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他们修复的是一部影片的“魂”

    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式上,一个致敬幕后英雄的环节成为最暖人心的片段。在大剧院的舞台上,来自上海电影技术厂的胡玉娥作为代表,讲述了他们修复谢晋《芙蓉镇》等影片的经历和过程。今年3月开始,厂里负责修复的团队便开始了高强度的工作。记者曾两次前往厂内探访,就在电影节开幕的前一天深夜,包括谢晋的六部修复拷贝以及黄蜀芹执导、巩俐等主演的《画魂》终于全部成功交付。负责拷贝鉴定的鲍沁颇为感慨:“最后几天,真的不分白天黑夜了,72个小时了吧,大家都没怎么合眼。”

    他们给予电影新生命

    修复的是一部胶片的魂

    去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宣布,今年的电影节上将会修复上映《画魂》。这是著名导演黄蜀芹的作品,巩俐等主演,摄影师吕乐也是电影圈内最为资深的摄影之一。

    熟悉上海国际电影节的观众都知道,过去多年,组委会都和意大利博洛尼亚电影修复工作室进行合作,修复了很多经典的老电影。但今年,组委会将这一修复工作全部交给了上海电影技术厂。这也是上影节自2011年开始主导修复经典老片至今,第一次没有选择与国外修复机构合作。

    交给技术厂的拷贝包括谢晋的六部影片,其中《芙蓉镇》、《舞台姐妹》(该片曾交给博洛尼亚修复过一段)是4K修复,而《天云山传奇》、《牧马人》、《红色娘子军》、《大李小李和老李》是2K修复。此外,《画魂》也是4K修复。

    由于完全是自主修复,技术厂这个约20人的团队可谓加足马力,卯足了劲。值得一提的是,技术厂这次不仅仅有自己的团队成员,更是请来了各方面的电影专家保驾护航。多次参与修复讨论的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石川便表示,4年多的时间里,他亲眼见证技术厂的修复团队从无到有,并逐渐走向成熟。石川认为,技术厂已经是国内在修复领域最为顶尖的团队了。

    对于为何能获得这样的赞许,技术厂修复团队的负责人胡??说,修复一部电影,是修复它们的“魂”,给予它们新的电影生命,“大家都会说,我们的工作无非就是物理修复和数字修复,但有时候更多的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敬畏的态度。”

    第一次和主创一起沟通

    这是难得的体验和机会

    今年《画魂》的4K修复尤其让技术厂的团队印象深刻。对他们中的很多人来说,这是第一次,有电影的主创来到现场亲自指导、给出建议。

    负责为影片调色的黄丽洁是第一次和主创坐在一起沟通,一起去修复一部影片。回忆起修复的整个过程,黄丽洁一开始的工作模式其实和以往一样,按照自己看过的原始拷贝,凭经验来进行修复。她当时完全没有想过,其实调色也可以进行二度创作。

    黄丽洁当时用了5天的时间调了第一版的《画魂》,紧接着,该片的摄影师吕乐来了。在她最熟悉的巨大工作台旁,吕乐也拿了一把椅子坐了下来,静静地看了一遍。那个上午,黄丽洁印象极为深刻,“吕老师,几乎每过一个镜头,就要喊我停下来。他向我指出,哪个地方需要改,怎么改。”黄丽洁记下了满满几页的意见。令其难忘的是,吕乐很坦诚地告诉她,当年由于摄影的硬件条件所限,很多地方是留有缺憾的,尤其是室内的布光、人物的轮廓,他都希望在修复版里有所改进。

    于是,在最新4K修复版的《画魂》里,雪地里的镜头原本是暖色调,如今被改成了冷色调,和以往的风格截然不同。而在法国的那几场戏,吕乐甚至非常大胆地要求把红色抽掉,让画面失去一部分色彩。这在以往黄丽洁的调色过程中从来不会发生,她也绝不会这么去做。 黄丽洁告诉记者,这是一次太过难得的机会,能够和修复影片的主创一起商量怎么修复一部影片。在她最终调色完成给吕乐观看后,吕乐非常满意,他甚至表示,很多当时拍摄时的遗憾,通过这次的4K修复得以弥补了。“这真的是最让我感到欣慰和满意的地方了。”黄丽洁说。

