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4 被移出恆指成分股對聯想影響到底有多大?

被移出恆指成分股對聯想影響到底有多大?

近期遭惡意做空連續下跌的聯想,最終還是在恆生指數最新的一次成分股調整中被移出局——這在資本市場本是一則根本就不起眼的小新聞,卻被一些科技媒體當成大新聞炒得異常火熱,甚至還有人乘機制造“聯想的天塌下來了”的輿論假象,可問題是,被移出恆指成分股對聯想的影響真的那麼大嗎?客觀地說,此舉最多隻會讓聯想面子上過不去,對聯想的實際經營和業務幾乎沒有任何影響。

熟悉恆生指數編制規則的投資者應該清楚,恆生指數成分股一共只有50只,而入選的標準,主要在於標的股對於香港市場的重要性——這裡面,標的股日均成交額、活躍度、以及流通市值大小都是其中的重要決定因素。這50只成分股裡,利潤豐厚的金融、地產,以及躺著掙錢的壟斷型內地央企佔據著絕對的主導地位幷包辦了大多數席位,因此恆生指數留給那些充分市場競爭行業企業的席位本來就相當有限,聯想在這些市值動輒上萬億或大幾千億的巨無霸面前,並不佔優勢,被移出恆指成分股陣營本來就十分正常。

同時,恆生指數成分股每個季度都會進行一次調整,每次調整都可能會有部分股票被調進或調出,這一個例行性的事件,每個季度都會發生,實在算不上什麼大新聞。而且,這樣的調整,也根本不可能影響到被調整的公司的實際經營,這跟股價的漲跌不會影響相關公司的營收和利潤是一個道理。

既然如此,為什麼市場上還有那麼多媒體非要拿聯想被踢除恆生指數這事大做文章甚至無限放大其影響呢?

目前來看,媒體和公眾普遍把矛頭對向了聯想最近幾年利潤下滑導致股價下跌,最終被移出恆生指數成分股陣營。但顯然,市場可能忽略了這樣一個現實——與巔峰時期相比聯想業績是有所下滑,但最新的財報數據顯示,聯想似乎已經挺過了最困難的時刻,其去年三季度營收和利潤雙雙大幅增長,呈現出重返巔峰的勢頭;而更為重要的是,在聯想未來希望所在的戰略轉型方向上,其創新業務和產品呈現出喜人的增長勢頭,從Mirage AR頭盔的市場反饋就可以窺探聯想創新產品線火爆的冰山一角:短短几個月的時間,Mirage AR頭顯就實現了高達7000萬美元的營收,遠超預期。

不過,實事求是地說,向創新業務轉型對於聯想而言,雖然充滿希望,但不可能一蹴而就。對於聯想這樣一個年營收高達400多億美元的重型航母而言,指望它能夠像一個年營收只有4億美元的快艇一樣在短時間內完成調頭動作,這並不現實。因此,聯想當前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船大調頭慢。聯想想要完成這樣的調頭,需要時間,但問題是,很多媒體和公眾似乎並沒有這樣的耐心,這也是為什麼聯想這次恆指風波被炒得這麼熱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其實,如果大家把目光提高到更高的行業維度來看,就不難發現,聯想當前所面臨的種種問題,都是這個行業的通病,並不是某一家企業所獨有。如今惠普和戴爾同樣面臨著巨大的經營壓力,而且他們也都意識到PC行業已遇瓶頸都在尋求轉型,但從目前情況來看,很難說他們的處境就比聯想好,更難說他們的轉型就比聯想成功!

回到恆生指數問題。早在2006年,聯想也曾被移出過恆生指數,但隨著聯想業務的高速推進,恆生指數公司於2013年再度將聯想納入恆指成分股陣營。如今聯想第二次被恆生指數移出局後,未來是否會再度重返恆指成分股大家庭?

從聯想目前的戰略轉型進度和創新業務推進速度來看,很有可能,當持續增長的創新業務在聯想的業務體系中上升到一定比例時,這個時機自然就成熟了——但這需要一定的時間,轉型中的聯想,更需要的是鼓勵和包容,而不是一味唱空與起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