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夏普彩電618完勝啟示錄:純粹低價不再走俏 技術低價才是新趨勢

Popo||撰稿

經過京東等渠道商多年經營,618呈現出巨大的虹吸效應,已成為上半年最為重要的促銷節點。一進入6月,家電市場氛圍變得劍拔弩張,客觀說雖然在618之前的17天也很重要,但相比618來說“都是前戲”。對品牌企業來說,拿下618當天的意義,顯然要比精彩的前戲來得更為重要。

就彩電業而言,今年618戰局勝負已判。令業界意想不到的是,先前多日表現搶眼的小米,並沒有在618當日延續輝煌,被“高貴不貴”的夏普圍剿,輸掉了關鍵一役。而這,或透露著彩電市場正在摒棄“低價為唯一參考標準”的消費理念。

夏普彩電618完勝啟示錄:純粹低價不再走俏 技術低價才是新趨勢

不能一味講低價

高貴不貴發力 低價哄搶息鼓

618最大的看點是什麼?沒錯,是低價!

去年大部分時間裡,彩電整機企業都在忍受上游面板價格漲價,並沒有在價格上做出太多的讓步,甚至有些型號的電視還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當今年液晶面板的價格步入下跌週期時,整機企業的機會就來了。今年618,恰逢液晶面板價格持續走低後的一個重要促銷節點,於是不少彩電企業祭出慣用伎倆——低價,更低價。

自時間邁入6月份以來,這種跡象變得更加明顯。比如跌破2000元的55英寸液晶電視,售價僅為七八百元的32英寸電視等讓業界錯愕不已的售價隨處可見,特別是以代工完成製造的互聯網品牌,將低價執行得更為徹底。當然在6月初的幾天,這種低價策略的效果還是比較明顯。比如6月上旬,小米電視持續發佈銷量第一的海報。

但是客觀說,這建立在過去的一年裡,液晶電視售價並沒有太大降幅基礎上的。於是出現了一個現象,當超低價牌被打出後不久,這種純粹的低價促銷方式變得越來越乏味,市場開始迴歸理性。到了6月中旬,一些擁有精工製造能力、真正擁有技術實力的企業慢慢脫穎而出。

統計結果顯示,在60/70英寸市場,夏普在6月中旬連連斬獲第一。而在618當天的關鍵之戰,夏普更是超越小米,成為618京東天貓大尺寸彩電雙冠王、銷售突破25億元,同比增長2.5倍。而先前主打低價的互聯網品牌,卻在夏普面前失色不少。

上半年最為關鍵的彩電大促一役中以夏普的全面勝出而結束,是因為低價嗎?不完全是!對比去年的售價,我們不難發現,今年的夏普並沒有在同尺寸的價格上作太多的讓步(只是跟隨整體行業調整而調整,並沒有自發主動推出超低價),而是通過技術的提升,用更優的技術代替了純粹的比價,讓更多的消費者感受到了夏普電視高貴不貴、物超所值的一面。再加上百年品牌、液晶鼻祖等光環渲染,夏普贏得更多消費者的青睞。

夏普彩電618完勝啟示錄:純粹低價不再走俏 技術低價才是新趨勢

技術夏普,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喜愛

結果顯示,今年618當日夏普電視收穫熱銷。這無疑印證了夏普在富士康三十週年上重申技術策略,是明智成功的營銷,這一改變也有望改變彩電市場“低價為唯一參考標準”的遊戲規則。

精工製造完勝代工生產?

一直以來,中國彩電市場都很崇尚低價,但事實又證明一味追求低價的企業往往走不遠。在彩電市場存活下來的並不是價格最低的,而是對產業鏈流程都有話語權的企業。

這樣的企業並不多,所以彩電市場看似熱鬧,但進來多被淘汰的更多。

意在復興的夏普顯然沒有走其他互聯網品牌的老路,而是將技術擺在很重要的位置,用技術的進步凸顯產品的高性價比,而價格方面則藉助富士康多個子公司貫穿產業鏈的優勢進行多環節把控調節。向消費者展示技術夏普的一面,同時又利用富士康向消費者推薦親民價夏普的另一面,這兩個優勢疊加,已經成為新夏普的獨有優勢。

正如富士康科技集團董事副總裁陳振國所說,富士康集團有很多子公司,現在我們全力利用富士康集團的優勢全力發展夏普,優勢資源優先供夏普使用。比如當下打造的8K+5G的生態應用,則藉助富士康和夏普和所有子公司在過去四十幾年來科技研發積累的智慧財產。

夏普彩電618完勝啟示錄:純粹低價不再走俏 技術低價才是新趨勢

富士康30年的資源積累,全面優先供給夏普

概括講,通過富士康的賦能,夏普獲得了更為靈活的操作空間,同時得益於優質的供應鏈管理,又讓夏普可以消費者接受的了的價格進入市場。所以這樣的夏普一進入市場就很容易受到消費者的認可,在618之前的十幾天內,夏普並沒有發力,而是選擇在618當日全面發力,畢其功於一役,獲得了市場全面認可。

這兩年夏普彩電連續在關鍵促銷節點的勝出,已經說明這種先進技術精工製造的模式,正成長為中國彩電行業做強的重要轉型方向。因為相比純粹的代工生產,這種集團內部成員企業之間的協同以及把控明顯要比不同主體之間的撮合來的簡單高效得多,而在後者又在技術方面容易形成戰略協同,相比較一些在技術方面欠缺,依靠拿來主義的企業來說,優勢更為明顯,生命力也更加持久。

代工換來的低價人人可以效仿,但精工製造下的低價卻不易參照。中國彩電業在由大轉強的道路上,肯定需要經歷多種模式的優勝劣汰,這種情況下,將重心落在精工製造,用產業鏈的技術研發保證的低價,遠比純粹組裝降低利潤空間來得靠譜得多。

【就說家電:旨在用更全面的分析和更客觀的原創打動您!感謝您的閱讀!歡迎您留下觀點和看法,共同為家電業的健康發展出力。歡迎對家電感興趣的朋友,點擊關注“就說家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