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俄羅斯最終會融入西方而成為西方陣營一員嗎?

過客妙登


確定一定以及肯定。。。。。。不會!

雖然俄羅斯一直沒有放棄過融入西方陣營,共唱《同一首歌》的努力,但就和很多“演員”的遭遇一樣,俄羅斯不得不接受“你不是那塊料”的慘痛現實。

而在蘇聯解體後,葉利欽被戲耍,普京被醜拒之後,俄羅斯終於下定決心堅決和西方拜拜,做一個真正的斯拉夫漢子。

而且從普京執政的近20年時間來看,俄羅斯在未來也不可能融入西方成為西方陣營的一員。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靜夜史認為:

俄羅斯融入西方,將是沒有未來的不歸路!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俄羅斯和其他國家相比太過不同。

作為東斯拉夫民族國家,俄羅斯先天就和西斯拉夫、日耳曼、凱爾特人等組成的西方國家不同,在西歐深受西羅馬天主教影響的同時,俄羅斯受東羅馬帝國影響盛行東正教。不同的宗教觀點使歷史上的俄羅斯和西方國家格格不入,而在1453年東羅馬帝國滅亡後,因為東羅馬帝國索菲亞公主下嫁俄羅斯,俄羅斯開始以東羅馬繼承者自居,稱俄羅斯為“第三羅馬帝國”,自己則加冕為“沙皇”。

而在更早時候的13世紀,俄羅斯被蒙古奴役了250多年,這導致俄羅斯身上不可避免地帶有了蒙古人的基因,所以才有了“剝開一個俄羅斯人,你會看到一個韃靼人”的西方諺語。

從本質上說,俄羅斯和西方國家在起步就不是一家人,自然對俄羅斯敬而遠之或者嗤之以鼻。

雖然17世紀彼得一世不斷嘗試融入西方,甚至將首都遷到聖彼得堡,但無濟於事,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拒絕是堅決而果斷的。

而俄羅斯在融入西方不得要領的同時,也在不停地“不走尋常路”。先是將領土向亞洲的西伯利亞瘋狂擴張,使俄羅斯成為地跨歐亞的大國。然後在內憂外患中走上共產主義道路,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共產主義國家。

從蘇聯建立的那一刻開始,與西方世界的對抗就從來沒有停止過,二戰後更是與西方陣營劍拔弩張了將近半個世紀。

在1991年蘇聯解體後,領導俄羅斯的葉利欽想要西方國家突然集體失憶和患上白內障,然後歡天喜地地擁抱俄羅斯。

事實證明,西方國家拒絕俄羅斯,不是因為他們沒失憶,而是因為俄羅斯即使遭遇了蘇聯解體的巨大打擊,仍然具有相當巨大的體量。

這就非常尷尬了,因為無論俄羅斯在蘇聯解體的事件中經歷了什麼,只要俄羅斯體量依然龐大,就一定是西方國家的巨大威脅,所以即使俄羅斯半死不活,仍然得不到西方國家的“刀下留人”。

正所謂:“意識形態不是決定俄羅斯和西方國家關係的根本,實力才是”。

在如此不利的環境下,如果俄羅斯想要融入西方,就必須要再次妥協,比如拔掉利齒,銷燬核武器;或者自斷筋絡,主動減小自身體量。總之一個原則,不要讓西方國家感受到自己的威脅。

這還不如讓俄羅斯當場去世。

所以不肯低頭的俄羅斯註定是無法融入西方世界的。

而在葉利欽經過了4年的摸索後,終於明白“融入西方”就是坑,於是轉而向東方大國靠攏。而普京在多次要求加入北約被拒絕後,終於帶領俄羅斯走向了強硬的自強之路。

對俄羅斯而言,在形單影隻的國際社會想要保持穩定,就一定要保持強硬姿態。只有強硬才能讓俄羅斯更團結,才能打擊寡頭、消滅分裂勢力、打擊恐怖主義等。

而強硬,也註定了要與西方國家長期對抗。在明白了“強硬”才是拯救俄羅斯良方的事實後,俄羅斯在沒有普京的未來日子,也會長期保持強硬姿態,這會成為俄羅斯和西方國家之間相處的主旋律。

