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二战时,德军坦克兵挺进苏联,硬仗当头斯大林为何枪决了4个大将?

sunyoson


整个西方面的主力在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内被德军所歼灭,德军宣称仅俘虏就抓获了30万,突围出去的部队也丢掉了几乎所有的重武器,西方面军实际已经失去战斗力,后面之所以能继续抵抗德军向斯摩棱斯克的推进,是得到大量整建制部队的补充。不止是兵力上的损失,军事物资同样损失严重,由于战事发展太快,西方面军30%的弹药和50%的燃料都没能来得及转移被德军所缴获。



这是苏德战争中苏军第一次遭遇的惨重失败,显然要有人对这场失败负责,那就是西方面军司令员巴甫洛夫大将、西方面军参谋长克里莫夫斯基赫少将、西方面军通讯主任格里高里耶夫少将、西方面军第4集团军司令员科罗布科夫少将。他们被判处叛国罪而被处决,虽然他们在军事指挥上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过这种问题在战争初期的绝大部分苏军指挥员上都有出现,并不是个例,只不过在西方面军更加严重而已,要知道德军在这个方向上投入了两大装甲集群,这种强大的钳形攻势直到1943年以前,苏军基本无法挡住,更不用说战争初期德军还拥有奇袭的优势,在当时西方面军那种环境下,换做谁也难以应付,即便如朱可夫这样的人物。


巴甫洛夫的方面军司令部一开始就失去对局势的掌握,在有线通讯被德军切断后,未能及时建立起有效的无线通讯,加之在战争爆发几天内德军就已经达成了纵深突破,西方面军主力面临着被包围的危险,巴甫洛夫还算清醒,他及时的下达了战略撤退的命令,跳出了德军第一个包围圈,但是德军的2个装甲集群在明斯克以东又形成了一个更大的包围圈,整个西方面军被包围了,不过得益于德军包围圈的不够紧密,许多苏军在放弃装备后得以逃出,不过损失还是很大。基本上西方面军一直在不停的撤退,在当时那种混乱情况下,巴甫洛夫无法掌控部队也是多少情有可原的,罪并不致死,只不过在当时危难情况下,斯大林需要一些“替罪羊”来为失败负责,并重肃军纪。


当时西方面军能够免于覆灭的唯一机会就是在德军发起进攻的一开始就要及时的下达全线撤退的命令,部队全部向明斯克以东的別列津那河一线撤退并据险而守,西方面军的机械化军则担任后卫迟滞德军装甲部队的推进,防御只在那些德军必经之路的交通要冲上进行。显然就算巴甫洛夫想这么做,苏军最高统帅部也不会同意,不经顽强抵抗就放弃整个白俄罗斯的广大地区是斯大林所不能容忍的,就像在基辅那样,巴甫洛夫和他的司令部决定不了西方面军的命运。


战略论




斯大林一向手段狠辣,具有雷霆霹雳的帝王手段,在他手下犯了错,那就是打开了通向阎王殿的大门。

1941年7月,被斯大林枪决了四个人,有三个是少将,有一个是大将。大将是西方方面军司令员,名字叫巴甫洛夫,没看错,就是这个名字,和那个科学家巴甫洛夫有着一样的名。

另外三个少将分别是:西方方面军参谋长、少将克里莫夫斯基赫,西方方面军通讯主任、少将格里果里雅夫,第四集团军司令、少将科罗布科夫。

这四人上了军事法庭,最终丢了性命,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斯大林杀了四员大将,自毁长城呢?

巴甫洛夫的军队生涯很顺利





(巴甫洛夫)

巴甫洛夫比朱可夫小一岁,有着和朱可夫相似的晋升曲线。和朱可夫一样,巴甫洛夫曾经进修在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曾经是苏联最早的两个坦克团团长之一,另一个,就是朱可夫。

巴甫洛夫曾经参加了西班牙内战,就是在那里,他获得了苏联英雄金星勋章。这是他英雄的一大起点,回国后,担任了汽车坦克装甲兵总监。不久,和朱可夫一起升了大将。

当朱可夫在基辅特别军区担任总司令时,巴甫洛夫将军也担任了西部特别军区司令员。

可以说,巴甫洛夫的军旅生涯是一帆风顺的,如果没有后面的意外,也许,巴甫洛夫会有朱可夫一样的前程和地位,可是“意外”还是发生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巴甫洛夫和他左膀右臂们的毁灭之路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巴甫洛夫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问题,他能抗住吗?事实证明,他根本扛不住。

首先,他所率领的西部方面的空军,一天之内就被德国人消灭了,感觉就像一场梦。事后经过调查,完全是巴甫洛夫的准备工作并不充分,在巴甫洛夫看来,德国人没有那么快。实际上,德国人比他想象得还要快,还要猛。

这还不算,空军被灭后,一周后,德军就攻占了明斯克,西方面军竟然被合围。有意思的是,巴甫洛夫对于自己的军队没有有效指挥,对于自己军团的情况,甚至一度通过广播才能了解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长官啊!这是如何混上来的?

