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4 阿里新零售收入增长超340%,饿了么口碑“合并”,围猎本地生活

阿里新零售收入增长超340%,饿了么口碑“合并”,围猎本地生活

阿里新零售加码本地生活服务市场,这一领域将迎来新一轮激烈厮杀。

文 | 王彦丽

零售老板内参独家专稿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核心导读:

1.阿里财报出炉,关键数据有哪些看点?

2.提出“新零售”两年后,实际成效究竟如何?

3.饿了么和口碑“合并”后,阿里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将会有哪些提升?

4.阿里成立本地生活服务旗舰公司,将面临来自京东和美团的哪些竞争?

23日晚,阿里公布2019财年第一季度(2018年4月至6月)的财报,《零售老板内参》(微信ID:lslb168)拣干货数据先来划一下重点:

当季,阿里收入同比增61%,达到809.20亿元,连续6个季度增速超过55%。其中,

核心电商业务收入691.88亿元,同比增长61%。

本季度,新零售业务收入增长超过340%;天猫实物GMV同比增长34%,连续五个季度领跑行业。

《零售老板内参》注意到,随着阿里财报的出炉,包括FANG(Facebook、亚马逊、Netflix与谷歌)和BAT在内的全球领先互联网企业,全部都已晒出最新一季成绩单。

阿里新零售收入增长超340%,饿了么口碑“合并”,围猎本地生活

就营收这一指标来看,阿里成为唯一增速超过60%的巨头,领跑全球互联网行业。其它公司,只有Facebook和Netflix增速超过40%,但比阿里少了近20个百分点,腾讯、百度增速均在30%。

此外,财报还显示,阿里年度活跃消费者增至5.76亿,连续4季度净增超两千万;支付宝与合作伙伴一起服务超过全球8.7亿用户;授予员工的蚂蚁金服相关股权奖励非现金开支达到111.8亿,员工股权奖励总开支创下历史新高——163.78亿。

- 1 -

新零售:规模化爆发

在各种眼花缭乱的财务数据中,《零售老板内参》(微信ID:lslb168)认为,新零售业务尤其值得关注。

对此,阿里CEO张勇也表示:“新零售项目带动未来的收入增长,并赋能零售伙伴为消费者提供无缝连接的服务。”

2016年10月,马云在云栖大会上提了“新零售”,将近两年时间过去了,零售行业经历了剧烈变革,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其中,当然少不了阿里的身影。

两年过后,阿里的新零售实践,实际的成效究竟如何?此次财报给出了答案。

据财报披露,2019财年一季度中国零售业务的新零售项目(包括进口业务、盒马鲜生、银泰百货等)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40%。

阿里新零售收入增长超340%,饿了么口碑“合并”,围猎本地生活

作为阿里新零售的先锋和行业标杆,盒马一直备注瞩目。

财报指出,作为中国最大的线下零售企业,欧尚和大润发的母公司高鑫零售,也已开始采用盒马鲜生的技术和服务,包括按需配送服务、生鲜食品的联合采购和供应链管理。

而且,在本季度,盒马鲜生和大润发还成立了名为“盒小马”的合资企业,探索线下新零售业态,预计10月份开放加盟。

除了投资和孵化之外,《零售老板内参》(微信ID:lslb168)发现,阿里也在整合整个生态的资源,增强新零售的活力。

8月,推出了88VIP会员计划,将天猫、饿了么、优酷、淘票票、虾米音乐等权益全面整合,电子商务、O2O、文化娱乐等不同需求被统一的会员计划涵盖,强化阿里生态对用户的吸引力。

阿里新零售收入增长超340%,饿了么口碑“合并”,围猎本地生活

也就在这个月,阿里宣布和星巴克达成“新零售”战略合作,饿了么和盒马鲜生推出的“外卖星厨”,都可配送星巴克的外卖订单。

为了强化新零售生态的竞争力,今年5月,阿里和菜鸟以13.8亿美元投资收购了中通快递约10%股权,打造高效率物流体系。

由此可见,2018财年以来,阿里加速推进新零售战略,通过孵化新技术和战略投资改变传统零售模式。财报业绩和业务爆发式增长的背后,是新零售促进的线上线下融合新业态,以及新零售业务快速扩展的规模化效应。

- 2 -

饿了么口碑“合并”,阿里要猛攻本地生活服务市场

此次财报中,最受外界关注的,当属饿了么与口碑“合并”的重磅消息了。此前,阿里方面“不予置评”的传言,终于得到证实。

阿里新零售收入增长超340%,饿了么口碑“合并”,围猎本地生活

财报显示:阿里了设立一家控股公司,将作为本地生活的旗舰公司,持有饿了么和口碑两大业务,并收到超过30亿美元的投资承诺。新控股公司CEO将由阿里CEO张勇兼任,饿了么和口碑继续保持独立运营。

