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最酷的求職,花10美元給大公司創始人投份廣告

最酷的求職,花10美元給大公司創始人投份廣告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求職有一套通用的程序。

一般都是公司人力資源部門發佈招聘崗位後,求職者投簡歷,合格後進入面試筆試等流程。

但偏偏有人不走尋常路,藉助Facebook的廣告系統,定製了一份專門給心儀公司CEO的求職廣告,精準地投放給CEO。

結果只花了10.62美元,就成功獲得了一個工作崗位。

這個小夥子之前在一家創業公司工作,創業失敗後他開始重新找工作。

他的目標是Reddit ,他覺得如果在 Reddit 工作的話,一定能和他們一起做出一些很酷的事。

可能因為創業者的獨特思維,相比於等待機會和伯樂的慧眼識珠,他覺得不如主動出擊,想辦法吸引到公司老總的注意。

這個小夥子自己有一個技術博客,分享了各種技術文章。

如果Reddit 的創始人和總經理史蒂夫霍夫曼能看到這些文章,就有可能感興趣並注意到他。

但怎麼讓史蒂夫看到這些文章呢?

這個小夥子第一個想法是發一封電子郵件,但這個太平常了,不一定能引起對方注意。

史蒂夫是一個技術宅,小夥子的文章如果能出現在“黑客新聞”的頭條,應該能引起史蒂夫的關注。

“黑客新聞”是一個由 Reddit 的早期版本構建的,由 Y-Combinator運行的有趣的網絡社區。

但是這並不容易,小夥子並不覺得自己的文章可以優秀到吸引社區中的大部分人並且被置頂。

這時他想起一個經營一家初創公司的朋友的交易妙招。

這個朋友通過使用一種非常有趣的手段來增加他達成交易的概率。

他的策略是運用 Facebook 廣告把產品推送給特定的人。

這樣在他和這些人聊天之前,別人就已經知道了他的名字和他要銷售的產品,從而極大地提升了交易概率。

這位小夥子也決定借鑑這個辦法,他準備用 Facebook 廣告精準地把自己的文章投放給 Reddit 的創始人史蒂夫。

他先是寫了一篇文章,標題是“Steve: Reddit needs recommendations”(史蒂夫: Reddit 需要的建議)。

然後查到史蒂夫的個人資料,知道了他的地址和興趣愛好等。

再將這些信息提供給 Facebook 平臺,以便縮小廣告投放的目標範圍,然後投放了廣告。

結果一共有 197 個人看到這條廣告,有4 個人點開,這四個人中有一個正是 Reddit 的創始人史蒂夫霍夫曼。

史蒂夫霍夫曼看到這條投放的廣告,並且點開了鏈接,閱讀了這個小夥子的文章。

他非常欣賞這個小夥子的觀點,讓公司的人力資源部門聯繫他給他提供了一個工作崗位。

這個小夥子為這項計劃一共花費了廣告費 10.62 美元。

不走尋常路背後是超凡的創意和執行能力,這個小夥子獲得這份工作理所應當。

類似的例子國內以前也發生過,只不過當事人並不是抱著求職的目標去的。

2012年,當時還是南京大學學生的劉靖康,偶然看到網上記者用電話採訪周鴻禕。

興趣使然,劉靖康把一串按鍵音錄下來,利用一款聲音軟件把頻率顯示出來,成功破譯了周鴻禕的手機號碼,並出於好奇心打電話試了一下。

事後,周鴻禕發微博承認自己手機號被破譯,並稱贊這位同學確實能幹。

這件事還引發創新工場CEO李開復的關注,並拋出橄欖枝,希望劉靖康加入創新工場。

周鴻禕也不落後,發微博和李開復“搶人”:

“我今天收到數百條短信和電話,這位同學還是來360實習吧,你要是猜出開復的號碼就去‘創新工場’。“

每個人都會在網絡上留下痕跡,隨著大數據等各種網絡技術的發展,人們的信息和隱私幾乎無所遁形。

這固然帶來許多對隱私洩露的擔憂,但也給許多喜歡鑽研和思考的人新的連接機會。

比如有位被稱為“FBI找人專家”的諸葛思遠,非常擅長利用網上公開信息找到想要找的人。

最開始諸葛思遠並未意識到自己這個能力的非凡之處,但這種“想找誰就能找到誰”的人脈獲取才能很快讓她獲益非淺,成為“在行”上最受歡迎的專家。

諸葛思遠因此被新華社、中國日報、第一財經週刊報道,還被馬化騰親自在新書《分享經濟》中推薦,馬化騰還特地幫諸葛思遠算了一筆賬:

“截至2016年2月29日,“在行”成功約見最多的是諸葛思遠,她已經以499/次的價格共進行了645次一對一線下面談,收入已超過30萬元。”

當下是一個信息爆炸與技術迅速發展並存的時代。

對那些願意用創意、技術、和實踐不斷摸索嘗試的人來說,有無數的金礦和機會正在前方等待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