    据悉,上技厂对《画魂》进行数字修复的拷贝,有130分钟片长,修复2万帧画面。而在修复前,整个团队会搜集当年电影拍摄时的文献、主创阐述、回忆录甚至是胶片摄影机参数等资料,详尽了解与影片相关的各类信息,以求忠实还原胶片本来的面目。

    笔记书写密密麻麻

    不能漏帧不能跳帧

    而在黄丽洁调色办公室的隔壁,整个拷贝修复的最后一个环节上,负责鉴定检测的鲍沁是一位“守门员”。所有的拷贝最后都要经过她的火眼金睛,不能有一丝跳帧漏帧或者其他影响观感的画面出现。而为了保证效果,他们的工作量就变得非常大。今年又有两部4K修复的拷贝,对于鲍沁来说,工作量呈几何倍数增长。

    “说实话,2K修复的版本,我可以在我的监视器上,一部完整看下来。但4K的,由于分辨率高,对于画质的要求也更高,我只能采用笨办法:第一遍,先观察监视器左面。第二遍,再观察监视器右面。这么一来,工作量瞬间就翻倍了,但也能更好地发现画面可能存在的错误。”鲍沁说,一般人可能根本看不出拷贝中的白点、红点、漏帧和跳帧。只有那种非常夸张的划道和噪点,才会容易被发现。从事这一行十余年,从胶片拷贝的检测一路走到如今的数字拷贝检测,她早已练就火眼金睛。她特意给记者演示了一个画面,一幢着火的房子里,一个白点一闪而过,她特意发问,“你看到了什么不对吗?”当她把这一帧的画面暂停下来,记者才发现了画面上的这一瑕疵。

    “每秒24帧,比一眨眼更快的功夫。”鲍沁说,她和另外一位同事在这3个月里,每人12小时,轮番上阵。接近开幕的那几天里,他俩更是有72小时没有合眼的经历,对他们来说,在开幕前一晚拷贝全部交付的那一刻,心里是异常感慨的,“觉得有些亏欠自己的家人、自己的孩子,但心里也有一点小骄傲,觉得做了一件还算了不起的事情。”

    记者在鲍沁的工作台上发现了两本厚厚的笔记,随便翻开其中一页,上面用黑色的水笔写道:“《芙蓉镇》、DCP、2.39、加密、4K。第22分钟,字幕:‘我’抓阶级斗争,说‘不’。”这段标注的意思是,影片字幕出现了音画不一致的情况,字幕是“我”,其实说的是“不”。就是这样非常细小的错误,鲍沁记录了满满两本,而这些错误都是这次电影节的展映影片里出现的,如今都得到了改正。

    要做最顶尖的修复团队

    技术之外要有艺术感知

    技术厂修复团队的负责人胡??是一位“80后”,和他一起工作的有更年轻的“90后”也有“60后”。在这3个月的时间里,这个团队迸发出了最为强劲的战斗力。交出一份满意答卷的同时,胡??也很心疼这个团队,“电影节开幕后,我就给连上几天夜班的同事放了假,让他们好好地睡一觉,不用来单位了。”甚至在《画魂》修复版的首映礼现场,技术厂的职工也没有机会看到和听到观众们映后满意的笑容和对他们的赞许。

    对幕后英雄来说,这些可能都不算什么。胡??表示,他们的目标已经设定好,希望成为最为顶尖的电影修复团队。他曾经和日本以及意大利方面的团队进行过交流和沟通,很深的体会就是,他们真的可以花费巨大的时间和精力只对一部影片进行彻彻底底地修复。“日本一个团队已经在研究如何把黑白的影片进行着色修复,这是非常考验团队艺术创造力的,可不是一般修修补补的工作。”胡??说:“技术之外的事情,我们仍然需要学习和进步,意大利的团队曾经有过刻意保留一些划道和印痕的做法,在我看来是十分大胆的,但真的在放映的时候,你又会发现,这其实就是老电影的一部分,我们也需要在修复上考虑更多的艺术感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