当斯大林得知巴甫洛夫的情况后,火冒三丈,大发雷霆,此人不除,实在难以平民愤。



(朱可夫)

其实,巴甫洛夫的晋升是快了点,他的能力和他的职位根本不匹配,和朱可夫比起来,巴甫洛夫将军就是个彻头彻尾的笑话。

他的无能早已显示了,他通过西班牙内战的经验,判定坦克部队只能给步兵辅助,不能单独行动。实际上,那是T26这种轻型坦克防护太差而已。通过T26就否定所有坦克,这实在是“目光短浅”。

在苏德战争前,朱可夫和巴甫洛夫曾经一起搞过军事演习,巴甫洛夫大败,当时的朱可夫就提出了西方面军如何调整的建议,但是,巴甫洛夫根本没太当回事。

于是,当大战真的来临时,巴甫洛夫慌了手脚,指挥的一塌糊涂,可惜了几十万军队。

巴甫洛夫成了斯大林手下的典型



巴甫洛夫军团的失利,让斯大林下定决心抓个典型,因为当时正是苏德战争爆发之时。

二战期间,苏联失败的大将不是巴甫洛夫一个,但独独大将巴甫洛夫和他的三个手下被枪毙,因为这是斯大林在表达坚定的信心,谁如果打退堂鼓,谁如果不努力,子弹会招呼过来的。

于是,巴甫洛夫们死了后,无论是莫斯科保卫战,还是列宁格勒战役,或是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的将军和士兵们都非常努力,最终将德国人赶了回去,并在后期侵入了德国。

巴甫洛夫和三个下属的死去,不冤枉,但也确实很严厉,但在那种场合下,也许枪毙这四个人,才是斯大林最好的选择。


蓝风破晓


当替罪羊!

对于德军在苏德战争初期可以迅速取得突破,围歼了苏军几百万人,并且成功威胁到了莫斯科,这样大的损失是斯大林无法接受的,而造成这一切的就是斯大林本人。在苏德战争开打之前,苏军就全面进行了大清洗,对图哈切夫斯基等几名元帅展开屠杀,然后这种大清洗规模延伸到了苏军全部,而斯大林下联的枪毙巴甫洛夫,就是仅存的没有被清洗掉的将领。这对于苏军建设是毁灭性的,甚至将苏军已经编成的4个坦克军直接解散了。苏军看似几万辆坦克,但是没有凝聚力。

而巴甫洛夫的指挥才能也意味着他不适合指挥一个方面军,在1941年,巴甫洛夫指挥的西南方面军,虽然拥有30个坦克团,2500多辆坦克,但没有形成合力,更没有主动攻击德军的意识。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被吞并和消灭,惨遭德军杀害。战争仅仅1年,巴甫洛夫的十几万部队竟然全军覆灭,如果从战役角度来看,他本人责任要小很多,因为苏军整体的战备、军备状态都不好,坦克即使数量大,但很多开不走,战斗机也是,其他武器设备也是。如果在这种状态的部队与德军对抗,必须是失败,所以苏德战争初期失利,绝对不是一两个将领造成的,而是苏军整体大环境造成的。但斯大林不愿意接受这个说法,所以抓捕巴甫洛夫,斯大林拒绝承认是自己的过错,甚至在苏德已经要开打的苗头,都不允许苏军进入战备装备。

最后巴甫洛夫也不是战场失败的罪名枪毙,而是反苏军阴谋参与者。这对于巴甫洛夫来说不得不是一个笑话。其担任西方方面军司令员也才8天,但是8天就被枪毙了。这还没,巴甫洛夫仅仅是苏军在苏德战争期间枪毙的第一批将领,在4年的苏德战争期间,苏军共有238名少将以上军事将领被斯大林下令处死。在1957年,赫鲁晓夫为巴甫洛夫恢复了名誉。


浴火


1941年7月,就在德国启动“巴巴罗萨计划”,德军装甲部队在苏联境内一路高歌猛进之时,斯大林突然下达了一个震惊全国的命令。大将巴甫洛夫,包括另外三位少将克里莫夫斯基赫、格里果里雅夫和科罗布科夫,被斯大林以“通敌叛国”的罪名,判处了枪决。

(巴甫洛夫)

要知道,巴甫洛夫大将可是苏联装甲坦克部部长,是一位世界闻名的坦克名将。多年来,他为苏联建立了不小的功绩,斯大林为什么会认为他“通敌叛国”呢?

