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9 轉心瓶——連乾隆都嫌太貴身價幾億的國寶

轉心瓶——連乾隆都嫌太貴身價幾億的國寶

轉心瓶——連乾隆都嫌太貴身價幾億的國寶

買不起沒關係,至少了解一下它憑什麼這麼貴。

這是手望為你講述的第179個故事

編者 / TEA

轉心瓶——連乾隆都嫌太貴身價幾億的國寶

——

在10年11月11日倫敦班布里吉斯公司的拍賣中,有一件來自中國的瓷器迅速打破工作人員80萬~120萬英鎊的估價,最後以摺合人民幣5.541億元的價格被拍下。

這件拍出天價的瓷器就是乾隆粉彩鏤空“吉慶有餘”轉心瓶,即使這件瓷器最後因為買家的一些原因,並沒有以5.5億的價格交易成功,但也被賣家以2.7億賣了出去。

轉心瓶——連乾隆都嫌太貴身價幾億的國寶

乾隆粉彩鏤空吉慶有餘轉心瓶

這件看起來就極其“富態”的瓶子一如很多人初見瓷母(清乾隆各種釉彩大瓶)的感受,都會覺得它“內容”很多,甚至會覺得混亂。但當大家瞭解它具體的燒製過程以及製作工藝時,就只有對清朝能工巧匠的讚歎。

從乾隆皇帝一生中保量不保質的四萬多首詩詞創作不難看出,他對於“藝術”的追求。而在素雅瓷器上玩大膽“撞色”的創新,也能看出他對文化事業發展的重視。

他“不走尋常路”的理念,似乎在瓷器製作領域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

轉心瓶——連乾隆都嫌太貴身價幾億的國寶

乾隆皇帝對於瓷器是出了名的熱愛,為此還專門在景德鎮設立“督陶官”這個職務。當時景德鎮御窯場為迎合皇室標新立異的追求,器形需要不斷迎合乾隆喜好新創,因此奇巧之物層出不窮。

但在燒出轉心瓶前,唐英沒有少挨乾隆的罵“數年以來,所燒造者,遠遜雍正年間所燒者”——“這幾年你燒的是什麼東西,和人家雍正時候燒的差遠了!”。乾隆甚至下旨要求唐英自己付兩千多兩銀子用來賠償沒有燒好的瓷器。

好在唐英在走馬燈上受到啟發創造了轉心瓶這一獨出心裁的作品。

轉心瓶——連乾隆都嫌太貴身價幾億的國寶

清乾隆琺琅彩鏤空窗花松綠龍紋轉心瓶

乾隆八年,御用督陶官唐英與其副手在景德鎮官窯設計研製出了我國古代制瓷史上設計最精巧、工藝最複雜的三種瓷器樣式:套瓶、交泰瓶和轉心瓶,並奏請乾隆皇帝御審。

其中,工藝最為複雜的就是將幾種樣式結合的轉心套瓶。相傳它的設計靈感來源於當時民間的走馬燈一物。其中它的內瓶是一個獨立的小瓶子,外瓶分為頸、腹和底座三個部分,其中腹部是鏤空的,以便於觀看內瓶的圖畫。

把這四部分分別燒製成型之後,先將內瓶套入外瓶之內,與外瓶的底座組合好,再用一種特製的黏合劑把內瓶上沿與外瓶的頸部黏合,這樣內瓶就可以隨著外瓶自由旋轉了。

當轉動外瓶的瓶頸時,從外面看,內瓶上的畫面就變得活動起來。

轉心瓶——連乾隆都嫌太貴身價幾億的國寶

走馬燈

轉心瓶——連乾隆都嫌太貴身價幾億的國寶

製造轉心瓶的難度極大,首先內外瓶的設計尺寸要合理,內瓶的繪畫位置要得當,同時還需要控制好各部位的收縮比例,燒成之後不能變形。

如果比例尺寸稍有差池,就會導致無法組裝或者轉不起來。其設計製作的很多方面甚至採用今天高度發達的科技仍然難以實現,很難想象在完全依靠手工製造的情況下,人們是如何精確把握其尺寸和比例的。

