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強大的元朝為何會如此短命?

愛因愛生


討論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短命王朝元朝,為何會短命。

其實這是一個根植於元朝基因中的頑疾,而這一切。

起點源自民族,中期因人口問題擴大化,最後在晚期積重難返成死結!

而這個死結是什麼,其實和明朝一樣,也是窮,最後窮死的!

就事論事而言,元朝其實是一個奇葩存在,奇葩在於這是遊牧民族最後的崛起契機被成吉思汗抓住,當時東西方都走在錯誤道路中,最後讓本該蒙古成了最大的勝利者。

於西方而言,文明曙光在混亂的中世紀沉淪,千年黑暗中世紀就是如此!

於東方而言,文明一直存在一直繁榮,只不過走上了矯枉過正的錯亂時代!

這個錯亂時代,才有弱宋這樣如花姑涼一般的朝代存在。

走進溝裡面的西方,和揚文抑武的東方,最後被成吉思汗的無數遊騎兵擊敗,一個西起泰西,冬至大海,南抵嶺南,北至白令海的廣袤帝國!

可是這一切就如曇花一現,因為蒙古是一個另類的國度,從原始努力社會,跨步進入封建帝國社會,他們是蒙逼的,於是才有無數另類政策出現!

民族等級劃分是其一。

色目人當權管理財政是其二。

搖擺不定的科舉制度是其三。

至於那傳言之中的殺滅漢族五大姓,不過是一個流言而已。

也因此元朝才有暴元的稱呼,這就是一個窮兇極惡的朝代!

也許如此吧!

而這就是元朝滅亡的根源,以上一切政策的施行都和一個詞有關那就是控制力!

於一個絕對權威的帝國而言,最關鍵的就是控制力,而元朝卻是一個控制力失控的朝代,徒有國家之名,而無國家之實的錯亂時代。

為何會如此,原因很簡單,蒙古族之人口非常少的,無力掌控這廣袤的國土和無數的人口,看到這裡很多人可能會問,為何同樣人口少的清朝會如此穩固,我只能說清朝的時代不同了,清朝的漢化程度更深,清朝更懂得以漢制漢!

那麼面對控制力鬆動,如何解決,只能放權,因此才有四等人民族政策的出現!

在四等人民族政策中,蒙古族居於統治地位,他們受限於人口於是就和同樣人口不多的色目人結成盟友,協力維持統治。

元朝如果是一個股份公司的話,那麼蒙古族就是掌握(資本)軍權的大股東,色目人則是掌握(生產資料)財權的中小股東。

以蒙古族掌握武力用色目人掌握財權,這就是蒙古帝國的權利二元構成!

而蒙古人選擇色目人,除了他們歸附最早之外,還有個原因就是他們人口不多,但是也不少,在一個國家,掌握資源的都是少數人,這有利於權利財富的分配。

原因也很簡單!

第一:要的不會太多就能滿足,

第二:人少便於控制。

貪婪的盡頭也能被滿足,那麼努力做事就成了必然。

於是蒙古帝國的二元同盟權利構成誕生,揮舞馬鞭的蒙古人說,色目兄弟,你去收稅,我分錢分權給你!

色目人屁顛屁顛去收稅,然後就是大家和和氣氣其樂融融!

至於北方漢人,還有南方漢人,因為人口最多,理所當然的成了被剝削者!

這就是典型的金字塔權利結構。

可是這樣的情況不會一直持續,因為帝國越來越龐大,人口越來越多,治國需要更多的人才,於是在忽必烈正式建立元朝之後情況開始出現了變化!

無數漢化的契丹人,開始進入權利核心,他們順帶的也將漢人帶入了朝堂之上,再加上為了籠絡漢族士大夫而進行的科舉。

無數漢人開始成為朝局的參與者,一個新的權利組成出現,那就是擁有權利之後的漢族人,他們形成利益集團維護自己的利益!