巴甫洛夫在1919年便参加了红军,是资格最老的一批指挥官。

在国内革命期间,巴甫洛夫担任了红军最早两个坦克团的团长。内战结束后,他又与朱可夫一同,到伏龙芝军事学院进修军事知识。

尤其是在1936年,巴甫洛夫以坦克旅旅长的身份,参与了西班牙内战,成功获得苏联的最高荣誉之一——英雄金星勋章。到1941年,他与朱可夫一起晋升为大将,一个去到了西部特别军区,一个去到了基辅军区。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巴甫洛夫绝对是苏联军中最具威望的将军之一,肯定是没有理由叛国投靠德国人的。那么,他究竟是在什么地方犯了错呢?

巴甫洛夫最早犯的错误,要追溯到1936年的西班牙内战时期。

在西班牙内战中,苏军T26轻型坦克因防护性能太差,表现不佳。巴甫洛夫因此推断,所有种类的坦克,在没有步兵支援的情况下,都是缺少单独作战能力的。他将这个情报向斯大林进行了汇报。

(斯大林)

斯大林知道巴甫洛夫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坦克专家,既然专家都发言了,那就必须要立即进行整改。于是,斯大林在1937年将巴甫洛夫提升为坦克装甲部长,让他放手对坦克部队进行调整。

结果,巴甫洛夫到岗后,第一件事就是要将苏联组建好的机械化军队全部解散。斯大林虽然纳闷,但毕竟巴甫洛夫才是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他最终听信了巴甫洛夫的意见。

1940年,当德国的装甲部队横扫欧洲的时候,苏联军中众多大将越发意识到了坦克的重要性。他们纷纷向斯大林提议,重新组建机械化部队。在众人的要求下,斯大林这才开始重组坦克部队。然而这一来一去,却平白无故浪费了很多时间。

斯大林由此对巴甫洛夫有些不满。

1941年,德国军队气势汹汹地向苏联进军。他们在短短几天内,就向前推进了600公里。巴甫洛夫临危受命,开始率领西方面军进行防御。

不过,巴甫洛夫的指挥,却显得非常愚蠢。他将苏联的空军全都集中在少数的几个机场中,结果直接被德国一网打尽,西方面军的空军力量遭到全歼。

在损失了空军力量后,巴甫洛夫开始方寸大乱。他不顾众人劝阻,擅自跑到了一个集团军的阵地上去进行指挥。要知道,巴甫洛夫可是一个大方面军的指挥官!

更为奇怪的是,在巴甫洛夫的带领下,整个西方面军的情报部门,彷佛全部失去了作用。他们完全不知道德军的下一步行动,甚至连德军的方位都搞不清楚了。

(苏德战争)

为了掌握到德军的情报,巴甫洛夫甚至专门去收听了德国广播节目。但根本没起到任何作用。一个星期以后,在苏联统帅部的问责下,巴甫洛夫才知道明斯克已经陷落,而自己统帅的西方面军,绝大部分已经被德国人合围了。

最终,苏联强大的西方面军只抵挡了敌人一个星期就土崩瓦解。有数十万将士被俘虏,大量的装备物资都成为了德国人的战利品。至于巴甫洛夫,则狼狈地被斯大林接回了莫斯科。

像巴甫洛夫这样,带兵如此荒唐的将军,在整个历史上都是少有的。此时的巴甫洛夫,像极了纸上谈兵的赵括。在损失掉一整个方面军的力量后,他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再活下来了。

但让人疑惑的是,斯大林为什么要以“通敌叛国”的罪名来处置他呢?

我们首先要知道,“通敌叛国”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罪名,是可以将巴甫洛夫永远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一条罪名。斯大林这样做,首先是要宣泄两处愤怒:一是听信了巴甫洛夫的话,把机械化部队给解散了。二是巴甫洛夫在苏德战争中的表现太过荒唐。

除了泄愤之外,斯大林给巴甫洛夫“叛国罪”的处罚,也能够让其他苏军将领打起十二万分精神,专心迎敌。否则一个不小心,他们就会成为了卖国的叛徒。

(参考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张生全精彩历史


自古以来临阵换将便是兵家大忌,更何况杀了大将更是难以理解了,那么斯大林为何在与德军激战之前,枪决了四名将军?


