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海洋那么大,为什么目前没听说有智慧生物?

游戏与影音


因为大脑是一个耗能非常高的器官,如果没有充足的能量来源,就不可能进化出具有高度智慧的生物。

1,海洋中蕴含的能量其实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少。

有人会觉得,海洋那么大,肯定是物产丰富,里面的生物根本就不用担心食物的来源。但是实际上相比陆地,海洋的初级生产力是非常低的,所以说即便是生物链顶端的生物也没有什么富裕的能量。

下面这张图就是初级生产力的分布图,我们可以看到,越是远离陆地,初级生产力越是低,这其中一方面是因为海洋上经常下雨、乌云密布导致光照不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海洋太深了、离土地太远了,所以生物没有办法补充充足的矿物质。

所以说,一大票的海洋生物都是半饱不饱的,像人类大脑这种只占体重2%,但是耗能却占到惊人的20%的器官,对于这些吃不饱的生物而言,根本就是毫无用处的,他们不会往这个方向上进化。

2,海洋中没有办法生火。

水中没有办法生火——这个看起来非常显而易见的事情确实是阻碍海洋中高等智慧生物出现的又一个重要的原因。

就算海洋中的生物可以获得充分的食物来源,生肉、生菜的消化要耗费大量的能量,而煮熟的食物可以让生物更加高效地获得食物中的能量、减少消化所需要的时间。比如说,现在的大猩猩要花费4-7个小时来进食,而人类如果非常高效地吃食物的话,可能一天只要花费一个小时不到。

由于进食时间的减少,人类从中获得了不少好处,包括可以去寻找更多的食物、可以用来进行社交、促进族群的强大,另外由于煮熟的食物更好咀嚼,所以人类的咀嚼肌缩小、给颅骨的扩大提供了空间——人类大脑的容量越来越大。

而相反,水中的生物很难获得这种优势。所以说他们就没有办法继续让自己的智力进化了。

3,海洋中没有办法使用工具。

水中没有办法保存金属、水带来的巨大阻力不适合工具的使用等等,都让海洋中的生物无法使用工具,而且事实上,更加准确的说,不是海洋中没有办法使用工具,而是海洋中根本就没有工具。比如说人类有个石器时代,古人类可以制作石器来增加自己的捕食和劳动效率,而对于大部分海洋生物而言,海底距离自己可能有好几公里那么远,到哪儿去找石头?

所以总的来说,即便像海豚、虎鲸这些生物已经有了相当的智慧,但是受制于上述的几个原因,他们的大脑很难再进一步进化,所以没有办法成为高等智慧生物。


航小北的日常科普


其实我们可以反问一下自己啊:什么算智慧生物?非得会用智能手机才算智慧生物嘛?


实际上就智慧这个词,我们还真没有能够特别准确的进行描述:是能够思考算作智慧,还是能够通过语言沟通算作智慧?还是产生了自己的思想算作智慧?还是会使用工具算作智慧?我们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但是一些生物它表现出的可以被称之为带有智慧色彩的行为,其实上并不罕见。在海洋生物里也有很多。


就比如说以前马克思说过一句话,使用工具是人和动物最本质的区别。如果老马活到今天,以他对知识的学习和接受能力来说,他一定会自己推翻这句话的。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我们首先发现了黑猩猩会使用工具。然后这种案例就越来越多。


图:马克思他老人家认为,使用工具是智慧的最高体现方式,然而……


很多人会觉得黑猩猩会使用工具不足为奇:它本身就很聪明,而且也有手,手指也很灵活。海洋生物很多连手都没有,怎么使用工具呢?西澳大利亚的海豚就向我们表现了它是怎么不用手来使用工具的:这个地方的海豚特别喜欢用长长的嘴在海底的沙石里面翻动食物。但是这些沙石很容易把他的嘴给划破。然后这些海豚就发现了,可以把海绵缠在嘴上,这样就相当于我们人类带了橡胶的劳保手套一样,这是一种典型的使用工具的行为,我们能说这种行为的背后没有智慧的因素吗?



