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为什么有人说中国女排的当务之急是在东京奥运前大力发掘新生力量?

峰瞧页博


2018.8本人在回答问题中说:“本人这篇回答的着眼点不在亚运会是否能够夺冠,而是在亚运会之后的世錦赛时中女排会是个什么状况,这取决于郎平在理念上的选择。就目前来讲,她实际上还是局限在按图索骥和刻舟求剑的理念之中。由于这个理念,她所说的‘培养和考察年轻的队员’不过是还想重现里约奥运时的场景,不过是在以朱婷为主要依托的情况下寻找类似于惠若琪那样的全面性的主攻,所以就对不全面的年轻队员公开的批评,批评之后就是一个长时间的冷落。她不过是想要再祭里约奥运时刘晓彤对阵巴西队的比赛中突发‘奇兵’的妙着。殊不知这就相当于象棋对弈中的‘骗着’,对方未察,本方得胜;但要是对方有所准备,本方就会陷入困境,甚至面临绝境的地步。(对阵意大利队,李盈莹这个‘奇兵’就没有了对阵保加利亚队的运气,意大利队早有准备,李盈莹一上场就接连被拦死两次,六次扣球只得两分或三分,赶紧换下场来,‘偷鸡不成蚀把米’。)国家联赛中的大多数欧美强队包括亚洲的泰国队,都能作到球员的个人战术和球队的整体战术的有机的结合,为什么?因为她们有着长时间在国际比赛中配合的过程,我们这里呢?国家联赛的过程当然也是备战世錦赛的过程,但在人员的分配上却是参加过里约奥运的几个队员为核心,其余的年轻队员归为另类,比如核心在北仑‘秘训’,另外的人去打德国站的比赛。国家联赛之后,除了核心还是在北仑备战亚运会,又分出一部分年轻的队员备战亚洲杯赛和瑞士精英赛,称为二队(比如姚笛,先是归为参加精英赛的二队,后又归为参加亚运会的一队,最后终于搭上了参加世錦赛的末班车。)问题就在这里,最多的时候国家队分了三部分,一部分在北京调整,一部分在南方集训,一部分去德国比赛;这种与建立球员整体战术体系格格不入的‘创造性’的备战方式,乃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备战方式,乃是只是‘授之以鱼’ 不是‘授之以渔’的训练方式。以这个方式形成的的球队的整战术体系就是一个在激烈的比赛中,遇到对方的变化就会不知所以的,难以应变的战术体系。以这个体系打世錦赛,莫说冠军,第四名都不容易。”(请注意,‘不容易’,并不等于‘不可能’,最后的结果现在还很难说,但目前存在的问题却是客观的存在。)

2018.7.8本人在回答问题中说:“众所周知,朱婷是在参加了土耳其国内联赛和欧洲俱乐部联赛之后回归国内的。那么,按照常识,在她的体力和精力都处在非常疲惫的情况下,在她整整一个赛季都没有和国家队在比赛中配合的情况下,是不是应当在她逐步地恢复了体能和精力的情况下,在她逐步地熟悉和适应了国家队的战术体系中的变化之后再逐步地进入比赛状态?香港站的比赛,对一个日本队,需要她火力全开地打满三局吗?这场比赛难道不正是如李盈莹、段放等年轻队员的一个极好的段练机会吗?一定要靠朱婷来找回澳门站输球的面子,以至她在接下来与意大利队比赛之后累得躺在地下吗?结果呢?朱婷累得哑火了,比赛也大比分的输了,对方也不那么怕她了。岂不是长了她人的志气,灭了自己的威风?”(世錦赛对意大利的比赛中朱婷的扣球多次被拦就是在香港站过度使用朱婷而造成了对方的心态变化所埋下的伏笔所至,当然也有二传时的战术组织和传球质量的问题。)

