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唐太宗李世民为何会把新朝王莽与东吴末帝孙皓归为一类人?

爱老歌的人


唐太宗李世民写过一篇文章《金镜》,其中有段话将王莽和孙皓归为一类:“王莽伪行仁义之道,有始无终;孙皓权施恩惠之风,有初无末。二子犹船之泛巨浪,毁在不遥,若驽马之奔千里,困其将至。”

(李世民其实文章也写的不错)

王莽未篡位时曾经被大众看做是品德高洁的贤人。王莽的儿子杀了自己的奴仆。在汉代,奴婢被视为财产,虽然法律也规定不得故意杀害奴婢(非故意或惩罚奴婢过当致死只罚钱),但主人杀奴婢也不是特别严重的罪行,更不会偿命。王莽逼儿子自杀偿命,以比法律更高的要求约束自己家人,贤名传于四方。

但王莽篡汉建立新朝后,施政混乱,最后弄得天下大乱,自然也就失去了道德光环,被视为虚伪暴虐之人。

孙皓是东吴最后一位皇帝。孙皓继位初期,有贤明的名声。做过开仓振贫、减省宫女、放生宫内多余的珍禽异兽等被当时人视作贤德的事情。后来亡国之君,自然也就没什么好名声了,被视为残暴之主。

其实两者并列,也是李世民写文章在凑论据了,和今天学生写议论文凑论据没啥差别。不过李世民的《金镜》这篇文章还是写的很好,放现在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议论文模板。有兴趣的可以找来看看,网上很好找。


仁勇校尉


因为这两个人有共同的特点:便是刚开始施行好事,但是半途而废!

孙皓(东吴孙权的孙子):当上皇帝后,大赦天下,被老百姓成为明主。但他最后骄傲自满,开始粗暴骄横,荒淫无道:

他竟把大臣王蕃的脑袋当球踢

这货恩将仇报,他当初当皇帝都是被两个人推上去的。其中一个叫张布,他最倒霉死之后,女儿就被这个孙皓抢走当美人。为了让自己的母亲当上皇太后把正统的朱太后便为景皇后,但孙皓又想讨好景皇后,但是最后逼死了她。当时景皇后才三十岁是个气质出尘的美人,人称跟吕雉的女儿鲁元公主一样出尘女子。

王莽:这个人超级伪君子,自己为了篡夺皇位竟然要举行禅让仪式!

李世民:“王莽伪行仁义之道,有始无终;孙皓权施恩惠之风,有初无末。二子犹船之泛巨浪,毁在不遥,若驽马之奔千里,困其将至。”意思是:

王莽装出施行仁义之事的样子,有开始的行动但没有贯彻始终。孙皓权且对百姓体恤施恩,也是有一开始的行动但没有贯彻始终。这俩人就好像船只穿过了巨浪,在离终点不远处沉毁。像劣马跑了千里,在快到的时候困累。


红楼梦中客


唐太宗李世民把王莽和孙皓归为一类人,主要是从道德方面去衡量的。王莽和孙皓最大的共同点就是两个人都是很善于打道德牌的戏精。

王莽是一个隐藏很深,入戏很深的野心家和阴谋家,为了登上皇帝大位,他把自己包装得严严实实、丝丝入扣,他的道德牌、形象牌玩得异常娴熟,他几乎蒙骗了全体国民的眼睛。当他登上皇帝大位之后,他就再也无所顾忌,立马脱去了所有伪装,暴露出其狰狞面目;立马用冷恶毒辣残替代了温良恭俭让。道德的表演落幕之后,一旦荣登大位,一旦掌握了刀把子,一旦掌握了绝对权力,就开始释放绝对意志,就再也无人能够控制他,只得由他任性胡为、恣意妄为,任由他开历史的倒车,直至毁灭方休。

再说孙皓,他在没有成为皇帝之前,其表现相当优异,人人夸奖个个敬服,道德牌、形象牌异常娴熟,因此,被大臣舍命保举,荣登大位。即位之初,还下令抚恤人民,又减省宫女、开仓振贫和放生宫内多余的珍禽异兽,一时被天下臣民称赞为明主。但当他皇位巩固之后,就立马变得暴虐残忍,粗暴骄盈、纵情酒色,结果民心丧尽。更无语的是,他也把拥立自己的功臣杀掉,可谓以怨报德,后来又大操大办迁都至武昌,大兴土木,横征暴敛,把吴国拖到了亡国之境地,自己也成为亡国之君。

在中国历史上,通过道德的演技登上皇位,之后露出狰狞的面目,祸国殃民的帝王继王莽之后,最典型的要数吴国的孙皓。所以李世民把他们归为一类人。


雁楠吃瓜客


孙皓,是中国古代三国时代东吴的第四代君主,他是被孙权废去皇太子地位的第三子孙和的长子,也就是孙权的孙子,也是东吴最后一位皇帝。王莽就不说了,外戚夺权大家都知道。二人刚开始还是都很勤政的,都想做一番事业的,包括王莽改制,孙皓明政,但是结果都很尴尬,不知道是受打击了还是对生活失去了信息,后来又都声色犬马,任人唯亲,臣民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糖麦


“王莽伪行仁义之道,有始无终;孙皓权施恩惠之风,有初无末。二子犹船之泛巨浪,毁在不遥,若驽马之奔千里,困其将至。”

典之所出,譬如白居易论周公、王莽,皮日休论杨广一般,盖棺方能定论,故朝忠而暮奸者,王莽是也;前贤而后愚者,孙皓是也。

中唐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唐后期诗人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其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