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銀行業如今面臨的困難是什麼?

無翼鳥670


我覺得,銀行躺著賺錢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未來銀行業將面臨三大挑戰,分別是利率市場化、金融多樣化和金融去產能。

一、利率市場化

以前銀行躺在央行的基準利率上,存貸款利差幾乎固定,閉著眼睛也能賺錢。現在不同了,存貸款利率都已經放開,銀行正遭受存款端利率上升,貸款端利率下降的尷尬局面,利差不斷縮小。雖說銀行也在不斷想著辦法抓中間業務收入,但是杯水車薪,利差吃慣了,短時間內要靠中間業務提升盈利水平也不現實,因此銀行將面臨利潤下滑的長期趨勢。——這是第一個困難。

二、金融多樣化

餘額寶的出現,對銀行是個很大的打擊。以前銀行和老百姓的粘合度很高,存款或理財都去銀行。而現在大家都不願去銀行存款,而更願意存支付寶等第三方理財機構。從吸收存款的角度來看,銀行面臨著存款流失的困境。從融資角度看,現在企業融資渠道多樣化,有股權融資、債券融資、租賃融資、信託融資等,資質好的企業可以直接從市場上拿錢,不再需要銀行融資。對銀行來說,其客戶資質層級下降是必然趨勢,可是銀行又不肯自降身價,導致融資端也不斷收縮。金融多樣化導致銀行存款流失,融資客戶資質下降,這是第二個困難。

三、金融去產能

由於存貸利差小,攬存困難,表內業務難做,近些年來,銀行打著“創新”名義搞了不少新的表外產品。這些表外產品,無一例外都是加槓桿、加通道,銀行理財資金轉道其他金融行業,繞過監管以獲取高額收益。現在金融去產能,第一步就是壓縮這類表外產品,銀行曾經獲利最豐的業務被截斷。筆者曾經所在銀行省行投行部,五個人做一年的盈利抵過了下屬三家地級分行的利潤總和!利潤之高令人無法想象。

同時,金融去產能會暴露出一大批銀行的違規操作,潮水退去誰在裸泳,一看便知。這是銀行面臨的第三個困難。

以上為本人所想到的銀行面臨的困難,有些是客觀市場因素,有些是銀行主觀導向因素,總之,銀行的好日子過去了!

我是空谷寒潭,與您分享我的觀點。


空谷財譚


當前中國經濟下行的壓力加大,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銀行首當其衝。銀行業面前面臨的風險既有外界挑戰,也有自身問題。

首先是我國經濟下行的壓力不斷增大,金融風險爆發的概率也在提升。這輪下行週期其實早在2012年就出現了。當時江浙等地出現了大批民營企業倒閉潮,很多企業的老闆跑路甚至跳樓。2013年,這股風傳到了東部沿海地區,江蘇、上海等地經濟不斷下行。民營企業大量倒閉,銀行不良資產迅速增加。持續的經濟下行,以及企業信貸風險的逐漸爆發,使得銀行的準備金被大量消耗,經營效率遭到重挫,盈利能力驟然下滑。

其次是銀行自身如何升級。作為市場的中介,銀行在國民經濟循環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雖然金融一直被譽為現代經濟的核心,但歸根結底它還是屬於現代服務業。銀行的發展離不開市場、離不開實體經濟。因此銀行的發展一定是以實體經濟和市場主體為基礎與核心。銀行的轉型與升級,首先就要把握市場主體的發展變化,以及金融市場本身的結構和變化。

在我國,央企在信貸市場領域佔有很大的比重,銀行很願意和央企合作。因為央企通常很大,經濟效益有保障。而如今,地方債如今納入財政預算,地方融資平臺下一步何去何從,這對銀行信貸業務來說,將產生極為深刻的影響。此外,p2p、微眾銀行和網上銀行等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顛覆了傳統銀行的理念。如何學習借鑑互聯網金融的成功經驗,是傳統銀行不得不解決的一個課題。


大貓財經


從銀行銀行利潤高的不好意思公佈,到銀行思考活著的問題!過去的裡面內,全國的所有商業銀行進去由盛轉衰的寒流!在經濟下行,企業經營狀況不佳,不良反彈的宏觀形勢下,銀行也面臨著利率市場化,業務轉型,互聯網金融競爭帶來的諸多因素,商業銀行遭受著利潤增長的乏力,資產質量惡化的雙重摺磨。

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導致金融風險的不斷爆發,最具代表的就是江浙一帶的民營企業進去倒閉潮,私企老闆跑路的跑路,跳樓的跳樓,銀行在這種情況下必然會產生大量不良資產。

隨著現金貸的危機不斷爆發,導致出現大量的呆賬,逾期問題,都給銀行帶來巨大的壓力,在這一過程中還要面臨著宏觀的 調控,同時經濟下行的週期性過長,加上系統性的巨大壓力綜上所訴,我個人覺得銀行應該先做這兩點,一是機構行的改革,然後就是積極擁抱互聯網,畢竟現在的整個大趨勢就是互聯網趨勢,順勢而為才是真道理!