所以,在主動當狗都不一定被接納的情況下,自立自強的俄羅斯是註定不受西方國家待見的,所以俄羅斯在長期內不可能融入西方國家。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我們所說的西方,通常是一個政治概念,也就是特指的是一些歐美髮達國家。

因此如果問俄羅斯是否會融入西方,其實就是成為政治和意識形態上和歐美一樣的國家。

至少在普京當政期間,是看不到這個情況出現的。

木叔可以具體分析。

很多人看西方人似乎都是一個模樣,就如同西方人看日韓長得也差不多,其實差異很大。

俄羅斯和西方國家關係,就有點類似日本和韓國的關係,總是不對付,彼此之間總是勾心鬥角,不信任。

木叔談三個層面的問題:

第一,俄羅斯和西方其實是兩個不同種族。

雖然木叔不太認同文明的衝突這個理論,但實際上在某些方面這個理論還是在起作用的。

不同種族創建了不同文明,對另一個文明不一定是好事。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就是這個說法吧。

俄羅斯是東斯拉夫人,信奉東正教,甚至一度以正統自居。而西方人主要是盎格魯撒克遜和雅利安人信奉天主教和由此衍生的新教,他們自認為是西羅馬文明繼承者。

因此這種不同的人種和不同的信仰以及價值觀,是雙方很難走到一起的深層文化原因。

第二,俄羅斯和西方歷史上總是兵戎相見。

從人際關係角度來看,總是鬥爭的兩個人,自然很難友好。即使友好也是心存芥蒂的。

而俄羅斯和西方人的關係就可以用這種人際關係來解讀。

俄羅斯歷史上被蒙古人長期征服,甚至如今俄羅斯人血液裡就流淌著蒙古人的血。

這被西方視為是蠻族。何況俄羅斯總是和西方人爭奪領土和出海口,更加劇了西方人對俄羅斯蠻族基因的認知。

第三,西方在意識形態上和俄羅斯不同,有著不愉快的歷史記憶。

比如俄羅斯的前身蘇聯,這段記憶在西方人看來是難以磨滅的。

美蘇冷戰,歐洲就被分裂為東西兩部分。

一是時間長,長達50多年!二是政治經濟文化的全面差異,以至於如今的俄羅斯繼承了大部分衣缽,自然也被西方人敵視。

因此,以上三點可以解釋俄羅斯為什麼和西方關係總是不睦。

既然矛盾很大,特別是文化上和意識形態深層次的,確實很難成為西方陣營的一員。


木春山談天下


俄羅斯難道不是西方國家嗎?俄羅斯無論是從文化,地理,種族,宗教,乃至意識形態都是一個地道道的西方國家,而題主所說的西方國家是指以美,德,法,英為首的國家,或者是以美國為首的歐洲的國家。更為確切地說,俄羅斯是否會成為依附於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

如果以“降低身份”掉價的身份去依附西方國家,俄羅斯是絕對不會這樣做的。作為當年的超級大國,讓他做美國的小弟甚至德法的小弟,這在俄羅斯看來簡直是不可接受的侮辱。應該說。自彼得大帝開始,西方國家就不待見俄羅斯,覺得這個國家野蠻而無知,粗俗而無禮。在宗教上,美德法英信奉新教天主教,而俄羅斯則篤信古羅馬的東正教。雖然都是同屬基督教文明世界但分屬兩個陣營。在一戰之前,俄羅斯是歐洲二流國家。但誰也意料不到是二戰以後,被西方社會所“唾棄”蘇聯一舉成為世界上的超級大國,而西方以德法英為首的國家徹底被打廢,打殘,淪為美國的附庸和“乞丐”。蘇聯進入他最強大的時代。西方國家開始對蘇聯開始“恐懼”,也開始拒絕和反對和蘇聯進行任何交往。而蘇聯在這個時候,也更加自大。傲視天下。當然,俄羅斯的大國沙文主義也極度膨脹,這也是西方國家不待見俄羅斯的重要原因。

