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0 慈禧临终前选中一人,本可保大清皇室全身而退,可惜溥仪卖国求荣

慈禧的一生一直都是饱受争议,在掌控晚清长达40多年的时间里,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她是一个对于权力有着极强控制欲的人,而且也非常贪恋自私。不想怎样把国家治理得更繁荣昌盛,只想让自己的利益得到保障。

慈禧临终前选中一人,本可保大清皇室全身而退,可惜溥仪卖国求荣

但是到了她生命最后一刻是,本应该是无欲无求了,但是她就是不想给光绪皇帝任何机会。以慈禧太后的性格,打压了一辈子的光绪,能重掌朝政,就算她死了,也是死不瞑目的。所以,在临死前她办了两件事:一是把大清交给她认为的合适人选;二是把光绪皇帝赶尽杀绝。

于是在1908年11月14日,也就是光绪皇帝去世的后,让溥仪继承皇位,溥仪的父亲摄政王载沣,出任监国。1909年,26岁的爱新觉罗·载沣就成为了大清的掌门人——监国摄政王。但皇亲国戚、敌人乃至后人们的眼中,这位年轻的摄政王优柔寡断,难堪重任。

慈禧临终前选中一人,本可保大清皇室全身而退,可惜溥仪卖国求荣

其实,正是因为这个窝囊的网页,让大清皇族成功实现了“软着陆”,全身而退,避开了被满门抄斩的厄运……

载沣的脱颖而出,其实是他自己挣出来的。1901年7月,年仅18岁的沣受命出使德国,为庚子年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杀事件,向德国皇帝赔礼道歉。让本想侮辱大清的德国皇帝对他赞赏有加。

此后,儿子溥仪登上皇位,载沣任监国摄政王。看是风平浪静的皇宫,实际上已经危机四伏。载沣很快把枪口对准了袁世凯,但是令人意外的是,载沣并没有取袁世凯的性命,而是把他赶回老家,让他养病了事。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后来袁世凯没有对大清皇族成员赶尽杀绝,并且还答应每年给一定的生活费。

同年4月,汪精卫想刺杀载沣,后来不幸被捕,这种事可以要被满门抄斩的,但是负责此案的的肃亲王善耆,却只对汪精卫判了无期徒刑,并在雨中享受优厚的待遇。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载沣的点头,肃亲王也不敢这么做。

最后在清朝土崩瓦解之际,将汪精卫在内的所有罪犯全部释放,这也是一次挽回人心的努力。所以即使到了民国时期,官员也没有对大清皇室赶尽杀绝。溥仪依然是大清的皇帝,只是没有了实权,还是很受军阀的欢迎。

慈禧临终前选中一人,本可保大清皇室全身而退,可惜溥仪卖国求荣

只是后来溥仪一心想着复辟,最后选择投靠日本人卖国求荣,才让大清一步步走入了深渊。其实载沣对于儿子溥仪的卖国行径也深感不安,同时提醒溥仪,日本人居心叵测,一旦受到挟持,必将会身败名裂,最后任人宰割,可惜终究没有说服执迷不悟的溥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