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为什么八国联军进城,慈禧太后非得逃到西安呢,别的地方不能去吗?

思考中的故事


老太太还能往哪里逃跑呢,早在庚子年七八月间德国要为克林德公使“报仇”,七千名海外远征军从不莱梅港出发,登陆天津,英国从东亚殖民地印度,香港,澳大利亚增派部队也陆续登陆天津,意大利和奥匈帝国有三艘军舰驻泊在大沽口。



美国从菲律宾和西海岸旧金山调集第十四步兵团,第五炮团和骑兵第六团以及一个营的海军陆战队相继抵达天津,东面成了列强进军京畿的出发汇集点,在那边都有留守部队,往东边跑除非她脑子进水了自投罗网。

往东北老家跑,那边也不安逸,北极熊利用地缘优势不光在北直隶驻扎六千多兵力,在南满还有五千人马,东北龙兴之地在日俄战争前已经是老毛子的天下。



往北边跑,那边只有的是渺无人烟和荒漠,得不到庇护和给养,老太太既没有逐水草而居与牛羊为伍的身板,更没有这打算。打南边逃吧,老太太也打小算盘,别说直隶和山东是德国佬的地盘,那里可是义和团闹得最凶的地方。在局势明朗之前,和义和团搅在一起纠缠不清,将来议和谈判会带来麻烦,老太太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就缺乏空间。

只有“西狩”往川陕方向跑,那里自古是中国的内地战略纵深,洋人染指得少,沿途还可能得到各地官府的接应,实在局势糜烂,还能经陕入川。那边西安,太原都是省会行辕,到那里驻陛能够方便地接受各路信息和接见朝廷或地方大员以便及时做出决策。


当八国联军向皇城发动进攻,美军从南边,俄军和日军从北面,法军从东边提供炮火支援,“两宫”已似被封堵的老鼠,只有往西跑,除了那边,还能向何处呢。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


看遍山川


首先西安与北京之间交通便利,途中有火车铁路。在八国联军攻入北京之后,慈禧便可以快速离开北京,保证自身以及皇帝的安全。

同样的也可以在西方列强离开北京之后迅速的返回京城,重新回到政治中心掌控全局。

其次,西安的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关中地区。西安周围被群山环抱,有天险可守,是一个可以做最后退路的地方。

并且西安作为六朝古都,城防设施非常的齐全完备,城墙的厚度不是其他的城市可以比拟的。 而且西安的民风淳朴,生活条件比其他的城市更加传统以及优良,伙食方面也更合慈禧的胃口。


加上山西陕西与中央联系密切,各种票号都集中在这一块,所以逃往西安还可以使用这些资金以避免出现无钱可用的情况。

而且当时偌大一个中国已经被列强瓜分的差不多了。东北被沙俄的势力所占据,慈禧根本不可能逃往东北地区。况且东北地区冬天天气寒冷,慈溪是无法忍受这种环境的。

然后东南各省已经私下里联合,拒绝执行慈禧向世界宣战的命令,所以在南方各省暧昧观望的态度下,加上西方列强对此地的渗透。

慈溪必然也不能贸然前往。西北之地荒凉,更是无险可守,加上同样有沙俄的觊觎 ,加之此地素来与中央朝廷不和,所以西北地区也不能去。

那么慈禧就只能逃往关中地区。 而且一但西安地区失守,慈禧一行人还可以沿着曾经的历史上唐玄宗逃跑的路线撤退至巴蜀之地继续清朝的统治。

所以在地方各省份与中央朝廷离心离德的情况下,加上外有强敌的入侵,走向西安便成了最好的一条退路。

进,可快速的重回北京,再次掌握天下的政权,最大程度的重新拥有那些不断观望的省份。

守,可凭借天险守个十年八载,趁西方列强没有用尽全力的时候消磨敌方的耐心。

退,可沿陕西逃向四川,做四川王,至少名义上保全大清的国号。


小司马迁论史


八国联军攻打北京的时候,慈禧太后之所以带着光绪等人往西安逃跑,而不是去其它地方,我认为有以下一些考虑。

(慈禧太后剧照)