火山口尋路


朋友,這個問題問得很好,如今銀行業面臨的困難較多,但最主要的是銀行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與經營利潤越來越薄之間的矛盾。



這種矛盾既有來自市場的,也有來自內在的,甚至是國外的。

來自市場的困難主要有:一是壟斷經營格局被打破,隨著金融改革開放與深入,越來越多的新興金融業態不斷湧現,傳統銀行的飯碗受到挑戰,空間日益收窄。比如以P2P平臺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的衝擊較大,還有民營銀行及其他銀行機構湧現。在此影響下,銀行相互之間競爭加劇。



二是實體經濟經營困難態勢並沒有改變,這對銀行經營前景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這些不確定性主要表現在影響銀行信貸資金安全,增加銀行資本消耗,使銀行利潤下降,資本補充能力下降,撥備覆蓋率也跟著下降,這樣使得銀行不僅躺著賺錢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也是銀行經營風險呈加大之勢。



三是信用環境有所惡化,這讓銀行信貸經營安全性受到嚴重威脅,比如前幾年由於實體經濟經營不景氣導致的關門潮、跑路潮先是在東南沿海表現,爾後傳染到內地不少省份,這讓銀行不良信貸資產大幅反彈,使銀行信貸經營變得日益艱難。



四是銀行轉型緩慢,中間業務發展不快,利潤來源主要依靠存貸款業務,在經營競爭加劇情況下,銀行所佔有的市場份額正在逐步縮小。



五是還有存貸款利率市場化,尤其是存款利率上限放開,將使得銀行成本不斷加大,存貸款利差不斷收窄,打破了過去靠壟斷存貸款利率坐收鉅額利潤的格局,銀行經營利潤將不斷變薄。



來自外部方面的困難:一是銀行對外放程度不斷加深,外資銀行不久將來大量在國內金融市場設立,這對我國銀行業又將在業務拓展、金融產品、金融服務方式等方面產生深刻的影響,也形成較大的衝擊,搞不好有可能被外資銀行打敗而淪落為“小弟”角色。



二是金融開放程度不斷加深,雖然對我國銀行機構走出去提供了機遇,但同時也帶來較大的壓力,如果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在國外金融市場喪失“戰鬥力”,造成巨大的金融損失。



來自監管方面的:主要是監管政策不斷出臺,監管風聲不斷趨緊,銀行機構經營行為將不斷規範,信貸資金非法套利的行為受到制約,一切打監管政策“擦邊球”的行為將受到嚴厲懲處。比如資管新規出臺,銀行資管業務信息穿透,資金層層嵌套被打破,銀行機構資金監管套利、流向泡沫化領域將不可持續。



所有這一要都將加大銀行機構的經營壓力,也讓銀行機構經營所面臨的困難越來越多,經營壓力也越來越大,這是不可避免的歷史趨勢,銀行機構一定要有足夠的心裡準備,加快經營戰略轉型,不斷改變服務理念和方式,創新金融服務產品,才能迎頭趕上,不被金融時代競爭的浪潮所淘汰或吞沒。


開偉觀察


我就直接來乾貨吧。如何面對與互聯網金融的共生與競爭,如果挽回公眾心中的形象。

如何面對與互聯網金融的共生與競爭

銀行與互聯網金融之間是個什麼關係呢?我認為是個資源創新利用的關係,互聯網金融利用銀行卡作為支付工具,利用銀行大小額支付系統作為結算系統,衍生出各種應用。

我打個比方吧,銀行就像提供共享汽車的公司,以每小時10塊錢對外出租共享汽車,而互聯網金融租共享汽車,有的幹滴滴快車,有的送外賣送快遞,每小時賺二三十塊錢,這就叫資源的創新利用。

