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6 朋友圈刷屏 票房冲30亿……《我不是药神》真有那么神吗?

《我不是药神》上映首日破三亿,全网评价破9分,成为华语影史第九部豆瓣9分电影。

社交网站上对于《我不是药神》赞誉不断,有的称这部是中国版的《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熔炉》,还有的称徐峥是中国的阿米尔汗,也涌现了大量影评人、媒体对于影片解喻,这种盛况在华语影片中,确实很少出现过了。

朋友圈刷屏 票房冲30亿……《我不是药神》真有那么神吗?

《我不是药神》用的是国产电影在市场化影片中比较少见的真实故事改编的创作模式,影片的故事原型是印度抗癌药“代购第一人”陆勇,他为了国内买不起正版药品的患者从印度购买仿制药,最终因违法而涉案,后来在众多病友签名求情下,有关部门最终“撤回起诉”。

朋友圈刷屏 票房冲30亿……《我不是药神》真有那么神吗?

关于剧情,不剧透来说,徐峥饰演的故事主人公程勇本来是一个普通的保健品商贩,在父亲迫切需要动手术没有手术费的时候,巧合遇见白血病犯者-受益。说需要徐峥帮忙去印度弄些救命药。其实就是非法走私药品的事。但因为要给父亲付昂贵的医疗费,他慢慢做起了走私生意,于是,徐峥从印度走私仿制药卖给病人,他挣了钱,还救了更多病人的命。

随着剧情的慢慢推进,徐峥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这样重大的转变,却正是剧情的最大冲突点。

朋友圈刷屏 票房冲30亿……《我不是药神》真有那么神吗?

"吃非法天价药救无价生命"反映社会尖锐问题的《我不是药神》,因为医患关系、药品代理灰色地带、医药关系、药患关系题材的敏感性就决定了这部片子已经火了一半,直击“看病贵看病难”的全民痛点。

朋友圈刷屏 票房冲30亿……《我不是药神》真有那么神吗?

可是,真的有那么神吗?

《我不是药神》还没有上映,然而因为部分人看了点映,该片火速在朋友圈火了起来,未播先火口碑炸裂,但当公众号作者闻道WD怀着将信将疑的心情,走进电影院,看了《我不是药神》。他写道:“说实话,看完之后,非常失望。昨晚的影院,座无虚席,但除了前二十分钟还有零星的笑声,随后鸦雀无声。看完之后,没人哭泣,没人鼓掌。很显然,很多人跟我一样,是看了夸张的影评之后才提前走进影院的。”

是的,因为有太多的影评文章有很多赞美的句子都是这么写的:

“《我不是药神》上半场喜剧,下半场悲情,扎根社会,笑中带泪。”

“海报上越是笑得开心,电影里越是哭到崩溃。”

“电影结束后,全场哭成一片,全场观众一起鼓掌。”

“它能够拍出来,能够公映,是电影人的骄傲,是观众的福分,也是制度的进步。”

“这是一部现象级国产电影,将引起观影狂潮,横扫各大华语电影节奖项,徐峥会拿下不止一个影帝桂冠。豆瓣得分,至少在8.5以上,很可能会超过9分。”

所以在电影院看完时就会想到上映之前的营销大号和各路媒体的报道和吹捧有点夸张了,不免让人怀疑是否是营销嫌疑。

捧得太过分,反而是害了该片。

朋友圈刷屏 票房冲30亿……《我不是药神》真有那么神吗?

《我不是药神》末尾处的法庭辩论环节原本可以在你来我往中成为影片点睛之笔,却也在犯罪嫌疑人、检方、律师的惜字如金中草草收场。

对比印度电影《护垫侠》,同样讲述如何推动社会变革,后者全程事实说话,不像《我不是药神》因论据缺乏,只能借用“字幕翻篇”一镜带过。

《熔炉》是改变国家的电影,而《我不是药神》是把影响社会或改变国家的故事拍成了电影,这两者是有所不同的,若仅以法大于情、求生无罪拷问现实,很弱。

《走下神坛的《我不是药神》》中写到:“对现实的反思的基础是戏剧化的对故事的呈现不能够脱离对现实世界的呈现和表露,对现实的反思不是对于英雄热烈的悲伤、不是对于某个具体对象的过度仇恨,恰恰相反,对现实的批判应当遵循着以自我反思为开端,社会冷漠的普遍性开始于个体而蔓延于社会,如果将责任推于任何具象的他者,这本身就是对于社会批判的讨巧式离题。”

朋友圈刷屏 票房冲30亿……《我不是药神》真有那么神吗?

还有避免不了的刻意煽情。影片中的现实产生真实感受的来源不应当是戏剧冲突的堆砌、配乐镜头调度的刻意设计,所利用的正是影像技术所具有的情感煽动性。

《战狼2》过后,《红海行动》让主旋律影片赢得了业界声望,《我不是药神》成为爆款也是今年电影界翘首而待的一件盛事,但希望未来能够看到更多的这样的电影走进电影院的同时,电影能够以更好的方式呈现出来。

朋友圈刷屏 票房冲30亿……《我不是药神》真有那么神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