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为什么现在有些博士不想做科研了?

二手的少年


感谢悟空小秘书/头条教育联盟的邀请。

结合小西自己的经历来看,我身边不少博士同学、师弟进了企业,的确有不少人不想继续做科研。一个人熬到博士毕业不容易,昨天还有上海的朋友留言说本科毕业的同学已做到年薪30万,有房有车,硕士毕业的他年薪才20万。小西想说,读博时这样的事情更多,进高校/研究院的初期收入真心不高,在博三时也许同学房车都有啦,自己才每月2000元的补贴。

之前,中科院的某个博士曾发文《博士快毕业了,却发现自己不再适合做科研了》,如科研不顺利、没竞争力、实验枯燥、收入不高、前途不明,感觉这些小西也遇到过,有时候想想真的觉得好难。高考后的4年大学、3年硕士、4年以上的博士生涯,真的会导致不少人累啦...

其实,看看近些年的博士未正常毕业率就知道,整个社会对博士的期许很多,导师的要求也严格,仅有1/3的博士能正常4年学制毕业,熬到第5年、第6年、甚至第7年将不少朋友的热情已经熬没啦,而且就算能毕业学术成果不是很多,继续走这条路的竞争力真心不够。

在就业单位上,小西还有个博士学弟直接去家乡乡镇挂职副镇长,今年春节还在群里分享他们老家的特产,我们同学都买了不少。不过,就算有些博士不愿意做科研,但进入高等教育单位的博士依然是主流,而且近些年不少学校在升本、升格大学,对年轻博士的需求很大,给予的待遇如送房、安家费、科研启动金还是比较宽厚的。

前段时间中科大刘博士走失的事情,不少朋友都看到,读博远不是表面那么风光,有时候实验的进展还有一丝丝运气,抑郁是博士离不开的话题,在发现自己心态有点不对的时候,小西建议一定要和家人、朋友多沟通,哪怕及时就医都没有问题。真的,一个博士20余年的求学生涯,除了自己的努力,也有父母家人的无私付出。

是"梅花香自苦寒来"或"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小西作为过来人觉得,可以想一想喜欢做什么,做科研真的需要那一点"喜欢"。如小西之前就有个理论物理的博士朋友,只是因为对物理有着难以割舍的热爱,哪怕读博十分痛苦。给自己找一点喜欢,最初的几年过去之后,路顺啦就好走啦...

▼关注帅小西De头条号。小西陪你聊大学、考研、读博,收获不一样的教育和人生。

帅小西De


科学,没有对错之分;也就是说,科学是没有对问题的回答是正确和错误的答案的;同时,科学是无趣和枯燥的,是需要日复一日简单的重复和思考的。它需要的是对从事科学研究具有极浓厚的兴趣,以及不为日常生活所担忧的。无论你的生活是富有还是清贫,只要你能够果腹。

因此,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从事科学研究这一领域;从上面对于个人生活的追求而言。因为科学往往是无用的。如果,希望科学有用,那么必须要转化为应用性的技术。就这一点而言,科学又是一个需要长时间积累的过程,正所谓厚积薄发。中国目前的发展困境,正是因为基础研究的积累稍显薄弱,导致缺乏具有竞争力的核心技术。

另外,科学研究还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深邃的思考能力,总结和表达能力。也就是说,还需要一定的天赋。但是,国内目前的教育模式又极大伤害了对科学研究具有浓厚兴趣的年轻一代。

目前,国内的硕士和博士阶段的培养,本意是要培养出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技术创造能力的人才。但部分人把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作为求职和谋求个人幸福生活的敲门砖,背离了高学历培养的初衷。

因此,没有必要苛求每一个硕士和博士都必须从事科学研究;而是鼓励他们去从事科学研究。现代社会的发展就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俗话说得好,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袁隆平先生就是一个这样的楷模……


