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6 朋友圈刷屏 票房衝30億……《我不是藥神》真有那麼神嗎?

《我不是藥神》上映首日破三億,全網評價破9分,成為華語影史第九部豆瓣9分電影。

社交網站上對於《我不是藥神》讚譽不斷,有的稱這部是中國版的《達拉斯買傢俱樂部》《熔爐》,還有的稱徐崢是中國的阿米爾汗,也湧現了大量影評人、媒體對於影片解喻,這種盛況在華語影片中,確實很少出現過了。

朋友圈刷屏 票房衝30億……《我不是藥神》真有那麼神嗎?

《我不是藥神》用的是國產電影在市場化影片中比較少見的真實故事改編的創作模式,影片的故事原型是印度抗癌藥“代購第一人”陸勇,他為了國內買不起正版藥品的患者從印度購買仿製藥,最終因違法而涉案,後來在眾多病友簽名求情下,有關部門最終“撤回起訴”。

朋友圈刷屏 票房衝30億……《我不是藥神》真有那麼神嗎?

關於劇情,不劇透來說,徐崢飾演的故事主人公程勇本來是一個普通的保健品商販,在父親迫切需要動手術沒有手術費的時候,巧合遇見白血病犯者-受益。說需要徐崢幫忙去印度弄些救命藥。其實就是非法走私藥品的事。但因為要給父親付昂貴的醫療費,他慢慢做起了走私生意,於是,徐崢從印度走私仿製藥賣給病人,他掙了錢,還救了更多病人的命。

隨著劇情的慢慢推進,徐崢也發生了很大的轉變,這樣重大的轉變,卻正是劇情的最大沖突點。

朋友圈刷屏 票房衝30億……《我不是藥神》真有那麼神嗎?

"吃非法天價藥救無價生命"反映社會尖銳問題的《我不是藥神》,因為醫患關係、藥品代理灰色地帶、醫藥關係、藥患關係題材的敏感性就決定了這部片子已經火了一半,直擊“看病貴看病難”的全民痛點。

朋友圈刷屏 票房衝30億……《我不是藥神》真有那麼神嗎?

可是,真的有那麼神嗎?

《我不是藥神》還沒有上映,然而因為部分人看了點映,該片火速在朋友圈火了起來,未播先火口碑炸裂,但當公眾號作者聞道WD懷著將信將疑的心情,走進電影院,看了《我不是藥神》。他寫道:“說實話,看完之後,非常失望。昨晚的影院,座無虛席,但除了前二十分鐘還有零星的笑聲,隨後鴉雀無聲。看完之後,沒人哭泣,沒人鼓掌。很顯然,很多人跟我一樣,是看了誇張的影評之後才提前走進影院的。”

是的,因為有太多的影評文章有很多讚美的句子都是這麼寫的:

“《我不是藥神》上半場喜劇,下半場悲情,紮根社會,笑中帶淚。”

“海報上越是笑得開心,電影裡越是哭到崩潰。”

“電影結束後,全場哭成一片,全場觀眾一起鼓掌。”

“它能夠拍出來,能夠公映,是電影人的驕傲,是觀眾的福分,也是制度的進步。”

“這是一部現象級國產電影,將引起觀影狂潮,橫掃各大華語電影節獎項,徐崢會拿下不止一個影帝桂冠。豆瓣得分,至少在8.5以上,很可能會超過9分。”

所以在電影院看完時就會想到上映之前的營銷大號和各路媒體的報道和吹捧有點誇張了,不免讓人懷疑是否是營銷嫌疑。

捧得太過分,反而是害了該片。

朋友圈刷屏 票房衝30億……《我不是藥神》真有那麼神嗎?

《我不是藥神》末尾處的法庭辯論環節原本可以在你來我往中成為影片點睛之筆,卻也在犯罪嫌疑人、檢方、律師的惜字如金中草草收場。

對比印度電影《護墊俠》,同樣講述如何推動社會變革,後者全程事實說話,不像《我不是藥神》因論據缺乏,只能借用“字幕翻篇”一鏡帶過。

《熔爐》是改變國家的電影,而《我不是藥神》是把影響社會或改變國家的故事拍成了電影,這兩者是有所不同的,若僅以法大於情、求生無罪拷問現實,很弱。

《走下神壇的《我不是藥神》》中寫到:“對現實的反思的基礎是戲劇化的對故事的呈現不能夠脫離對現實世界的呈現和表露,對現實的反思不是對於英雄熱烈的悲傷、不是對於某個具體對象的過度仇恨,恰恰相反,對現實的批判應當遵循著以自我反思為開端,社會冷漠的普遍性開始於個體而蔓延於社會,如果將責任推於任何具象的他者,這本身就是對於社會批判的討巧式離題。”

朋友圈刷屏 票房衝30億……《我不是藥神》真有那麼神嗎?

還有避免不了的刻意煽情。影片中的現實產生真實感受的來源不應當是戲劇衝突的堆砌、配樂鏡頭調度的刻意設計,所利用的正是影像技術所具有的情感煽動性。

《戰狼2》過後,《紅海行動》讓主旋律影片贏得了業界聲望,《我不是藥神》成為爆款也是今年電影界翹首而待的一件盛事,但希望未來能夠看到更多的這樣的電影走進電影院的同時,電影能夠以更好的方式呈現出來。

朋友圈刷屏 票房衝30億……《我不是藥神》真有那麼神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