而這樣的情況,在忽必烈死後,元朝皇位更迭變動期變的越來越普遍,成宗、武宗、仁宗和英宗一個又一個比誰命短,然後朝局紛爭不斷,最後都給了漢族士大夫上位的機會。

更兼色目人管理財政那是一團糟,造成了武宗時期的經濟危機,最後連部分財政權利也交給了漢族人代理。

於是,一個和明朝滅亡一樣的問題出現在元朝,那就是特殊利益集團的崛起!

他就是官僚商人階級!

而元朝又是一個對商業特別寬容的朝代,於是他們不斷髮展壯大!

然後就有了權利訴求!

面對一個利益集團的訴求,鬆散的,中央權利失控的政府的元朝如何抵擋,於是,他就這樣慢慢因為商人階級的崛起,還有自己控制力的下降而土崩瓦解!

為此元朝也做了不少的抵抗,時開時閉的科舉制度就是抵抗這種訴求的辦法,只是這個問題,不是科舉能解決的!

而是人口基數決定的,之前我說過,元朝本部族的蒙古人,和色目人,人口基數少,就天然有一個不利因素產生那就是控制力不足。

於是放權成為了選擇,將漢族人才吸納進統治核心成了選擇,最後大量的中基層幹部都是漢族人,實權部門,職能部門也幾乎被漢族人壟斷!

用一個詞形容就是尾大不掉!

一個集團就這樣產生了,最後結果就是他們的貪得無厭,還有元朝政府的殘暴於無作為,讓這個國家漸漸崩潰!

才有後來的無數稅目的出現,才有後來的無數田產兼併,才有後來的無數流民揭竿而起!

根源到底是什麼?

大家因該都看懂了!


阿斗不傻


元朝於1271年忽必烈建立,至1368年元廷被朱元璋趕到漠北,共經歷9位帝王97年,這在唐宋元明清五個朝代中,僅僅是其他四個朝代壽命的1/3,說起來也確實很短。



總結元朝的經濟、軍事、外交和政治方面,元朝的短命有其必然性。

一、經濟方面,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所以對土地制度無所謂,農業得不到重視,加上連年戰爭對北方地區的掠奪與破壞,農業發展停滯不前。同時,元朝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完全的紙幣流通制度,也是中國歷史第一個完全億紙幣作為流通貨幣的朝代,然而因為氾濫發行紙幣造成了通貨膨脹,也妨礙了經濟的發展。


二、軍事外交方面。在元朝建立前後,其始終對周邊國家和政權發動侵略戰爭,比如元日戰爭,元越戰爭,高麗蒙古戰爭,滅西夏、滅西遼、滅後金、滅大理、滅南宋,更是與1241年一度逼近東歐復地。這些侵略戰爭,都需要錢,於是政策就是各種加稅,導致人民苦不堪言,所以元朝一直起義不斷。

三、等級制度。元朝為了維護蒙古貴族的專制權利,採用“民分四等”的政策,把中國人分為四等,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蒙古早期征服的,如西域各族),三等漢人(大致淮河以北及東北),四等南人(最後被蒙古征服的原南宋地區,大致淮河以南)。這種歧視制度,加劇了階級鬥爭,元朝被推翻是早晚的事。



四、政治方面。變本加厲的向漢人收取各種名目的賦稅,加上長期的壓榨,反抗鬥爭一直不斷,雖然延續了宋朝的中央制度,但大多數被蒙古貴族把持,所以很難有成效。


五、皇族內部鬥爭不斷。整個元朝,兩位被殺的皇帝,一位失蹤的皇帝,一個在位43天的7歲皇帝,而且大多數政權都是通過鬥爭所得,可見內部鬥爭有多亂。

六、自然災害。元泰定帝在位5年就發生了多次饑荒。


由上述原因,所以元朝的統治是肯定不會太長的,因此比較短命,但對於一個起於自奴隸社會飲毛茹血的民族來說,已經很不容易了,元朝代代皇帝勵精圖治學習漢文化,無奈其本身原有的制度與中原制度不適應,導致其短命。魏源評價元朝皇帝:“皆英武踵立,無一童昏暴謬之主”。