EncountGibbon


本人在读博士一枚,明年毕业,属于题目说的“毕业后不想做科研”大军的一员。

我的理由很简单,那就是现在的科研工作者压力巨大。有人会说“什么工作压力不大呢”,话是不假,可是压力的类型不同。现在很多高校和科研单位体制改革,对科研人员采取类似于“五年聘期,非升即走”的考核方式,五年内没有晋升高一级职称就要走人,逼着科研人员每天拼命应对,对科研成果的要求水涨船高。科研工作不比其他工作,不是说付出时间和精力就能有结果的,还需要脑力,智力,甚至运气成分,很可能会竹篮打水一场空。这种压力因人而异,我感觉承受不住,所以去意已决。


琴酒221


一、博士有真假之分。科研是博士安身立命之所在,是博士发挥自身长处的关键点,真正的博士,沒有不以科研为生的,不科研,难道去种田?!而假博士,只是以获取博士头衔为荣耀,本身无科研的欲愿,也无科研的本领,更无科研的动力和压力,甚至获取学位也是靠不正当手段,如方博士(买假)、翟博士后(天知道不知知网的人文凭是怎么来的)之流。

二、科研环境有好坏之分。在一个战争、动乱的社会里,国无宁土,连书桌也无处安放,怎么搞科研?!在一个肤浅浮躁的社会里,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名为利而来,安放书桌的地方是有了,但搞科研的心没了,有的只是造假、套取经费,有的甚至直接占用别人的成果、直接在其位而谋经营之道。只有在一个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下,人人谋正道,鲜有投机钻营,大家尊重知识和人才,人才愿尽其才出其力,这样的环境才能真正让博士发挥效用,博士也才能更好发挥效用。


幼稚园新生1975


现在的硕士、博士有些泛滥,所以即使读了或毕业了,也很难真正成为科研人员。科研人员尽管来自这些高学历群体,但也是其中真正肯钻研,爱钻研的少部分人。那些:“不爱搞科研”的博士,也许他们中的部分人本来就对科研不感兴趣或许本身的智力水平和能力并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即使搞科研也很难搞出新东西,这样不选搞科研这条路是很明智的。另外科研成果有时耗时长,短期内收益不明显,面对当前的生活压力,一些博士生不得不向现实低头,放弃不能很快带来收益的科研事业。其实如果有兴趣有能力坚持做科研,等到瓜熟蒂落之际,就会收获丰硕的成果和可观的收入,使自己人生达到一个新高度。


在水一方28142217


个人选择而已,读博士就没出息吗?看到有评论这样说,觉得太不应该了。如果这样的话,都有出息去做别的工作,科研谁来做呢?并不能因为少数,否定了很多科学家的贡献,他们大都是从博士科研开始的。

1 其中,读博士的同学里边有一部分是愿意做科研,不想做其他工作,属于主动求学型。

也有一部分是属于“半路出家”,本科选择考研是顺流而为。比如,宿舍都要考研究生,本身也就跟着考了,后来顺其自然,读了博士,属于被动型。

2 当今,很多博士不愿意做科研,一是因为做科研比较枯燥、耗时,难出成果;最主要是因为待遇太差,一个大学讲师一年不到10万的收入,成了阻碍他们继续科研的绊脚石。

3 当然,博士水平也是参差不齐,这属于正常现象,就跟每个行业的工作者,都会有高低水平之分的道理是一样的。这也并不能否定科研的意义,要对科研工作者有宽容的态度。这也并不是说纵容学术造假,博士毕业一般都能通过学校的要求,极少数不做评论。

4 教育支持力度太小是根本原因,大家都是俗人,都要以生活为主,如果能够选择,谁不想有一份高收入的工作呢?


呱一呱


做科研那么累,那么苦,挣得那么少!还有多少人愿意做科研呀? 好多做科研的年轻人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房子都买不起,更不要说养家糊口了,还不如开个小面馆,当个包工头挣得多。


龙兴春世界观察


因为不挣钱又累,还能有什么原因呢?