2018.8.12本人在回答问题中说:“球队的核心是谁?当然是教练;场上的核心是谁?当然不是教练,是二传。是有全面视野的,有立体思维的,能够审时度势,随机应变的二传。原国家男排接应王珂赴意大利打职业联赛回来,在接受记者采访,回答此行最大的收获是什么的问题时说,在意大利打球最大的收获是排球理念上的收获。他告诉记者,刚开始的时候,按照教练赛前的布置,发起进攻的并不是自己,所以自己就当然没有准备。但球队的队员几次把球传到自己的位置,自己仓促间就把球打失了。下场后他问传球的队友为什么把球传给自己。队友告诉他,意大利排球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教练的事先布置不需要机械地执行,需要遵循的原则是谁的位置最适合发起这次进攻,就把球传给谁。王珂说,从此以后,他在场上就是有了观察场上的形势的意识,和传球者的配合也就达成了默契。’那么,我们的教练允许场上的二传和其它的传球者有这个‘自由裁量权’吗?陈忠和有。冯坤曾经队记者说过,雅典奥运对俄罗斯的最后一球之前陈忠和要了暂停,暂停要求她把球传给三号位的张平。但是冯坤按照陈忠和的要求传给张平以后的扣球被拦了回来,球再次传给冯坤以后,冯坤已经觉察到对方已经把拦防的重点放在了三号位,于是就果断地连续三次在张平跃起后把球传给了四号位的张越红,这才有了张越红第三次扣球‘钉’在地板上的奥运排球史上的‘惊天一扣’,有了陈忠和带队取得的奥运冠军。”(郎平是怎么做的呢?2014年大奖赛期间王娜是国内最好的二传,由她担任队长的浙江女排在国内联赛的半决赛中淘汰了郎平担任主教练的广东恒大队,继而又在决赛中打到决胜局战胜了多一个主场的天津队,获得联赛冠军。她在2014年的大奖赛中的表现也征服了大多数的国内观众,去香港站观战的陈忠和也夸赞她说‘年轻的二传王娜很有特点。’但郎平虽然带了三个二传参加世錦赛,却自始至终没有让王娜上场,对美国队的比赛时魏秋月中途伤重下场,站在场边含着眼泪看着沈静思作为二传的中国队输掉了比赛。(为什么不用王娜呢?后来我想起一个镜头,一个近镜头,那是女排国际比赛时的事情,比赛中徐云丽已在三号位跳起,对方的两个拦网球员也快速移动过来,这时候王娜把球又高又快地传给了四号位的朱婷,朱婷一锤定音。这时候央视直播给了郎平一个近镜头,不是高兴的表情,而是恼火的表情,一边嘴里说了三个字,一边对裁判做出了换人的手势。这三个字从口形上可以明显地看出或者是‘不听话’,或者是‘不像话’。于是,我就明白郎平对二传的要求是什了,也明白她在二传的理念上和王珂所说的意大利队在二传理念上的不同了。不要埋怨中国女排的二传分配的不好了,教练在场边喊‘给朱婷,告诉她作准备’!这样的喊话她们已经习惯了,有的二传回到地方队,教练要是不喊,倒不知道怎么组织了。姚笛也好,刁琳宇也好,这些年轻的二传之所以几进几出,是因为她们不如丁霞更好地执行了教练的意图。)

2018.7.20本人在回答问题中说:“张常宁的全面的能力已经经过了里约奥运的检验,这是不争的事实。未来的四号位,是需要一个全面性的,保障性的主攻,还是需要一个进攻能力更强的主攻?如果是前者,那就选择恢复了体能和竞技状态的张常宁;如果是后者,那就选择李盈莹,但要在她的一传还没有很大的提高的情况下由另外的人来分担一传的,但不是为李盈莹分担一传,而是为全队的战术要求分担一传。国家联赛总决赛与巴西队争夺第三名的比中朱婷和李盈莹的对角搭配已经初步显示了这个搭配的成效,中国女排在新的奥运周期里多了一个人员搭配的选择,难道不是好事一桩?”(以上是本人在7月20日发表的意见。从10月4日中国队与意大利队的比赛中可以看出,张常宁的体能和竞技状态已经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这很正常,对于将近半年的时间里没参加激烈的高水平比赛的张常宁来说,她的表现已经是很不错了。问题在于替换她上场的李盈莹之所以很快地就又被换下去,因为她的状态在对方的关照下也是状态不佳。那么,李盈莹在备战世錦赛期间并没有伤病,可是,国家联赛的澳门站以后,给了他多少与世界强队交手的机会?给了她多少上场的时间?她不是2013年的朱婷,不是那种拿过来就能用,拿过来就顶用的类型的球员。再看意大利打得风生水起的埃格努,她在2017年的时候不过是个被我国球迷嘲笑为‘净打冲天炮的’生瓜罢了,但她是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代表国家队参加了多少高水平的比赛以后才成熟的?我们这里的包括李盈莹、胡銘媛、杨涵玉在内的年轻的队员,莫问参加了几个整场的比赛,就是几个整局的比赛都屈指可数,她们的状态能够没有波动和反复?在国家联赛作为东道主铁定参加决赛的情况下不放在实战中培养和锻炼,到了世錦赛上,又根据么想要她们拿出‘一打一个准’的状态来?)

