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5 冯友兰:人生,觉解了吗

冯友兰:勤能富有,俭能长治久安

古人说:“民生在勤。”又说:“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现在我们亦都知道,人身体的器官,若经过相当时间不用,会失去它原有底功用。一个健康底人,有一月完全不用他的腿,他走路便会发生问题。维持一个人的身体的健康,他每日必须有相当底运动。这是卫生的常识。所谓“民生在勤”的话,以及“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的比喻,应用在这方面,是很恰当底……

我们可以从身体方面说勤,亦可从精神方面说勤。《易》乾卦象辞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庸》说:“至诚无息。”又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天之道是“至诚无息”,人之道是“自强不息”。这些话可以说是,从精神方面说勤。无息或不息是勤之至。关于这一点,我们于此只说这儿句话,其详俟于下篇《存诚敬》中细说。

就人的精神方面说,勤能使人的生活的内容更丰富,更充实。什么是人的生活的内容?人的生活的内容是活动。譬如一个人有百万之富,这一百万只是一百万金钱,银钱,或铜钱,并不能成为这一个人的生活的内容。若何得来这些钱,若何用这些钱,这些活动,方是这一个人的生活的内容。又如一个人有一百万册书。这一百万册书,只是一百万册书,并不能成为这一个人的生活的内容。若何得这些书,若何读这些书,这些活动,方是这一个人的生活的内容。我们可以说,只有是一个人的生活的内容者,才真正是他自己的。一个守财奴,只把钱存在地窖里或银行里,而不用它;一个藏书家,只把书放在书库里,而不读它;这些钱,这些书,与这些人,“尔为尔,我为我”,实在是没有多大底关系。有一笑话谓:一穷人向一富人说:我们二人是一样底穷。富人惊问何故。穷人说,我一个钱不用,你亦一个钱不用,岂非一样?此虽笑谈,亦有至理。

人的生活的内容即是人的活动,则人的一生中,活动愈多者,其生活即愈丰富,愈充实。勤人的活动比懒人多,故勤人的生活内容,比懒人的易于丰富,充实。《易传》说:“天行健。”又说:“富有之谓大业,口新之谓盛德。”“富有”及“日新”,都是“不息”的成就。一个人若“自强不息”,则不断地有新活动。“不断地”有新活动,即是其“富有”;不断地有“新”活动,即是其“日新”。有人说,我们算人的寿命,不应该专在时间方面注意。譬如有一个人,活了一百岁,但每日,除了吃饭睡觉外,不做一事。一个人做了许多事,但只活了五十岁。若专就时间算,活一百岁者,比活五十岁者,其寿命长了一倍。但若把他们的一生的事业,排列起来,以其排列的长短,作为其寿命的长短,则此活五十岁者的寿命,比活一百岁者的寿命长得多。我们读历史,或小说,有时连读数十页,而就时间说,则只是数日或数小时之事。有时,“一夕无话”,只四字便把一夜过去。“有话即长,无话即短。”小说家所常用底这一句话,我们可用以说人的寿命。

人不但须知如何能有钱,而并且须知如何能用钱。有钱底人,有钱而不用谓之吝,大量用钱而不得其当谓之奢,大量用钱而得其当谓之豪。我们常说豪奢,豪与奢连文则一义,但如分别说,则豪与奢不同。我们于上文说,用钱超过适当底标准,谓之奢;用钱合乎适当底标准,谓之俭。不过普通说俭,总有节省的意思,所以如有大量底用钱,虽合乎适当底标准,而在一般人的眼光中,又似乎是不节省者,则谓之豪。奢是与俭相冲突底,而豪则不是。奢底人必不能节省,但豪底人则并不必不能节省。史说:范纯仁往姑苏取麦五百斛。路遇石曼卿,三丧未葬,无法可施,范纯仁即以麦舟与之。这可以说是豪举。但范纯仁却是很能俭底人。史称其布衣至宰相,廉俭如一。他又告人:“惟俭可以养廉,惟恕可以成德。”这可见俭与豪是不冲突底。

以上说俭,是就用度方面说。此虽是普通所谓俭的意义,但我们于本篇所谓俭,则并不限于此。我们于以下,再说俭的进一步底意义。

老子很喜欢水。他说:“上善莫若水。”又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屋檐滴下来底水,一点一滴,似乎没有多大力量。但久之它能将檐下底石滴成小窝。这即所谓“细水长流”的力量。