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恢復到了一戰之前的國際地緣地位。這時候的俄羅斯希望從新融入西方社會,與德法一樣共同發展。但直到今天,西方國家都拒絕接納俄羅斯,而且會繼續如此,這和美國無關,原因就是是俄羅斯國土大了,而且曾經太強大了,更為嚴重地是,俄羅斯對他國領土有著近乎“貪婪的慾望”無時不刻不希望把他國領土據為己有。而歐洲國家基本上都是小國,根本不無法容納俄羅斯。讓俄羅斯進入歐洲,就好比讓大象進入洗澡盆,大象會把洗澡盆都踩碎的(丘吉爾語)。俄羅斯要想徹底融入西方國家,只有兩個方式,一個甘心當小弟,徹底非軍事化,無害化,成為小白兔。拔掉自己的牙齒,二是俄羅斯徹底地碎片化,二次解體為十幾個國家,西方國家才可可能接納俄羅斯的可能,而已這種方式加入西方國家,俄羅斯肯定不會答應。在俄羅斯看來,他要的是平等的合作,而非成為附庸。

矛盾的是,在歐美國家眼裡看來,不受他們控制。不接受基督文明,不執行“西方民主”不接納西方文化。就是西方國家的敵人和對手,就應該被抵制和反對,你甚至是西方的敵人和威脅。俄羅斯悲哀在於,他是西方文明,但卻不被西方(美英德)所承認,英美國家自詡為西方文明的代表確實有些不要臉,不知羞恥。這樣一來俄羅斯有些尷尬,當歐洲老大不認。想當老二心有不甘(當 老二歐洲都不樂意。)除歐洲國家之外都把俄羅斯當歐洲國家,但歐洲國家卻不承認俄羅斯是“歐洲國家”,即便是俄羅斯再努力,美英法國家也不會人把俄羅斯當自己人。

俄羅斯人是心高氣傲。根看不起德英法這些國家,覺得歐洲是歐洲人的歐洲,而不是美國人的歐洲。特別瞧不起德法,尤其是英國人的奴才相、所以現在的俄羅斯高舉歐洲是歐洲人大旗。而潛臺詞是我才是歐洲老大。應該說,沒有俄羅斯,英法德的生活很錯,經濟發達人民富足。但萬一歐洲發生大事件,大災難,再次發生類似於二戰的大事,離開俄羅斯,歐洲人什麼事也幹不成。拿破崙時代,希特勒侵犯整個歐洲的時候,都是俄羅斯拯救了歐洲。歐洲離不開俄羅斯,俄羅斯同樣離不開歐洲,而目前的形式應該是最好的狀況。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遠期來看,俄羅斯必定會融入西方成為西方陣營一員,這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


說到俄羅斯,當下的兩個情緒表現引人注目:

一是對普京愛得要命。相信一些國人是除了俄羅斯本土外熱愛普京的最大群體,他們愛普京的強悍,愛他的耍帥,進而把這種愛轉化為“普京大帝”這種俄羅斯人聽了都有些莫名其妙的狂熱呼喊,同時愛屋及烏地愛上了俄羅斯這個“戰鬥民族”。並且極端化不可思議地把愛普京等同於愛國,一概對指正普京和俄羅斯有所微詞的人狂罵大喝。

二是對俄羅斯的任何風吹草動怕得要死。國際上,俄羅斯的強權政治、窮兵黷武必定招致了世界的廣泛反對,更引起了美歐國家的強硬制裁;內政上,俄羅斯目前形式上的三權分立體制,也必定會有反對派的抗議發聲,會有民眾不滿的遊行示威。然而在我們這裡卻是風雨未來風滿樓,對俄羅斯及普京的命運擔驚受怕惶惶不可終日。



這樣,對普京的愛讓我們膜拜普京的英明偉大,進而認為俄羅斯目前強大無比。同時對於俄羅斯的蘇聯式崩塌又憂心忡忡,以兩個實質矛盾的思維面對世界,面對俄羅斯。

實質而言,俄羅斯首先有融入西方的歷史動因,從彼得大帝以來的學習西方,到後來沙皇的普遍介入歐洲事務,再到蘇東劇變後俄羅斯的“休克療法”,這都是俄羅斯融入西方的不斷努力。其次俄羅斯的帝國擴張思維難以持久,不惟國力膨脹入不敷出,而且阻滯經濟發展、遲延民族創新,一直在“擴張”——“顛覆”——“擴張”——“分裂”的泥潭裡循環掙扎。再次是俄羅斯民眾人心思變,個人要求自由,追求財富,渴求幸福安康的腳步一刻不曾停歇。



