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6 从重商主义到比较优势,谁也别想从贸易战中获利!

从17世纪到18世纪,重商主义成为国际贸易的主流。最有影响力的莫过于托马斯·曼,他的著作《贸易带给英格兰的财富》曾风靡一时。

重商主义者认为,在国际贸易中,一个国家想要富强,就必须做到出口大于进口,这样才能确保金银不断流入。一个国家拥有的金银越多,就意味着这个国家越富有。所以,国家想要富强,就必须鼓励出口,限制进口。


从重商主义到比较优势,谁也别想从贸易战中获利!

除此之外,在重商主义者看来,贸易是一种零和游戏。一个国家的获利,也就意味着另一个国家的损失。情况真是这样吗?大量金银流入一个国家,难道就没有一点儿坏处吗?

在亚当·斯密看来,贸易并非零和游戏,而是会使两个国家的状况都变得更好。他提出的绝对优势理论认为,两个国家都从事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劳动,经过贸易,会使两个国家的经济状况都好起来。

所谓绝对优势,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住在海边的渔民,和住在内陆的农民。海边的自然环境决定了渔民在渔业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农民则在农业方面具有绝对优势。而农民在渔业方面具有绝对劣势,反之,渔民也是如此。

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那双方只要进行贸易就可以了。如果让渔民去生产农产品,那肯定是不可能了。渔民想要吃饭农产品,只要跟农民交换就可以了。在双方都从事自己专业劳动的情况下,他们所能生产出来的产品也就更多了。这就是贸易的好处。

从重商主义到比较优势,谁也别想从贸易战中获利!

亚当·斯密的理论看上去似乎很完美,但是大卫·李嘉图却不这么认为。两个国家之间,即便是一国在两个产品的生产上都处在绝对劣势,那么贸易也有可能发生。这又是什么情况呢?

我们假设有两个国家,一个叫大国,一个叫小国。大国平均一小时可以生产6斤土豆,4斤棉花。小国平均一小时可以生产1斤土豆,2斤棉花。对于小国来说,两个产品的生产力都不如大国,也就是说处在绝对劣势。那么,贸易有没有可能发生呢?

对小国来说,1斤土豆=2斤棉花。对于大国来说,4斤棉花=6斤土豆。小国生产4斤棉花的成本是2斤土豆,大国生产4斤棉花的成本是6斤土豆。如果小国向大国提出,拿4斤棉花换3斤土豆,大国会不会同意呢?

大国当然会同意了!小国多生产4斤棉花,就意味着损失了2斤土豆。大国多生产4斤棉花,意味要损失6斤土豆。现在,小国专门生产棉花,大国专门生产土豆。小国拿4斤棉花,换大国的3斤土豆。这样一来,大国就多出了3斤土豆,小国则多出了1斤土豆。

贸易同样可以实现,即便是两个产品都处在绝对弱势的情况下,贸易也有可能发生,同样也有可能使双方都获利。这就是比较优势理论,比绝对优势理论有前进了一步。当然,这里还涉及到一个机会成本的问题。

就像一个什么都会的老板,同样要去雇佣一个秘书呢?因为一个老板一个小时可以赚100元,一个秘书一个小时只需要50块。秘书给老板省下的时间,老板可以赚100,分给秘书50,自己还剩50,是不是双方都获利了?


从重商主义到比较优势,谁也别想从贸易战中获利!

美国挑起贸易战,中国一颗大豆,就让美国的豆农紧张了。因为他们成了贸易战的牺牲品,而巴西人成了坐收渔利的,因为中国以后会从巴西进更多的大豆。特朗普当然也紧张了,他的选票很多来自这些村民。

对于这场贸易战,中国还是很理智的。谁都知道,贸易战只会让双方陷入僵局,进而影响双方经济的发展。而且问题还远不止如此,两个超级经济大国的血拼,有可能引发全球性的经济危机。

突然发现,特朗普就想着一张会干傻事的脸。美国怎么就找这么一位犯傻的总统,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