于此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一方面,勤与俭底关系。会上山底人,慢慢地走,不肯一下用尽他的力量,这是俭。但他又是一步一步,不断地走,这是勤。会用功底人,每天用相当时间底功,不“开夜车”,这是俭。但是“每天”必用相当时候底功,这是勤。不会上山底人,开始即快走,不肯留“有余不尽”底力量,这是不俭。及至气喘如牛,即又坐下不动,这是不勤。不会用功底人,开夜车,终夜不睡,这是不俭。考试一过,又束书不观,这是不勤。照这两个例看起来,勤与俭,在此方面,是很有关系底。所谓“细水长流”底办法,是勤而且俭底办法。

人的身体,如一副机器。一副机器,如放在那里,永不开动它,必然要锈坏。但如开动过了它的力量,它亦很易炸裂。一副机器的寿命的长短,与用之者用得得当与否,有很大底关系。人的“形”“神”,亦是如此。我们的生活,如能勤而且俭,如上所说者,则我们可以“尽其天年而不中道天”。道家养生的秘诀,说穿了不过是如此。这亦即所谓事天。,我们的“生”是自然,是天然,所以养生亦是事天。

治一个国家,亦是如此。用一个国家底力量,亦需要使之有“有余不尽”之意。不然,亦是不可以长久底。治国养生,是一个道理。所以说:“治人事天莫如啬。”用一个国家的力量或用一个人的力量,都要使之有“有余不尽”之意,如此则可以不伤及它的根本。,所以“啬”是“深根固柢”之道。有了根深柢固底力量,然后能长久地生存,长久地做事,所以说:“俭故能广。”

冯友兰:人不但有觉解,而且知道觉解的意义

人对于理底知识,谓之概念。上所说,如用另一套话说之,我们可以说,对于事物底了解必依概念。凡依内涵最浅底概念底了解,即是最低程度底了解。如一人看见一座山而了解其是山,此是了解其是怎样一个东西,此是对于它有解。但如另一人看见一座山,而只了解其是一个物,此亦是了解其是怎样一个东西,亦是对之有解。此二人的了解,均依概念,一依山的概念,一依物的概念。但物的概念,比山的概念内涵较浅,故仅了解一山是物,比于了解一山是山者,其了解的程度较低。因此我们说:凡依内涵最浅底概念所有底了解,是最低程度底了解。

最低程度底了解,虽是最低程度底,但比之无解又是高底了。例如一个狗,看见一座山,它只感觉一如此如此,这般这般,不但不了解其是怎样一个东西,并且未必了解其是东西。又例如在空袭警报中,狗亦随人乱跑,但它不但不了解这是怎样一回事,而且未必有事的概念。狗是无了解底。其所有底经验,如亦可谓之经验,对于他只是一个混沌。

无概念底经验,西洋哲学家谓之纯粹经验。詹姆士说:有纯粹经验者,只取其经验的“票面价值”,只觉其是如此,不知其是什么。此种经验,如亦可谓之经验,对于有此经验者,只是一个混沌。混沌不是了解的对象。因为被了解者,即不是混沌。因此混沌是不能有意义底。康德说:“概念无知觉是空底,知觉无概念是盲底。”此话的后段,我们亦可以说。我们于上文即说明无概念底经验是盲底。所谓盲者,即混沌之义。

在同天境界中底人,自同于大全。大全是不可思议底,亦不可为了解的对象。在同天境界中底人所有底经验,普通谓之神秘经验,神秘经验有似于纯粹经验,道家常以此二者相混,但实大不相同。神秘经验是不可了解底,其不可了解是超过了解;纯粹经验是无了解底,其无了解是不及了解。

人生亦是一类底事,我们对于这一类底事,亦可以有了解,可以了解它是怎样一回事。我们对于它有了解,它即对于我们有意义,我们对于它底了解愈深愈多,它对于我们底意义,亦即愈丰富。

或又可问:有觉解诚是人生的最特出显著底性质,但人在宇宙间,对于宇宙,究竟有何重要?有许多人颇欲知,人在宇宙间有何重要。他们问: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实即是问:人在宇宙间,有何重要?

于此我们说:有觉解是人生的最特出显著底性质。因人生的有觉解,使人在宇宙间,得有特殊底地位。宇宙间有人无人,对于宇宙有很重大底干系。有人底宇宙,与无人底宇宙,是有重要底不同底。从此方面看,有觉解不仅是人生的最特出显著底性质,亦且是人生的最重要底性质。

从人的观点看,人若对于宇宙间底事物,了解愈多,则宇宙间底事物,对人即愈有意义。从宇宙的观点看,人之有觉解对于宇宙有很重大底干系,因为有人底宇宙,与无人底宇宙是有重要底不同底。

人不但有觉解,而且能了解其觉解是怎样一回事,并且于觉解时,能自觉其觉解。例如我们现在讲觉解,即是了解觉解是怎样一回事;于讲觉解时,我们亦自觉我们的觉解。龟山讲知,朱子讲知,亦是觉解其觉解。这是高一层底觉解。高一层底觉解,并不是一般人皆有底,所谓“百姓日用而不知”也。一般人觉解吃饭,觉解筑室,觉解打仗,但未必觉解其觉解。

若借用佛家的名辞,我们可以说,觉解是“明”,不觉解是“无明”。宇宙间若没有人,没有觉解,则整个底宇宙,是在不觉中,是在无明中。及其间有人,有觉解,宇宙间方有“始觉”。

或可问:人对于人生愈有觉解,则人生对于他,即愈有意义。佛家对于人生底觉解并不为少,何以佛家以为人生是无意义底?