寄託於帝國夢想的虛幻強大,寄望於強人執政永久的長命百歲,本身就偏離了現代國家發展的應有之義,俄羅斯的再一次分裂不可避免,必將慘烈,甚至血腥。

歐洲小國瑞士、荷蘭、丹麥、挪威的富足安康,誰不羨慕?帝國思維落後於時代,該扔進歷史的垃圾堆了。


今古達觀


早在蘇聯成立之日起,由於政治意識形態本質上的差異,逐漸演變成東西方兩大陣營,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這種情況就愈加突出,蛻變成以蘇聯為首的東歐社會主義陣營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陣營。兩大陣營唇槍舌劍,劍拔弩張,互不相讓,大有要將對方吃到的架勢。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了衣缽,美國等西方國家向俄伸出橄欖枝,希望俄羅斯能加入西方陣營,並將其納入G8集團,俄羅斯也願意與西方國家實現和解,畢竟穩定的歐洲對誰都有好處。

誰知,美國不斷唆使俄羅斯的民族兄弟國家烏克蘭加入北約,歐盟也在持續東擴,這引起了俄羅斯的警惕,見烏克蘭已無藥可救,遂當即在2014年3月推動克里米亞公投入俄,以警醒烏克蘭莫要在西化道路上認不清自我,迷失了方向。

此舉很快遭到西方國家鋪天蓋地的譴責,並取消俄羅斯G8成員國資格,同時美國還聯合歐盟對俄羅斯進行制裁,使得以資源經濟為主要收入來源的俄羅斯自此舉步維艱,對西方國家的醜惡嘴臉有了深刻的認識,不再對它們抱任何幻想。鑑於此,俄羅斯會最終融入西方陣營成為其一員嗎?

俗話說:“一山難容二虎。”西方國家已經有美國稱霸一方,如果俄羅斯加入西方陣營,必然要接受美國的領導,這不是在羞辱俄羅斯嗎?俄羅斯也是當今世界數一數二的國家,國土面積世界之最,歷史上也威名顯赫,美國與俄羅斯巨人相比,年輕得很,成立至今不過二百多年,何況美國到處惹是生非,倚強凌弱,有什麼資格領導俄羅斯呢?

如果俄羅斯最終能加入西方陣營,那必然是美國拱手交出領導權,抑或美國由於機體衰朽,歐洲國家趁機發難,紛紛倒向俄羅斯懷抱,然而這樣的設想很難成立。

俄羅斯是不會加入西方陣營的,這是歷史與現實決定的,是俄羅斯戰鬥民族的鮮明個性和自身訴求使然。

點贊太容易,評論顯真情,歡迎關注、留言,等你評論,等你『一鳴驚人』!

江淮聖手


不會的!因為俄羅斯的黑色歷史鑄就了,俄羅斯與歐洲大多數國家的關係,所以,俄羅斯是永遠也不可能融入到歐洲(西方)國家中去的。

俄羅斯的危害有多大呀?我們是不是應該去分析一下呢?俄羅斯在歷史上給歐洲(西方)國家帶來的威脅有多大?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去了解一下呢?俄羅斯特別是對於俄羅斯周邊國家的侵犯有多大呢?是不是我們也同樣的應該去體會一下呢?

所以我可以斷定,所有的這些都是我們的不瞭解,才會提出來這樣的問題來的。

為什麼烏克蘭拼掉了老命也要反俄呢?因為他們不想在以後再做亡國奴。波蘭為什麼同樣的拼了老命也要倒向西方呢?因為他們不想再以後再繼續的被俄羅斯肆虐了。

俄羅斯在歷史上給許多國家帶來了抹不去的痛苦,俄羅斯也同樣給許多國家帶來了巨大的畏懼感。所以,俄羅斯是西方國家共同最不歡迎的國家。

西方國家和俄羅斯發展關係,都是在無能為力的時候發展的關係。如果歐洲國家有一定的辦法,都不會輕易地和俄羅斯發展關係的。

其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對俄羅斯有著很強烈的抗拒感。這樣的抗拒感不是人教育的,而是祖輩們一代一代的傳播下來的,也是流淌在血液裡的,不需要教育而天然形成的。