一、东北去不了。

东北本来是满清的大本营,照理说,应该是慈禧太后最先考虑的地方。但是那时候的东北,和康乾盛世时期的东北,完全是两个概念了。

康乾盛世时期的东北,确实是满人的大本营,确实是满人最安全的地方。

别说康乾盛世时期的东北,就是中英战争时期的东北,也是满人最安全的地方。当年咸丰就带着慈禧、慈安,以及肃顺等人跑到那里躲了起来。慈禧还在那里酝酿发动了辛酉政变。

但是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时期的东北,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日本和俄国这些侵略者在那里虎视眈眈,剑拔弩张。民间老百姓也已被搜刮得差不多了。可以说,那里既不安全也没有什么吃喝玩乐的东西,慈禧太后当然不会去了。

(八国联军)

二、江南去不了。

江南去不了的原因,是因为江南临海,是洋人最容易打进来的地方。慈禧太后要是到那里去,洋人正好从海上打进来,轻轻松松就把她给捉住了。

除了这个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当时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时候,是下了紧急命令,让各地到北京来勤王的。但是江南的李鸿章、张之洞等人,却不为所动。他们认为,八国联军之所以入侵北京,正是由于慈禧太后纵容义和团闹事造成的。所以对慈禧太后的命令懒洋洋的,推诿不听。

既然慈禧太后命令他们进京勤王,他们都不动,慈禧太后到他们的那些地盘上去,安全怎么可能得到保障呢?因此,慈禧当然就不去了。

北边是蒙古草原,西北是戈壁沙漠,当然都不是去的地方了。

既然东边、南边和北边慈禧都去不了,那她也就只能往西边去了。

(李鸿章剧照)

往西边去,应该去哪里呢?也有两个选择。

一是去四川。

其实,去四川是很多帝王在逃难的时候的一个重要选择。唐朝的时候,唐玄宗、唐僖宗都曾跑到四川去避过难。宋朝的时候,辽国打过来,宋真宗也曾试图往四川跑。宋高宗也曾有过这样的动议,只是后来觉得去江南,往海上跑,更容易一些,所以才选择了江南。民国政府躲避日本人的时候,也去了四川。

之所以去四川,是因为四川是个盆地,周围都是崇山峻岭,敌人要打进来,非常不容易,安全系数会高很多非常高。

不过,去四川也有缺陷。因为四川很远,要在路上奔波很久。而且,感觉上是一种逃亡,而不是“西猎”。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去那里。

二是去西安。

说起来,去西安显然比去四川更恰当一些。为什么说去西安更恰当呢?

其一,西安也有山川之险。虽然比不上四川,却也不是很差。

其二,西安曾经是汉唐的都城,是中国历史上排在第一位的都城。慈禧去了西安,相当于也在都城里,并不丢面子。

其三,“西安”这个名字比较吉利,是西边很安全的意思。慈禧是一个迷信的人,她对这个很讲究。

其四,北京到西安不是太远,可以免除舟车劳顿,慈禧不会很辛苦。

其五,当时八国联军只是进攻北京,而且人数也不多,慈禧没有必要往更远的地方跑。

其六,西安距离四川最近,如果八国联军又追过来了,慈禧还可以继续往四川跑。

总之,去西安显然是慈禧的最佳选择。


张生全精彩历史


1900年,这一年应该是慈禧太后最狼狈的一年了吧,八国联军打入了紫禁城,慈禧听说八国联军都到了东华门了,吓得想要跳井自杀,被人拦住以后才决定连夜逃跑,带了皇帝阿哥妃子们等1000多人,打着“西巡”的旗号,往西安方向逃窜,那为什么慈禧太后非得逃到西安去呢?