優意視頻


強大的元朝為何會如此短命?是因為元朝僅僅只是初期軍事強大而已,後期享樂去了。元朝為什麼會滅亡?我來說說我的看法吧:


第一,是沒有自己的文化。我們知道打天下靠武力,治天下靠的是文化軟實力。蒙古人發跡之初,本來是沒有文字的。1204年,成吉思汗征討乃蠻人之時,乃蠻人掌印官回鶻人塔塔統阿雖然遭逮捕,依然守著國家的印信。成吉思汗非常嘉許他忠於自己國家的行為,遂命令他掌管蒙古國的文書印信,並命令他教授太子、諸王畏兀字以書寫蒙古語。蒙古人至此時便採畏兀字母以書寫蒙古語,學界稱為回鶻式蒙古文,蒙古族開始採用回鶻字母拼寫自己的語言。這種書寫系統是現行蒙古文的前身。由此可見,蒙古人的文化涵養是很低的。你只能用武力征服敵人,不能讓敵人從內心上順從你,那對方遲早要反抗的。


第二,採取民族壓迫制度。天下分為四等人:第一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北方漢人、四等南人。漢族人不能能用鐵器,漢族女子的初夜要給當官的蒙古人,蒙古人殺了漢人只要賠一點東西就可以免去死罪等等。這些都是民族的不平等政策造成的,換來的就是反抗。

第三,國家的統治民族沒有被統治民族多。這樣的話,佔絕對人數優勢的被統治民族醒悟過來的時候,二者的地位必然互換。於是有了紅巾軍起義。



第四,元末吏治腐敗,橫徵暴斂,苛捐雜稅名目繁多,全國稅額比元初增加20倍,大批蒙古貴族搶佔土地,而中原連年災荒,更使得百姓破產流亡,無計為生。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為了活命百姓只好起來反抗。於是出現了紅巾軍以及張士誠、郭子興、朱元璋、陳友諒、韓山童等反元志士。


鵬鵬看視界


元朝的短命,可以說是咎由自取。元朝末年,元順帝殘暴不仁,欺壓百姓,天下皆是揭竿而起之策,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的農民軍隊得到了迅速壯大,最終朱元璋成為了元朝的掘墓人。

元朝滅亡,第一是統治殘暴,根本不拿人當人。天下苦元早已久了,元朝實行種族歧視政策,人種劃分,蒙古人為第一等人,色目人為第二等,漢人為第三等,南人為第四等。南人是指南宋時期疆域的臣民,隨時被變為奴隸,一點自由和安全都無法得到保證。三教九流的說法,就是從元代開始的,九儒十丐,教師排第九,比娼妓的地位還要低下,這種公然的歧視政策,極大激化了民族之間的矛盾,人民起來反抗根本是早晚的事。後來,果然,農民起義揭竿而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強大的元朝轟然倒塌。

第二,漢族勢力的崛起,民族主義覺醒,驅逐暴元成了人心最大的政治。朱元璋的手下積聚了一大批有識之士,能征善戰,都是民族主義的支持者,驅逐暴元成為了大家的共同使命,一支有信仰的正義之師,那戰鬥力可是爆棚,在徐達,常遇春等名將的征討下,強元灰飛煙滅,最後黯然退回漠北,昔日的榮光不再。

第三,元朝軍隊的戰鬥力急劇下降,元政府的腐敗成為了壓倒大元帝國的最後一根稻草。元朝統一中國,定都大都之後,貴族們失去了馬背民族,戰鬥民族的血性和勇敢,不再保持征戰的良好習慣。貴族們都忙著貪圖享受了,朝政腐敗,貴族忙著侵佔漢人土地,魚肉百姓。軍隊也跟著腐敗,就會窩裡橫,戰鬥力急劇下降,就會欺壓百姓,再也沒有了成吉思汗時代蒙古軍隊橫掃天下的能力和實力。