我们先来看看这四名将军是谁。这四人中只有一名大将,他就是时任西方面军总司令巴甫洛夫。少将有三名,分别是参谋长克里莫夫斯基赫,通讯主任格里果里雅夫,第四集团军司令科罗布科夫。

1941年,著名的苏德战争打响了,希特勒为了征服世界,德国及其同盟国开始向苏联发动进攻。

战争初期,斯大林认为德国首先会攻打乌克兰以及顿巴斯。斯大林为何会做出这种判断呢?这是因为这两个地方是苏联当时重要的经济区,这两个地方有丰富的粮食、石油以及煤炭。

随后斯大林将主力派往这些地区,而西部方面则由巴甫洛夫为总司令,他带领的当然不是主力部队。

事实证明斯大林的判断是错误的,德军将主力集结到西部地区,率先对西部地区发起进攻。

德军将苏军在明克斯这个地方成功实施包围,约29万苏军将士全部牺牲,数十名军长、师长被捕,苏军首战便遭此重创。

苏军高层虽有对局势的误判之责,却也不至于近30万人被全歼。那么大战开始之际,身为司令员的巴甫洛夫到底做错了什么才导致了苏军遭如此重创?

战争开始第一天,德军便取得了制空权,他们将苏军的机场及飞机展开悉数的炸毁。轰炸前一天晚上,巴甫洛夫正在作战会议时喝着啤酒,突然有情报员进来告诉他德国将要炮轰的消息。



巴甫洛夫认为德军这是虚张声势,肯定不会进攻,然而第二天德军炮火如雨,苏军的机场及飞机遭到重创,德军轻松取得制空权。德军为何会如此轻松便取得了制空权,这与巴甫洛夫的战术布置有关。

早在战争开始前,苏军进行了一次军事演习,巴甫洛夫和朱可夫分别统领红蓝两军。巴甫洛夫将飞机集中在几个区域导致目标过于明显,演习一开始便被朱可夫全部摧毁。

事后朱可夫也告诫过巴甫洛夫不能如此布置空军,而巴甫洛夫却没采纳其意见,导致苏德战争重蹈覆辙。战争爆发之后巴甫洛夫竟然躲到了一个集团军内部,导致对战场情况完全不清楚。

当时他对底下的部署只有一个,那就是坚守与反击。种种情况皆成了他悲惨结局的导火索,然而点燃这跟导火索的确是斯大林的一个电话。

斯大林得知前线溃败的情况竟是通过德国电台,这让斯大林大为火光。他先是打电话询问朱可夫前线到底出了什么情况,而位于西南战场的朱可夫并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于是朱可夫便打电话给西方面军总司令巴甫洛夫。

而巴甫洛夫对战场情况和敌人部署竟毫不知情,斯大林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十分震怒,当即下令撤了巴甫洛夫的职位并逮捕他。那么巴甫洛夫是否罪该致死,是否必须死呢?

我认为他罪不至死,但是他必须死。此话何意,我们来看看当时苏联最高军事法庭给巴甫洛夫定的罪:“通敌叛国罪”。

这简直就是莫须有了,要是说巴甫洛夫不作为,没有能力导致苏军惨败,那到还说得过去,可这通敌叛国罪可就太冤了。


那为何他必须死呢?当时苏军首战惨败,斯大林需要给全国人民一个交代,斯大林不可能说是因为自己误判局势导致苏军打败,只能将罪责都归于巴甫洛夫。

所以从这一点来说巴甫洛夫必须死。此外斩杀大将能提高苏军士气,让军官士兵知道苏联已经到了背水一战的地步,苏联不能再败下去,无论是谁作战失败都要受到惩罚,以此来激发苏军士气。

我们看看巴甫洛夫的履历就可以知道他职位升的太快,年仅44岁便与名将朱可夫同级。升的太快导致他的能力与职位严重不对等。

他身居高位去无法履行自己的职责,不仅害了自己也害了苏军30万将士的生命。种种经历都导致了他最后悲惨的结局。至于其他几个将军,基本都是朱可夫的手下,他们自然也被牵连了

这便是斯大林为何在德军进攻之际枪杀大将的原因。而巴甫洛夫是苏德战争中苏军损失的最高级别的将领,可惜的是他没有死在战场上,而是死在了自己人的手里。


史之策


 在二战苏德战争爆发时,苏联西部前线,德军与苏军兵力、装备差距不是很大。虽然苏联武器质量刚开始不如德国,但是坦克、飞机在数量上远胜德国。为什么前几个月,苏联红军被成建制歼灭,一溃千里?

