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2 域外|大國崛起的奧祕

域外|大國崛起的奧秘

域外|大國崛起的奧秘
域外|大國崛起的奧秘

回顧整部世界史,就會發現,但凡成功的大國無不是善於進行戰略規劃和持之以恆地連貫實施的國家。甚至可以說,凡曾經輝煌(或囂張)一時的國家與民族,無一不是有著清晰連貫的大戰略。

俄羅斯從一蕞爾小邦在數百年間擴張數百倍成長為超級大國的奧秘,看了《彼得一世的遺囑》就明白了。沙皇也好,斯大林也好,無不是沿著這樣的方向前進。今日俄羅斯的方向也大致如此。德國是歐洲之虎。這隻虎蹂躪歐洲和世界的軌跡從1866年的俾斯麥、1888年的威廉二世到1939年的希特勒,前赴後繼如出一轍。日本更是如此。16世紀日本的豐臣秀吉便設計了征服朝鮮、佔領中國、奪取印度的藍圖。1823年,佐藤信淵繼承豐臣秀吉衣缽,寫下《宇內混同策》。100年後,日本首相田中義一寫下《田中奏摺》,在其前輩的基礎上將其稱霸亞洲的戰略擴展至世界。世人只看到1931年日本進攻中國東三省,豈不知為了這一天,日本處心積慮謀華已經400餘年!

然而,無論是俄國、德國,還是日本,都沒能實現其稱霸全球的目的。接近這個目標的是兩個英語國家——大英帝國和美國。

域外|大国崛起的奥秘
  • 近代崛起最成功的大國首推英國。和當時統治歐洲的西班牙帝國比起來,英國弱小得多。它知道以其微小的陸地和微少的人口,不僅沒有爭雄歐洲大陸的資本,在弱肉強食叢林法則盛行的資本主義時代,還有可能成為別人的獵物。如何以發展求自保?深謀遠慮的英國政府以穿透歷史的思維和對時代的透徹理解,在為國家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的政治發展方向之後,又以世界的眼光對自身的準確觀照,確定了國家發展的地理方向:立足陸地,爭衡海洋。無論誰執掌王室,英國都小心翼翼地避免陷入歐洲陸地上的爭端,特別是稱霸式的戰爭。整個16世紀,英國都在韜光養晦。確保本土無虞之後,英國開始了持之以恆的海上進擊。英國爭奪世界制海權的歷史在女王伊麗莎白的手上正式開始,在維多利亞女王時代宣告完成。兩位女王之間相隔108年,而國家戰略前後相接如出一轍。到19世紀,世界歷史上幅員最廣闊的“日不落帝國”在孤島小國的堅船利炮下,建立起來。

  • 更成功的國家是美國。美國是今日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這個僅僅歷經二百餘年便從零到“無窮大”的奇蹟,當然是美國國家與民族的巨大榮耀。但這個榮耀不是因為上帝的保佑給美國帶來的運氣和偶然,而是美國國家大戰略正確設計和實施的理所當然的回報。

域外|大国崛起的奥秘

美國兩黨執政,各有各的綱領,但在涉及民族、國家長遠利益方面,從來都是繼往開來。類似的傳統早在大英帝國就存在了。內閣更迭多次,外相往往不動,以保持對外戰略的連續性。這就是“人亡政不息”,這樣才能形成真正的百年大計。

既然有超越政黨、超越內閣的大計劃,自然就先要有超越政黨、超越內閣的計劃制訂者。這些人是不折不扣的戰略大師、帝國教父。在美國霸權的光環之上,就飄浮著一連串這樣的身影。從立國之初的《聯邦黨人文集》的編修者們,到日後提出海權論的馬漢,都屬於這一類人物。而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美國不僅有其自身的戰略家,而且能將各國優秀人才據為己用。同時,對於那些不為己用的戰略家,包括敵對陣營的戰略家,也儘量吸取其思想精華,做到事實上的為己所用,以滋養美國霸權巨樹。這種善於學習的能力,塑造了美國超強的自我糾錯能力和超強的霸權藍圖繪製能力。

(摘自《領導文萃》2018年8月下)

精彩回顧

域外|大国崛起的奥秘
域外|大国崛起的奥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