轉心瓶——連乾隆都嫌太貴身價幾億的國寶

清代文獻記載轉心瓶存世十分稀少。乾隆八年、十一年、十二年、十八年及二十二年,御窯廠曾經先後燒造過可以旋轉的瓷瓶及瓷碗等。

然而轉心瓶每一個部件尺寸都要經過多次計算,重複燒製,不斷的嘗試與實驗,才能得出實際樣品。

然後窯工再根據樣品燒造中反映出的問題,逐一從工藝上加以解決,最後在全部部件燒造成功後組成樣品,紋飾、色彩、樣式全部獲得皇帝首肯後才能正式開始燒造。

除此之外還要很好掌握燒製瓷器的窯溫,即使前期瓷胚器型完美,但送進窯室內若溫度沒有掌握好,造成瓷器變形便會使整器的製造前功盡棄。和現在通過溫度計可以隨時調節窯溫不同,那時候的師傅們只有通過試片和經驗來判斷窯內的溫度。

轉心瓶——連乾隆都嫌太貴身價幾億的國寶

有些內外均以粉彩彩繪的轉心瓶需二次燒作,這就造成成品率極低,複雜的工藝及艱難的燒製歷程使得存世的轉心瓶件件都是無價之寶。

據乾隆十八年《內務府造辦處檔案》記載:“十八年五月十二日……傳旨……江西燒造門龍舟、燈觸人旋轉瓶一件……十九年初四日送到。”燒造一件轉心瓶耗費半年多時間,難度之大由此可見。

雖說“上之所好,下必甚焉”,但是繁複的工藝背後耗費的大量人力、物力、財力連“土豪”乾隆皇帝都覺其工藝複雜,耗費的財力過多,在唐英的奏者上批覆“不必照隨常瓷器一樣多燒”,叮囑唐英逢年過節燒幾個就好。

轉心瓶——連乾隆都嫌太貴身價幾億的國寶

通過央視節目《國家寶藏》,我們認識到了一個全新的乾隆皇帝,他被網友調侃是個點贊狂魔、中國最早的追星族、具有一言難盡農家樂審美的地主家“傻皇帝”。

轉心瓶——連乾隆都嫌太貴身價幾億的國寶

不論是喜歡大紅大綠富貴配色的“土味”帝王,還是對待亡妻有著矢志不渝愛戀的痴情皇帝,我們都無法否認,正是乾隆皇帝對於藝術的極致追求,才使乾隆年間已經達到一種"可以燒出世間任何顏色的瓷器,任何再難的體裁和設計,也都有能力解決"的境地。

轉心瓶——連乾隆都嫌太貴身價幾億的國寶

清乾隆各種釉彩大瓶

雖說藝術品的價值不應該用金錢來衡量,但無法否認的卻是正是高昂的價格才凸顯出藝術品的價值,拍賣出天價的轉心瓶就是一個例子。

其複雜的製作工藝讓彼時的能工巧匠望而生嘆,而如今即使擁有眾多科技輔助的專家們推斷出當時的製作流程,也仍有許多需要研究解決的疑問。

古今對比,我們依舊很難仿製出一個與乾隆時期完全一樣的轉心瓶,不僅僅是因為我們無法百分之百的還原當時的燒造環境,也因為今人和那時的工匠相比,少了一輩子只去做一件事的決心。

與其關注轉心瓶吸引無數人目光的高昂拍賣價格,片面的從外表去批判它到底值不值得這個價錢,不如先了解其背後的創意與工藝再下判斷。

轉心瓶——連乾隆都嫌太貴身價幾億的國寶

清乾隆霽青描金游魚粉彩轉心瓶

首圖 龍鏤空轉心瓶·唐窯燒製

紀錄片《最貴的中國瓷器--乾隆吉慶有魚轉心瓶》

紀錄片《國寶檔案乾隆洋彩雕瓷轉心瓶》

紀錄片《龍鏤空轉心瓷 唐窯燒製篇》

紀錄片《全球僅此一件的轉心瓶在北京博物館展出有一種遺憾叫不在首都!》

國寶檔案:“乾隆粉彩鏤空轉心瓶”的前世今生,但外界質疑真品已被砸碎

——

轉心瓶——連乾隆都嫌太貴身價幾億的國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