第四,天佑中華民族,漢文化薪火傳承註定不會滅絕。在有些歷史學家看來,元朝在中國歷史中是不被承認的。漢民族的忍受能力是一流的,學習能力更是一流,在暴元的欺壓之下,很多有識之士開始反思,學會了鬥爭方法,連鎖反應之下,雪球越滾越大,最終抗元勢力的節節高漲,元朝之失敗是遲早的事。


歸去來兮吾將醉


元朝時期,沒有強大的外患,所以,元朝的滅亡主要是內憂。由於內部治理不善,使得帝國過早地崩塌了。

馬上得天下,不可馬上治之。元朝的統治者除了征服外,一直沒學會如何去統治,尤其是那些農耕地區。而且元朝統治者裡,除了忽必烈,大多數人都對進一步漢化沒興趣。他們的統治方式依然是大草原上的野蠻暴力統治。

但這並不是直接導致元朝崩塌的原因。最主要因素還是:饑荒!

據統計,元代的自然災害發生頻率空前。日益嚴重的饑荒讓統治者頭疼不已。政府賑災是否及時與給力,是能否維持穩定的關鍵!

泰定帝渴望穩定,可老天爺不給他面子,在他執政期間,那自然災害,一波接一波,一刻也不讓他消停。

面對災荒,泰定帝也是很不錯的,全力賑災,毫不吝惜錢糧。面對民變,維穩嘛,派兵給我去鎮壓,不老實的就削他!皇帝的努力還是有回報的,越來越穩了。但新的問題又出來了,賑災或是幹架,都需要鈔票啊,賺的不如花的多,咋整呢?後面繼位的皇帝沒轍,只能發行新鈔票來化解財政危機,然後,這增加新鈔的發行吧,特麼通貨膨脹,很多老百姓遭不住了,又特麼生活在水深火熱中了。皇帝這邊頭更疼,不能再繼續發行更多的貨幣了,不然物價遭不住,一邊得平定物價,一邊還要增加財政收入,本來這事兒就很困難了,再加上老天爺吧,咋滴,就是不給皇帝面子,piapiapia繼續打臉,自然災害給我繼續上。最終,統治者剛不住了,這邊老百姓也剛不住了,生存太特麼艱難了,大家給我一起上!!!

無力迴天,元朝統治者們扛不住群毆,歇菜了~


斯米爾諾夫


元朝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國歷史上首次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傳五世十一帝。而一個王朝的終結,一定是有其原因的。筆者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1.1279年,元軍在崖山海戰消滅南宋,結束了長期的戰亂局面。之後元朝持續對外擴張,但在出海征伐日本和東南亞諸國時屢遭失利,如元日戰爭、元越戰爭、元緬戰爭、元爪戰爭等。其中元軍在遠征時,在日本鷹島遇颶風,戰船多壞,將卒溺死者眾,又遭日軍掩殺,幾乎全軍覆沒。

2.元朝是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對其他民族有不平等待遇,甚至是迫害。一種常見的說法是將臣民分為四等,即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像1286年,為了進攻安南,徵用全國馬匹,色目人三匹馬中只徵兩匹;而漢人的馬,無論多少,全部徵收。蒙古大汗可以隨時把漢人視如生命的農田,連同農田上的漢人,像奴隸一樣賞賜給皇親國戚——親王公主或功臣之類。南宋滅亡後所舉行的一次賞賜中,少者賞賜數十戶數百戶,多者竟賞賜十萬戶。還有漢人打死蒙古人需要償命,而蒙古人打死漢人只需“斷罰出徵,並全徵燒埋銀”。這些例子無不反映了元朝對其它民族的迫害。

