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江阳区:开展“治污、净水、清河、护岸”行动确保“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长沱两江交汇,成就了泸州市江阳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水资源,同时也赋予了一代又一代江阳人守护两江的责任和使命。

据最新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3月,长江(江阳段)水质稳定达到II类标准,沱江(江阳段)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标准,长沱两江水质明显改善。

治污:多管齐下斩源头

沱江十八弯,最美在通滩。沿沱江旅游道路一侧的米溪沟桥上,一群骑游爱好者或驻足拍照、或极目远眺。桥下河水清澈,水草忽隐忽现。

场镇污水处理是水污染防治中的重要一环。2017年,通滩镇在全区试点雨污分流建设。一期项目于2018年完成建设,建成后的污水管网犹如毛细血管,居民每天的生活污水经过层层收集汇拢到污水干管。

与雨污分流配套,通滩镇先后投入资金500余万元,新建、改建场镇污水处理厂3个(其中二级场镇一个)、农村污水处理站2个。目前,场镇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800吨,基本解决了场镇污水处理问题。

在污水处理厂看到,两台250吨一体化FMBR污水处理设备正常运转,场镇污水经过FMBR工艺流程技术处理达标后排进沱江。

“二期雨污分流项目也在加快推进,预计今年6月底前全部建成。”据了解,该项目建成后,场镇雨污收集率将由原来的61.8%提高到90%以上,有效解决场镇污水对沱江、长江水质的污染。

通滩镇的治污举措只是该区水污染防治的一个缩影。江阳区先后投入9000余万元,新改建一级场镇污水处理厂11座、二级场镇和农村聚居点污水处理设施30座、配套污水管网约34公里,全面启动实施全域场镇污水管网及新农村聚居点污水处理站建设工作,全区乡镇污水处理能力达到5470吨/日;投入4000余万元在全市率先实施“户分类、村收集、镇统筹、区直运” 的农村生活垃圾直运模式,以减少长沱两江沿岸农村生活垃圾对江水的污染。

保护饮用水源,江阳区敢于出实招、亮利剑,先后依法取缔了五渡溪、四渡溪、葫芦岛、观音寺等城市入河排污口7个,查处涉污企业21,还对2个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开展了专项治理和规范化建设。

清河:巡查治理全覆盖

长江滨江路,东门口城墙外那几艘餐饮船生意曾红极一时。

江阳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彻底解决长江餐饮船舶对长江水质造成污染的问题。2018年12月14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依法将盘踞在长江东门口水域长达二十余年的的5艘长江餐饮船舶一举取缔。“这几年红嘴鸥年年都来泸州,说明我们这里的环境越来越好了。”市民何先生说。

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关键在保护河流一役。江阳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重要部署,大力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

“通过实施‘一河一策’制度,将长江、沱江、大洞桥河等11条江河列入区级‘河长制’管理体系。”该区河长制办公室负责人介绍,除2名总河长外,区上还设了区级河(段)长21名、镇街级河(段)长87名、村级河(段)长99名,形成了区、镇、村三级联动的“河长制”工作格局。

“河面、河岸、河底是否清洁,水体是否正常,排污是否规范,是否有破坏水体生态环境的行为,河长公示牌是否规范,巡察发现的问题是否解决到位……”一系列制度的出台让监管更加规范。

为了延伸“河长”治水触角,江阳区成立了19支共429人的巡河员队伍,破解河流治理和保护难题。今年1—3月,全区累计清理水面漂浮物、河岸垃圾298吨,有力保障了长江、沱江水质。

护岸:河畅岸绿生态美

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位于弥陀镇的水中坝,风和日丽的天气加上干净整洁的江滩,让人倍感神清气爽。

“我们一手抓巡查管控,一手抓日常保洁。”弥陀镇建环中心负责人介绍,以前经常有人来搞野炊、烧烤,如不及时清理生活垃圾,一涨水就会流入长江,影响长江水质。

实施“河长制”,目的是推动“河长治”和“河常治”。江阳区扎实开展“清河、护岸、净水、保水”专项行动,加强对河道管理范围内乱占乱建、乱围乱堵、乱采乱挖、乱排乱倒、黑臭水体、水土流失等突出问题的整治,有效遏制危害河道健康的行为。

2018年,江阳区完成34个砂石堆场整治,累计转运砂石存料1200万立方米。争取中央资金1400万元,对江北片区12个砂石堆场进行生态修复,通过平整砂卵石量、回填土石方等方式,恢复长江生态岸线3.5公里,绿化面积79公顷,打造江北生态修复示范片。同时,对24个非法码头进行依法取缔和规范整治,依法取缔22个、规范提升2个,并全部完成生态复绿。

在南郊水厂饮用水源保护区,昔日的建筑废渣、岔眼的板房、破损的防护栏早已不见了踪影,被取而代之的是整洁有序的周边环境,裸露的泥土上面种上了绿色的草坪,把保护区变成了真正的生态绿地。

去年以来,江阳区先后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对五渡溪、柏木溪、杨桥湖水体进行综合整治,城市景观水体得到有效改善;投入资金927万元,清理河道水生植物、垃圾8527吨,清淤、疏浚河道约104公里,有效改善河流生态环境。(蔡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