  一方面是因为,德军拥有当时最先进的战术,世界上训练最精良和最有经验的军队。

  另一方面是因为,苏联红军之前进行了惨烈的大清洗,所有高级将领和3/4的基层军官被清洗。战争开始时,苏军正处于整编中,大部分苏联红军军官任职不到1年,都是没有战争经验的新兵蛋子,对大规模战役更是完全陌生。

  在德国闪电战,飞机、坦克立体突袭下......整个苏联准备不充分,斯大林的兵力部署不合理,前线的苏军官兵没有经验,苏军一时间被打蒙了。

  而在被打蒙的高级将领,就有一位“名将”巴甫洛夫。

  巴甫洛夫是二战前跟朱可夫齐名的“名将”,他本人比朱可夫更受斯大林厚爱。斯大林把最重要的“西部方面军”交给了他。“西部方面军”的主要职责就是保卫国都莫斯科。这里集结了苏军2/3的机械化军团和坦克师,超过所有集团军的飞机和火炮,是苏军装备最精锐的部队。

   巴普洛夫1919年参军,1931年军校毕业后,从团长一路为最有权势的军区司令,被授予“大将”军衔。虽然巴普洛夫参加过不少战争,但是大兵团作战的经验不是很多。尤其是,这位掌握苏联最精锐装甲军团的司令员,竟然对机械化部队并不看好。

  德军“巴巴罗萨计划”三路大军攻击苏联。德军北方集团军群,进攻波罗的海地区,摧毁列宁格勒。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突破白俄罗斯,摧毁莫斯科。南方集团军群,占领乌克兰,剑指伏尔加河和高加索。

  很不幸,巴普洛夫的西部方面军,对上了最精髓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面对德军两个装甲集团军、1个航空舰队、两个步兵集团军的闪电偷袭。苏联西部方面军猝不及防,整个集团军陷入将领手足无措、兵找不到将、军队无人指挥的窘境。

  飞机来不及起飞,就被成批炸毁在机场;坦克来不及出击,就被德军轰炸摧毁。军队来不及集结,就被德军包围。大批武器和物资来不及转移,就陷入敌手。

  巴普洛夫惊慌失措,像无头苍蝇一样乱窜,根本没有组织像样的抵抗。更没有将前线战况,传达到苏联逃过一劫统帅部。搞笑的是,苏联统帅部还是靠间谍,才得知前线消息,甚至无法联络到巴普洛夫,甚至找不到他人在哪里?

  苏联西线战场(德军中部战线),两个月内,白俄罗斯沦陷,苏军溃败350公里,损失一半以上的军队和装备,莫斯科暴露在德军兵锋之下。让斯大林震惊、让世界震惊......南部损失乌克兰无所谓、北部损失波罗的海地区也能坦然。但是,假如,西部损失莫斯科,却是苏联无论如何也不能承受的。

  如此大的溃败,不管什么原因,必须有人来承担责任,给人们一个说法。承担责任的,肯定不能够是斯大林。

  于是乎,西部方面军,以巴普洛夫为首的4个高级将领,被绑到了军事法庭。西方面军司令员巴甫洛夫、参谋长克里莫夫斯基赫、通信主任格里高里耶夫、方面军第四集团军司令科罗布科夫,他们被指控玩忽职守、无所作为,使作战部队无人指挥,是军队遭受惨重损失。

  按照苏联的作风,一言不合就枪决。战后,有人替这几人喊冤。苏德战争初期,西部方面军损失惨重是事实,他们四个高级将领,应该承担多大比例的责任?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尔朱少帅


第二次世界的苏德战争中,德军奇袭苏联,苏联在西方面军陈兵340万,结果损失殆尽,苏联陷入被动的局面。苏联正直困难之际,本应上下一心共度国难,可是斯大林却枪决了包括西方面军总司令巴普洛夫在内的四个大将,这让我想起了中国三国时期的曹操。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袁术僭越称帝,曹操代替汉献帝出征讨伐,虽然曹操把袁术的寿春城围得水泄不通,但是一直没能攻打下来。曹军久攻不下后,粮草渐渐不支,管粮官王垕向曹操汇报粮草情况,曹操授意王垕以小斛发粮给士兵。王垕按照曹操的命令执行,部队士兵怨声载道,要求严惩主使者。曹操密诏王垕,借王垕的头来安定军心,王垕成为了曹操的替罪羊。小斛发粮是曹操下的命令,这引发了士兵的不满,深谙用兵之道的曹操明白这个事情非常严重,士兵一旦不满,部队的凝聚力就会下降,战败就在眼前。为了扭转局面,曹操需要给士兵一个交代,但是他不能自刎谢罪,于是他只能借管粮官头来摆平众怒。

