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社交化電商是偽概念,你認同嗎?

孫洪鶴


社交電商是業內給拼多多貼的標籤。不過拼多多創始人黃錚卻提出質疑,他曾公開表示,“社交電商這個詞,我覺得是一個偽概念,電商就是電商,社交就是社交,沒有人為了社交去買東西,只會說因為已經在社交,順便買了東西。”

黃崢還談到了拼多多的商業模式,他指出,淘寶京東更像是電商版的google,是搜索引擎式的電商,是人找貨;而拼多多想做一個電商版Facebook,重點是貨找人。在黃錚看來,這本質是兩個物種。

拼多多到底是不是社交電商?

拼多多進入視野的方式是靠低價和人情,憑藉微信分享拼團砍價鏈接實現快速裂變。拼多多的很多玩法其實是微信三令五申禁止的,比如誘導點擊等。甚至有傳言稱拼多多被騰訊封了1000次。不過據拼多多招股書顯示,騰訊已成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超過18%。

拼多多是紮根在社交平臺裡的。除了微信群分享,騰訊給了拼多多一個微信錢包的一級窗口導流,比美團、京東等位置還要更好。雖然如黃錚所說,幾乎沒有人是為了社交去買東西。但拼多多的最初發展和火爆增長,都離不開社交。目前,通過微信轉化的成交額,在拼多多GMV中仍佔據重要比重。

成也社交,敗也社交?

社交平臺,給拼多多帶來了巨大的流量,與較低的獲客成本。也使得拼多多在電商紅利末期,能夠精準對接需求,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效率。

但與此同時,拼多多供應鏈管理跟不上,商品品質及服務問題飽受詬病,這樣的口碑在“熟人圈”同樣傳得很快,極易失去消費者以及失去信服力。

據招股書數據,拼多多在2018年第一季度用戶增速壞比大跌。從上一季度的98.6%跌至17.7%。發展增速已將減緩。

利用社交拉動的增長減緩,拼多多也在營銷上花足了心思。除了電梯口常見的“拼多多”洗腦神曲外,還冠名《奔跑吧兄弟第二季》、《非誠勿擾》等熱門綜藝,和《快樂大本營》等王牌節目達成重要合作等。

(2018年拼多多營銷投入,來源:中信證券)

另一方面,拼多多並不具備孵化品牌的能力。主流產品均為不知名產品,難以塑造品牌形象,也難以推動股市能夠廣告收入的多元化。

此外,電商平臺之爭是生態系統的比拼,從物流到倉儲,支付體系與線下落地等等。拼多多看起來似乎並不利於成立自身的生態系統。

所以,拼多多如果想擺脫社交電商還需要一段時間,需要將自身的定位重新明確。做一個“低價高質”的平臺而非“低價低質”的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