正如本人文章开头所说,不是是否为东京奥运会培养年轻的队员的问题,而是按照什么样的排球理念来选择和培养年轻队员的问题。就此打住了。


杜新1


细说起来,交老交替,人才断层的问题,不仅是中国队,也不仅仅是排球界。几乎可以说,竞技体育的赛场上,无论哪一支队伍都会遇到这个问题。



看看当年叱咤风云的古巴女排,曾经的九冠王,如今沦落到了什么田地?此次世锦赛五战全败,小组赛即出局,真让人感慨不已。再看看老牌劲旅巴西和俄罗斯女排,整体滑坡,也是显而易见。



里约奥运会后,中国队魏秋月退役,徐云丽受伤,颜妮年长,惠若琪病退,张常宁伤病,除了朱婷袁心玥几个年轻身体状态不错,其他如林莉丁霞龚翔宇等队员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伤病困扰和状态下滑问题,人员调整,补充新解血液己迫在眉睫。



国内联赛中发掘的李盈莹,胡铭媛,段放,王梦洁等人,虽有靓点,终是太过稚嫩。因此,每逢大赛,每到排兵布将之际,主帅郎平常常捉襟见肘,颇为头疼。前阶段的女排国际联赛如此,眼前的世锦赛亦是如此。



我们当然希望能有第二个朱婷,第二个张常宁们出现,但是人才也是可遇不可求。何况是朱婷这样数十年一遇的顶级人才?

因此,中国女排的当务之急,不仅仅是发现新人,更要更快更好的锻练已发现的新人,多给她们上场机会,让她们快速成长。

使命在肩,任重道远。唯愿中国队在郎导的运筹帷幄之下,女排姑娘们精神不倒,刻苦自勉,努力进取,续写中国女排的辉煌明天。


岁月如歌yctcy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低水平的中国女排超级联赛,不仅没有推出新人,还用废了一批老人。丁霞、颜妮、张常宁等整个联赛场场不落,带伤坚持整个赛季,到国家用人的时候,需要长时间休息调整;由于长时期和低手混在一起,袁心玥、林莉、龚翔宇等水平大幅度下滑;令大家津津乐道的超级联赛MVP李盈莹严重偏科,到国际赛场难有作为。好不容易培养一个攻守兼备的副攻王媛媛,却在大赛前夕受伤。

培养新人一直是中国女排的主旋律,也是郎平最拿手好戏。上个奥运周期中国女排一年推出一个新人,才使得女排更具有活力和战斗力,在国际赛场屡创佳绩2但是,目前的国内联赛以地方利益为主,为了出成绩,不愿用新人,不敢用新人。这才有了国内联赛打不上主力的高意、孙海平、孟豆等菜鸟入选国家集训队观察培养,出现了让国家队培养新人为地方队打天下的本末倒置的现象。

从世锦赛小组赛的过程来看,中国女排没有可用的新人,只能是老将主打,结果显然不尽如人意。估计刘晓彤、曾春蕾、姚笛三人世锦赛后就要淡出国家队,李盈莹如果一传没有改观,即使留在国家队,也只能是替补队员。本世锦赛中国女排无论成绩如何,必将会补充新鲜的血液,进行必要的新老更替。新陈代谢是自然规律,新人超旧人是历史的必然。


好在中国女排的几名主力,朱婷、袁心玥、龚翔宇、张常宁等正值当打之年,她们一些人原本就是为东京奥运会准备的。如果,继续补充新人,中国女排一定会更加强大。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国女排的明天会更好。

让我们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中国女排吧。


汉之韵


在中国女排世锦赛小组赛1:3负于意大利队之后正好讨论这个问题,看这场比赛的时候给我的感觉就是有些大队员已经很难胜任这样高强度的比赛了,让她们精力饱满地打满三局确实非常困难。



