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一个临危不乱的拥抱,不可磨灭的人性之光

一个临危不乱的拥抱,不可磨灭的人性之光

关爱他人,有时很简单。或伸以援手,或两三句良言。

近日,一则客运员临危不乱救下一个三岁孩子的消息在朋友圈广为流传。

据央视新闻报道,停靠在京沪高铁曲阜东站的G64次列车在车门即将关闭时,一个3岁的小女孩突然从车厢跑下来。幸亏站台客运员临危不乱,及时的一个拥抱避免了危险的发生。

一个临危不乱的拥抱,不可磨灭的人性之光

只有无私的心弦,才能奏出高尚的乐曲。如若他反应迟钝一下或者没有及时发现,悲剧就酿成了。半米的距离充斥者命悬一线的紧迫感,而这个温暖的拥抱如雪中送炭,更体现了一名列车客运员的职业素养。

或许这样一个细节我们应该注意,在危急的时刻他不是一把把孩子拉回来,而是一个拥抱,足以说明他善良的本性下还有一颗细腻的心。

事后面对记者的采访他说道:“我知道列车马上就要关门了,我边跑边喊,小朋友不要动。我跑过去一把就把小女孩拉了过来,当时小女孩和列车的间距只有半米。我生怕小女孩爬车,因为列车即将启动了,非常危险。”

一个临危不乱的拥抱,不可磨灭的人性之光

没有华丽的修饰,没有空洞的自我拔高,平平淡淡朴实醇厚的一句话,无论谁听到这句话,内心都会陡然生出敬意和温暖。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难的是持之以恒,难的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难的是在那一刻奋不顾身。

江山不夜月干里,天地无私玉万家。他们只是一群普通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平凡的事,如果没有这惊险的一幕,恐怕没有几个人会知道这个叫秦祥的小伙子。而一个人的价值,往往就在不经意间体现。

对于我们来说,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并非要每一个人都具有雷锋同志那样无私奉献精神,而是每一个人能做到为别人提供举手之劳的帮助,或许我们微不足道的帮助就可以帮助别人解决大问题,而这不是能用价值衡量的。

一个临危不乱的拥抱,不可磨灭的人性之光

文明社会的人们,除了法规制度的制约和保护之外,更多受行为规范的约束,而这是遵循千百年所形成的传统道德价值观,虽然其不具任何强制性,但在这看不见的标尺面前,却最能反映出一个人在社会中的价值倾向。

尽管功利化的倾向侵占和蚕食了某些优秀的传统道德,使不少人在履行道德义务面前过多用利益来衡量得失,但道德的烙印并没有在人们心底深处被泯灭,不仅仍是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还是我们生而为人的行为标尺。

英雄从来不是横空出世,而是平时修炼的必然升华。伸出拥抱的秦祥,向我们展现了一名普通客运员的责任与担当,诠释了坚守岗位的职业忠诚,树立了恪尽职守的光辉榜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