苏德战争西线大溃败后,斯大林处决了4个大将,其用意与曹操极其相似,让他们为自己的失误买单。苏德战争西线的溃败责任应该由斯大林来承认,他罔顾了所有德国将攻击苏联的情报,这才是苏德西线溃败的最大原因。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早在1月份的时候,也就是德国制定攻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之际,美国已经得到了相关的情报,罗斯福提醒斯大林要注意德国,斯大林没有把罗斯福的话听进耳朵里。到了4月份的时候,英国的丘吉尔特意寄信给斯大林告知德国攻击苏联的事情,斯大林根本没信丘吉尔。5月份的时候,德国驻苏联的大使舒伦堡得知了本国攻击苏联的消息后,这位一直希望苏德能够和平相处下去的大使偷偷向苏联方面透露了情报,但是斯大林把这个消息判断为希特勒在吓唬人。

德国进攻前一周,斯大林还允许苏联报社发表关于苏德战争即将来临是假消息的声明,整个苏联都没有开始准备战争事宜。德国进攻前四天开始,边境的苏联红军陆续从抓到的德国特务小分队口中得到了战争的信息,斯大林依然不愿意相信战争马上来临。整个世界都知道德国要进攻苏联了,就斯大林不愿意相信这个事情,他的麻痹大意让苏联失去了战前准备的最佳时期,德国发动奇袭的时候,德军机械部队的猛烈攻击让苏联西方面军被打蒙掉,一溃千里。

如果斯大林能够从各个渠道的信息中判断出德国进攻苏联的意图,西方面军肯定会事先做好准备,那么战争爆发的时候,他们肯定不会这样一路溃败下去。斯大林应该为西线溃败负最大的责任,但是他却没有这样做,他也不能这样做,如果他要是这样做了,那么苏联全国人民对他的信任就会降低,这样不利于他开展抵抗德军侵略的工作。如果斯大林要是自己承认西线溃败是自己大意造成的,那么很可能会兵变,苏联已经在溃败中,这个时候还换掉最高军事指挥官,部队的凝聚力会更散,苏联会一蹶不振。

这次被斯大林处决的有西方面军总司令巴甫洛夫、方面军参谋长克里莫夫斯基、方面军通信主任格里戈里耶夫和第四方面军司令员科罗勃科夫,虽然斯大林有帅锅之嫌,但是他们四个死得也不冤枉。西方面军总司令巴甫洛夫作为西线的总司令,即便斯大林大意了,他也应该有自己的判断能力,保持警觉性是必须的事情。战争爆发前几个小时,德军在边境挑衅,正在军官俱乐部看喜剧的巴甫洛夫居然没去深入过问,冲他这个行为,他被斯大林处决就不要怨恨别人。巴甫洛夫本来是一个坦克专家,但是他狭隘的以为坦克只能作为步兵的辅助存在,于是他早早就放弃了对坦克军新战术的研究,这使得西方面军被德军的坦克机械部队打的毫无反击之力。

巴甫洛夫作为总司令员指挥能力一般,那么参谋长克里莫夫斯基应该好好辅佐他,德国进攻苏联的消息早就传出来了,克里莫夫斯基居然没有提前做好战斗预案,战争爆发后,他也没有快速辅佐巴甫洛夫制定出有效的紧急作战方案,他应该为战败负上一定的责任。德军奇袭苏联的时候,德空军把苏联的通讯系统作为主要攻击目标之一,这使得巴甫洛夫根本无法获取己方部队的具体情况,他只能通过德国的电台来判断战局,这也是西线失败的一大原因。西方面军的通讯系统被破坏,通信主任格里戈里耶夫居然没有预案来处理这种突发情况,他应该负上他该承担的责任。第四方面军司令员科罗勃科夫在明斯克战役中临阵脱逃,这是典型的逃兵行为,他被处理是无需置疑的事情。

西线溃败,苏联到了最为难的时刻,斯大林首先想到的是恢复士气,为此他必须让该负责的人去负责!


