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只有他敢在特朗普眼皮底下抢美国的钱

过去一年,人民币的持续升值,让很多出口型企业颇为受伤,股价连续低迷。

但物极必反,自二季度以来,美元指数暴涨,那些曾经噩运连连的出口企业似乎一下子又到了春暖花开时节。

只有他敢在特朗普眼皮底下抢美国的钱

美元-人民币汇率走势图

这里面又怎么少得了我国的汽车玻璃大王——福耀玻璃呢?

2017年,福耀营收187.2亿元,同比增长 12.60%;利润31.5亿元,同比零增长。

今年一季度营收在增长13.11%的情况下,归属利润甚至进一步负增长了18.8%!

真是没眼看。

只有他敢在特朗普眼皮底下抢美国的钱

实际上,去年由于人民币升值,造成福耀汇兑损失3.87亿元,若扣除此因素,同期利润将同比增长 17.52%。

更早之前的2016年就是个例子,当年人民币贬值,让福耀获得了额外的4.59亿元汇兑收益。

近期股市冷风凛冽,让投资者们操碎了心,而福耀的股价自4月份以来暖意融融,明显跟大市不同步。

他真的要焕发第二春了么?

1

说起福耀,A股的老股民们应该是不陌生的。

自1987年成立以来,福耀经过30年的筚路蓝缕,从一个乡镇企业成长为我国最强大的汽车零部件公司之一,可以说,福耀的奋斗史就是一部我国改革开发的发展史。

截至今天,福耀已经垄断了我国汽车玻璃行业70%的份额,规模优势明显,地位稳固。

你或许会有疑惑,既然如此,成长的机会还有吗?

君临认为,福耀的成长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份额垄断之后的利润增长。

老股民们或许还记得,格力电器在上市的前10年,1996-2006年,股价几乎没有增长;而在此后的10年,股价上涨了100倍。

为何会有如此巨大的反差?

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家电行业是一个低门槛的竞争性行业,早期虽然行业成长快,但是价格战也厉害啊,导致从业者们增收不增利,只是虚胖。

近十几年来,行业见顶,巨头垄断,貌似没什么机会了,实际上呢,价格战结束,垄断者们掌握了定价权,利润的奔跑才刚刚开始。

并且这种利润增长的确定性很强,可谓是稳稳的幸福。

福耀过去的几十年,能够从一个小乡镇企业逐渐做大,不断抢夺跨国公司的市场份额,最大的利器是什么?

毫无疑问是价格,是低成本的竞争战略。

但如今,早已今非昔比,当福耀掌控的本土市场份额超过了50%之后,相比起下游分散的整车厂,谁的议价能力更强?

不言而喻。

尤其是强大规模优势带来的成本下降空间,仍然会不断释放。

在汽车玻璃的成本结构中,原材料成本占比高达65%;而在原材料成本结构中,浮法玻璃的成本又高达52%。

也就是说,浮法玻璃是汽车玻璃成本的大头,占总成本的比例约为34%。

只有他敢在特朗普眼皮底下抢美国的钱

福耀玻璃成本结构

只有他敢在特朗普眼皮底下抢美国的钱

福耀玻璃原材料成本结构

很自然的,实力强大起来的福耀管理层,将目标瞄准了浮法玻璃。

近年来,福耀已在福建、内蒙古及重庆建成三个专用汽车级浮法玻璃生产基地,并在2017年规划新增一个辽宁本溪基地。

截至2016年底,福耀玻璃原片自给率已经超过了90%。

这些举措,在以前是很难实施的,但拥有了规模优势之后,就能通过上下游一体化,不断压缩成本。

另外,我国的汽车市场,仍然是一个增量市场。

虽然增速已经比不上以前,年销量也高达3000万辆水平了,几乎已占全球三分之一。

但别忘了,截至2017年,我国每千人汽车拥有量仅为140辆。

这个数字和发达国家们放到一起来看,美国、日本和德国分别为797辆、591辆和572辆,差距真的不是一点点。

只有他敢在特朗普眼皮底下抢美国的钱

2

第二点,福耀海外战略的落地。

犹记得两年前,福耀创始人曹德旺说国内税太高了,要去美国建厂。

一石激起千重浪。

媒体们纷纷喊,别让曹德旺跑了。

只有他敢在特朗普眼皮底下抢美国的钱

但谁知,曹德旺并没有跑,他只是去开拓美国市场罢了。

玻璃易碎品的特殊性,运输成本的限制,和整车厂需要即时供货的需求,这些因素使得玻璃工业存在一个有效半径。

一般而言,这个半径在500公里左右。

太远了,就成本和效率而言,都将极不划算。

所以,福耀去美国建厂,并不是将满足于中国市场的产能转移到美国去,只不过是建立一个攻打美国市场的滩头阵地罢了。

如此简单的道理,媒体界纷纷扰扰了半年,也是好笑。

那么,作为投资者,我们关心的是,福耀出海攻伐,胜算如何?

