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6 崇祯皇帝最喜欢这道美食,明朝时很便宜,今天也还能吃到

崇祯皇帝比较喜欢的一种美食是烧鹅。

崇祯皇帝朱由检是明光宗的第五个儿子,比大哥明熹宗朱由校小五岁。如果不是父皇短命、仅仅当了一个月的皇帝,如果不是明熹宗早逝而且身后无子,朱由检肯定没有机会坐到皇帝的御座上去。

崇祯皇帝最喜欢这道美食,明朝时很便宜,今天也还能吃到

也因此,朱由检做皇孙、皇子、皇弟的时候,并没有受到多少重视,他有许多机会到北京的市井中间走动,接触民间食物。

这期间,朱由检对西华门的鹅炙和前门的肉鲊很有兴趣,这些美味一份只要五十钱,估计不会是一只整鹅。

崇祯皇帝继位之初,有一次查看宫中膳房的开支帐目,立刻发现问题,认为花费高得出奇,并随口报出市场上炙鹅、腌鲥、肉鲊等食物在京城里的卖价,把太监们吓了一跳。

整体来看,明朝的饮食风尚和清朝不太一样。

《朴通事》是元末明初的一种课本,以当时的北京话为标准音,编写而成,供外国人学习汉语。其中的内容多少能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风貌,比如书中提到当时的宴席:

崇祯皇帝最喜欢这道美食,明朝时很便宜,今天也还能吃到

“……外手一遭儿十六碟菜蔬。第二遭十六碟,榛子、松子、干葡萄、栗子、龙眼、核桃、荔子。第三遭十六碟,柑子、石榴、香水梨、樱桃、杏子、蘋蔢果、玉黄子、虎刺宾。当中间里,放象生缠糖,或是狮仙糖。前面一遭烧鹅、白煠鸡、川炒猪肉、攒鸽子弹、熬烂䠙蹄、蒸鲜鱼、焩牛肉、炮炒猪肚。席面上宝妆高顶插花……好生好看。”

先吃两巡酒之后,后面又把汤桌抬上来。第一道熬羊蒸卷,第二道金银豆腐汤,第三道鲜笋灯笼汤,第四道三鲜汤,第五道五软三下锅,第六道鸡脆芙蓉汤,第七道粉汤馒头。到这里,连汤带馒头,基本就让人吃饱了。

从明代初期的这种宴席制度上,还能看到许多宋朝的风尚,一桌筵席上,往往以一份烧鹅做为主菜。

明代食品中,以鹅为贵重,所以明代小说中最常见的也是烧鹅。

崇祯皇帝最喜欢这道美食,明朝时很便宜,今天也还能吃到

像《金瓶梅》中,一只烧鹅,两瓶老酒,就是很体面的一份拜客礼物。西门庆在府中大排筵宴,听戏看烟花,酒桌上最重要的一道菜也是烧鹅:

“……厨役上来献小割烧鹅,赏了五钱银子。比及割凡五道,汤陈三献,戏文四折下来,天色已晚。”

看得出,割切烧鹅的过程有许多讲究,席间一共割了五道,其中每次割切什么部位,献给什么客人,应该都有规矩。

至于那一只烧鹅的制法,《竹屿山房杂部》中记录了几款,有一款是这样做的:收拾干净的肥鹅,用盐、酒、缩砂仁、花椒、葱等调料混合,揉搓肥鹅,架到炉中烧烤,微熟以后取出来,用香油淋浇,再次放回炉中烧烤。也可以用酱或者蜜汁涂抹在鹅的外表,微烧之后再浇油烧。

烧鹅之外还有一款蒸鹅,方法是:把一只鹅整治干净,用三钱盐与适量的葱、花椒混合,用酒调匀,擦试鹅腹。用酒拌蜜,涂抹鹅身。锅中加入一大碗酒,一大碗水。把鹅架在锅中,不让它碰到水。用一斤半重的一束茅柴在炉灶中缓慢燃烧,一束烧尽以后再添一束。

崇祯皇帝最喜欢这道美食,明朝时很便宜,今天也还能吃到

两束茅柴烧过,等锅盖变冷了,打开锅盖把鹅翻身,再烧一束茅柴。柴烧尽以后,不可挑拔,锅盖的边沿要用棉纸严密糊封,等灶中的茅柴自行燃尽。

最终完成的蒸鹅,熟烂如泥,锅中的汤汁也极鲜美。

于左 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