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六十多張清末珍貴影像 帶你走進百年前英國殖民下神祕的香港


1841年前,香港島一直隸屬廣州府新安縣管轄。在英國佔領香港前,香港基本上是一個荒島,島上的居民約3000人。1841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不平等的《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圖:1850年,香港街景。(來源:德蘭 運營、編輯:束文傑)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簽訂不平等的《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地區給英國。圖:香港,某處碼頭,照片大約拍攝於1860-1861年之間。

1860年代,香港,複製照片,這在當時屬於出口貿易。

香港,香港馬場的大看臺。M·米勒/攝,照片大約拍攝於1861-1864年之間。

1868年,香港,街頭閒聊。

1868年,香港,香港跑馬場。

1868年,香港,這時的九龍只是荒野中的農田小村落。

1868年,香港,英國人。

1869年10月31日,在香港港口的船舶。約翰·湯姆森/攝。

香港的紅燈區——太平山街。照片大約拍攝於1868-1870年之間。

1868年,香港,戴著頭巾的少女。

1868年,香港,街邊的一家商戶。約翰·湯姆森/攝。

1868年,香港,挽著髮髻的老婦。

1868年,香港,街邊休憩的人家。

1869年,香港,植物園內一群少年合影。

1869年,香港,擺花街,迎接愛丁堡公爵的訪問。約翰·湯姆森/攝。

1870年,香港,街頭江湖醫生。

1870年,香港,維多利亞城。

1870年,香港,畢打街北段。約翰·湯姆森/攝。

1870年代,香港,天后古廟。

1872年,香港,尚未開發的九龍尖沙咀,今天的尖沙咀地鐵站一帶。

香港,雲鹹街。埃米爾·魯斯費爾德/攝,大約拍攝於1871-1874年之間。左邊掛牌子英文意思是“香港攝影室”,其對面是日耳曼俱樂部。

1874年,香港,簸箕灣。

香港,學生。約翰·湯姆森/攝,大約拍攝於1872-1886年之間。

香港,一戶五口之家。約翰·湯姆森/攝,大約拍攝於1872-1886年之間。

香港,科克倫街。約翰·湯姆森/攝,大約拍攝於1872-1886年之間。

香港,灣仔市場。約翰·湯姆森/攝,大約拍攝於1872-1886年之間。

香港,市政廳。約翰·湯姆森/攝,大約拍攝於1872-1886年之間。

1880年,香港,拱北樓。原名為“莊士敦樓”,始建於1843年。該建築原為香港前兩任總督住所,先後還用作匯豐銀行飯堂及俄羅斯領事館。1890年,更名為“比更士菲樓”成為香港首座多層購物商場。1915年,法國巴黎外方傳教會購入該建築並拆遷重建成外方傳道會大樓。

1880年,香港,鳥瞰風光。

1880年代,香港,早期消防隊。

1885年,香港,海港。

1889年,香港,匯豐銀行大廈。1898年6月9日,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新界租約”,強行租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區,租期99年。

1890年代,香港,一位農夫在池塘裡放水牛沐浴。

1890年春節,香港,街頭上的孩童。

1890年,香港,中環大會堂街上挑著擔擔的小販。

1890年,香港,中環進行填海時的情景。圖中的堤岸,即今天干諾道中。

1895年,香港,跑馬場。

1895年,香港,皇后大道。

1895年,香港,畢打街附近的洋行。

1895年,香港,中環維多利亞港。

1898年,香港,九龍半島中英邊界附近的哨站緝私員及守衛。

1899年3月,香港,新界勘界委員會。

1899年3月,香港,新界勘界委員會——英方代表駱克及中方代表王存善在沙頭角海岸邊豎起第一塊界樁。

1899年8月4日,香港,新界屏山,港督卜力與新界紳耆會面,解釋管治新界的原則。港督卜力向紳耆發表演說,輔政司駱克站於港督左側,面向鏡頭者為通譯。

1900年,香港,中環。

1900年代,香港,大潭篤水壩。

1900年,香港,婦人。

1900年代,香港,華人苦力。

1900年代,香港,從溫德姆酒店城景房看到的建築風光。

1900年7月,香港,李鴻章訪問,與港督Henry Blake在九龍至廣州的火車開通典禮上合影留念。

1901年左右,香港,童工挑夫。

1901年,香港,歌女。

1902年新年,香港,當天的皇后大道。

清末,香港,街邊小吃攤點。

1908年左右,香港,麻將館裡的大殺三方。

清末,香港,街上的黃包車。

1909年,香港,皇后大道。

1910年,香港,皇后大道。

1910年代,香港,這時的警察由印度人和香港本地華人組成,冠英女皇的名。

1910年代,香港,永樂街。

1910年,香港,維多利亞港。

1911年,辛亥革命期間的香港街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