之所以慈禧太后非得逃到西安去,因为她没有别的选择,原因如下:

第一:其他地方去不了

东北地区:东北地区是蒙古和荒沙大漠,天寒地冻,条件特别恶劣,老太后不愿意吃苦,况且东北地区已经是沙俄的天下,很有可能落入俄国人之手,去不得,而且如果慈禧到了关外,很可能失去了对中原的控制,可能没机会再次入关了。

东南方向:南方本来是个好地方,气候好,经济好,可是当时张之洞和一批封疆大吏,联合东南各省,搞了一个叫“东南互保”的活动,已经不再听从慈禧命令了,保不准慈禧就在路上被抓了,慈禧这不可能贸然前去的。

第二:西安城的各方面条件优越:

种种因素比较下来,慈禧只能选择关中,决定去西安,只有西安才能让老佛爷安心,西安有以下优越的条件:

首先当时的陕甘总督是满族旗人,是彻底的保守派,对慈禧忠心不二、唯命是从,绝对靠得住,况且慈禧最宠信的荣禄曾经做过西安将军,有荣禄在身边陪同一起去西安,自然万事妥当。还有就是山西省在清朝时期出了很多著名的晋商,控制了全国各地的商号,与北京统治者联系紧密,这样沿路可以有很多商贾接风吸尘,不算太辛苦。

西安自古是帝王都,千年古都,龙兴之地,建都朝代10代以上,历史底蕴也深厚,又是关中,可以控制全国。西安南边有秦岭作为保障,东面是黄河,西安城内还有一周圈高大笨重的城墙,这些都可以一定程度上阻挡八国联军的侵犯。

所以综上几点,对于当时的慈禧太后来讲,她逃往西安是最好也是唯一的选择了,你们说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哦!


小聪历史客栈


慈禧之所以往西安跑,两个原因——1.西安是理想的逃难地区。2.她也的确是没有地方可去。

当时的中国,能够容纳慈禧的地方不多了

提起八国联军进北京,就得提一件虽然历史知名度不高,但是影响很大的事情——东南互保。

1900年,慈禧下达向列强开战的动员令之后,第一个接到命令的两广总督李鸿章立刻就感觉到了巨大的危机。他心里清楚中国根本不是列强的对手,认为此战一开,中国有万劫不复的风险。于是他回复给了北京八个字——“此乱命也,粤不奉诏!”。

意思是,你们这是胡乱下命令,谁爱听谁听,反正我们两广不听。

李鸿章不仅自己不听,还拉上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四川总督奎俊,山东巡抚袁世凯等人,一起和列强谈判,最终与十一国签订了《东南互保条约》。

东南互保条约规定,江南诸省不响应北京政府的号召,对列强不持敌对态度,依然保护列强在南部各省的利益,并且不参与到慈禧的战争中去,但条件是列强亦不得派兵进入南方诸省。

列强本来就没有全面侵略中国的打算,所以东南互保很顺利的实行了,南方各省在李鸿章等督抚的保全下没有遭到破坏。

但是对于慈禧来说,地方督抚这种公然的抗旨行径,已经跟造反没什么区别了。

但是这次东南互保的签约省份几乎涉及了半个中国,慈禧也只能打掉了牙往肚子里眼,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追究这件事。

由于东南互保的限制,南方各省不得参与到战争中。那么如果慈禧南逃,南方各省会不会接待,怎么接待,还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所以,慈禧不可能南逃。

不往南方走,回东北老家?

更不可能了。

当时的东北,已经是日本和俄国的砧上鱼肉,几年后就爆发了日俄战争,去东北等于往敌人的手里钻。

蒙古?苦寒之地,狼比人都多,慈禧受不了那个苦。新疆?有多远就不说了,单说俄国人的威胁,慈禧也不敢去新疆。

只有山西陕西一带,是少有的没有洋人染指的地方。

西安好在哪?

在清末的人画的《时局图》里,可以看到,偌大个中国,几乎处处被洋人侵蚀。

蒙古、新疆、东北受俄国侵蚀,辽宁、台湾、山东受日本侵略。两广云贵被法国虎视眈眈,从上海向西的长江流域(苏浙两湖四川)和西藏则是英国人的势力范围。看来看去,只有中原地区,由于地处内地,而且交通不便,受洋人的影响比较小。

山西、陕西和河南、直隶(河北),是唯一几个可供慈禧选择的省份。

可是河南和山西的义和团闹的都很厉害,直隶不仅有义和团,还直接暴露在洋人的打击范围之下,当时的直隶首府,就是天津。


所以,慈禧能选择的,就只有陕西。

清朝对陕西的经营是很用心的。因为陕西是李自成的老家,从清军入关之后就被清政府重点关照。三藩之乱时,陕西是抵抗吴三桂的大本营,加上同治回乱,左宗棠收新疆等,陕西的战略地位在清朝始终在发挥作用,因此清政府很重视陕西。