甚至一些鱼类也表现出了智慧的色彩。我们网上有鸡汤说,鱼的记忆只有七秒,记忆力都这么差,那看来你的脑子是真不够使。可是一种我们中国人的餐桌上经常能见到的鱼,就表现出来智慧的行为。在澳大利亚的大堡礁。鳃棘鲈——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东星斑为了捕食小的鱼类,居然学会了和当地的章鱼合作围捕。



在珊瑚礁生活的很多鱼类,为了逃避东星斑和章鱼的追捕,会钻到珊瑚下面的孔洞里。东星斑体型很大,没法钻到洞里去追捕它们。于是东星斑就不断的变换自己身上的颜色,并且通过倒立等行为,向旁边的章鱼传达信号。这里的章鱼居然真的能够心领神会,然后章鱼钻到珊瑚下面的孔洞里,东星斑在门口守着,章鱼把小鱼赶出来之后,东星斑就一口吞下。有的时候章鱼会先到珊瑚礁下的孔洞里埋伏,东星斑把小鱼赶到里边,然后章鱼在孔洞里大快朵颐。我们可以看到这种跨种族的合作,有明显的计划,有明显的双方的沟通,这难道这不是智慧的行为吗?


所以说,一种被我们当成海鲜的鱼类,身上都能有这种智慧的行为,我们真的有把握说,海洋里就没有智慧生物吗?或者我们真的就能说,除了我们人类之外,其他的生物就没有智慧吗?


一个男人在流浪


这得从生物进化史说起了。地球生命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持续约38亿年之久,是一个漫长进化过程。


早期生命就是出现在海洋。为单细胞生命。随后出现多细胞生命。

按照生命进化高等级划分,物种从海洋,到陆地,到天空进化,理论上来说,脱离水向陆地进军的物种,说明是比海洋物种更高一级的物种,进化更全面。而陆地向天空进军,也是更高一级的进化。

但也不能这么笼统的说,海洋也有海洋的划分层次,陆地也有陆地,都有划分。

像植物界,早期为苔藓植物、蕨类植物,最终发展出庞大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群落,成为今天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景观。是一级比一级更高层面的进化。

动物更是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进化画卷,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先后登陆,两栖、爬行、哺乳、鸟类动物相继进化出现。在各类动物中不同物种此起彼伏。


通过这些可以看出,按照划分层次,海洋物种为进化底层物种,从地球诞生一直没有脱离水体,而不想其它生命随着进化脱离原始生存态,所以海洋没有进化出高等物种也是情理之中。


壹点科谱


反过来考虑人为什么可以发展出远远超过其他物种的智慧。

第一,需要有复杂的环境,足够复杂以让物种无法仅仅通过本能生存,需要学习其他物种的猎食能力,比如学熊抓鱼,需要利用周边的资源增加自身的捕食能力,比如捡起木棍。

第二,为什么人类最初可以学习,可以利用资源,而其他物种没有或者很少呢,早期猿人的从树上被迫转移到地上时,带来了半直立的技能,一双可以握紧工具并灵活控制的手,以及观察周边的习惯。

第三,为什么有些物种,比如大象,有一个可以经过控制的鼻子,但是没有发展出足够的技能呢,先天条件劣势的物种更容易发展出弥补自身劣势的智能。同体型或同个环境的动物中,人类是处于劣势的,只能通过协作和工具才能生存。

第四,为什么人类的智能可以延续发展,从无意识的捡起木棍一直发展到宇宙飞船?需要有传承的方法,这种传承不能是直系传承,必须是代际传承,也就是说你不能只学会你父母的能力,还能学会上一辈其他人最高的能力。人类从猿人开始一直是群居动物,而且有明确的分工,这方面有先天的优势。

反过来,海洋为什么没有发展出智能?

