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长沙会战的方先觉后来如何了?

胡杨霖


黄埔三期第一个晋升军长的人

虽然在国民党内部一直有一句,学非黄埔,省非浙江,泪眼汪汪,然而并不是黄埔学生都能受到老蒋的重要,黄埔一期作为老蒋嫡系的嫡系,那是将星璀璨,但是黄埔二期和三期则有点相对暗淡不少。

方先觉作为黄埔三期的学生却并非这样暗淡无光,在考入上海法政大学后投考黄埔军校,在北伐和老蒋与地方军阀的战争中,方先觉表现尚可,中原大战时被任命为少校营长,但是直到1936年8月,方先觉才担任李玉堂第三师的上校团长。

1938年第三师扩建为第八军,李玉堂升任第八军军长,方先觉随之升任第九旅上校副旅长,当年十月在组建的预备第10师中,方先觉被提升为预10师少将副师长,1939年方先觉因为在日军的冬季攻势中,虽然成功夺取了目标阵地,但是预10师的师长蒋超雄一路却遭到日军的激烈抵抗,所以,方先觉部也受到严重威胁,在坚守五昼夜后,被迫放弃阵地,事后升任预10师师长。

可以说在成为预10师师长之前,方先觉表现并没有多亮眼,反而多数以副职参与战斗。

1941年第三次长沙会战爆发,方先觉的预10师参加会战,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是国军对日军的一次重要的胜利,尤其是薛岳创造的天炉战法更是大放光彩,但是薛岳所谓的天炉战法,关键点就在于炉底,对长沙的防守,由于方先觉所在的第10军坚守长沙,出色的完成作战任务是促成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的重要因素。

也就是在该次战役中,表现最亮眼的就是方先觉,战后第10军的李玉堂升任第27集团军副总司令,而方先觉则在次年被提拔为第10军军长,至此在第三次长沙会战后,方先觉成为黄埔军校第三期中第一个成为军长的人物。

长沙会战后的方先觉

在接下来1943年的常德会战中,方先觉奉命驰援常德友军,在驰援过程中,方先觉制定了第3师为右路军,预10师为左路军,第190师为预备队,结果第3师和预10师都遭到阻击,尤其预10师更是师长阵亡,然而,第190师由于受到薛岳的越级指挥,没有进行支援。

虽然,常德会战取得重要胜利,但是第10军损失惨重,薛岳和方先觉也发生了矛盾,这也为方先觉后来的不幸埋下了伏笔。

1944年日军在进行最后的挣扎对国军进行激烈打击,发起了豫湘桂会战,其中在湖南部分的战争,被称为湖南会战,历时三个月,是中国军队抵抗最为顽强的一次战役,,也是中国抗战史上敌我双方伤亡最多,交战时间最长的城市攻防战。

对于此战役,老蒋也感叹,是中国长期战争中最坏的一年,也是其生平所受最大的耻辱。

在整个湖南会战的衡阳守卫战中,方先觉的第十军长达47日的防守最为壮烈,最后由于全局已经沦陷,方先觉只能选择投降(方先觉称为停战),日军想要方先觉当汉奸,但是方先觉没有同意,后来在伪军的帮助下逃出日军的势力范围,返回重庆,受到重庆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并被任命为第36集团军中将副司令。

在解放战争中,方先觉调任青年军第207师中将师长,1946年调任第88军军长,后改编为整编88师,结果改来改去,把方先觉的领导改为薛岳了,薛岳和方先觉在长沙会战后的常德会战中就有矛盾,这次真是冤家路窄了。

在后来的战斗中,方先觉果然被薛岳摆了一道,被撤职查办,在后来,方先觉也没有什么亮眼的表现,虽然后来被调任第六兵团担任中将副司令官,但也随机被打散,1949年随部撤往台湾。

在台湾方先觉退役之前也始终没有晋升为兵团司令,1968年以陆军中将的官阶退为备役。

可以说,方先觉作为黄埔三期的名将,其实真正亮眼的表现也只有第三次长沙会战,在后来常德会战中没有到达战场就被击溃,在衡阳保卫战虽然功劳卓著,但败仗永远不会当做战绩来炫耀,这是常识,在解放战争中,依然失败,很多时候,我们想当然的将其总结为薛岳给其穿小鞋啊什么的,纵横认为方肯定有自己的不足。


史论纵横


看了其它的问答,许多答主觉得题主问错了,应该问的是衡阳会战。其实,题主从长沙会战问方先觉将军后来情况怎么样,并无问题。方先觉率领预10师在参加第三次长沙保卫战之后,才因为作战有功,晋升为第10军的军长。也正是方先觉当上了第10军军长,担负起更大的责任,才有了后面更多的故事。

方先觉后半辈子的起起落落都离不开一个人——薛岳。 第三次长沙会战可以称得上大捷,常凯申校长当然要论功行赏,方先觉便顺利荣升为第10军军长,一时成为了常凯申校长器重的红人。第10军是国府的战略级王牌军,属于第九战区辖下部队,战区司令就是薛岳。

随后常德会战打响,方先觉率领第10军援救被困的57师。第10军属于擅长防守的部队,日军抵抗非常激烈,救援进展不大。这时候,薛岳突然横插一手,越级指挥第10军,使其损失惨重。方先觉与薛岳吵了起来,从此两个人的梁子算是结下了。

再接下来便是对方先觉后半生影响长远的衡阳保卫战。战役的经过大家都非常清楚,方先觉苦守47天后,率领残兵向日军投降。当时,国府曾组织多次救援,但效果都不佳,如第74军攻到郊区便退了下来。国府军队救援不利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方面是薛岳手底下兵力不足,另一方面是薛岳和方先觉的关系微妙(你懂的)。

方先觉投降后,日本进行了大肆宣传,特地选择“先”与“和”两字,成立了以方先觉为军长的“先和军”。方先觉当然是假投降,无时无刻不想着逃离日军控制。此时,重庆方面也在组织力量营救方先觉。两个月后,军统情报人员与方先觉接上头,共同商议营救计划。方先觉平常给看管自己的日军的印象是很轻松,一点都不想逃跑,他还经常与看管的日本士兵下棋、打牌、喝酒,渐渐赢得其好感。当逃走的日期确定后,方先觉晚上宴请所有人喝酒。当负责看管的日军官兵喝得醉醺醺的时候,方先觉乘机在军统人员接应下,踏上了进入重庆的道路。

方先觉到了重庆,日本人又气又恨,但无可奈何空叹伤。问题是,对一个有过投降日军经历的将军,国府方面会怎么安排呢?

方先觉到重庆后,被委以军权,历任第36集团军副司令,第207、206师师长。在解放战争快要爆发的时候,方先觉又调任第88军军长。不是冤家不聚头,方先觉前脚刚到徐州,接着薛岳又成为了其上级。很快,薛岳便以作战不力为由,撤销方先觉的职务。

在这之后20年,方先觉基本都是虚职,再也没有统领过军队。由于经济拮据,方先觉晚年过得一般,1983年因心脏病去世,他的老冤家薛岳直到1998年才去世。

总结一句话:人生大起又大落,不是冤家不聚头!

参考文献:

1.周龙:《战神薛岳》

2.张和平:《落日孤城:中日衡阳纪实》

“许述工作室”成员“醉卧沙场”主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