具体的说,清政府在西安设置了西安将军,西安的内城是满族人居住的满城。

而长期担任西安将军一职的,是慈禧的心腹大臣荣禄,驻扎在西安的清军,对慈禧的忠诚度是没有问题的,至少不会出现“西安互保”这样的事。

另一方面,西安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洋人再厉害,当时也没有飞机,把潼关一堵,洋人照样进不来。即使在四十年以后,强大如侵华日军,也没有踏进陕西半步。

所以,慈禧不去西安,又能去哪呢?


小约翰


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进北京,8月15日慈禧带着光绪以及一些皇后等一行逃亡西安,在西逃的时候,可以说慈禧和光绪是十分狼狈的,慈禧打扮成和农家老太一样的老太太,光绪帝也是普通打扮。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西安,之所以去西安是慈禧深思熟虑做出的结果。

【一】慈禧虽然留下李鸿章在北京与八国联军和谈,但她不知道和谈的结果如何,所以,出于安全的目的,他必然会选择一处能够使得自己安全得到长期保障的地方,而西安从地理和位置上看,是非常适合长期居住的,因为西安离北京距离很远,中间又有重重的自然条件作为保障,即便八国联军向西安进发,也需要很多时日,而且有天然屏障的保护。是一个安全的庇护之地。

【二】西安历来是古都,隋唐时期一直是国家的首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积累很深厚,这对于保障慈禧光绪等各方面都有好处。而且与江南之地相比,西安地区的官员对于朝廷来说较为忠心,所以慈禧来到西安可以得到很好的庇护。

【三】那么慈禧为何不去其他地方,东北之地是大清发源之地,但是此时的东北之地早已慢慢被沙俄所侵蚀,因为东北边境与沙俄边境接壤,沙俄势必对东北垂涎欲滴,所以,八国联军攻占北京之后,沙俄就开始向东北进攻,获取更多的地盘和资源。

【四】而至于江南,虽然富庶,但是对于保护慈禧等人的人身安全来讲,根本起不到作用,尤其是靠近沿海地区,八国联军就是从海上登录的,如果慈禧逃亡江南,势必第一时间联军就有可能尾随而至,那慈禧和光绪的生命安危不保。

而向西北和大西南,则更不适合逃难,一是因为山高路远,这对于慈禧光绪来说怎能受得了,二是当地虽然有天然屏障,但是经济落后不发达,而且少数民族地区民风彪悍,对于朝廷的认同度不高,慈禧和光绪到那里岂不是自讨苦吃。

所以综合以上所说,慈禧最终将西安作为自己的西逃之地,最终以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换取了她重新回到北京。



1900年,爆发了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被迫逃跑,往西安逃避是他们唯一的选择。其中有以下几个原因:

江南不敢去

按照当时的情况来看,江南地区是最好的选择,江南各省是当时清朝上交赋税最多的地方,相对其他省份要富裕得多,而且江南此时驻扎有大清朝的重兵,既有原来的李鸿章的淮军,又有曾经曾国藩的湘军,还有洋务派主导者,晚清名臣之一的张之洞。

但是恰恰是这样,慈禧太后根本就不敢去,首先是江南地区并非安全之所,西方列强的军舰随时可以逆江而上,列强军队随时可以沿海登陆,慈禧太后的内心对洋鬼子的恐惧已经渗入骨髓,只要洋鬼子能够碰及的地方,她都不敢去。

更重要的是江南地区正因为有实力强大的封疆大吏,而且这些封疆大吏都是汉人,慈禧太后作为满清贵族代表,天然的对汉人有防患心理,非常担心逃亡江南后,重演“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故事。