3.元中期政變頻繁,統治集團分裂,朝廷內部奪權鬥爭異常慘烈,政治始終未上正軌。忽必烈奪得蒙古汗國的最高統治權後,推行的“行漢法”主張,明顯違背了蒙古傳統,造成許多蒙古貴族的不滿,拒絕歸附忽必烈汗國,結果導致其他幾個蒙古汗國紛紛敵對。這場內戰讓四大汗國先後脫離獨立,直到元成宗時期才承認元朝為宗主國。

4.後期由於吏治腐敗,專注搜刮,流於橫徵暴斂,成為阻礙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時,為了對外戰爭,打造東征海船,沿海和江南地區徭役徵發日益加重。人民不堪沉重的封建剝削與壓迫,紛紛起義。至元二十年,江南各族人民起義凡兩百餘起,至元二十六年更增至四百餘起。在這前後,爆發了廣州歐南喜、黎德和福建黃華、鍾明亮等人領導的幾次規模較大的起義。最後,朱元璋在擊敗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等其它南方起義軍和南方大元勢力後,於至正二十七年開始北伐,元惠宗於七月二十八日,倉惶北逃,徐達率軍攻陷元朝的首都元大都(北京),元作為一個全國性質的統治結束。


歷史悅分享


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的王朝。

這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中的一個異類:它嘗試著去建立一個包容性極強的多民族、多宗教的多元性帝國,它支持積極開拓海外貿易,它是歷史上罕見的因為某些“善良的政策”而被加速亡國的王朝。

中國曆代王朝末期的社會形勢,大體上是相似的:天災人禍、民不聊生、起義不斷、外敵入侵,而執掌國家權力的君主或者大臣們尸位素餐,抵制改革和進步,最後品嚐到亡國亡身的苦果。

但元朝是例外。

在元王朝晚期,面對著殘酷的天災和沉重的政府財政壓力,無論元朝的末代皇帝元順帝,還是他手下的大臣們,他們是不甘心就此沉淪,就此走向亡國的,他們與歷史上其他王朝的末期君主、臣子們不同,他們主動求變,採取了許多無論從字面意義還是應對當時局勢的角度看都非常正確,非常對路的政策。

但是,他們怎麼也沒有想到,這些看起來正確、對路甚至稱得上憂國憂民的政策調整,反而加速了元帝國的崩潰。

這是為什麼呢?我們要從元順帝在位時期面臨的局勢說起。

元順帝是元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建立元帝國的蒙古族人來自草原,他們與生俱來的狼性,並沒有隨著他們入住中原而改變。整個元王朝總共歷時98年,其中第一位皇帝元世祖在位23年,最後一位皇帝元順帝在位35年,剩下的九個皇帝,一共才在位了不到四十年。其中,有至少三四個皇帝在政變或者戰爭中死於非命或者下落不明,剩下的也個個是短命鬼。

而元順帝本人,也是經歷了數次血腥政變,才徹底剷除了掣肘自己的舊勢力,得以執掌天下的。

上層建築爛成了這個樣子,下面的情況就可想而知了。元順帝登基之後,面臨兩大棘手難題,一個是天災—黃河氾濫;一個是人禍—財政危機。

先說黃河水患。

元順帝在位的第四年夏天,河北、河南等地連降大雨二十餘日,黃河暴溢,水平地深二丈許,北決白茅堤。六月,又北決金堤。沿河郡邑,如濟寧路、曹州、大名路、東平路等所屬沿河州縣均遭水患。

水患沿線各地,數百萬災民餓殍遍野、賣兒鬻女、食不果腹。黃河下游地區的水患,因為宋朝錯誤的治河方略而起,已經影響了宋之後統治這一地區的金、元兩國百餘年了。如何賑災;如何治理黃河水患,就成了擺在元帝國面前的首要難題。

