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宿州的这座古寺,竟被唐代诗人白居易如此厚爱

在安徽宿州市夹沟镇龙顶山下,坐落着一座历史悠久的古老庙宇,这就是在当地颇有名气的镇头寺。

宿州的这座古寺,竟被唐代诗人白居易如此厚爱

宿州的这座古寺,竟被唐代诗人白居易如此厚爱

宿州的这座古寺,竟被唐代诗人白居易如此厚爱

镇头寺的历史源远流长。寺庙始建于隋朝,明清整修过,随着朝代的变迁,寺庙不断更名,流传下来的寺名就有:“流沟寺”、“龙顶山寺”、“呵泉寺”、“镇头寺”、“珍珠泉寺”、“大龙泉寺”。1200年前,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多次游历于此,并留有七绝二首:

《过流沟寺》

九月徐州新战后,悲风杀气满山河。

唯有流沟山下寺,门前依旧白云多。

宿州的这座古寺,竟被唐代诗人白居易如此厚爱

《题流沟寺古松》

烟叶葱笼苍麈尾,霜皮剥落紫龙鳞。

欲知楹老看尘壁,死却题诗几许人。

寺庙分东西两院,西院主要为生产生活区域,已不复存在,原有老房舍三十余间,现仅存东院内大殿三间及偏殿三间,东屋六间,共16间。大殿右侧新建一座大殿,尚未启用,是近年招商引资的成果。院内现存有一株1500多年的古银杏树,依然郁郁葱葱,树荫蔽日。

宿州的这座古寺,竟被唐代诗人白居易如此厚爱

宿州的这座古寺,竟被唐代诗人白居易如此厚爱

宿州的这座古寺,竟被唐代诗人白居易如此厚爱

宿州的这座古寺,竟被唐代诗人白居易如此厚爱

古时,镇头寺内殿宇辉煌,银杏参天,柏松傲立。相传,一位老僧终日以松鹤为友,焚香诵诗。每天清晨时分,青烟自树梢飘出,雾霭弥漫,伴着寺庙内悠扬钟声,就有了“烟寺晨钟”的美名,为古宿州八景之一。清末李心锐咏有《烟寺晨钟》诗:“红尘飞不到,古寺锁秋烟。塔影浮空界,钟声试晓天。敲残僧带梦,惊醒鹤参禅。谁向云中诉,悠悠断复连。”此外诗人王绩、韩愈、苏轼等都来到此处;明清皇帝朱元璋、朱棣、康熙、乾隆等均到此一游,足见当时其胜状。

宿州的这座古寺,竟被唐代诗人白居易如此厚爱

宿州的这座古寺,竟被唐代诗人白居易如此厚爱

院内东南方向,有一古泉,名曰呵泉。呵泉是一个三米见深,直径约五米左右的水池。泉水约一米半深,如玉如珠般日夜冒出,另外还有一个约水桶粗细的大洞向外流淌。传说这个水洞的泉眼在老寺庙西楼地下,是用一个铜锅盖住的,据说铜锅掀开泉水就会大的不得了,一片汪洋,而淹没四方良田,铜锅是否真的?只是当地众口一词的传说。

宿州的这座古寺,竟被唐代诗人白居易如此厚爱

宿州的这座古寺,竟被唐代诗人白居易如此厚爱

宿州的这座古寺,竟被唐代诗人白居易如此厚爱

在庙门右侧,是一片数百亩的水稻田,田内一片葱郁,水稻已经开花抽穗。这片稻田正是用呵泉流出的泉水浇灌。稻田产米名曰“香稻米”。 “香稻米”产量极少,从明朝嘉靖年间始,香米便成为进贡皇宫的贡品,品质极佳,素有“一家煮饭十家香,十家煮饭香满庄”之美誉。说也奇怪,远处的土地栽种水稻,却没有庙门前的这块土地生产的稻米如此香气迷人的品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