关键的还有李鸿章、张之洞对于慈禧利用义和团这种神棍组织来对抗西方列强,向世界宣战的做法强烈的不满,如果慈禧他们逃亡至江南地区,既伤颜面,更扫尊严。

东北不能去

东北是满清的龙兴之地,算是满清朝的老家,此时清朝在北京受挫,本能的反应应该是回老家,既安全又舒心,但是此时的东北地区远不是满清发迹时期的女真部落了。

东北地区此时早就在俄国和日本的觊觎之中,不但经常在东北爆发战争,而且对于东北地区的占领和对人民的凌辱根本就不把满清朝当回事儿。

慈禧太后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回东北,因为回东北有一个非常重大的政治风险——放弃关内。也就是放弃中原王朝,这对各地的朝中汉人势力是一种暗示。

慈禧虽然狼狈,但是不傻,东北是万万不能回去的。

逃亡四川路途远

既然选择逃亡,就往当时最安全的地方天府之国四川逃吧,那里不但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地理环境易守难攻,是个天然的避难之所。

当年唐玄宗逃避安史之乱就是到的四川,可是大家别忘了,唐玄宗自逃到了四川后,他就直接变成了太上皇了,太子李亨在灵武登基称帝了。

历史何其的相似,慈禧太后肯定想过唐玄宗的故事,当时大清朝的情况远比安史之乱严重得多,如果慈禧带领光绪皇帝逃亡到了四川,路途遥远,消息闭塞,指不定朝中会有重臣会令立天子,彻底甩掉慈禧和光绪,另起炉灶。

唯一选择——西安

西安成了慈禧太后唯一的选择,这既是因为西安本就是十几朝的古都,更是地处关中平原,主要的是甘陕一代的驻军都是忠于清廷,而且西安与蒙古更近,蒙古的贵族阶层都是支持清廷的。

西安虽然地处西北,但是在政治上地位是最为合适的,慈禧既能在西安把控全国政局,更是有可以回旋的战略纵深,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入侵一时半会还打不到西北地区来。

关键的问题就是西安与四川相对较近,实在西安不保,慈禧及光绪皇帝可以逃亡至四川,如果真到了那个时候,就不顾不上唐玄宗的故事了。

综上分析来看,慈禧太后的逃亡选择既是无奈,又是精明。国家羸弱至此,慈禧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清廷的腐败导致了列强肆意的欺辱大清朝廷,辱我华夏子民,我辈当时刻铭记!


沉墨I方之城


庚子事变,八国联军侵华。慈禧这时候见到京城不保之后,她立马就出逃了。她为何要逃到西安而不是逃到其他地方呢?这就是因为当时慈禧认为西安是她心目中最合适的目的地。

慈禧心目中所想

慈禧既然想着要出逃了,当然会选择既远离帝国主义势力,又能够满足她日常需要,而且还不能有内部反清势力的地方。因为她知道此次出逃匆忙,是带不走她很多需要的东西以及大量的护卫队。这样慈禧为了保命且保证自己的物质需要,当然会选择一个既安全又能满足其物质需要的地方。



西安就是当时她心目中的理想地

当时的局势,沙俄的势力已经延伸到了满清所谓的龙兴之地东三省,并且趁着这次八国联军的机会侵华占据了东三省,故就排除了回到他们龙兴之地的选项。当时东部有条件的港口几乎都被列强瓜分了,东部沿海列强的势力也很容易达到。然后中部地区一来是北边地势平坦守不了,南边不是有反清势力就是有列强的势力,故中部地区也去不了。西部地区虽然很多地方自然环境恶劣,但还有有一些选择,像是西安作为曾经的古都,有经济基础,也有外围的潼关可守,还能退到蜀地,所以西安就成了慈禧心目中的理想逃亡地。




在当时的形势之下,的确很多地方慈禧不敢往那里逃,因为那就是羊入虎口。不过西安亦不是唯一的选择,只能西安是一个暂时满足慈禧各方面条件,又可进可退的选择。若当时列强想抓住慈禧或者想干掉慈禧的话,那么慈禧还会继续逃,很可能就是逃往蜀中。不过不知道若真是逼得慈禧无处可逃的时候,她是不是敢自杀呢?反正慈禧的逃跑不是想着东山再起。


淡看天上月


1900年6月21日,惊慌失措的慈禧下了一个诏书;“向全世界宣战”慈禧在《诏书》中说:“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古;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此诏书一出,慈禧老佛爷再也不像那个“割地 割地 赔款”丧权辱国的老佛爷形象。诏书一出\t转眼间看形势大变,联军打到了北京城,这下收拾行囊连夜逃亡西安,为什么要逃亡西安呢?

