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4 沈玉琳丨“荒谬大师”技穷了吗?

沈玉琳1967年生于台湾,在他给自己的介绍里有很多的标签:荒谬大师、整人大师、知名艺人、说唱歌神、畅销作家、单曲歌手……这些标签听起来响亮,实际又带着点戏谑的味道;尽管无一不对照着他从艺二十多年的经历,但其实他在内地更多的知名度则源于《康熙来了》(以下简称《康熙》)里一次次荒谬的鬼扯。

沈玉琳丨“荒谬大师”技穷了吗?

《康熙》在2016年初停播,对于很多人而言,沈玉琳的荒谬段子也止步于那时。直到最近蔡康永和小S的节目又一次在内地立稳了脚跟,封印松动,沈玉琳和当年的“康熙通告咖”们才又顺着这缕关系回归到我们视线内——《真相吧!花花万物》里沈玉琳和赵哥赵正平插科打诨,当年的笑料再一次被摆回到观众眼前;《奇葩说》里他又一本正经地辩(鬼)论(扯),让主持人蔡康永笑出后槽牙……

沈玉琳丨“荒谬大师”技穷了吗?

很多人感慨沈玉琳的这些“梗”果然还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只是静下来仔细品一品,笑声之余,这样开始转战内地综艺的沈玉琳们算不算是一种“自救”?现在的综艺市场早已不是“一招鲜吃遍天”的年代,如果只吃老本,不知这样的“自救”这次又能让他们在内地走多久?

从“鬼才制作人”到负债三千万,

走投无路他靠“不要脸”吃饭

要说起娱乐圈的难混,围绕着“知名度”这简简单单三个字,艺人们不知有多少苦水:有人戏红人不红实属遗珠,就有人人红戏不红被带上“流量”“毯星”的帽子;有“墙内开花墙外香”,内地艺人在港台地区混得更好,或者港台艺人到内地之后更加吃香,就有止步于原生地域,只有在家门口才被肯定的“本地大拿”……沈玉琳的前半段娱乐生涯,就是台湾岛内有名,而内地鲜为人知的综艺制作大拿。

沈玉琳丨“荒谬大师”技穷了吗?

沈玉琳制作人生涯最顶峰的时候,曾有七个节目同时在手。他的制作风格大胆直接,其中以1997年开播的《台湾红不让》最为著名,其中的整人单元《整人红不让》无情的整人手法让很多艺人都领略过。后来整人节目的风潮被他带起来后,他就在这条路越走越极端,制作的综艺节目也大多都是这种风格,直到2008年制作的《王牌大制骗》都还在亲自设计状况剧,专整艺人。

在他的节目里,工作人员拿鞭炮砸艺人、用面包虫包在面包里当三明治都是小意思。据悉,当年《周六大胜利》的一期节目中,罗志祥、欧弟、九孔等人还被带到某学校的体育馆内被一群黑衣人围殴,黄小柔甚至被打到流血,都让很多艺人闻风丧胆。

沈玉琳丨“荒谬大师”技穷了吗?

可是对于那时已经被称为“鬼才制作人”,堪当收视保证的沈玉琳来说,回首当时反而带着骄傲地说过:“我的好几个综艺节目在那个年代算是突破了演艺娱乐的尺度。我的节目是台湾综艺史上第一个被政府当局勒令停播的节目,因此台湾传播学的教科书里面还有我的名字。一般人会觉得这是污点,但是对我来讲这是一枚勋章。”

在台湾的综艺环境中,新节目没有收视就被砍掉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不管是多大咖的艺人做主持,电视台都不卖面子。但是沈玉琳的节目则是另一种情况——收视率虽高,但因为出格依然被关停,还被罚款。最后节目罚的罚,停的停,“制作人”沈玉琳欠下银行三千万台币的债务,靠着卖房抵了一部分债之后,时年四十岁的他决定放下身段,当起“通告咖”,像曾经他的节目里的那些艺人一样跑通告挣钱。

向其他制作人推销自己的过程并不容易,后来沈玉琳说起过,“艺人一般靠脸吃饭,我是靠不要脸吃饭。我常常讲当艺人有三个原则。第一,要坚持;第二,要厚脸皮;第三,要坚持厚脸皮。找通告的这种电话,我每天都打,跟业务人员一样,连续打了三个月,终于有一个机会了,找我去上了。”

沈玉琳丨“荒谬大师”技穷了吗?

直到《王牌大贱谍》给他机会,之后《国光帮帮忙》《康熙》的通告接连而来,才开始了他“荒谬大师”的生涯。

“康熙”盛世时的收视王,

12年间录影170集

尽管起起落落的制作人生涯也堪称教科书般的存在了,沈玉琳的名气还是局限在台湾岛内,由于彼时两岸之间的文化壁垒,很多内地观众对他的认知都是起于《康熙》,也终于《康熙》。

无疑《康熙》是台湾综艺当中最受内地追捧的一档节目,没有之一,话题热度直至今日在台湾综艺节目中也持续保持领先优势。之前有业内人士评价这档节目是“综艺咖的培育所,也是艺人综艺感好坏的试炼场”,那么从这个试炼场里重新走出来的“艺人”沈玉琳确确实实因此大量收获了在内地观众的人气。

曾经李诞跟蔡康永聊天时说过:“其实我最想当一个沈玉琳,我的人生理想就是在我的余生做一个沈玉琳,就是四五十岁了也能那样到处得瑟、开心。”不仅如此,“明星表情包”都已经有些过气了的今天,沈玉琳的对话体表情包还依然坚挺在搞笑段子界的前位。

沈玉琳丨“荒谬大师”技穷了吗?