于此,我们说,一事对于一人底意义,随此人对此事底了解不同而不同。人生对于佛家的人底意义,与对于我们底意义,固有不同,但不能说,人生对于他们是无意义底。普通以为,佛家以为人生是无意义底。此所说人生是无意义底,意思是说,佛家的人,以为人生中底事,是空虚幻灭底。照我们于上文所说意义的意义,此即是人生对于他们底意义。不过佛家亦并非谓人生中所可能有底一切事,皆是空虚幻灭底。他们只说,普通人所做底事,所求达到底目的,是空虚幻灭底。至于佛家的人所做底事,如参禅打坐等,所求达到底目的,如得佛果等,则并不是空虚幻灭底。照佛家的说法,此等事,此等目的,人必须于其是入时做之,求之。若其是畜牲,则无知,不知有此等目的,不知做此等事。若其是“天”,则无苦,不愿求此等目的,不愿做此等事。所以他们常说,“人身难得”。这亦是人生对于他们底意义。果有“天”与否,我们不敢说。但就人与禽兽说,有知无知,确是其间很大底分别。佛家注重人的有知,他们亦觉解人的觉解。在这些方面,佛家与我们相同。

“洒扫应对,可以尽性至命”,与禅家所说,“担水砍柴,无非妙道”,意思相同。对于普通人,洒扫应对,只是洒扫应对;担水砍柴,只是担水砍柴。但对于对于宇宙人生有很大了解底人,同一洒扫应对,同一担水砍柴,其意义即大不同了,此所谓“不离日用常行内,直到先天未画前”。

觉解是明,不觉解是无明,觉解是无明的破除。无明破除,不过是无明破除而已。并非于此外,另有所获得,另有所建立。佛家说,佛虽成佛,而“究竟无得”。孟子说:“予,天民之先觉者也。”程子释之云:“天民之先觉,譬之皆睡,他人未觉来,以我先觉,故摇摆其未觉者,亦使之觉。及其觉也,元无少欠。盖亦未尝有所增加也,通一般尔。”

“大师话人生”丛书

宣传语:大师经典,照亮人生/ 精选民国至今八位大师杰作,再现大师醍醐灌顶的人生真谛和处世哲学

《冯友兰:人生,觉解了吗》

冯友兰:人生,觉解了吗

ISBN 978-7-01-019044-0作者:冯友兰 著

定价:48.00元 出版日期:2018年6月 开本:32开 精装

★大师经典,照亮人生!再现大师醍醐灌顶的人生真谛和处世哲学!

★冯友兰是人生哲学的大家,是人性哲学和生活哲学的开创者,其观点就像黑暗中的火炬照亮了无数人的心灵,影响了当代许多重要的政治家和学者、商人的觉醒。

★精选民国至今八位大师杰作,他们均是现当代著名文化大师和学者,有关他们对人生事业的主张,为人与处世,读书与交友,艺术与爱好等方面,回归价值阅读。本书是冯友的人生哲学随笔精选,开启千万人的人生明灯之作。

★在迷茫、浮躁的当下,推出“大师话人生”的哲理经典系列图书,有利于读者认清自我,融入社会,提振精神,这些佳作是现代人一济安享心灵的良药。

内容简介:

《冯友兰:人生,觉解了吗》是冯友兰先生的一部精选随笔集,主题包括哲学与心性、哲学与人生、哲学与修身处世等几个方面。本书分为四辑,即人之心性、人生的意义、处世的方法、人生的觉解,分别阐述他对人生哲学的看法与见解,尤其是上升到觉解的高度,来理解人生,把握命运,指导现实生活。冯友兰先生在书中用贴近生活的道理和例子阐释人生的意义,揭示人生的真相,为读者开启了一道智慧之门,也点亮了一盏反省之灯。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南阳唐河县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早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多所高校任教,著作等身,哲学成就卓越,开创了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的新局面。其代表作有《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七卷),另著有“贞元六书”,即《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他对中国现当代学界乃至国外学界都有很深远的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