟我闹革命了,难怪我的手下束手无策"其实袁世凯这个人的气量还是很大的,他的二哥袁世郭的行为更让人忍不了,他没有下手,就更别说这个同父同母的六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