老将颜妮第一局发挥非常好,也直接给中国女排带来一场胜利,后面三局已经慢下来了,跟不上对方的进攻节奏,进攻和防守效率大大降低,这也是中国女排连续输掉后面三局的主要原因。即使朱婷打到后面也已经力不从心,第四局结束后直接坐在了地上,一脸的疲态。朱婷是中国女排身体素质最好,而且没有伤病困扰的选手,她的年龄也不大,她只是连续五场打满全场后实在太累了,这样的消耗朱婷打到后面的复赛也会出问题。像刘晓彤,曾春蕾这些老将已经没什么优势可言,再有伤病困扰,上场时间也比较少,效率也低,她们已经很难坚持到东京奥运会了,不如把机会给一些有实力和冲击力的小将们。



中国女排本次世锦赛基本上还是在用一批奥运冠军在打,这些大队员仍然是中国女排的绝对主力,在遇到硬仗时显然已经有些体力精力和能力的不足,这已经制约了中国女排的发展,也限制了中国女排取得好成绩。现在就已经如此,两年后的东京奥运会上会更明显,因此想在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只靠这些大队员是很难的。

颜妮,刘晓彤,曾春蕾都不小了,再有突破已经很难了,即使保持原来的技术水平也很难了。世界排坛也在不停的发展,优胜劣汰一天都没有停止,故步自封肯定会被淘汰,唯有与时俱进才能继续在世界排坛立足,中国女排也不例外。

朱婷,张常宁,袁心玥,龚翔宇,丁霞等他们也需要有好的替补作为技战术变化或者获得片刻休息时间的保障,当然教练也要有敢于用新人的魄力。由这次世锦赛可以看出一些大队员很难坚持到东京奥运会了,新老交替越早越好,已经迫在眉睫了!

小将李盈莹也是第一次打世锦赛,每次被派上场都有不错的发挥,而且百姓越来越好,让中国女排主攻位置如虎添翼,关键时刻也起到决定胜负的作用。中国女排需要这样的新生力量!小将杨涵玉在本次世锦赛还没有得到片刻的上场机会,世锦赛的每一场比赛都至关重要,中国女排输不起,不敢有丝毫的疏忽。但小将们必须要经历这些大赛的磨炼才能成长,如何处理这些环节呢?

发掘新生力量也需要一个过程,越早越好,因为距离东京奥运会时间也不多了。

在评论区谈谈你的看法?

关注百姓体育,欢迎一起给中国女排加油!


百姓体育


笔者认为中国女排的当务之急是如何提高队员们的各项技能(攻、拦、防守、一传)以尽快适应和赶上当前欧洲强队快速多变打法的趋势!因为我们这批主力队员就是为东京奥运准备的!朱婷、袁芯玥、张常宁、龚翔宇、王梦洁等平均年龄不到23岁两年后正是当打之年,需要通过不断的磨炼不断的改进才能提高!这次女排世锦赛给我们提供了和各支世界强队交手的机会,全面检验我们的真实实力和不足之处,有人说郎导在赛前进六强的目标太低调,而这恰恰说明郎导对中国女排的实力是清醒的,咋天对意大利一战则全方位的暴露了中国女排的不足之处:一传到位率不及意大利的一半!强攻不强!无敌的朱婷竞被拦7次之多!拦网更是惨不忍睹,9对19!平均身高低于中国队的意大利拦网有如神助拦的中国队员束手无策!而意大利的强攻真强快攻真快!中国队拦不住防不起输球就是必然了。

当然,一场球的胜负也不必太在意,正视差距找出不足加强针对性训练以利再战应该是中国女排这届世锦赛的主要目的!东京奥运会还有2年时间中国女排还是大有希望!


回望大山


我们可以看看,目前中国女排主力队员中,有些队员的年龄,颜妮(1987),曾春蕾(1989),刘晓彤(1990),丁霞(1990),林丽(1992),到东京奥运会时,这些队员的年龄都偏大,而且,还有一些队员,虽然年龄还不是很大,但是 ,由于身体和伤病的原因,其水平都在下降的通道中。所以,必须要大力挖掘新生力量,并且好好培养新生力量。

如何挖掘新生力量?如何培养新生力量?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命题。

拿新人李盈莹做个例子,2000年出生,国内联赛MVP,带领天津队战胜了拥有金软景的上海队,并且单场得分有45分,而且在冠军争夺战决胜局中,得到43分。国内联赛得分超过800分,并且,在得分、扣球和发球三项排名第一。应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苗子。