第一,海洋环境相对简单,变化也非常缓慢,大部分物种都有一套在所处环境下相对简单的获取食物的能力,不利于物种的快速进化。

第二,海洋环境下,除了章鱼等全体动物外,鱼类本身的结构决定了觅食方式的简单性,不具备使用工具的生体条件。章鱼应该是具备能力的,为什么没有发展出来,下面说。

第三,同体型的海洋生物中,章鱼类物种是处于强势的物种。比如大王章鱼完全可以和比它大很多的鲸鱼肉搏,而且有一套很好用的逃生技能。这就决定了,同个环境中,没它大的打不过它,比它大的还可以逃,生存没有太大问题。

第四,海洋中虽然有群居的物种,但是由于生活环境单一,难以形成分工和技能传承。

不管怎么说,章鱼从自身条件看是最具备发展智能的潜力的,如果有一天海洋环境变得异常复杂苛刻,章鱼说不定可能形成群居和分工,发展出智能,出现第一只用触手捡起石头砸贝壳并且教给了所有小章鱼的启蒙者。


我家有只考拉熊


地球上存在过的生物成千上万。但只有人类形成了文明,为什么?所有的动物都适应了春夏秋冬而人类却需要添衣减衣来适应为什么? 如果进化论是对的,那他永远都在进行,为什么我们现在看不到半人半猿的半成品?难道进化突然停止了? 我的观点是,人类不是地球的土著。就像是普罗米修斯里那样。



最开始的生物单细胞就是海洋里,不过进化后爬了上来,,在进化分类,在进化便有了人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正是应为人类不够强大,所以使用了工具,有了一便有了二三四。



如果人类像恐龙的体型,尖锐的爪子,在食物链的顶端,那么人类变就不会进化,现在人类之所以站在食物链的顶端,那是应为外物,如果把人放在野外不给于工具,那么人类又站在食物链低端,应为人类明白这一点所以不断的创新,智商不断的进化,而动物安于现状,只要够强壮便能生存,所以不思进取。




你怎么知道没有智慧生物?海洋那么大我们才开发多少?还有我不相信人类才是唯一的智慧生物,就像霍金说的:要么没有外星人,要么外星人早已来到地球了。ps希望我没记错。宇宙形成这么久,我们所说的形成生命的条件只是形成类似于我们这种生物的生命,难道没有可能有其它形态的生命么?



真的没有变形金刚或者石巨人这种生物么?对于未知的东西我们还是保留一点余地。就比如说地球上那么多无法解释甚至现在科学都做不到的事究竟是怎么回事?若是巧合?那么既然这么巧合形成现代科学都做不到的事为什么没有巧合形成另外一种生命或者是比我们人类更高级的物种呢?


小虾走四方


在查阅资料的时候,看见有人是这么回答类似的问题的:“因为脑子进水。。。”

好了,是个笑话,但也确实可以作为考虑因素之一。水中含氧量要低于空气中,在这一点上,海洋环境就要弱于大陆环境。

其实从人类文明的发展来剖析,就可以窥见这个问题的一二分了。

世界最早一批人类文明,也是人类开始有自己的文明的阶段,有证可查的就是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代中国、古印度等四个人类文明最早诞生的地区。

在自然环境方面,我们的历史书上有探讨过这四大文明的共同点:

1. 都处于大江大河旁;

2. 都处于冲积平原;

3. 都位于南北半球的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人类居住生活;

4. 都受季风气候影响,雨热同期,适宜发展农业。

所以,综合以上四点来看,能够孕育出智慧和文明生物的地方,环境是适宜生命繁衍和文明的搭建的,换句话也就是环境是平和的,不会像海洋一样多变,瞬间就摧毁你所有的文明和建构。

以上只是从文明构建的基础来看,我们也可以

从生命形态来看看。

对此,有资料给出这样的分析:

