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陕西安康:一村一名大学生 建设高素质村干部队伍

安康市汉滨区结合实际,大力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干部”计划,把本地生源、毕业返乡的362名大学生选进村“两委”班子,有效改善了新一届村“两委”班子结构,储备了一批高素质的村级组织后备干部,为打好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打牢人才基础。

汉滨区印发《关于加强大学生村干部选配的实施意见》,制定待遇保障、创业支持、发展激励三项措施,为全区460个行政村(农村社区)选配大学生村干部。在待遇保障方面,大学生担任村(社区)“两委”正副职或文书助理的,每月在享受相应补贴待遇基础上,增加500元公益性岗位补贴。在创业支持方面,为大学生村干部创业提供借贷、担保、贴息补助等支持,鼓励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和专业特长致富带富。在发展激励方面,优先推荐优秀大学生村干部参加评优树模、当选“两代一委”,支持他们通过考录等合理渠道进入公务员队伍,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汉滨区坚持就地就近、不跨镇任职原则,采取大学生本人提交申请、村(社区)党组织审核推荐、镇(街道)党委考察把关的方式,严格设定年龄、学历、专业等资格条件,真正把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有潜力的大学生选配到村(社区)任职;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在村“两委”换届中参加竞选。对暂时没有合适大学生人选的村(社区),在规定职数内预留1个副职岗位,由村(社区)党组织在换届中提名推荐合适人选,经镇(街道)党组织考察后,直接聘为村文书助理,确保所有村按要求选配到位。

汉滨区实行“双岗”履职,大学生村干部在村(社区)党支部领导下,既参与村(社区)中心工作,又履行公益性岗位职责。镇(街道)建立大学生村干部个人档案,将大学生村干部作为村级正职干部后备力量,实行镇(街道)党政班子成员“一对一、点对点”联系培养帮带制度,思想上交心、工作上压担、生活上关爱,帮助大学生村干部加强实践锻炼,迅速融入基层,尽快进入角色。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实行备案管理,定期研究大学生村干部工作开展情况,不断完善培养方案,健全管理措施,严格考核办法,引导大学生村干部扎根基层、成长成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