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葡萄牙为什么没有被西班牙吞并?

解答一下我们的问题众


世界杯西葡大战,俩牙互咬即将上演。石头君也来凑个热门,和大家一起关注一下这两个历史上都很有名的邻国之间的历史恩怨。其实历史上葡萄牙曾经被西班牙吞并过,但葡萄牙通过历时28年的复辟战争最终又重新赢得了独立。而西班牙没能成功吞并葡萄牙则有着几个方面的原因。

葡萄牙与西班牙的关系

其实在历史上,葡萄牙和西班牙曾经至少有两个时期是同一个国家。第一次是在罗马帝国时期,当时葡萄牙和西班牙都隶属于罗马帝国的西班牙行省。但葡萄牙和西班牙分家也正是始于罗马帝国的崩溃。在罗马崩溃时期,大量日耳曼人和其它蛮族先后攻入葡萄牙和西班牙所在的伊比利亚半岛,其中来自顿河流域的阿兰人在现代葡萄牙所在地区建立了自己的王国,而伊比利亚半岛其它地区主要是由日耳曼人中的西哥特人和汪达尔人所控制。

罗马帝国灭亡前后,葡萄牙和西班牙就形成了分别由不同蛮族分治的局面

但不久之后伊斯兰教崛起,伊比利亚半岛大部分区域都被阿拉伯帝国所占领。而半岛上的基督教徒也开始了漫长的“收复失地”运动。这个运动持续了700多年,在此期间,伊比利亚半岛上逐渐形成了三个主要的基督教王国,即卡斯蒂利亚王国、阿拉贡王国和葡萄牙王国,此外还有小一些的莱昂王国和纳瓦拉共同体等。在面对穆斯林时,这些王国是同盟关系,甚至经常联姻,但他们之间也有着重重矛盾。

“收复失地”运动接近尾声时伊比利亚半岛形势

公元1474年,卡斯蒂利亚国王亨利四世去世。之后他的女儿胡安娜和他的妹妹伊莎贝拉为争夺卡斯蒂利亚王国的王位爆发内战。而此次内战则引发大量外部势力介入,最直接的就是葡萄牙和阿拉贡这个邻国,因为此前这两个公主已经在两场政治婚姻中分别嫁给了葡萄牙国王和阿拉贡储君,因此很自然得到了两国分别的支持。最终的结果是阿拉贡所支持的伊莎贝拉赢得内战,成为卡斯蒂利亚女王。而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也从此成为联合王国,后来渐渐被人按古罗马时行省的名字叫成了西班牙。葡萄牙则与这个联合王国交恶。

伊莎贝拉(左)和胡安娜(右)

也就是说如果当时是葡萄牙支持的胡安娜赢得了卡斯蒂利亚内战,卡斯蒂利亚就会与葡萄牙结成联合王国,而阿拉贡则会继续保持独立。

葡西短暂合并之后再次分离

但到1580年,葡萄牙国王恩里克去世后没有后嗣,而按照欧洲传统,没有后嗣就要从和他血缘最近的其它王室里找继承人。和亨利血缘最近的继承人就是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于是次年腓力二世又加冕成为了葡萄牙国王,西班牙和葡萄牙也结成了伊比利亚联盟,名义上成为了邦联。

西葡联合时期伊比利亚联盟的全球领土

但葡萄牙和西班牙这种仅仅凭借王室血缘的联合毕竟是脆弱的。公元1640年,葡萄牙发生革命,开始驱逐西班牙势力。经过28年时断时续的漫长战争,最终双方在英国人的调停下在公元1668年达成里斯本条约,西班牙承认葡萄牙布拉甘萨王朝的主权,葡萄牙重新独立,伊比利亚联盟解体。

现代西班牙和葡萄牙

而在之后的岁月里,虽然西班牙也曾经尝试重新兼并葡萄牙,并和葡萄牙在海外殖民地爆发过直接军事冲突,但因为葡萄牙本身也始终拥有较强的军事实力,西班牙的兼并尝试始终没能成功。最终葡萄牙的独立一直保持到了近代,伊比利亚半岛上也稳定地形成了葡萄牙和西班牙两个国家。