一;西安靠近内陆远离海岸线,可保障自身安全

当时列强的联军主要从海外打进来,从东北、天津、山东这些地方登陆,这些地方洋人比较猖獗,如果慈禧往沿海逃亡就是羊入虎口,李鸿章、张之洞等人手握军队一东一南相互照应,他们都没有信心说能够保全自己,又如何能够照顾慈禧的安危,所以慈禧只能向西转移?那为什么选择西安?

二;\t西安有充足兵力、民力、财力,不愁吃喝

西安是慈禧宠臣荣禄长期经营的地盘,\t荣禄是皇亲国戚更可靠些,而且荣禄确实动用很多资源保障慈禧的安全,\t并且这个地方民风淳朴,并没有受到太多洋人的影响,对慈禧还是挺忠诚的,见到慈禧来了也非常热情

第三,西安为龙兴之地,十三朝古都

西安被称为千年古都,\t地理位置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在战时有利于统筹协调全国事务,很适合当指挥中心,并且西安南边为秦岭,东面是黄河,西安一圈大笨重的城墙,防御特别好一定程度上阻挡八国联军的侵,肯定收到慈禧青睐,





元芳影评


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城的时候,慈禧是逃到了西安。但是,并不是说慈禧没有地方可去,而是西安在当时来说是最安全且距离北京最近的这么地方。

首先慈禧是因为害怕西方列强,才逃走的。这时候的她还是实际上的国家一把手,这时候国家的很多大事,还是需要慈禧来处理的。

很显然去西安不仅安全,而且还方便她处理政务。

毕竟,一旦京城有了什么事,就可以通过火车,迅速的告知慈禧了。这样好让她继续把控朝政,处理正在发生的国家大事。

还有就是,西安向来都是古城,这里的防御设施比较齐全,尤其是这里易守难攻,不仅有八百里秦川,还有一夫当关万夫莫敌的函谷关。

在这里,八国联军打来的几率不会那么大。

在一个就是,即使西安被八国联军给攻占了,慈禧也不怕,因为西安在向后撤,就是巴蜀。

巴蜀大地势更为险恶,纵观历史,一般西安有什么危机的时候,领导人也是第一时间逃向巴蜀的。

唐朝安史之乱发生的时候,唐玄宗不就是首先要逃向巴蜀的嘛?所以,西安是进可攻,退可守的这么一个风水宝地。

所以,逃向西安是慈禧打算长期在外流亡的一个计划。

其实当时慈禧除了东北不能去之外,西南,东南都可以去的。但是,无论哪里都没有西安这个地方最佳。

慈禧逃向西安之后,她还给自己的臣子,布置了一个任务,这个任务就是和八国联军谈判,只要八国联军,可以放过慈禧,什么条件都可以答应。

所以,慈禧在逃向西安的同时,她也随时以最快的速度准备着返回北京。谈判的结果就清朝皇室的旧臣,和八国联军签订了《辛丑条约》,赔偿八国联军4.5亿两白银......,就这八国联军才算是放过了慈禧,把入驻北京城的大军给撤回到了天津。

慈禧终于是有惊无险,躲过了一劫,又回到了北京,继续执政去了。

综上所述:八国联军进驻北京城的时候,慈禧并不是除了西安之外,没有地方可逃,而是去了西安对她的好处最大。

具体的好处表现在如下几条:

1、西安的好处之一,就是距离北京近,还比较安全,方便北京和西安之间的联系。

2、西安是古城,防御装备比较完善易守难攻,即使西安被攻破,慈禧也不怕,因为西安的大后方是巴蜀,所以,逃到西安,对于慈禧来说,是最安全的一个地方。

3、慈禧等待时机,一旦和八国联军谈好了条件,她就会立刻返回到北京,继续执掌大权。

4、西安一代相对于别的地方,各种条件相对来说也比较好,她可以把暂时的避难,当作是西行去旅游。

当然了可能还有其它的条件,但是,最为主要的就是距离北京近,好处理政务,同时,西安也是最为安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