世界近代史观察员


作为二战时期最冤的一只“替罪羊”,苏军原西方面军司令巴甫洛夫大将用他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警示后人:才不配位既是国之灾难,也会给自己惹来杀身之祸。

正式作答之前,有必要澄清题主的两点误解:一是挺进苏联的德军决不仅仅是坦克兵,而是空地一体的闪击集群。单纯的坦克兵,决不至于在短短5天之内就把拥有67万之众的苏军西方面军打得一败涂地,事实上,德军中央集团军群航空队早在地面部队抵达明斯克之前,就展开了对苏军西方面军纵深目标的全面空袭,仅在开战第一天就摧毁26处机场、炸毁738架飞机,使西方面军所属空军力量几乎丧失殆尽。看到自己的部队毁于一旦,西方面军空军司令员科佩茨中将无法接收这个现实,竟于开战第二天就开枪自尽了。

二是被枪决的不是4个大将,而是以巴甫洛夫为首“一大一中二少”的将军组合。“一大”,当然指的是巴甫洛夫了;“一中”,指的是他的参谋长克里莫夫斯基赫中将;“二少”,指的是两名少将:通讯主任格里果里雅夫和第四集团军司令科罗布科夫。

平心而论,巴甫洛夫死的确实很冤。他的防区是德军“巴巴罗萨计划”的主要突击方向,希特勒把三路德军中最强大的一支进攻箭头,对准了巴甫洛夫的西方面军。在由3350辆坦克和800架飞机形成的强大攻势面前,纵使巴甫洛夫生出三头六臂也难以抵挡,客观地说,“巴巴罗萨计划”之前,假如西方面军的司令不是倒霉蛋巴甫洛夫,而是朱可夫,或是其他任何一位将领,西方面军终归都是失败。斯大林无论让谁来当这个司令,都无法指挥部队在由古德里安和霍特两路装甲集群组成的钳形攻势之下得以逃脱。敌情判断有误、战争准备不足,这是苏军初期失败的根本原因,理应由斯大林承担罪责。

巴甫洛夫最大的错误是既不掌握所属部队情况,也缺乏对上级的请示汇报。1941年6月27日,在德军包围圈已经初步形成的情况下,他还指挥第3和第10集团军往口袋里钻,试图把第4集团军解救出来。令斯大林最不能容忍的是,巴甫洛夫作为西方面军的统帅,竟然对前线情况一无所知,直到6月30日,斯大林才通过德国广播获悉,西方面军被俘人数高达29万,这件事终于导致斯大林对巴甫洛夫动了杀心。

其实,不掌握部队情况和缺乏请示汇报的错误,原因不在巴甫洛夫,而在西方面军通讯主任格里果里雅夫。德军的突袭致使西方面军全线崩溃,通信联络陷入瘫痪,此时,作为通信工作的总负责人,格里果里雅夫应迅速启用备用通讯方案,使对上对下的通信联络得以重新建立起来,最起码也应为巴甫洛夫开设一条通信专线。可是,该恢复的通信没有恢复,该开通的专线没有开通,正是由于格里果里雅夫的失职,巴甫洛夫成了开战初期整个苏军中职务最高的反面典型。

身为最高苏维埃主席,越是在硬仗当头的节骨眼上,斯大林就越要处决一批反面典型,不这样做,就不能起到杀一儆百、整肃军纪的作用。可问题是,斯大林整肃军纪为什么要拿巴甫洛夫开刀?

巴甫洛夫的丧命,源于一条错误的建议,正是这条建议,使苏军的发展方向出现严重偏差,导致苏军在开战初期无法组织起有效反击。巴甫洛夫曾于1937~1939年间担任苏军装甲坦克兵总监,在这一任内,他盲目照搬西班牙内战的过时经验,认为坦克离不开步兵的支援,永远无法单独作战,遂向斯大林提出解散机械化军的建议。作为曾担任过苏军最早组建的两个坦克团的团长之一(另一个是朱可夫),巴甫洛夫被誉为苏军的坦克专家,他提出的关于坦克部队作战运用的观点,在苏军领导层极具影响力。结果,斯大林轻信了巴甫洛夫的建议,苏军装甲机械化建设遭到严重削弱,最终导致了开战初期的全线溃败。

如有错讹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慕什塔戈期待着您的关注!


慕什塔戈


没用的,杀了就行了。

苏德战争初期,苏军一溃千里,愤怒的斯大林连着枪毙了西方方面军的四员大将,其中就有西方方面军司令员巴甫洛夫大将,顾问长里莫夫斯基赫中将,格里高里耶夫中将还有第四集团军科罗布科夫中将。

这就典型的杀鸡儆猴,首当其冲的就是巴甫洛夫,很多人为他们鸣冤叫屈,觉得命不该绝。但是,他们的罪行,实在是不容小视。三天时间,五十万苏军被包围,明斯克被德军轻松占领。44个师的兵力,断送在这些人的手里。按照常理,打了败仗就够丢人的了,一次性损失这么大,指挥官该处理就得处理。