桃花石杂谈


在轰轰烈烈的收复失地运动成功前后,伊比利亚半岛上出现了葡萄牙与西班牙(统一之前称为卡斯提尔王国)双雄并立的局面。相对于拥有广阔领土与众多人口的西班牙(卡斯提尔王国),葡萄牙在各个方面都相差甚远。那么为什么现在的葡萄牙没有被西班牙所吞并呢?
“牙吞牙”的败局之一
如果说西班牙没有想过吞并葡萄牙独霸伊比利亚半岛,那绝对是天方夜谭。作为在期望欧洲事务中发挥更大话语权的大国,西班牙曾经无时无刻不想吞并葡萄牙,解决这个家门口的绊脚石,为自己称霸欧洲扫清障碍。收复失地运动结束之前的14世纪,阿拉伯人的势力被限制在格兰纳达的一隅之地,已无翻身之力。
图/14世纪的伊比利亚
眼前的敌人基本消灭了以后,伊比利亚双雄自然地开始了窝里斗。1383年,葡萄牙国王斐迪南大公去世后,他的女儿贝娅特丽丝成为葡萄牙女王,而在此之前,她已经与卡斯提尔王国国王结婚,这就使得葡萄牙面临被卡斯提尔吞并的危险。斐迪南大公的异母兄弟若昂乘机领导葡萄牙人民起义,推翻了这位“卡斯提尔夫人”的统治。随后,卡斯提尔便发动了入侵葡萄牙的行动,希望以武力实现伊比利亚的统一。在阿尔茹巴罗塔之战中,若昂一世击溃了来犯之敌,捍卫了葡萄牙的独立。后来的葡萄牙人曾经将西班牙与葡萄牙足球队的欧洲杯决赛比作阿尔茹巴罗塔之战,以显示葡萄牙人坚定的独立意志。
图/阿尔茹巴罗塔之战
“牙吞牙”的败局之二
1492年收复失地运动结束以后,西班牙与葡萄牙分别扮演了开辟东西方航路的重要角色,甚至在1493年划定了分割世界的教皇子午线。也就是说,如果西班牙完成了对葡萄牙的吞并,它将成为世界的霸主。
图/教皇子午线
从1516年开始,西班牙进入了哈布斯堡的统治时期,这一时期的西班牙君主来源于德意志-奥地利一系,具有强大的扩张欲望。其第一任皇帝卡洛斯一世在16世纪中叶时已经占领了包括意大利、尼德兰与部分德意志在内的近一半欧洲领土,并侵占了南美洲广阔的殖民地,势力达到了顶峰。在他的儿子菲利普二世统治期间,气焰正盛的西班牙终于将魔掌伸入了葡萄牙。1578年,当时恰逢葡萄牙上一位国王战死非洲,葡萄牙王室恩里克以66岁高龄登上了葡萄牙王位,而这位高龄继承人却因为是主教身份而没有子嗣。因此,西班牙皇帝菲利普二世便在1580年恩里克去世之时发兵里斯本,由于葡萄牙当时的主要兵力在非洲战役中丧失殆尽,里斯本迅速被西班牙大军攻破,葡萄牙被迫与西班牙合并。
图/极盛时期的西班牙帝国
从1580年开始的60年中,西班牙对葡萄牙采取的主要是驻军与安插官员的统治模式,并没有真正对葡萄牙进行本土化管辖。这样的统治模式方便了西班牙人对葡萄牙的税收掠夺,却也让葡萄牙人的怨恨日积月累。终于,在1640年,若昂四世在贵族们的支持下占领了里斯本王宫,处死了西班牙安排的国务大臣,迫使西班牙驻军投降,宣布葡萄牙独立。而这时的西班牙正处在三十年战争的关键时期,西班牙国王无暇顾及西方的变故,只得默认了葡萄牙的独立。
葡萄牙在12世纪建国之后已经形成自己的民族国家与辖境内广泛的民族认同,且产生了与西班牙语不同的葡萄牙语发音。西班牙人虽然与葡萄牙具有紧密的联姻关系,且曾经短暂占领了葡萄牙,但仍然无法将葡萄牙纳入自己的国家体系之中,这使得葡萄牙可以长期的保持独立。
图/葡萄牙语系国家
参考文献:1.(瑞士)戴维·伯明翰著;周巩固,周文清等译,葡萄牙史=A CONCISE HISTORY OF PORTUGAL,商务印书馆,2012.11,
2.(美)查·爱·诺埃尔著,葡萄牙史,商务印书馆,1979.12,

历史研习社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种问题太大了,很难用几百字说清楚。

简而言之,最初是西班牙没有能力吞并葡萄牙;随后是西班牙有能力吞并葡萄牙,甚至也这么做了,但内部问题太多,尤其是高层利益冲突严重,最终导致两国还是各自为政;最后就是西班牙和葡萄牙都迅速衰败,成为弱国,互相吞并都没有意义了。

其实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概念,都是在16世纪才形成的,之前只是半岛上分裂的无数国家。