阿里财报中至少透漏出以下两个重要信息点:

一是,阿里成立本地生活旗舰公司,并且由张勇担任新公司的CEO,足见本地生活服务在整个阿里体系当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二是,强强联手并备足粮草的阿里本地生活的旗舰公司,接下来将进一步拓展本地生活服务市场。事实上,对于阿里的雷霆之势,市场似乎早有嗅觉,本地生活的其他玩家也在紧急拿钱。

紧跟着阿里财报的发布,彭博社报道了一条这样的消息:美团据称获得港交所批准IPO融资超过40亿美元。

而在前几日,达达-京东到家也完成5亿美元投资,也在为接下来的大战准备弹药。

可以预见,本地生活服务市场将继外卖大战以后,迎来新一轮激烈厮杀,在市场没有确立稳定格局的时候,本地生活服务将吸收巨额资金的投入。

那么,饿了么与口碑“合并”以后,真的能收割本地生活服务市场吗?未来该领域究竟将呈现怎样的格局和发展态势呢?

《零售老板内参》(微信ID:lslb168)认为,饿了么与口碑的“合并”,压力最大的应该是美团。美团在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的布局与阿里、京东有很高的重合度。所以,美团目前的竞争对手其实不止阿里,还是同为腾讯系的京东。

美团与京东的竞争集中在后者的京东到家业务上。京东到家以商超O2O起家,随着站队腾讯的零售巨头纷纷上线平台后,京东到家的2018年可以说是狂飙突进,一举成为商超便利领域上线商家最多的平台,并且目前也在不断拓展边界,医药、日用百货、鲜花蛋糕等品类也在快速增长,目前,京东到家的战略目标也变成打造“本地生活服务入口”了。

拿下外卖市场的美团,转身便开始拓展商超便利市场,近期上线了独立于外卖业务之外的“美团闪购”,并且已经和海澜之家、名创优品等品牌达成合作,为购物中心百货品牌上线美团闪购打下基础。据了解,京东到家,也在该领域整合美团暗暗较劲。

但美团目前最大的对手当然还是阿里,并且竞争呈现愈演愈烈之势。因为,阿里比以往更加重视本地生活服务,也有多种业态阻击美团的发展。

最激烈的竞争还是发生在外卖领域。今年4月融入阿里体系的饿了么,不久前打响了夏季战役,宣布今年夏天将投入30亿元补贴到外卖业务当中。重资产投入的目的,饿了么CEO此前已经透漏:“饿了么在外卖市场的占比要超过50%。”

饿了么与口碑“合并”后,口碑的“到店”服务或许也会助饿了么一臂之力。因为,口碑是以手机点单为核心,为消费者提供包括找店、领优惠、点单、支付、评价等全流程的服务体验。同时,口碑基于对本地生活服务行业的洞察,联合商家推出智慧餐厅的新模式,帮助商家实现数字化经营,降低成本、提升经营效率。

因此,饿了么的“到家”与口碑的“到店”,将在本地生活服务市场形成交易闭环,未来或许能获得更多餐饮商家的青睐。

《零售老板内参》(微信ID:lslb168)注意到,与美团在外卖业务争夺的同时,饿了么也展开了新零售业务的布局,该业务与京东到家、美团闪购又在统一领域鏖战。饿了么在新零售领域虽然发力较晚,但是增长空间还是很大的。第三方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饿了么新零售交易额更增长45%,增速远高于传统餐饮外卖市场。

腹背受敌的美团也在加快上市,加速融资。即便资金充足,摆在美团面前的还是一场激烈的鏖战。

不过,想在本地生活市场胜出,光靠资本肯定是不够的。百度外卖曾经“不差钱”,而饿了么作为一个草根创业公司,谁能想到它有一天能真的收购百度外卖?美团这次会受到压力,但美团这家公司的有趣之处在于,它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从“千团大战”杀出来的,此后伴随着无休止的竞争,这样的公司或许早已不惧竞争。

对于饿了么和口碑来说,强强联合下最紧要的任务就是磨合,只有融合成功才能产生1+1>2的效果。

不管怎样,美团依然是不容小觑的竞争对手。国内某知名生活百货类品牌在入驻饿了么和美团闪购后,曾对零售老板内参直言:“饿了么在系统升级方面还有一段路要走,美团闪购的系统对接起来较为顺畅一些。”

此外,在三四线城市,饿了么的外卖市场份额也逊于美团外卖,想要靠砸钱抢夺市场也不是长久之计,好的服务和精细化运营才能走得长远。

因此,阿里的本地生活的旗舰公司,能否攻下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现在看来依然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美团的压力一定是继续加大,并且在忙于阻击竞争对手的同时,很可能错过生态拓展的最佳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