歐洲國家大多看不起俄羅斯野蠻的文化和傳統。他們認為俄羅斯除了野蠻,除了對外發動侵略,除了佔領和掠奪他國的資源和土地外,什麼都沒有?所以,俄羅斯是永遠也不可能成為西方陣營中的一員的。

西方國家對於俄羅斯的防犯將是永恆的,排斥俄羅斯也是西方國家共同的和永遠的心願,也將是不可能改變的趨勢。





幸福地帶2


不可能,西方骨子裡認為俄羅斯人及東斯拉夫人是野蠻人,更何況在蘇聯時期意示型態上的不同,還有宗教上東正教與天主教的不同,並且俄羅斯歷上多次想加入西方,但都以失敗告終,在加上俄羅斯國內非常反對西方,所以俄羅斯不可能融入西方




龍國達瓦里希瓦西里


不會。“匹夫無罪,懷壁其罪”。俄羅斯擁有近7000枚核彈、與美國相媲美的國防軍工產業使其自保有餘,也使美國視為最大的威脅。所以除非俄羅斯自動放棄主權和銷燬核武器,否則將無法真正融入西方陣營。在1991年蘇解體後,俄羅斯葉利欽時期採用資本主義政治體系來改造俄羅斯,總統制、多黨制、議會民主、三權分立、自由選舉為特徵的西方式的政治體系得以確立,並進行了經濟私有化的市場制度轉軌。俄羅斯急切地向資本主義靠攏的決心並沒有得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支持,接納成為其中一員,反而遭到西方集體的對抗。“鬥而不破”是西方陣營對俄羅斯的戰略總目標,西方通過經濟、外交甚至是軍事上的滲透壓縮俄羅斯的戰略安全空間。最終四分五裂、民不聊生的俄羅斯融入西方的願景被西方國家打破了。2000年俄羅斯總統普京上臺後挽救了俄羅斯被分裂的命運,並以“俄羅斯是世界大國,是獨聯體的超級大國”為國家戰略,實現國家復興,確保在獨聯體地區的主導權,保證俄羅斯的戰略安全空間和國家利益。普京加強了戰略核遏制能力,確保了俄羅斯在西方建立的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大國地位。所以俄羅斯擁有大量核武器使其主權不容侵犯,這也是西方國家對俄羅斯最忌憚的地方。

如果俄羅斯沒有強大獨立的軍工體系,將會受到西方陣營的支持。這是因為美國可以接受他國或政治聯盟依附美國成為經濟強國,但決不允許他國或政治聯盟獨立於美國成為軍事大國。我們可以從歐盟正在發生的命運來窺視一二,歐盟是1993年11月1日正式成立,其成員國家多為以美國領導的北約組織成員國,也是協助美國建立二戰後國際秩序的重要力量。歐盟是由歐洲共同體發展而來,成立之初以發展資本主義共同市場經濟為第一要務,在2012年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但隨著法德的提議,歐盟準備建立獨立於北約屬於歐洲國家的快速反應部隊,遭受到了美國的猜忌和破壞。英國於2016年6月舉行全民公投準備脫離歐盟,2018年4月法國總統馬克龍訪問美國,美國總統特朗普曾勸說馬克龍,脫離歐盟並承諾給法國特殊的利益。美國深知,沒有英法的歐盟無法建立部隊終會解散,到時美國在北約組織框架內牢牢的控制住歐洲各國。

要知道,早在1954年3月31日蘇聯就曾提出加入北約,西方國家以“沒有可行性,本一質上不值得討論”為由拒絕了。1991年俄羅斯第一任總統葉利欽奉行親西政策,想申請加入北約,也沒有被西方所接納。所以俄羅斯融入西方微乎其乎。


山合水


絕對不會,俄羅斯和西方的隔閡將會永遠存在下去,直到板塊移動。

俄羅斯和西方最早的矛盾根源是蘇聯和西方的矛盾,為此發生了協約國干涉蘇俄內戰。也因為如此,在二戰後形成了華約,北約互相對抗的局面。俄羅斯與西方始終存在不信任,也存在著根本上的矛盾。