而西班牙真正彻底统一境内的国家,并且实际上完全控制,还是19世纪的事情。

我们分别来说,

第一个时期

早在11世纪,随着穆斯林摩尔人在半岛上的溃败,基督教国家开始复国,逐步形成了几大强国。

葡萄牙的主要敌人,就是后来西班牙的前身卡斯蒂利亚。

卡斯蒂利亚的实力还是比较强的,但同今天的西班牙是无法相比的,领土也小的多。

卡斯蒂利亚试图吞并葡萄牙,以争夺西部的出海口,双方冲突了200年之久,形成了民族矛盾。

可以说,就是因为卡斯蒂利亚不断地骚扰和入侵,帮助葡萄牙形成了自己的民族和国家,而且民族情况高涨。

到了14世纪,1383年,葡萄牙国王斐迪南一世去世,没有男性继承人。当时他的女婿卡斯蒂利亚国王胡安一世趁机宣布继位,试图兵不血刃的占领葡萄牙。

然而,当时葡萄牙的贵族尤其是人民,都反对这个继承,不愿意遭受敌人卡斯蒂利亚摆布。

他们拥戴葡萄牙老国王佩德罗一世的私生子若昂一世(斐迪南一世的同父异母兄弟)继位。

随后,双方爆发了战争。虽然卡斯蒂利亚实力强得多,但葡萄牙上下一条心,以民族战争的观点对付卡斯蒂利亚。

最终,在1385年,葡萄牙人在自己国土中部,重创卡斯蒂利亚大军,后者狼狈逃出葡萄牙国土。

由此,葡萄牙一直保持独立。

他葡萄牙的实力还是大大弱于卡斯蒂利亚,无法在半岛获得领土,只能将视野转移到海外,开始建立海外殖民地。

若昂一世有五个孩子,其中第三个儿子就是著名的航海家恩里克王子。

第二个时期

葡萄牙人在非洲、亚洲、美洲都建立了广泛的殖民地,成为海上强国。

以葡萄牙弹丸小国,只有9万平方公里,而仅仅一个殖民地巴西就有900万平方公里,堪称世界记录了。

这一时期,葡萄牙涌现了恩里克王子、巴尔托洛梅乌·迪亚士、瓦斯科·达·伽马、斐迪南·麦哲伦等,葡萄牙也开创多项“第一”,包括最早探险至非洲最南端好望角的莫塞尔湾,开辟通往印度的新航线,麦哲伦的首次环航地球。

可惜,葡萄牙人却有先天的硬伤,就是本土力量过于薄弱,处于西班牙的威胁之下。

1469年,卡斯提尔公主伊莎贝拉与阿拉贡王子费迪南联姻,这就是著名的双王。

由此,到了16世纪初期,他们又兼并了纳瓦尔国王,建立了西班牙王国,实力比以前还要强大的多。

而葡萄牙随着一系列的对外战争,尤其是对摩洛哥、土耳其等长期的作战,葡萄牙实力开始削弱。

当时葡萄牙贵族和商人认为,也许名义上投靠西班牙可以获得更多保护。

于是,1580年通过皇室姻亲,葡萄牙和西班牙合并成一个国家,这是葡萄牙主动送上门去合并的。

可惜,两国合并确实失败的,西班牙用尽全力试图消灭葡萄牙的独立性。加上西班牙自己陷入了连绵不断的宗教战争和政治纷争中,实力迅速衰弱。

于是,葡萄牙的贵族和商人再次反叛,1640年发动复国战争,1668年最终再次恢复了葡萄牙。

第三个时期

可惜,随后的西班牙和葡萄牙都逐步成为弱国。

随着荷兰、英国、法国的崛起,两国海外殖民地逐步丢失。

加上他们在欧洲的地位也逐步下降,两国更是可怜。

到了19世纪初,西班牙都被拿破仑灭亡,他的哥哥约瑟夫·波拿巴(即何塞一世)成为西班牙国王,西班牙从此一蹶不振。

葡萄牙也没有逃过厄运,直接被法军占领,王室流亡到巴西,但仅仅10多年后巴西也独立了。

随后的两个国家,分别沦为英国和法国的跟班,也就谈不上互相吞并了。

一般认为,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缺乏勇气、毅力和信心,但缺乏足够的智慧,这也许是他们失败的原因。


萨沙


葡萄牙和西班牙相比确实体量比较小,这一点在国土面积上尤其明显。

咱们看世界地图就知道,国土仅9.2万平方公里的葡萄牙在伊比利亚半岛(58.4万平方公里)上就那么一小块儿。而50万平方公里的西班牙则占据了伊比利亚半岛绝大部分。

那么它为何没被西班牙直接吞并呢?

