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3 平凉大事件!打造全域格局,建设旅游强市

今年2月底,还在正月里的崆峒山大景区格外热闹。

来自陕西、宁夏、四川、天津、北京等地的旅行社代表、旅游电商、权威媒体共300多人齐聚这里,参加了由市旅游局与崆峒山大景区管委会联合举办的“携手崆峒·相约平凉”2018年旅行社答谢签约活动。发布奖励政策、景区考察踩线、观赏社火和民俗表演节目……这是平凉旅游对外宣传的开年“大戏”,拉开了新一年全市旅游“请进来”宣传推介的序幕,吹响了全面拓市场促营销的号声。

平凉大事件!打造全域格局,建设旅游强市

今年以来,平凉正以前所未有的气魄和速度,高起点、高标准、全方位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全力打造旅游区域首位产业,实现由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产业强市迈进的转变。

抓规划重思路,全力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市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

2018年,注定是全市旅游实现新的突破的关键之年。

市委四届四次全体会议确定了全市总体发展思路,提出要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区域首位产业,突出抓好大景区的规划和建设,深度挖掘文化内涵,重视做好养生文章,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推动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平凉大事件!打造全域格局,建设旅游强市

坚持把旅游业作为区域经济的首位产业来培育发展,去年8月,市委主要领导带队赴云南、湖南、湖北部分旅游发达地区,实地考察学习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积极顺应全域旅游、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我市全面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思路,形成了“以崆峒山、大云寺·王母宫、关山大景区为龙头,以精品景区为骨架,以乡村旅游为支点,以主题旅游线路为纽带,把平凉作为全域旅游示范市来建设”的发展格局。

描绘全域旅游发展蓝图。我市聘请国内高端旅游规划设计团队,引进省公航旅集团、中冶集团和凤凰古城文旅投公司参与开发建设,出台政策文件,安排旅游发展专项引导资金,为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高起点谋划、大手笔运筹、全要素提升、全社会参与”——我市进一步明确了全市旅游业发展的目标定位。

旅游产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会议、关山大景区规划创意方案汇报会……开年之初,市委、市政府精心谋划、高度重视,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和安排,为全市旅游业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

抓项目重融合,强力推进大景区建设

“感觉平凉现在的旅游没有淡季了,冬春项目也很丰富。”今年春节长假,在外地工作的萧鹏回家探亲,除了去崆峒区海寨沟景区滑雪,他还和父母一起前往生态园采摘草莓,去庄浪朝那湫赏初春雪景。

整合旅游资源要素,我市以培育首位产业为目标,以大景区建设为载体,助推旅游与文化、农业、体育等融合发展,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全域旅游发展之路。2017年,全市共接待各类旅游者1961.48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09.79亿元,同比增长22.2%和26.5%。

狠抓旅游项目建设,去年,全市实施旅游项目36个,其中新建项目27个,续建项目9个,总投资83.7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5.12亿元,完成投资19.08亿元,较上年增长59.3%。

“我们积极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崆峒区、泾川县、崇信县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制定了创建方案,启动了全域旅游规划编制,各项创建任务正在有序开展。”市旅游局负责人告诉记者。

深化产业融合发展,我市出台了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大力推动旅游业跨界融合,催生了一批新产品和新业态。

未来,我市将把崆峒山、大云寺·王母宫、关山大景区作为全域旅游的先行区,着眼引得来客、留得住人,增加游客体验项目,扩大景区容量,增强承载能力,带动全市旅游业扩总量、提质量、快发展。

抓营销重宣传,着力实施旅游“走出去”战略

“这样的合作,能让我们在发展中实现资源共享。”在参加我市2018年旅行社答谢签约活动的甘肃海华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负责人看来,政府搭台,企业合作的形式,不仅推进了平凉旅游业的不断壮大,也对旅行社的发展起到抱团促进作用。

去年,我市出台《平凉市鼓励旅行社团组织引进境外旅游团体来平旅游奖励办法》,推出了市内精品景区两日游一票通产品,初步探索建立了符合大众旅游时代的营销方式。

“《奖励办法》包含有组团奖、季节奖、优秀奖、海外游客奖等7重大奖,只要组织平凉市外10人以上的旅游团队到平凉旅游,就按人数纳入计数,获得奖励。”市旅游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全市营销政策激励效果明显,共发出奖励奖金43万元,今年,将在原来奖励政策不变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奖励。

整合全市旅游资源和宣传资金,我市在央视等新闻媒体、《读者》等报刊刊播了宣传广告,在延安、兰州市等周边10市互换互播旅游形象宣传片,在城区主要公交线路开展移动媒体宣传,在城区游客集聚场所设置了免费宣传资料自助取阅点。

不断创新宣传营销方式,全市新编制旅游宣传资料19种,多次组织旅游企业“走出去”,举办了“甘肃平凉金果红牛旅游”走进天津旅游系列推介活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推介,邀请名人为平凉旅游代言。

抓服务重品质,切实提升旅游配套服务能力

在游客眼光越来越高、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究竟该如何提高旅游业满意度?

答案不外乎两个:其一,把景做美,吸引人;其二,把服务搞好,留住人。

坚持依法治旅,我市组织参加或举办各类培训,去年培训从业人员1.3万多人次,切实提升了旅游综合服务质量,去年受理旅游投诉20件,办结率、满意率均达100%。

制定全市智慧旅游大数据中心建设方案,全市7处4A级以上景区实现了与省旅发委和国家旅游局的平台对接。去年,我市建成了崆峒山大景区省级智慧旅游示范景区,3A级以上景区实现了WIFI全覆盖。

围绕景城一体化发展,全市新建10多座城市公厕,绿化、美化了绿地广场、市人民广场、宝塔公园等6处城市休闲娱乐场所,新开通两条旅游专线,依托城区公交站点布设100多处景区城市形象宣传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