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4 “有眼不识泰山”原来并不是指东岳泰山,而是源于一个凄惨的故事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沉淀下来很多名言警句,这些名言警句有些至今仍在被广泛使用。比如当我们形容自己见识短浅、不能够认出某行业的厉害人物时,经常会说自己“有眼不识泰山”。可能很多人都会顾名思义,把文中的“泰山”认为是五岳之一的东岳泰山,但

其实“泰山”并不是指山,而是指人,而且背后还有一段凄惨的故事。

“有眼不识泰山”原来并不是指东岳泰山,而是源于一个凄惨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便是在中国家喻户晓的鲁班。鲁班也称公输般,他发明了锯子、曲尺、墨斗、云梯等很多工具,鲁班本人被尊为木匠鼻祖、土木建筑鼻祖,鲁班的名字则成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鲁班的手艺可以说是巧夺天工,在两千多年前就能够发明出连飞三天三夜而不落地的木鹊,而且动力天然无污染,但是这样一位被世人尊敬的大师级人物也有犯错的时候。

“有眼不识泰山”原来并不是指东岳泰山,而是源于一个凄惨的故事

鲁班生活在春秋时期,那时诸侯争霸,农业和制造业也都刚刚发展,因此制造各种武器、农具有着极大的社会需求。而鲁班这样的能工巧匠自然是能者多劳。鲁班结婚后不久,妻子就怀孕了,但是由于朝廷和百姓都找他制造各种工具,以至于鲁班婚后十年一直在外做工,和自己的儿子从未见过面。

有一天,鲁班给一座庙堂上梁,鲁班在上面熟练的忙活着,下面则是人群中赞不绝口的夸奖声。对于这样的夸奖,鲁班已经习以为常。突然,人群中有一个撑着雨伞、背着包袱的少年说道:“技艺虽好,但是梁却上的有点高了!”鲁班循声望去,只见一少年眉目清秀、气宇轩昂。鲁班心中暗想此人相貌不凡又眼光犀利,长大后定能超过自己。鲁班越看越惊,心中不由生起一股嫉妒之意。身随意动,鲁班心中所想,手上也不知不觉间多了一个木锤向少年扔去,少年躲闪不及,当即被砸死。人群中没有人认识这个少年,众人只是连声叹道可惜。

“有眼不识泰山”原来并不是指东岳泰山,而是源于一个凄惨的故事

此事过去不久,鲁班终于有空回家看看了。一进家门,鲁班的妻子见就丈夫一人,便急忙问道:“儿子泰山没有找到你吗?”鲁班惊讶的说:“儿子去找我了吗?没有看到啊!”妻子向鲁班描述了儿子泰山的相貌和去向后,鲁班猛然想起那个被自己砸死的少年,仔细回忆后发现和妻子的描述分毫不差。这时,鲁班才知道自己的一时嫉妒竟害死了从未谋面的儿子。鲁班伤心欲绝道:“我有眼不识泰山,要这瞎眼何用?”说完当即挖去了自己的左眼。从此以后,鲁班用一只眼干活,再也不嫉妒任何人,而且把自己的本领都传授给愿意学习的人。

“有眼不识泰山”原来并不是指东岳泰山,而是源于一个凄惨的故事

现在的木匠在检查木料曲直时,总是眯起一只眼来看,据说便是为了纪念祖师爷鲁班。但是由于时间久远,这种说法的真实性已无从考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