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講觀點:滴滴順風車的商業倫理缺陷

講觀點:滴滴順風車的商業倫理缺陷

------本期內容導讀------

在把它納入到自己的出行服務體系之中時,並沒有過多考慮過順風車的公益特性,不過是增加了一個拼車的選項,全盤照搬整個快車的商業服務邏輯體系,結果就在事實上給絕大多數用戶造成的認知就是“叫順風車價格更便宜”

------以下正文詳情------

在滴滴順風車引發社會輿論大抨擊、再自身大整改、再艱難迴歸市場應用差不多的一週之後,剛剛講過重新撿起這個話題,既不是想重複大家都已經看到過的那種顯性問題,更不想單純感性盲目地呼籲對順風車進行一棍子打死。只是希望指出一點大家可能都未能客觀發現的深層次原因:順風車的商業倫理缺陷。

順風車並非是一項單純的商業服務項目,這是它在商業化應用初期面臨的最大考驗。最初,它誕生於呼籲“充分利用交通資源、緩減出行困難”以及“提倡鄰里互助,順風出行合作”這兩大主題的公益服務領域。眾多最早的“拼車”、“順風車”項目也大多都是打著公益與共享精神的旗號。因此,它的整個服務體系都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相互配合的基礎之上,並沒有什麼細緻的商業化質量保證的考慮。

而滴滴出行在把它納入到自己的出行服務體系之中時,並沒有過多考慮過順風車的公益特性,不過是增加了一個拼車的選項,全盤照搬整個快車的商業服務邏輯體系,結果就在事實上給絕大多數用戶造成的認知就是“叫順風車價格更便宜”,卻沒有真正認知到“順風車並不是一個標準的商業服務項目”的根本特點。於是,給順風車的司機與乘客都造成了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司機發現乘客過份挑剔且不講理、乘客認為司機態度差且不像服務行業。

我們類比一下,許多公益組織會有那種去風景區登山順帶清理周圍邊環境垃圾的倡議活動,參加的志願者也會非常多。但是,如果其他的遊客按照對待景區內的專職清潔工人的要求向這些志願者們提出各種要求的話,這裡一定會產生不小的衝突。有人說,順風車司機也收錢啊!可是要明白,這裡的價格已經是遠遠低於市場成本,實質上這裡的差價就是源於兩個原因:一是順風車司機的志願因素,二是這種服務的非專業化代價。

因此,在滴滴以及其它出行平臺想要真正推行順風車業務時,必須要研究並提出對這一矛盾的解決方案。而就目前滴滴經過內部整改之後重新上線的順風車業務來看,這方面的措施與效果不大,滴滴只是更加嚴格地約束了司機一方,說到底,仍然是單純地把順風車司機當成商業服務提供者來看待,這種情況下,勢必會對司機一方產生嚴重打擊影響,相信這也是整改後的順風車平臺上,願意上線的司機大幅減少的主要原因。

而當順風車的公益屬性在出行平臺上未能得到保證之下,又不如快車、專車賺錢,那麼仍然會留在這個平臺上的順風車司機們又能圖什麼呢?正是由於這點,早期的網約車平臺在未經慎重考慮之下,開啟了一個極度危險的潘多拉盒子——出行社交。大家仔細回想一下,當年關於順風車業務的網絡廣告,在包裝著時尚、格調、溫情等的外衣之下,無一不在營造著“通過順風車可以結識更多帥哥美女”這樣的隱含臺詞。甚至在微博、微信的交流平臺中,時不時地還會出現各種“開豪車接順風車單的司機只為了約炮”這樣極度挑戰現實道德甚至是法律規範的段子時,公眾並沒有表現出應有的警惕與譴責,反而是如今想起來都覺得不可思議地寬容與隨手轉發!

繼而在公眾與輿論的木然及無感之下,滴滴平臺更是逐步為順風車開通了對乘客及司機的標籤評價、評論及各種互動措施。從表面上來看,這似乎都是非常正常且符合邏輯的所謂“出行社交”裡的標準功能,卻很少有人想到,正是這些變異化的所謂社交功能,讓一些“懷有不軌念頭”的人,能夠通過這一平臺,去別有用心地選擇乘客、繼而成為他們選擇“可下手目標”的幫兇工具,而這一倫理缺陷,就在那起令人悲傷的空姐遇害事件中達到了最大的傷害力!

正如從開始到現在都常常人詬病的微信“搖一搖找附近人”的功能一樣,所謂的陌生人社交一直遊走在法律與道德的邊緣。不是說這項業務不可以開展,而是開展之前,必須要對此有深刻的認知,並考慮設計出必備的各種防範措施及保障。

對於接下來的順風車業務的整改,剛剛講過的觀點是,遠遠還未能結束。順風車的特徵,決定了它的司機決非專職化,也難以完全規範化。這項業務的成熟與應用,必須建立在司乘雙方的相關溝通、理解與配合之上。相對固定的路線、相對穩定的搭車人等等,這些才是應該重點關注並優化技術保障的關鍵。決非是如今把它通過嚴格的約束變成了“廉價版快車”的簡單改造。不去考慮它的商業倫理缺陷,要麼最後慢慢消亡,要麼還會故態重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