1991年,蘇聯解體了,接管克里姆林宮的葉利欽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親西方人物,他總是想方設法的滿足西方國家的要求。那一段日子裡,是俄羅斯人不堪回首的90年代。

葉利欽表示希望與西方改善關係,希望能夠加入歐盟,加入北約,但是,西方拒絕了。葉利欽搞“休克療法”去折騰俄羅斯經濟,結果弄得一團糟。西方卻一直表示支持。

葉利欽處處低頭,換來的是西方希望分裂和弱化俄羅斯,當杜達耶夫在車臣發動叛亂,成立所謂的“伊奇克里亞車臣共和國”,自任總統時,西方國家為他鼓掌。這讓葉利欽看清了事實,看清了事實。而在西方對南聯盟發起科索沃戰爭後,葉利欽更失望了。他明白了一個道理————西方絕不會和俄羅斯交好。


為什麼西方不會和俄羅斯交好?

因為存在根本利益上的矛盾。俄羅斯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國,俄羅斯需要安全穩定的環境。然而,北約東擴打破了這層寧靜。北約吸納了波蘭,又向烏克蘭和芬蘭伸手。最終,烏克蘭在2014年廣場革命後倒向了西方。俄羅斯不得不出手反制,進軍克里米亞。

西方在歐洲進行的反導系統部署是對俄羅斯國家安全的重大威脅。俄羅斯面對這種情況絕不會削減戰略進攻性武器的發展。

而在南方,西方國家滲透了格魯吉亞,威脅著高加索地區。美國甚至把手伸入了中亞的塔吉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


當2014年,俄羅斯收復克里米亞後,西方國家又對俄羅斯進行了制裁。2018年,又製造了斯克裡帕爾中毒事件。

除此之外,在網絡安全,經濟,以及敘利亞問題上,俄羅斯與西方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

如果你以為俄羅斯換個總統就可以改變,那就太天真了。不管什麼人,你只要往俄羅斯總統的位子上一座,你就要考慮俄國的利益,葉利欽給足了西方好處,但最後呢?

國家之間友好的根基在於存在共同利益,很遺憾,俄羅斯和西方的共同利益比起差異,還是份量不夠。


朱興子


想融但是融不了啊,俄羅斯在蘇聯解體之後一度全盤西化,甚至接受了西方經濟學家開的“休克療法”處方,照單抓藥,然而沒有什麼用。葉利欽最後發現,西方只是在耍俄羅斯,根本沒有接納它的意思,相反趁機對俄羅斯進行戰略東擴。俄羅斯早在從蒙古金帳汗國手底下獨立的時候,就撲向西方,希望成為西方的一員。雖然俄羅斯是雙頭鷹,但心實際上是朝著西方的,思想、文化等也是朝西方靠攏。也就是說,俄羅斯骨子裡對於西方是仰慕,對東方是傲慢。然而,西方對俄羅斯是排斥的,認為俄羅斯是白人長相、蒙古基因。

的確,俄羅斯沙皇家族是有蒙古血統,蒙古人為俄羅斯貢獻了鮑里斯和費德爾戈杜諾夫兩位沙皇、六位皇后。伊凡四世的母親椰列娜是成吉思汗的直系後裔,一直到彼得大帝臉上還有明顯的蒙古特徵,甚至是列寧都有卡爾梅蒙古血統。不僅是血統,俄羅斯的政治、稅收、海關和軍事等方面的制度也深受蒙古人的影響。

即便羅曼諾夫王朝的很多俄羅斯沙皇都娶西方貴族甚至皇家之女做皇后(如著名的女沙皇、有大帝之稱的葉卡捷琳娜二世是德國人,在發動宮廷政變成為女沙皇之前是彼得三世的老婆;亞歷山大三世的皇后是丹麥公主瑪利亞),也無法得到西方的認同。而沙皇阿列克謝發動的俄波和俄瑞戰爭,則使俄羅斯與西方在長達百年的時間裡都是衝突不斷。

西方內心裡對這個“噬土如命”的東正教國家充滿鄙視和恐懼,所以無論俄羅斯怎麼努力,都無法讓西方接納它。而俄羅斯又不願和東方真心交往,這就註定北極熊是孤獨的。(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