什麼?你不信?我放張圖給你看。



這個界面熟悉嗎,對,支付寶借唄,重點是看放款機構,光大銀行!!!也就是說支付寶借給你的錢是從光大銀行來的,光大銀行借給支付寶利率多少?我想不會超過銀行基準利率最高期限利率上浮50%,也就是4.9*1.5=7.35%,而用戶支付給支付寶多少利率?大部分人是18%,萬分之五。這才是借錢生錢啊。

而銀行如何處理這種共生有競爭呢?我覺得挺難,不合作業務不好發展又有人罵你,合作又覺得虧了且影響利潤,真是兩難。

如何挽回公眾心中的形象

這是我最近在研究的課題,也是在問答遇到的難題,就像如何澄清某些人口中的傳聞和謠傳,如何讓他們相信某件事只是小概率事件而不是普遍現象。目前的成果是,無解。

舉個例子吧,滿大街那種理財公司賣20%30%的產品,風險大,公司不知道哪天跑路,但奇怪的是就算有50%的公司跑路,剩下50%照常營業,人們仍然相信。彷彿他們不是一個行業,乾的不是一回事似的,但你要是換成銀行全國大概有幾十萬銀行網點,只要有一家發生類似儲戶存款消失的案件,甭管是誰的原因什麼原因,鋪天蓋地的聲音就來了“銀行存款不安全了,別再存了”“銀行內外勾結,騙我們的錢,別去銀行了”“支持老馬,打敗銀行”之類的。彷彿銀行業都是一樣,萬分之一的概率每天都會發生每次都會發生。搞不明白,真的。

總之,上面兩條我認為是銀行目前面臨的最大困難,急需解決。


鑫財經


話說銀行業近期的日子也著實不好過呀,各個銀行旗下的傳統網點都關閉了不少,大有縮小規模,精簡裁員的架勢。回想起銀行以前在人們生活中的地位,那叫一個“橫”呀。如今光環已去,終歸落得個歸於平凡的下場。銀行這“過山車”般的經歷,究竟是為哪般呢?接下來,坤鵬論就試著淺析目前銀行面臨的最大困難。

曾幾何時,作為金融機構代表的銀行是多麼的威風呀。人們存錢首選銀行,貸款首選銀行,購買理財產品首選銀行……吧啦吧啦,反正只要是與錢相關的,首選是銀行那就準沒錯。誰叫那時候銀行稱老二的話,就沒有誰有那個膽兒敢稱第一,這就是典型的一家獨大。

可如今,更多的互聯網金融產品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了,並且其發展態勢就如同那滔滔江水一樣一發而不可收拾。這就是銀行業面臨的第一個困難,互聯網金融下的“挑戰書”。互聯網金融的橫空出世,瞬間在人們眼前一亮。因為互聯網金融具有的以下兩個優勢是銀行所不具備的,而且這兩個優勢個個都抓住了人們的心。

第一,以支付寶、微信支付為代表的金融APP讓人們消費更方便,只需把錢存進該APP中,出門無需帶錢就可以輕鬆造成無現金支付;第二,餘額寶、餘利寶等各種“寶寶類”金融產品,不僅可以讓人們存款得到多餘銀行的利息,而且還可以在這些“寶寶”上購買理財產品,既省時又方便。

互聯網金融有了這些優勢的加持,當然會對銀行形成強烈的衝擊囉!因此,銀行“失寵”是在所難免的。這也是銀行亟待解決的困難呀。

除此之外,銀行的服務態度拖累了銀行的名譽,導致人們對銀行的印象不好,人們就轉而投入互聯網金融的“懷抱”啦!上面一點講的是外部對銀行的衝擊,這會兒是銀行內部自己出了問題。我記得有一次我去銀行辦理業務,因為對一些具體細節瞭解不是很清楚,於是就找了個銀行的大堂服務人員問了一下。我就多問了幾句,他就一副對我很不耐煩的樣子。

唉,我說,如果我清楚我還問你幹嘛,難道我的時間不寶貴嗎?再說了,銀行安排你在大堂不就是為客戶服務的嗎?如果不是這樣,還要你有何用呀,真是的。所以呀,我覺得,銀行的服務態度還得要好好改正才行。再這麼自以為是,以後可有得你銀行哭的時候。


坤鵬論


銀行業現在面臨的困難是怎樣轉型升級,隨著經濟粗放式發展模式的結束,銀行業也面臨發展的瓶頸。我國的銀行業是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進行股份制的改造後才開始向真正的獨立的銀行轉型,銀行進行股份制改革後迎來了巨大的發展,而在我國經濟粗放式的發展模式中,銀行業也是粗放式的發展的。