除了李盈莹,目前展现在我们球迷面前的,还有2位新人,王梦洁和胡铭媛。应该说是新人非常缺乏,后备力量严重不足,必须花大力气去挖掘。

即使挖掘了新人,如何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世界女排联赛开始之前,中国女排提出的口号是“以赛带练,以老带新”。但是,实际的效果如何呢?我觉得培养的方法,有待于进一步探究。我看了很多场比赛,从世界联赛开始、总决赛、亚运会以及正在进行的世界锦标赛,中国女排基本上采用的阵容,都是老队员首发,或者说奥运会冠军成员首发,新人在场下观摩,在比赛出现了问题,不顺利、遇到困难的时候,才会换新人上场。这个时候新人上场,锻练的价值大吗?试想一下,连奥运会冠军成员、大姐姐们都出问题了,新人能够挺住吗?新人应该具有怎样的心理素质,才能挺住?

我觉得“以老带新”,应该是几位老队员带着几位新队员在场上比赛,如果新人出现问题了,然后换老队员上场,让新人在场下观摩。

在培养新人的过程中,要更多的看到新人优点,帮助新人改正不足,要更多的鼓励新人,更多的给予新人上场比赛锻练的机会,让新人在一种宽松的环境下茁壮成长。

期待中国女排涌现更多的新人,祝福中国女排新生力量队伍不断壮大,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中国女排的中流砥柱!





珍惜坚持乐观


在女排世锦赛战犹酣之际,谈论中国女排东京奥运会前大力挖掘人新老交替的问题,并且列为当务之急,未免有失偏颇。

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如何打好世锦赛的复赛,尽快解决如何进入6强的问题。

一场负于意大利的比赛就搞得沸反盈天的大讨论,世锦赛才刚刚打完小组赛的5场比赛,赛程仍未过半。

对于中国女排来说这是否有离题万里之嫌。

现在,当下急需的是想方设法地调整好中国女排队员的比赛状态,制定出如何应对世锦赛复赛4场硬仗的有效策略与技战术打法——

一是,复赛首战对阵亚洲老对手泰国队。

虽然亚运会上中国女排对阵泰国是砍瓜切菜式取得了胜利。但是泰国队在世锦赛小组赛上的表现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她们3:2胜韩国,3:1胜特立尼达和多巴哥,3:1胜阿塞拜疆;并且仅仅以两个2:3分别输给美国与俄罗斯队。最后以小组赛积10分的第三名成绩晋级复赛。

可谓表现得非常惊艳。

二是,阿塞拜疆队也不是人们心目中的弱队。她是以欧洲黑马的身份参加的女排世锦赛。球队的整体打法也比较强悍。中国女排仍然轻视不得。

三是,至于俄罗斯这个老牌劲旅中国女排只有华山一条路:必须战胜俄罗斯队才能够进入6强。

四是,对于美国队这个中国女排的克星,近年来还很少有赢球的历史。

综上所述,中国女排的当务之急——并非谈论新老交替、选拔新人的老生常谈;而是如何度过眼下进入6强的难关。

谢谢。


芝蘭圃馨


这就是郎平最大的问题,其实2016年里约奥运会之后就应该重点培养新人,阎妮,刘晓彤,曾春蕾,丁霞这些人早就该退出国家队。而郎平还在吃老本,别人欧美都在进步,我们却在到退,不输才怪,希望郎平早点下课,换一个有上进心,有责任感的人重组中国女排。


大中华59084902


大力发掘新生力量是中国女排的当务之急。世界各国女排实力的不断增强,主要是靠不断发掘本国的新生力量。

里约奥运会后,中国女排有的队员已经退役,有的即将要退役,突出的队员还少,需要尽快去发现去培养新的优秀人才。

离东京奥运会不到两年时间了。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需要教练不辞劳苦的精心教导;需要队员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刻苦训练。

只有不断发掘新生力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世界一流的人才,才能使中国女排更加强大!成为真正无敌的强队!


姚山飞


是的,常宁有一定的攻击力,李盈莹也时有发挥,可是她俩的实力离世界顶级都差的太远,艾格努的实力是3.36米,国家队对意大利队最近三场比赛是完败!国内不是没有好苗子,徐静和毛钧怡这两位都是实力强劲的攻手,再不给朱婷增加帮手会是什么结果呢?东京奥运会肯定打不过意大利队,李盈莹的扣点才3.02米,她根本不可能帮的到朱婷,没有实力,再吹天才一万遍也没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