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 中国航空史探索之作,生不逢时的直-7重型直升机

我国于上世纪60年代已研制出直-5型直升机(仿苏联米-4

),直-5的定型入役标志着中国直升机工业的起步,但由于直-5原型技术落后、飞行性能不足,难于满足军民用途。

研发背景

基于现实需要,1962年由叶剑英元帅最早提出需求,研发一款能装载1个加强排的直升机。而直-7项目的正式开始研制,则是1966年航空研究院向哈尔滨飞机厂(哈飞)下达研制任务。后期参与研制单位较多,本文就不细讲了

直-5到直-7之间有个过渡型号直-6(1969首飞、1977年定型),因技术质量问题,在批量生产15架的情况下,未服役项目中止。

中国航空史探索之作,生不逢时的直-7重型直升机

直-6多用途直升机

中国航空史探索之作,生不逢时的直-7重型直升机

直-6多用途直升机

方案选型

直-7(Z-7)直升机,单旋翼双发涡轴大型运输直升机,要求可以搭载一个排,起飞重量在10吨,能适应中国南方高温、西南高原使用条件。

具体技术指标方案有两种:

方案一:122厂(哈飞)1967年5月,载重4,500千克,航程600千米,在3,000米高原、温度30℃条件下可以有效悬停。

方案二:602所(中国直升飞机设计研究所)1969年9月,可运载35人或载重3500千克,在悬停状态下可吊运2000千克,货舱可放入一辆北京吉普;最大速度240千米/小时,最大航程350千米,实用升限6000米。

鉴于新款发动机研发周期长,所以采用两台792甲(涡轴-5A)发动机做为过渡,方案二于1970年3月20日获得批准。

这款机型现在看起来还是很帅气的有没有?

中国航空史探索之作,生不逢时的直-7重型直升机

直-7直升机设计方案

中国航空史探索之作,生不逢时的直-7重型直升机

直-7直升机三视图

研制历程

1970年底,直-7项目列为全国重点工程之一,为加速直-7研制,对零部件分配各研制单位进行大协作。因国家718工程需要(弹等舰、舰等机),计划选用直-7作为舰载直升机的试验机型,并做了水槽水动模型试验,截止到1971年9月,直-7改舰载型的任务终止,继续作为普通直升机研制。(因不可描述原因,大家可查718工程附带影响情况

中国航空史探索之作,生不逢时的直-7重型直升机

风洞中的直-7直升机模型

中国航空史探索之作,生不逢时的直-7重型直升机

风洞中的直-7直升机模型

1975年5月,直-7直升机零部件加工已完成97%,并装配好两架机体,配套生产的成品也已到货90%。

中国航空史探索之作,生不逢时的直-7重型直升机

直-7机体

中国航空史探索之作,生不逢时的直-7重型直升机

直-7机体

1976年,中央军委发文,要求直-7于1980年左右定型生产并装备部队。从当年2月起,将直-7的研制重点转至景德镇的中国直升飞机设计研究所(602所)景德镇直升机厂(372厂,即昌河飞机制造厂)

1979年,直-7直升机完成全机静力试验,并附带进行了其他多项试验。

中国航空史探索之作,生不逢时的直-7重型直升机

直-7静力加载试验

1979年6月28日,总参谋部和国务院国防工办,决定终止“直-7”的研制。理由是国家财力有限,不能同时投资研制两种重型直升机,为了确保372厂仿制法国“超黄蜂”直升机(直-8)项目,直-7重型直升机就此夭折。生不逢时的直-7直升在生产了两架原型机后即告终止。

大家有没发现,直-7的命运和运-10很相似?

中国航空史探索之作,生不逢时的直-7重型直升机

直-7 3D效果图

中国航空史探索之作,生不逢时的直-7重型直升机

直-8基本型

中国航空史探索之作,生不逢时的直-7重型直升机

直-7/直-8(超黄蜂)对比

性能参数

乘员载重:机组2名,载员35名,最大载重:5,670千克,油箱满载:1830千克。

动力系统:2台涡轴-5甲涡轮轴发动机(

792甲发动机),单台额定功率1860马力,单台最大功率2200马力。

其他参数:最大平飞速度:250千米/小时,实用升限:6780米,悬停升限:3100米,最大航程:310千米(余油5%,载油830千克),600千米(油箱满油)。

中国航空史探索之作,生不逢时的直-7重型直升机

直-7效果图

直-7是我国在直升机领域设计理论未完善的情况下开展的,边探索边设计,在整体设计方面过去保守,为保障直7的顺利研制,大量参考直-5和直-6的成熟技术。但这也严重影响了直-7的先进性,导致直-7机体结构超重严重,降低飞机性能,再加上国民经济调整需要,从此再无飞天之日。

中国航空史探索之作,生不逢时的直-7重型直升机

被闲置的直-7机身

希望2017年中俄两国签署的联合制造重型民用直升机,能够顺利展开。

中国航空史探索之作,生不逢时的直-7重型直升机

中俄联合研制重型直升模型一

中国航空史探索之作,生不逢时的直-7重型直升机

中俄联合研制重型直升模型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