再說財政危機,雖然元順帝之前的皇帝們各個享年不永,但這些蒙古族的君主們個個都十分的熱衷享樂,他們中絕大多數人並沒有以統治中原農牧地區的皇帝的心態,而依然保持著今朝有酒今朝醉,明天洪水愛誰誰的草原民族領袖的心態。

皇帝如此,下面的大臣和貴族們也紛紛上行下效。大家集體享樂的結果就是,到了元順帝即位的時候,朝廷沒錢了,不但沒錢,而且還有大筆大筆需要花錢的地方,比如說賑災、治河。

正當元順帝發愁的時候,他所仰仗的一個少壯派能臣,給他提出了具體的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

這個人,就是元朝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脫脫。脫脫是元朝歷史上最提倡漢化,以漢族傳統的方式解決漢人問題的臣子,他提倡儒學,而且主持編修了遼、金、宋的三朝國史。

機緣巧合的是,脫脫也遇到了元朝受漢文化影響最深的皇帝元順帝。

二人一拍即合。一系列改革措施短時間制定並推廣至全國,一系列改革措施短時間制定並推廣至全國。

在水患方面,脫脫請出了著名的水利專家賈魯,負責治理黃河。賈魯一方面仔細研究了宋、金、元三朝治理黃河的方法以及經驗教訓,一方面親自沿途走訪了黃河下游的許多地方,得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河方法。脫脫給了他巨大的支持,不惜人力財力讓賈魯去辦。

從後世明清兩代所採取的治河方略看,賈魯的理念完全沒有問題,但是他遇到了一個無法逆轉的現實局面:元帝國已經天怒人怨了,治河需要大量的勞動力,而這些人早已是火藥桶了,賈魯就是把引線點燃的那個人。

在財政方面,脫脫提出了變更鈔法的解決方案,具體辦法是:印造“至正交鈔”,新鈔一貫合銅錢一千文,或至元寶鈔二貫,而至正交鈔的價值比至元寶鈔提高了一倍,兩鈔則並行通用。發行“至正通寶錢”,與歷代舊幣通行,使錢鈔通行,並以錢來實鈔法。

在脫脫看來,這是一個萬全之策。但從我們現代人所掌握的經濟常識來看,在國家極度缺錢的時候,再拼命印錢的結果,一定是加劇通貨膨脹,讓錢更不值錢。

元順帝和脫脫想改革,也不畏懼改革,但他們沒有想到的是,改革不但讓底層民眾的怒氣更加膨脹,也激起了得利的蒙古貴族、官吏們的反對,元朝在幾年之內,不但民變四起,而且統治階級內部也出現了分裂,自殘加外患很快就讓元帝國崩潰了。

元順宗北逃草原,死在了逃亡的路上,而脫脫則更早就被賜死於雲南。“善政”沒有拯救元王朝的命運,元朝成了又一個統治中國不足百年的“短命”王朝。


手機用戶81182905331


有人說蒙元王朝曾經漢化,其實是胡扯,如果蒙古統治者真的在華夏大地上實施漢化(採用漢族典志和漢字),即便是它採取了愚蠢的民族歧視政策,也不會在不到一百年的短暫時間內滅亡。因為,當時的農業,畜牧業,手工業發展基本正常,只是剝削有點重,但遠沒有達到亡國的地步。

元朝短期內滅亡的根本原因有兩個:

1愚蠢的實行了蒙古體制-蒙古人在草原的張典官制,雖然其中也摻進了一些漢族朝典,但主體還是蒙古人那一套。你想,用落後的制度去統治處於先進生產關係的民族,能行得通嗎?