銀行在這近三十年的發展中主營業務主要是信貸,在經濟粗放式的發展模式時,銀行只做信貸並沒有任何問題,當經濟需要轉型升級時,銀行光依靠信貸業務就非常艱難了,再加上金融科技的發展,互聯網行業把銀行的支付業務搶走了,銀行的存款下降就成了必然的趨勢。

銀行轉型升級的出路只有強化銀行的金融本質,做全銀行的完整業務鏈,銀行的業務是三大板塊,信貸、理財、投資銀行業務。

在這三大板塊業務中,只有信貸是需要銀行承擔風險的,理財業務和投資銀行業務銀行是不需要承擔風險的,因此,銀行轉型升級就需要把理財業務和投資銀行業務發展壯大。

理財業務和投資銀行業務專業性要求更高,要發展壯大理財業務和投資銀行業務就必須在各個地區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在各個行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這個時候才有大量高利潤的企業,再將高利潤的企業的融資需求做成各種金融產品,讓更多的人分享經濟高成長的成果,這樣銀行才能在幫助經濟轉型升級的同時完成自身的轉型升級。

但是這種銀行的轉型升級,對銀行的才才要求非常高,需要銀行有大量複合型的高級金融人才,所以,我國銀行業的真正轉型升級還需要一個過程。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的關注並點贊。謝謝您們的支持。


金融學家宏皓教授


銀行業目前面臨著很多額困難,在新的時代來臨,銀行的很多優勢已經在逐漸消失,時代在發展,銀行很多舊的模式和運營也需要轉變,跟上時代的發展變化。



獲取用戶存款變得更難

銀行吸收用戶的存款的能力在下降,主要表現就是利率低,而其他的理財方式比如貨幣基金安全性也是比較高的,在安全性都高的情況下,用戶更加喜歡選擇利率高的貨幣基金,貨幣基金的七日年華一般在3.7%,銀行的三年定期也就是2.75%左右,活期利率更低,另外人們都理財意識也更加強烈,不再像以前那樣只會存在以後了,導致銀行的資金一定程度上面外流。

銀行之間的競爭,銀行和理財平臺的競爭加劇

作為銀行來說,把吸收存款和放出貸款是主要的收入來源,銀行都在提高利率吸引更多的資金進入自己的銀行,銀行之間的競爭就會加劇,網點也是越開越多,大體趨勢來看,銀行的資金外流主要流向了理財平臺,比如支付寶,微信,京東金融等等,也有的資金流入了P2P行業,這些理財平臺都在和銀行搶奪用戶和資金。競爭也是在加劇的。

銀行沒有跟上時代的發展和進步,失去了很多的機會和優勢。

銀行作為金融機構,比第三方支付平臺發展得更早,在用戶群體裡面聲譽更好,但是卻不能做起移動支付,反而是讓支付寶和微信搶佔先機,奪走了第三方支付的巨大市場,近年來,銀行也是大力推廣自己的手機APP,但是成效甚微,本身銀行具有支付的優勢,但是卻失去了這個巨大的市場。

打字不易,點贊支持一下吧,歡迎評論和關注我,為大家帶來更多你喜歡的回答。


財道


近些年來,銀行遭遇的主要問題有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增速下滑,這導致對銀行貸款的需求下降。由於經濟增速下滑,產能過剩,導致一些企業的貸款出現壞賬,導致銀行的損失。政府要求銀行向企業讓利,降低收費。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銀行理財產品的吸引力下降,居民的儲蓄下降,銀行面臨金融改革的難題。

“銀行是弱勢群體。”中國建設銀行行長張建國的發言引發現場鬨堂大笑。這一話題也瞬間成為了熱門話題。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以及利率市場化進程的加快,對於銀行業改革的呼聲已漸趨高漲。

隨著互聯網金融概念的興起,更多的櫃檯業務應該能夠在互聯網上由儲戶自主完成。這樣不但減少了銀行的成本,也減少了通常人需要去銀行辦理業務的時間成本。政策方面,銀行受到的監管日益加強,至於未來的改革,銀行必須從自身出發,做出戰略轉型。

你認為了?在評論區和我們互動留言吧。


環球老虎財經


上世紀90年代以來,銀行的併購成為了世界的浪潮,與80年代相比,出現了很多的收購與兼併,更多的是出於對銀行盈利的考驗,一時間,如何擴大經營的規模,如何獲得效益,如何增加對市場的份額,如何以一個更強大的姿態與對手競爭成為了銀行業的難題。

