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33张罚单”难治污拷问行政执行力

第一批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进驻时间过半。昨天,生态环境部通报,中央第一环保督察组进驻河南省开展督察“回头看”时,收到群众投诉称,一家本应停产两年多的煤矿企业仍在违法排污。督察组检查发现,该企业曾收到环保部门33张罚单,但因有基层领导干部“站台”等原因,始终未曾整改。(6月18日《北京青年报》)

33张罚单都治不了污的企业是河南省洛阳市义煤集团新义煤业有限公司。2016年,中央第一环保督察组接到投诉,称该企业将废水排入洛阳金水河,造成严重污染。交办地方后,洛阳市回复称举报属实,已责令企业从2016年2月起停产。然而,在今年“回头看”中,督察组现场检查发现,这家企业一直在生产、也一直在排污。

33张罚单为何难治一个煤矿的违法排污?生态环境部的通报中讲,该企业但因有基层领导干部“站台”等原因,始终未曾整改。有基层领导干部“站台”这样的原因是令人触目惊心的,显然,后边有着一个利益链,所以,33张罚单不被看在眼里。

事实上,违法企业有多牛,关键还在两方面:一是生产经营“牛”。在他们看来,罚款单无非就是走走形式、过过场。只要能把群众糊弄过去,违法违规企业就照样开足马力来生产。二是地方环境执法部门“牛”。按说环境执法部门接到群众投诉和举报,就要一竿子到底,搞个水落石出,然而却以开出33张罚单走形式般地表明自己做了工作。

33张罚单意味着环保部门和地方政府是对该企业的污染情况非常了解的;33张罚单意味着该企业的污染情况已经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步了;33张罚单意味着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根本就没有执行的责任和担当。看似将自己的责任推脱的一干二净,其实正是自己敷衍塞责,毫无责任与担当的铁证。

可见,一些地方环保之所以难有真正进步,根源就在于地方政府与污染企业串通一气,他们所重视、计较的,多为自家的小算盘,而非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另一方面,也在拷问着地方环保部门的行政执行力,开出33张罚单没有实际的工作效果,却没有采取进一步的措施,这就是一种不作为,只管自己做了一些工作对上级交差,而不管群众的诉求,这是对群众的不负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