2實行了民族歧視政策,蒙古人有點妄自尊大,自以為是天之驕子,便忘乎所以把自己臨駕於中華民族之上,(規定蒙古人是一等人,回回族是二等人,北人即北方的漢族是三等人,南人即南方的漢族是四等人)實行殘酷的民族壓迫政策,蒙古統治者妄想採用分化瓦解和挑起各民族之間的矛盾,從中漁利來維持自己的統治。

實際上,這是非常愚蠢的,在中華大地上,只有維持各民族團結,才能長治久安。而不是愚蠢得搞破壞,另外,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就是要想統治中原地區就必須漢化,否則很難實現,這在後來的滿清政府的經歷就可以看出(滿清政府就是實行了漢化,甚至連自己的文字都消失了,才順利統治中國達280年的時間)。


小號哥


這個問題讓元朝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從1271年元朝建立到1368年被趕出中原,按照主流歷史觀點的算法,雖說沒有超過100年,但相比於秦朝隋朝這樣的短命王朝來說,已然不算太短。

最關鍵的是,無論元朝前期的蒙古帝國,還是元朝之後的北元,在歷史演進上都是一脈相承的。也就是說,元朝真正的延續時間,是從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到1402年鬼力赤篡位後取消大元國號恢復韃靼古稱,前後歷時197年。

這樣的享國時間,你要說他是短命王朝,那就是典型的睜眼說瞎話。

不過作為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完成大一統的少數民族王朝,元朝在我國曆史上註定是特立獨行的存在。再加上帶有我國特色的歷史劃分方式,比如失去中原的南宋可以稱為宋朝的延續,而失去中原的北元則被選擇性忽略,所以元朝仍然是國祚只剩98年的短命王朝,尤其是相比於國祚達219年的遼朝而言,元朝的壽命就更加可憐了。

那麼到底是什麼因素導致了元朝國祚較短的尷尬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幾點:

1、搖擺不定的漢化改革

作為少數民族王朝,元朝和我國曆史上的其他入主中原的少數民族王朝一樣,註定無法迴避是否漢化的發展路線問題。

而元朝的漢化,從蒙古時代就開始了,在窩闊臺統治時期,契丹謀士耶律楚材就多次上書請求減少對漢人的殺戮,保留漢人的農田和生產方式,通過徵稅實現蒙古貴族財富的增值。

但窩闊臺的“止殺”僅限於掠奪漢人財富的需要,對於效法中原地區典籍制度按照漢法統治蒙古,窩闊臺不可置否。

真正開啟蒙古漢化腳步的是忽必烈,忽必烈重用漢人謀士,不僅按照漢法方式在開平稱汗,與阿里不哥展開長達5年的汗位爭奪;還仿照漢法營建大都城,以《易經》中的“大哉乾元”作為元朝的國號;最重要的是,忽必烈按照漢人傳統立真金為太子。

但是因為“家天下”模式的固有弊端,漢化作為忽必烈個人意志的體現,有著明顯的不可延續性。而更要命的是,在太子真金英年早逝後,忽必烈對漢族官僚也逐漸失去了耐心,漢化進程戛然而止。

而漢化標誌之一的科舉,在1313年元仁宗時期才恢復,而元順帝在位時期又兩度廢除科舉。

元朝的漢化導致了蒙古高層異常劇烈的分化和鬥爭,這種鬥爭的最直接反應就是每一次的元朝皇位更迭都是腥風血雨的攻伐殺戮。在元朝98年的國祚裡,元世祖忽必烈在位24年,末代皇帝元順帝妥歡貼睦爾在位36年,剩下的38年由9位皇帝分攤,足見元朝高層鬥爭的慘烈。

而頻繁的內訌,極大消耗了元朝的元氣,導致了元朝的短命而亡。

2、過猶不及的寬鬆政策

根據歷史教科書記載,元朝滅亡的重要原因是推行了慘無人道的四等人制度,這種類似於印度種姓制度的殘酷壓迫,使廣大漢人紛紛揭竿而起。

但這種言之鑿鑿的史料,在歷史上卻並不存在,縱然蒙古帝國在南下的過程中殺戮無數,且坐上統治者地位的他們,對漢人極盡歧視,但四等人制度確實子虛烏有。

非但如此,元朝的施政方針還前所未有的寬鬆,這也導致了元朝成為我國曆史上少有的文化繁榮時代。

而這種情況的出現,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元朝歷代統治者對於如何統治多元化的帝國缺乏參考和實踐。