几十年来,汽车玻璃行业早已形成了寡头垄断的格局。2016年,旭硝子、板硝子、福耀玻璃、圣戈班、信义玻璃五家巨头占据了全球汽车玻璃86%的市场份额。

只有他敢在特朗普眼皮底下抢美国的钱

2016年全球汽车玻璃市场格局

在这块全球争霸的版图上,旭硝子和板硝子两家日本企业背靠强大的日系汽车产业链,占据上风。

而法国圣戈班,虽然立足欧洲市场,却正感受到中国对手们的强大竞争压力。

只有他敢在特朗普眼皮底下抢美国的钱

全球汽车玻璃五大巨头概况

这样的竞争格局,几乎就是十几年前通信设备行业的翻版。

那时候,爱立信、阿尔卡特朗讯、诺基亚,三家欧美设备商在华为、中兴两个中国土狼的攻势下节节败退。

如今,华为已超越爱立信,跃居行业老大,仍然积极的向更广阔的无人区挺进。从手机、云计算,到无人驾驶汽车,无不展示着华为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

福耀的劲头其实并不输于当年的华为。

2016年的汽车玻璃行业格局里,日本旭硝子营收最高,已经突破了200亿元,板硝子排第二,营收162亿元。

福耀的数字是161亿元,无限接近并超车中,很明显,以两者的增长速度而言,福耀在2017年已经可以坐上老二的位子。

圣戈班排第四,126亿元,这个规模其实很尴尬,未来估计将越发难熬。

信义玻璃最小,营收只有62亿元,其地位和通信设备界的中兴类似。

如果说信义是中兴,那么福耀的华为式野蛮增长更令业界印象深刻,2012年福耀的营收只有旭硝子的60%,而2016年这个比例已经超过了75%

如果一切正常,预计2021年福耀的营收便可超越旭硝子,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玻璃厂家。

只有他敢在特朗普眼皮底下抢美国的钱

2012年-2016年,主要玩家汽车玻璃收入对比

3

如果说,日系车厂的份额福耀还一时难以靠近,但是美系、欧系汽车厂的订单,几乎已经到了福耀的嘴边。

圣戈班已经阻挡不了,日系双雄也难以阻挡。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专注的竞争战略。

五大玻璃巨头中,老大旭硝子业务早已多元化,相当大部分的营收来自平板玻璃、电子产品、陶瓷制品,来自汽车玻璃业务的仅有26%。

板硝子也有40%的营收来自建筑玻璃,圣戈班就更不用说了,汽车玻璃业务仅占总营收的5%,早已边缘化。

另一个中国同行信义玻璃,也将相当大的精力投入到了建筑玻璃、光伏玻璃的热潮中,和福耀分道扬镳。

只有他敢在特朗普眼皮底下抢美国的钱

你们都玩多元化去吧,只有我专心致志,专注在汽车玻璃的世界里一往无前。

战略对了,成功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以研发为例子,福耀的研发营收占比是4%左右,2016年约为6.5亿元。

这个数字看起来不算高,但他的两个对手更低,旭硝子和板硝子的研发营收占比均不到1.5%。

更高的研发营收占比,更专注在汽车玻璃业务上,结果很明显,福耀的技术水平快速赶上了曾经高不可攀的行业领头羊。

比如说,在一些高档车上,渐渐兴起多功能的玻璃,像加热玻璃、镀膜玻璃、太阳能玻璃等等,而这些技术,福耀都已站在业界前列。

看下面两张图,左边是普通玻璃,右边应用了福耀的憎水玻璃,是否体验大为不同呢?

只有他敢在特朗普眼皮底下抢美国的钱

福耀憎水玻璃和普通玻璃效果对比

这种科技的力量,正在悄然改变整个行业的竞争力对比。

4

还有更重要的,是技术对生产流程的改变。

福耀内部数据显示,其两万名职工共拥有500多台机器人,其中进口机器人占400来台,自制机器人100来台。这一比例已远超美国,达到日本水平。

2008年的时候,福耀通过建设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生产线,逐渐形成了快速的新车型配套能力和独有的多批次、小批量的柔性化生产工艺。

你知道,我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是全世界最激烈的,新车型更新换代速度极快,因此柔性化生产能力极为重要。

而外资对手们仍沿袭传统的大批量生产模式,快速反应能力自然不如福耀。

再加上福耀数年高强度研发带来的切材率和成品率,已经高出竞争对手1-2个百分点,令整体生产效率高出了25%左右。

多种因素的叠加作用下,福耀的毛利率竟比旭硝子等巨头高出10%-25%,营业利润率高出15%左右。

如此大的优势下,简直就是躺赢嘛。

美国市场是全球第二大汽车玻璃市场,自从2016年PPG出售汽车玻璃业务,黯然退出之后,这块巨大的市场便成了无主之地。

而正是在2016年,福耀做出了大规模美国建厂的决定,代顿、芒山两座工厂先后竣工投产。

2017年,福耀收获550万套的新增汽车玻璃产能,占美国市场汽车玻璃总产能的25%,当年的福耀玻璃海外营收增速高达17%。

显然,北美市场正成为福耀最大的成长动能之一,未来两三年,其市场份额占比仍将持续攀升。

国内躺着数钱,国外趁火打劫,再加上短期内的美元指数反转,三重利好下,白马正在归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