比如说我们学校吧,学航空航天的博士生毕业了之后去北京的科研院所,一年算上所有的年终奖什么的,到手能有15万就已经算是非常不错了。而学计算的毕业了去互联网企业,本科毕业的年薪有个30万都不稀奇。

而且在科研院所,加班是常态,就怕什么东西出个什么故障,一出了故障那就真的是没完没了的排除,我见过的就有科研人员说连着一个月都是天天加班,周六周日都干到晚上九十点钟。加班就算了,关键是完全没有加班费的概念,以前晚上留在单位加班的人还会发个盒饭,现在说这不符合规定就给取消了。反正就是你的任务你就得完成,给不给钱都是这样。

好些博士生在初高中的时候,可能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好学生,但是博士毕业的时候都快30岁了,一打听一个月还不如七八年前就已经毕业的高中同学赚的多,别说买房买车结婚生子了,连房租都得要厚着脸皮跟父母借,尤其是一到了过年,七大姑八大姨问起来工作怎么样,这日子怎么过?

这还是那些顺利毕业的,那些迟迟毕不了业的博士就更加不用说了,心气儿磨没了,前途看不到了,坚强一点儿的还知道害死不如赖活着,先毕业再说,心理素质顶不住的就往往寻了短见了。2019年年初的时候,中科大博士跳河自杀,就是这种情况。

人都是俗人,就算不是为自己考虑,也得想着要孝顺父母吧?所以博士不想搞科研了,想要去企业,尤其是赚钱多、来钱快的企业,都可以理解。再说了,企业也需要高学历,也需要高技术人才,博士去了这些企业,平台更高,也不吃亏。

当然,也有愿意做科研的博士,有的确实是一腔热血、撞到南墙也不回头地搞科研;有的是家底殷实,家人支持,所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还有的是赶上了好时候,刚好研究内容很火热,国家投钱多,又或者是本身学术水平很强,出国读了个博士后然后在国内一线高校找了个教职……不过这都是少数,大部分博士默默无闻,就是希望可以好好地开始生活。

所以,博士不容易,且行且珍惜。谁都想过上好生活,博士也是一样。


航小北的日常科普


先说我亲眼看见的一个例子。我的堂兄是某大学的教授,他博士是在复旦大学念的。念完了博士,他就去江苏一家大学任教。后来,过春节的时候我们聚在一起,偶然提起工作待遇,他就比较有牢骚。

那时候,他还没有评上副教授,一个月才3000元。一个人念博士出来都28岁了,30出头了才拿3000元,你们想这个待遇是不是不高?

我的堂哥就说,他的大学同学,后来不少去了外资企业其中有去了微软的,今年光是年终奖一项,就拿了20多万。而他呢,辛辛苦苦一年,每天熬夜到凌晨两三点,才拿3000多元,一年充其量才5万。而人家光是年终奖就20多万。他还有一个同学,去了证券公司,坐坐办公室,一年也有几十万。这还是10几年前的事情了。

如今,他已经评上了正教授,还是博士生导师,也不过一年16万,与别人的差距还是很明显。学校要建新校区,这个钱哪里来?牺牲了他们。现在一个部门经理也不止16万。



(杨振宁90岁还在一线带研究生。他这种级别的大科学家已经顶天了,也不过是年薪100万元。很多银行高管光年终奖都不止100万。)

人比人,气死人。人家每天轻轻松松晃一下就可以过上一流高品质的生活,而在高校熬夜、熬心血,待遇还不如人家一个角落。请问,有多少青年才俊愿意一心一意的搞科研?

待遇差一点也就罢了,学校现在还逼着教师们申请自然科学基金,不申请就让你下岗。高校教师每天被逼着连轴转,苦不堪言。


怀疑探索者


还是顶层设计问题,唯成果。有成果是英雄,出不了成果是狗熊,拜拜,滚蛋!国家也只能如此,现在是广种薄收,总有一些矫矫者入围。为此,广大学霸拼命一博。国家应该对出失败成果,并且对后人起警示作用的应给予肯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