1 國際銀行併購的主要形式主要形式的組織與改革有其深刻的的動因:

第一,最為主要的是要追求更高的利益與利潤,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發展,金融界的管理被進一步放鬆,金融機構的進一步發展成為了銀行業的難題,銀行業傳統的發展受到了資本主義市場的侵蝕與剝削,這進一步迫使銀行業的進行一些調整,這就出現了跨國,跨行兼併,以用來抵禦傳統業務所損失的利潤。

第二,擴大經營的規模,以獲取更高的經濟效益是另一個,銀行業相比於其他的行業要更具有規模性,大眾的信心與企業的誠信度是銀行業賴以生存的條件,客戶越信任,企業的規模也就越大,市場的佔有率也就隨著增大,只有企業達到了一定的規模,運營的成本才會隨之降低,所以才出現了合併與兼併,只有合作,雙方才有可能實現1+1>2的效應,優勢能夠互補,劣勢也能互補,相互的互補爭取更大的競爭優勢。

第三,國際銀行的併購也同樣存在的外部環境和壓力,隨著經濟的發展,客戶的需求日益複合化,這也迫使了銀行業對自己的金融工具與金融產品進行創新,調整了服務方式,服務手段的多樣化,功能化,向著全面發展,從傳統的單一形式向著多方位混合的經營方式轉變。積極尋找新的市場,開拓新的行業領域,以用來滿足客戶多方面多元化的需求。

第四,收到了金融危機的教訓,以及來自資本主要市場的威脅,也促使了一些國家進一步的擴大對銀行業的併購,九十年代的金融危機迅速的東南亞等國家,如其他的行業一般,亞洲的國家的銀行業同樣受到了巨大的挑戰,金融危機過後,幾乎所有的國家和地區都對銀行業實施的併購,大多數的情況下都還是國家干預下進行的,他們都在不斷的擴大自身規模的同時還會對國際銀行業和經濟全球化帶來巨大的影響。

最後,併購雖然帶來了超大規模的市場但是也一樣帶來了更大的經營風險與金融管理上的難題,超大規模的金融企業雖能分散一定程度上的風險,但是潛在的威脅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消除,規模與業務的擴大,國際化進程的進一步加深,風險也會隨著擴大,一旦陷入了困境,營救會變得相當的困難,而且危害波及的範圍會變得更加的大,甚至會影響到全球範圍內的金融危機,這更加的考驗金融督管的運轉。

2 對中國銀行業的啟示

放眼世界,銀行併購的浪潮並未衰弱,我國正處在深化金融體制的改革當中,中國銀行業得到了很多的啟示,世界也不斷向我國傳遞著傳遞著很多重要的信息,也不斷的向我國發起了挑戰,中國的銀行業發展還與國外有著很大的距離也有著很多多方面的差距,我國的銀行業效率還較為低下,發展水平還較低。到現在為止,我國的銀行併購還只是初級階段,併購的企業也較少,四大商業銀行只存在著一些分支機構的兼併,這些兼併有點併購的味道卻還是不完全屬於併購,在一定的程度上雖然克服了機構重疊等現象,但是卻並沒有從真正意義上改變我國銀行經濟效率低下的局面,我國仍然實行著很嚴格的金融業的管理,或許這是我國目前所面臨的外部環境,我認為,金融市場與貨幣市場是不可分割的,降低銀行運營的風險,代價就是得犧牲掉股票市場的繁榮景象,我國的銀行業領域要向著混合領域發展,不僅經營的模式要轉變,同時也不能犧牲掉其他領域的利益,應當通過全球化的發展,製造一條適合中國符合中國銀行業的發展道路。

從現在情況來看,銀行業應當實行併購的政策,並且進行著整合,以及制定相關配套的政策與法律,創造大規模的企業的條件都要著手去做。

一方面,從宏觀的角度我們可以做到:第一,制定發展戰略,銀行業應該制定出符合自身發展的優勢的完整目標,要慢慢一國內的市場為主,建立強大的競爭性;第二,建立健全體系制度,併成立專門的機構成立專家團隊,制定政策法規,保證能夠正常運行。

另一方面,從微觀的角度可以做到:第一,應該加快一些我國的商業改革,為商業發展創造條件,四大商業銀行應加快轉變的方式,積極推進商業向股份制的發展,提升經濟效益;第二,推動股份制的發展,使之與銀行之間聯繫更加密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