巴甫洛夫这个人呢,脑子根本就跟不上战争的发展,面对德军的装甲部队,这些人一点办法都没有,整个方面军都是一团糟。更可气的是,这巴甫洛夫人还不见了。巴甫洛夫打的一塌糊涂,这也就说明了,他根本就不适合这样的战争,想打也打不了。也就是说,这个人,没用了。

没用了的人,好办。巴甫洛夫等一众将领,地位高,功劳大,杀了他们能够起到非常好的震慑作用,同时还能鼓舞苏军将士们的士气。杀了他们,只有好处,而没什么坏处。他们死了,不过就是少了几个没用的人。

也正是斯大林的铁腕,在危难之时,给予苏联将士们极大的震慑作用,战争面前,不许后退一步,国家高于一切。


军武文斋


德国坦克大规模攻击苏联,急需用人之际,斯大林为何处决4大将?

第二次世界大战,野心勃勃的希特勒率领德国纳粹欲要称霸全球,这对于所有参战国家来讲无疑是一场空前的大灾难。当时德国军队倚仗自己在坦克上的强大优势,迅速扩张国土,侵胜多个国家,接着又剑指苏联,此时苏联执权者斯大林在大战之际急需用人之时,却突然下令处决4名将军,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话说希特勒当年杀红了眼,意欲急速吞并全世界,于是强行命令德国坦克挥军莫斯科,时值冬季敌人又是远道而来,在天时地利方面都对斯大林有利,唯独不人和,因为4个将领的失误最终导致苏联差点战败,于是斯大林不得不下令枪毙掉他们。

而4个大将里,有一个是大将三个为少将(大将巴甫洛夫、少将克里莫夫斯基赫、少将格里果里雅夫、少将科罗布科夫),4人一生戎马曾率令部下打过各种大小战役,打仗经验足地位又高,对苏军来说有着重大的影响力。

4人中,带头的叫巴甫洛夫,他任职苏军总司令,德军来袭,他奉命带令一支战斗力颇低的军队赶赴苏联西部进行驻守。因为斯大林当时觉得德国坦克急于取胜,定会率先攻陷顿斯巴跟乌克兰,这两个地域都是国家的经济重地,许多煤气木炭、石油、大麦都产于此,所以缺一不可,若是被德国占领就等于被对方掐住了“咽喉”。

斯大林不敢怠慢就派重兵去驻守此2要地,以他所见估算说德国不要讲主力放在西部地区,于是才派巴甫洛夫领一支普通军驻守西部,可惜巴甫洛夫在面对德军的时候,也认为对方是想声东击西,结果当被打败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低估敌兵了,此时德国主力已经在西部大规模入侵。

苏联西部瞬间成为主战场,但远在乌克兰跟顿斯巴的军队无法及时支援,巴甫洛夫跟三个少将独力难撑最终落败退走,德军以强大的优势在一日之内就全迁灭苏联在西部布置的空军。接着德国坦克势如破竹一路碾压攻城略地,气焰直逼莫斯科。

眼看苏联首都危在旦夕,幸亏时值寒冬,冷风咧咧,德国受到冰雪的影响被拖缓了进攻步伐,因此苏联才得以喘息机会重震旗鼓,最终以顽强的战斗民族精神一举打败了德国军队。

而当初巴甫洛夫跟他的三个少将部下逃回来后,就被送上了军事法庭。因为斯大林怪罪他们在西部抗战不力,让德国顺利挺进,害得大量苏军伤亡惨重,一怒之下就把这四个人判处枪决杀掉了。

其实巴甫洛夫此人本身性格就狂妄自大,当时也轻视了德军,在刚与德军接触的时候,他仅通过广播知悉前线战况并没有充分去了解。战争初期,有胆大的军兵告诉他德军正在挑衅并企图发动攻击,他却不信反而觉得对方在“耍把戏”不敢真正攻击苏军,结果德国后援赶到一切准备就绪,突然就发起大规模攻击,一辆辆德图坦克摆出阵型直压苏军。

由于巴甫洛夫战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导致被敌人打得迅速溃退,德国趁机攻陷多处地方,这时候,巴甫洛夫才开始着急了,可惜战局已扭转不回来,最终导致苏联首败。斯大林认为在这次战争中,巴甫洛夫和三个少将需要责任主要责任,正是因为他们的轻敌行为,导致牺牲几十万的苏军。就算巴甫洛夫曾建立过不少功绩,但无法弥补这次战争的大过错,为了让其他将领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斯大林最终决定枪决4人,以儆效尤。(注:1956年苏军总参谋部为以上4人平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