首先,相对于身体,脑容量要够大,否则很难在有效控制整个身体之后还保有进行高级思维活动的能力;

其次呼吸系统要更大,海洋里氧气含量低,所以必须有极其强壮的呼吸系统。

最后他们体型相对较小、生殖能力较强、寿命中等偏上……体型小是因为水的导热性比空气好,所以要维持生理活动,体型应该比人类小很多,同时心脏十分强大,供血能力强。

更多优质回答,请持续关注镁客网头条号~


镁客网


关于什么是智慧生物这个概念本来就是一个比较宽泛的话题。

如果以人为参照物,人是智慧生物,那么,在现今人类认知中,宇宙中只有人类这一种智慧生物。以此看来,人类智慧的出现是否是一个偶然?一个特例?因为没有对比。

有人说,海洋生物进化智慧没有用。比如海洋不能制造工具。猴子怎么会知道沙子会变成玻璃?工具未制造出来之前,大部分人都是不明白其原理的。

前面说了,人类认知中,还没能发现第二种智慧生物。足以说明,智慧生物的诞生条件之苛刻,诞生机会之渺茫,出现在地球之偶然。

整个太阳系才孕育出人类,智慧生物出现在陆地而不是海洋或许本身就是一个偶然。

再者,海洋中的生物也有许多非常聪明的动物。比如海豚鲸鱼之类的。他们也有自己的交流,合作方式。物种的间隔导致人类不能完全理解他们的行为,也不能充分了解他们的智慧。也许只是他们的“智慧”发育阶段不及人类而已。

然而,人类的历史何其短暂,现在说海洋没有智慧生物也许为时尚早。

总结下个人观点:1.智慧生物的产生条件苛刻,具有偶然性。

2.人类不过是暂时智慧发育处于顶端,对海洋生物形成智商碾压,抑制了他们发育。


让我想想——


海洋那么大,而没有智慧生物的原因与海洋生物的食物、迁徙及战争等因素有关!

首先,海洋生物的饮食种类比较少,另外还是生食,这就造成其寻找食物和消化其都需要太多的时间。而海洋生物的运动等都需要大量能量,因此就造成海洋生物不是在找食物、就是吃食物、再不就是消化食物。这样它们就很难有精力去思考来独霸海洋,更别说成为智慧生物。


其次,正是由于海洋中的食物问题,再加上海洋中水的阻力,因而在海洋中很难迁徙。而迁徙难度大的后果就是,海洋生物基本都在一个相对固定区域生活。而不会像陆地生物特别是猿人那样跨越大洲去迁徙。这样必然造成一个相对稳定的食物链,从而使各类生物,特别是海洋动物不能够发展更多的技能,比如驯化其它动物,进行大范围作战等。

最后,就是由于食物问题和迁徙问题,使海洋动物只能抱残守缺,最多只进行在自己食物链之内的小规模战争。而不像猿人那样进行大规模战争,从而也限制了海洋动物使用工具和进行策划等的能力。从而也就很难发展出智慧了!


地震博士


对于这个问题老夫颇有研究,人类进化论根本就是一个天大的骗局,人类原本就不属于这个地球,绝对是外星球的移民者,猴子在过100亿年它还是猴子,不可能变成会做飞机坦克的猴子!



我要创业


生物最先是由海洋发生,最后不断进化,开始探索陆地。最后一部分生物开始演化出新的适合陆地的性状,进一步完成进化;与此同时海洋里的生物进化相对缓慢。同时,向人类发展的一支开始食用熟食,促进了智力的发育(详见人教版初中生物)。动物在不断的改变自己的生理性状来促使自己适应环境,而人类更倾向于寻找改变生存状况的方式(比如说发明各种工具等)。长久而言,人的大脑容量也就也来越大(起初人的脑容量并没有特殊优势)。而海洋中我们多数看见的生物与数万年前的他们没有什么大的改变。其实也许深海中也有智慧的生物,只是我们没有发现他们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