對於廣大漢人群體而言,蒙古是真正意義上的少數派,其人口少到連實施以訛傳訛的初夜權都不夠。

令人絕望的人口差異,使得元朝統治者最後選擇了“自暴自棄”的統治方式。相比於清朝統治者對漢族地主士紳階層的籠絡,元朝統治者將重心放在世家大族等大地主身上,對於地位較低的士紳階層,則選擇了視而不見。這使得元朝社會階級出現巨大斷裂,底層過大的自治權使得民眾的揭竿而起成為可能。

自夏朝建立開始,雖然有“王權至於縣政”的統治潛規則,但統治者對於民眾人身控制的力度始終在加強,而元朝則出現了較大的倒退。

事實證明,正是相對寬鬆的治國政策,使得元朝在農民起義的烽火中輕易被推翻,沒有地主士紳階層支持的元順帝只能逃回蒙古高原繼續放羊。

而推翻元朝的明朝奠基者朱元璋,在總結出元朝“以寬失國”的歷史教訓後,走向嚴刑律法治國的更大歷史倒退之中。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公元1271年,蒙古帝國大汗忽必烈改國號為“大元”,元朝作為一個統一的全國性政權正式建立。1279年,元朝大軍在廣東崖山攻滅南宋流亡朝廷最後的抵抗勢力,從而徹底統一了全國,中國自唐末開始的近四百年的分裂割據局面徹底結束,中國再度進入大一統時期,元朝也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外來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

與蒙古大軍的勢如破竹和所向披靡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元朝在中國歷史舞臺上只留下的短暫身影。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命大將徐達率二十五萬大軍直逼元朝京師大都,元順帝惶逃回蒙古草原,元朝作為中央政權至此結束。如果從1279年的崖山海戰統一中國算起,元朝統治中國只有不到90年的時間。作為曾經擁有世界最大版圖的強大帝國,是什麼原因讓一個曾經如此強大的王朝迅速倒下?

很多讀歷史的朋友們將元朝滅亡的原因簡單歸結為外族統治不得人心,所以不斷受到人口占絕大多數的漢人反抗,最終導致元朝滅亡。這個說法其實並不準確。如果按照這個邏輯的話,那麼由滿洲人建立的統治中國二百六十八年清朝將無法解釋,如果不是因為後來有外國列強入侵因素的話,清朝統治時間可能還會更長。所以,外族統治這一說法並不能成立。

其實,元朝之所以短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一個重要問題上搖擺不定,那就是到底該實行什麼樣的統治政策的問題。元朝的創立者忽必烈是個強有力的統治者,所以在他在位期間,元朝的政治形勢相對還算穩定。

忽必烈雖然是個蒙古人,但他對漢文化非常推崇,元朝的國號就是取自《易經·乾篇》中的“大哉乾元,萬物資始”這句話。不過,忽必烈去世之後,元朝的蒙古統治者就在施行何種統治政策的問題上發生了激烈的衝突。一派堅持以蒙古為基礎的政策;另一派則是認為應該延續忽必烈的路線,以中國為基礎,採用儒家思想治理國家。

這兩個派系的蒙古統治者從爭論不休,發展到了兵戎相見,互相殘殺。在忽必烈去世後到元順帝即位前,元朝皇帝走馬燈似的在三十九年間更換了九位皇帝。中央政局的不穩定直接就導致了元朝總體實力的迅速衰落,皇帝和大臣們沒有將主要精力放在治國理政、發展生產、改善民生之上,反而為了政治路線問題爭吵不休,大打出手,以至於在後來全國各地農民起義軍呈現燎原之勢爆發時,元朝的最高層統治者們已經被內鬥消耗的奄奄一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