《康熙》在收尾阶段曾经出过一期“康熙12年终极通告王”的主题,在这12年间参加过170集录影的沈玉琳不但蝉联过2012至2015四年通告王冠军,也最终当之无愧地拿下了“终极通告王”这个名号,他与“康熙”的相辅相成在这一点上就可见一斑。“康熙”盛世时,他是收视王,是金句王,也是最大的笑果。

沈玉琳丨“荒谬大师”技穷了吗?

沈玉琳在《康熙》的金句很多,多到很多视频网站上都会有“康熙来了沈玉琳cut合集”,而这些合集不仅是康熙粉茶余饭后的笑点承包,甚至还成了无论台湾还是内地很多年轻一代艺人上节目前做功课的“学习必备”,学习他的搞笑、他的荒谬、他天马行空般鬼扯一圈又能点回主题的能力。

沈玉琳丨“荒谬大师”技穷了吗?

这种能力在沈玉琳参加过的节目中都能见到,无论什么主题沈玉琳作为嘉宾去讨论都没有违和感,就拿《康熙》为例,他可以去谐星单元、吐槽单元、明星夫妻单元、中年大叔改造单元、奶爸单元,也可以去舞蹈大赛、明星读书会、才艺对抗赛……

吐槽柜员和客人的主题他聊的来,取名字、算命这样的主题他也能参与,各种古怪主题没有不能聊的,他曾经摆地摊卖皮带、水果、唱片、糖炒栗子的经历都成为他故事的一部分,他的生命中也会常常出现各种各样的贵人和晴天霹雳。聊到荒谬大家付之一笑声称不再相信他,可转头又会问他接下来发生了什么。曾有台湾媒体报道过,沈玉琳最多的时候一个月要赶100场通告,平均每天3场,绝对的高产。而高产还不让人生腻,这才是他最厉害的点。

沈玉琳丨“荒谬大师”技穷了吗?

获得《康熙》终极通告王的时候沈玉琳曾笑称“这奖座比金钟奖还珍贵”,蔡康永立刻亏他“你有本事就不要领金钟奖”,而沈玉琳则不改浮夸本色地回应说“到时候我会拿着这座奖去领金钟奖!”或许,这就是《康熙》和沈玉琳一荣俱荣的最好体现。

参加内地节目刷存在感,

是荷包穷了还是技穷了?

在《康熙》收官后曾流行过一句话,“康熙结束了这么久,感觉我们都和台湾娱乐圈断了联系。”此话不假。连同沈玉琳在内的“康熙帮”——赵正平、黄乔歆(瑶瑶)、小甜甜、曲家瑞、小钟、潘若迪、曹西平……他们与这个节目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节目收官之后,很多内地观众都不知道他们的近况了。

沈玉琳丨“荒谬大师”技穷了吗?

其实沈玉琳们依然混迹于台湾综艺,若真有心找,依然能看到曾经《康熙》当中那些熟悉的名字串成一串地出现在嘉宾名单上。只是比如沈玉琳最近还在录制的《医师好辣》《来自星星的事》《明星便利店》《上班这党事》,以及在上个月刚刚停播的他自己的网络节目《琳来疯》,作为内地观众的你听说过吗?

沈玉琳丨“荒谬大师”技穷了吗?

可是反观海峡对岸的内地,近几年来综艺节目不仅呈现出井喷发展之势,而且制作费用已成“天价”、资源配置相当强大,我们自己都看不过来了,哪还有空再去追台综?

台湾已故知名艺人高凌风曾断言“大陆综艺至少落后台湾综艺二十年”,这句话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两地电视人的共识,但是现在短短几年时间,两者之间已悄然经历了一场身份转换。一边是内地综艺蓬勃发展,现象级节目越来越多,越来越火;一边是台湾综艺还在不停地缩减着制作费用,越来越多的台湾综艺咖们发觉要想有热度,真的还得靠参加内地节目来刷刷存在感。

沈玉琳丨“荒谬大师”技穷了吗?

于是,在蔡康永和小S的节目又一次在内地立稳了脚跟之后,也许是一种“自救”,“康熙帮”也跟着这缕关系一起北上“举家”迁往内地综艺来了。比如2015年《奇葩说》大火之后,蔡康永就带着夏克立、瑶瑶、寇乃馨、小甜甜共同踢馆,而最近开播的《奇葩说》第五季里,沈玉琳作为新晋“大奇葩”加入辩论,《真相吧!花花万物》更是开场直接介绍沈玉琳、赵正平、刘雨柔和瑶瑶是“康熙来了流量王回归”。

只是,现在这波“康熙帮”重新出现,《真相吧!花花万物》也好,《奇葩说》也好,笑点还是以前那些,手段还是之前那些手段,并没有新意。沈玉琳永远在举着手咆哮些“歪理”和口号,赵正平还是褪不去“蛤蟆”的梗,瑶瑶马桶上煮泡面的故事也一次又一次的被提起。

沈玉琳丨“荒谬大师”技穷了吗?沈玉琳丨“荒谬大师”技穷了吗?
沈玉琳丨“荒谬大师”技穷了吗?

沈玉琳和康熙帮们的“万年老梗”,当然有还吃这一套的观众看得依然开心,因为即使当年在台湾的综艺节目里,一个梗跑遍每一个访谈节目也是常见的。但是质疑的声音也在耳畔:这样北上捞金的一群人到底是荷包穷了还是技穷了呢?我们有越来越多的新节目,自然在艺人需求上的缺口也越来越大。台湾艺人长期在本土节目中浸染的综艺感固然讨巧,但如果只吃老本,不知这种“自救”能让他在内地走多久?这个问题提出来,或许沈玉琳们真的应该在夜深人静时,好好思量下。

沈玉琳丨“荒谬大师”技穷了吗?
沈玉琳丨“荒谬大师”技穷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