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0 兰亭叙事|记忆中的那一碗绿豆汤

兰亭叙事|记忆中的那一碗绿豆汤

修竹亭亭,飞檐翼翼;青砖幽幽,画屏泠泠。雨敲芭蕉,月冷闲窗;兰亭叙事,暗夜流香。人间赏心乐事,莫过群贤一隅,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耳闻管弦铮铮,目染绿意盈盈,口含蜀都珍馐,细嗅香茗影动。兰亭朱门重重,探川菜幽光浮乎纸上,话蜀地美味映乎心上。是为记。

兰亭叙事|记忆中的那一碗绿豆汤

本栏目由“成都兰亭叙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协办

兰亭叙事|记忆中的那一碗绿豆汤

二十四节气中,排在七月的两个分别为“小暑”“大暑”,不用讲什么物候、民俗,光是听名字就已经知道天气对我们的不友好。令人惊奇的是,成都的这个七月却格外反常,打开天气预报面板,几乎天天都是蓝色调,雨多得让人以为哪里的天又漏了一块。

雨水虽多,但温度依然居高不下,潮湿闷热的天气更让人难受,此时若有一碗消暑祛热的冰饮,那是何等惬意的事情啊。

炎炎夏日喝什么样的水也是有讲究的,碳酸饮料虽一时爽快,却终究不解渴,也不利于养生。对我来说,排在第一位的盛夏饮品非绿豆汤莫属。

从中医的角度讲,绿豆汤有清热解毒、消暑除烦、止渴健胃等功效,尤其适合夏季饮用。其做法可谓多种多样,有薏仁绿豆汤、百合绿豆汤、南瓜绿豆汤等。如今我们单位食堂的大厨常做的是海带绿豆汤,可惜有时候海带的盐味过重,掩盖了绿豆本身的清香。而我最喜欢的是纯绿豆煮水。

小时候,因为妈妈工作的原因,我们住在距成都约20公里的新都县城,而爷爷奶奶则居住在市中心。那时候家里没有车,每次都要先坐中巴车到火车北站的汽车站,再坐1路车到太升南路,一趟大约要花掉两个小时。加上我小时候体质差,坐一回车吐一回,也不敢经常折腾,所以基本只有暑假的时间,能在爷爷奶奶家里小住一段时间。

20世纪90年代的成都,家里没有电脑、网络,更别说手机了,晚间的休闲时光基本都是在电视机前度过的。而每每电视剧之间的广告时分,奶奶就会从冰箱里端出一碗凉凉的绿豆汤,绿豆的清香,柔软的口感,成为我童年为数不多的味觉记忆之一。

后来,我到北京读大学,知道了北方的一种传统消暑饮品——酸梅汤,有一段时间,小伙伴们吃火锅的时候都喜欢点两杯。其实,酸梅汤也是好的,连从小锦衣玉食的宝二爷在挨了父亲一顿狠打后,都“只嚷干渴,要吃酸梅汤”。曹雪芹也是尽享荣华长大的公子哥,虽然后来落魄,少年时必也尝过不少美食,但他既然借贾宝玉之口嚷出酸梅汤,其中妙处自不必多言。

据说,正宗的酸梅汤需用乌梅、山楂、桂花、甘草等材料长时间熬制才能充分发挥功效,最重要的是一定要用冰糖。冰糖不仅可以中和汤里多余的酸度,还可以作为药引,充分引发乌梅、山楂消油解腻、开胃健脾的功效。而且冰糖越熬越甜,只需要少量就能达到效果,既保持了酸梅汤原有的风味,又能避免摄入过多糖分。只可惜,市面上很多商家为了偷懒,用白糖替代冰糖,缩短熬制时间,不仅味道甜腻,还容易上火,既影响健康,也影响口感。

对我这样的厨房懒人来说,自己熬酸梅汤当然不现实,那还是尝试煮绿豆汤吧,试着寻回童年的那份味道。

北漂的那几年,每到夏天我都会买一大包绿豆回家。其实,我从来没有亲眼见过奶奶怎么煮的绿豆汤,但这种事情,不就是把绿豆和水一起倒进锅里一样简单吗?没想到,第一次尝试却以失败告终,因为火太大,我把锅烧糊了。后来,我学会了水煮开以后调成小火慢熬,但仍有一个难题一直困扰着我,直到现在也没有完全解开——熬到什么程度才算煮好了?

我试过刚刚煮熟的时候就捞起来,感受那绿豆香脆的嚼劲;也试过绿豆开花以后关火,那是一种柔软香甜的感觉;甚至有时候,我会把绿豆煮得完全化掉,变成真正的绿豆沙,细腻绵实的口感。但无论如何,似乎都不像是我小时候吃过的味道。

妈妈说,不如打个电话问问奶奶吧,取一下经。我有些犹豫,奶奶年纪大了,记性不好了,很多事情都不记得了,如果问了,她想不起来,岂不是让她平添烦恼,所以,这个电话终究还是没有打出去。不久前,奶奶去世了,那种味道就真的只能永远停留在记忆深处了……

兰亭叙事|记忆中的那一碗绿豆汤

(本文摘自《读者报》2018年7月19日23版。观看更多精彩内容,欢迎订阅《读者报》。)

这就是《读者报》

知过去 长知识 有谈资 摆故事

兰亭叙事|记忆中的那一碗绿豆汤

兰亭叙事|记忆中的那一碗绿豆汤

兰亭叙事|记忆中的那一碗绿豆汤

兰亭叙事|记忆中的那一碗绿豆汤

《读者报》订阅方式

1. 拔打11185或到当地邮政所订阅

2. 关注“读者报官方微信”,进入微店下单订报

3.淘宝店铺:https://shop269196912.taobao.com

4.微店订阅地址:https://weidian.com/?userid=357720529&wfr=wx_profile_wxh5&share_relation=fe55d9279dc1de63_791158084_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