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8 裁员,押金,提价,广告……ofo开始疯狂自救之路!

裁员,押金,提价,广告……ofo开始疯狂自救之路!

在AT两家独大的中国,ofo能撑到现在,几乎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所有人都想知道,戴威到底能撑多久,他的独立发展想法是否真的只是一厢情愿?

过去的一周,对于ofo来说真是风波不断。关于裁员和离职的负面报道已经是满城风雨,各种唱空ofo的文章也是汹涌来袭,在风云变幻的互联网潮流中,小黄车难道真的快要黄了吗?昔日与摩拜在共享单车平分天下的独角兽ofo似乎已经走到穷途末路,接受市场的洗牌。而如今前进遇阻,后有追兵,分身乏术的ofo该如何找到突破口?

“如果你们不想战斗到底,现在就可以离开。但ofo未来依旧会保持独立运营。ofo的五位创始人将各自拥有公司九人董事会中的一席。”戴威在一次内部会议中表达了独立发展的决心,这意味着,缺钱的ofo目前急需全面推动商业化进程自救。

但是,居高不下的运营、维修成本,前有狼后有虎的激烈竞争,让原本看似畅通的共享单车商业模式,陷入了前所唯有的盈利困难。最近频频被媒体曝出资金链紧张、挪用用户押金、大规模裁员、高管层剧烈变动等负面消息的ofo,目前正面临着

生死考验

摩拜单车和哈罗单车的处境似乎要好得多。前者被即将上市的美团全资收购,资金链充沛。后者隶属于蚂蚁金服旗下,估值已经飙涨至23亿美元左右,并在二三线城市取得了绝对的优势,目前正处于高速增长之中。

裁员,押金,提价,广告……ofo开始疯狂自救之路!

疯狂扩张后,是疯狂自救

ofo的投资人朱啸虎曾经算过一笔账,三年后,共享单车每天至少1~2亿次的骑行,按照一块钱一单来算,一年就是300~400亿的流水。这似乎是一个稳赚不赔的商业模式。但是过于激烈的市场竞争,让这个行业出现了资本驱动、劣币驱逐良币、盲目投放的现象。

共享单车刚盛行之初,各种共享单车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个公共场合,多家单车企业大量铺车,更是为了抢占市场,纷纷推出"免押金"、"免费"等手段,在资本助推之下,仅靠租金盈利已不现实。资本的收紧,高额的管理、运维成本,单车免费骑的"持久战",加上海外盲目扩张,估值过高,最终这一切都导致小黄车发生资金困境。

首先是从五月份开始的裁员,大幅缩减人力成本。据报道,在员工总数上,ofo仍处于下滑的趋势。一位ofo员工反映,据他观察,最多的一周,内部架构上的总员工数应该缩减了10%之多。

其次

是取消大部分城市免押金政策,从今年5月底开始,ofo相继取消了武汉、石家庄、福州、长沙等20座城市的信用免押金,仅剩下上海、广州、深圳、厦门、杭州5座城市。近日,上述5座城市的信用免押金政策也被取消。ofo期望用新增的押金缓解运营资金流(共享单车领域挪用押金现象在此就不再赘述)。值得关注的是,在相同时间,摩拜宣布推出百城大规模免押金活动,再加上hello单车的芝麻信用免押金,ofo取消免押显然与行业大势背道而驰。

再次是提高骑行价格。为了加快商业化变现,ofo在部分城市区域调整了车费收费标准,采用起步价+分钟+里程的计费标准,以武汉为例,ofo在武汉地区的行程收费标准为起步价0.5元,时长费0.5元/分钟,里程费0.5元/公里。此外,1小时内最高收费2元,未满2元则按照起步价+时长费+里程计算。使用时长超过4小时,全部收费10元。以此计算,用户仅骑行3分钟,就要收费2元(起步价0.5元+0.5X3分钟=2元)。在摩拜、hello单车普遍推行月卡、季卡等优惠活动的今天,ofo提高收费标准,可能面临竞争上的劣势。

同时为了提高收入,ofo做了许多尝试,其中一种就是

车身广告。在网上流传的合作方案中,ofo把后轮三角板、车筐、车把三角区、车座套等几乎可用来展示的区域全部卖了出去。网上流传的一份ofo广告刊例显示,ofo车身广告最低价位是160 元/辆/月,最高的品牌定制车是2000元/辆/月。App的广告则以开屏广告、弹窗及骑行结束页为主。车身广告在传统媒体中是普遍运用的模式,考虑到ofo共享单车基数庞大,如果能够将车身广告这条路走下去的话,对于弥补现金流也不失为一招好棋,这一方式也被很多市场观察人士认可。

裁员,押金,提价,广告……ofo开始疯狂自救之路!

错过了滴滴和摩拜

对于ofo来说,目前的独立发展之路,只能说是实在没有办法的权宜之计。

ofo本来早就可以结束战争,并成为新的超级独角兽——只要和摩拜合并,但机会已经被错过了。

去年10月ofo和摩拜曾经密集的谈过很多次合并,但因为巨头之间的利益纠缠,始终没有谈拢。

滴滴曾经牵线ofo和摩拜的合并,但给出的方案让ofo不满意——程维出任新的董事长,王晓峰出任CEO,而年轻的ofo团队将出局。对于这样的方案,摩拜、腾讯等方面均无异议,但戴威反应激烈,在谈判过程中多次强调方案不公平。

到后来,ofo和阿里的频繁接触让着合并的希望越走越远。阿里不希望看到合并,所以出资1.2亿美元洗掉了一手推动合并的朱啸虎的股份,今年二月份,ofo又通过股权与债券并行的方式获得了阿里领投的8.66亿美元,让阿里得以进入ofo董事会,合并的希望变得渺茫。

直到今年4月,摩拜被美团收购,ofo彻底断绝了和摩拜合并的可能。

错过了合并,ofo本来同样可以像摩拜一样被巨头收购。但彼时的滴滴过于强势,意图争取ofo实际控制权,戴威感觉被架空,于是连夜将滴滴派驻的几名高管劝退,两家公司正式交恶,于是戴威拒绝了滴滴收购的邀约,坚称要独立发展。

知情人士称,滴滴和蚂蚁金服都认为,ofo的要价太贵了,所以不管是滴滴还是蚂蚁金服,此时都停下了主动出击收购的脚步。

他们似乎认为,此时的戴威是在死撑,而越往后拖,形势将对ofo越来越不利,七八月份的风吹日晒一过,ofo的折损率将进一步提升,资产将越来越不值钱。一旦撑不下去,资金链彻底断裂的时候,ofo将成为摆在案板上 任人宰割的肉。

在AT两家独大的中国,ofo能撑到现在,几乎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所有人都想知道,戴威到底能撑多久,他的独立发展想法是否真的只是一厢情愿?

不管怎样,留给ofo自救的时间不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