第一点原因,二者原先就有渊源,合并之事全凭自愿,不同意也不会强求。

早在中世纪之时,这两个国家就是同一个国家,葡萄牙在名义上属于西班牙的封国之一,其国主是西班牙王朝的伯爵女婿。

在这个时期里面,王室成员之间的联系相对紧密,两个国家保持着很好的“主臣”关系。

不过到了公元861年之时,葡萄牙地区突然宣布要独立发展,两个国家的从属关系就此断绝。

不过那时候的欧洲大陆还被王国观念影响,人们对于国家领土主权的事情并不是特别看重,各大王国之间的合并和分裂都是“家常便饭”,只要能保护住现有的利益,做出一些名义上的牺牲也是可以的。

在这种情况之下,西班牙并没有干涉从属国的独立行动,而且西班牙对周边王国的“合并”一般都是和平演化,通过政治联姻的方式稳定权利,葡萄牙既然不会跟自己“一条心”,那么西班牙也不会强求什么。

第二点原因,葡萄牙有“大腿”可以抱。

如果单单依靠自身实力,葡萄牙是没有那个胆量敢去独立的,就算是成功完成了独立活动,那么后期的发展也会受到限制。这个小国家之所以敢这样做,是因为它的背后有教皇和大英帝国的支持。

在独立初期,教皇给了葡萄牙军队以及经济上的双重支持,他们还专门派出过自己的骑士团帮助葡萄牙稳定局势,西班牙看到这种情况以后不敢对葡萄牙采取行动,毕竟教皇的权利还是非常大的。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教皇的影响力已经“罩不住”葡萄牙了,正是在这个时候,英国却及时出现顶替了教皇的位置,为了让葡萄牙对西班牙形成遏制之势,英国大力对葡萄牙的“反西”行动进行支持。

由于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葡萄牙有它撑腰还真没人敢动。

第三点原因,葡萄牙自身也具有很强的实力。

就算外部的支持力度非常强大,但如果自己不具备一些实力,国家领土早晚都会他人所占。在独立行动开展以前,葡萄牙就通过大量的航海舰队带动了经济发展,这种发展积累下来以后,让社会各界的发展水平都提了一个“档次”。

由于自己手里有了“闲钱”,所以国家的军队建设水平也慢慢的提升了上去,在西班牙缓过神要收复葡萄牙之时,人家已经有了稳固的防御力量,如果这个时候想对葡萄牙采取什么行动,势必会付出很大的伤亡代价,“无奈”的西班牙只好再次等待好的机会,可这一等就直接等到了今天。

在1850年之时,葡萄牙已经作为民主国家存在了一段时间,虽然在这期间西班牙一直在谋求合并之事,但最终没能把对方收复过来,在葡萄牙宣布独立六十周年以后,西班牙也只能承认了对方的主权。

白话历史君



关于葡萄牙很多人有误解,以为这只不过是一个小国家,但从历史上来看,千万不要低估了这个"小国家"。

改变欧洲历史的是大航海时代,而开创大航海时代的就是葡萄牙。享利王子,迪亚士,达伽马等,几代人,前赴后继,终于开创了,从葡萄牙经过非洲好望角,再到印度、东南亚的航路。

有人会问,那西班牙在干嘛?不好意思,那时候西班牙南部还在阿拉伯人的统治之下,而北部则分裂成上百个小国家,实力根本无法与葡萄牙相比。就是,最后完成了西班牙统一的伊莎贝尔女王,一开始,他爹也是准备把他,许配给你葡萄牙国王的。

大名鼎鼎的哥伦布,最早也是求见葡萄牙国王,并提出他的想法,被葡萄牙国王拒绝后才去求见西班牙双王,最后才付诸实践的。

等到西班牙实力起来。西葡两国,还因为,殖民地的问题有纠纷。当时的教皇是西班牙人,他画了一条"教皇子午线",子午线以东的地区归葡萄牙开发,子午线以西的地区归西班牙。所以整个拉美除了巴西之外,都是讲西班牙语的,而葡语国家,大部分都在非洲和东南亚。

所以,葡萄牙的实力还是比较强的,西班牙想吞并葡萄牙,非不为也,实不能也!



洋杨大观


西班牙面积50.59万平方公里,葡萄牙面积约9.22万平方公里。同在伊比利亚半岛,两国之间并无大山大河阻隔,西班牙为何不兼并葡萄牙?

葡萄牙9万多平方公里,大致是韩国的九成大小,当量并不算小。历史上西班牙曾两次出兵兼并葡萄牙,一次失败一次成功,我们来回顾历史。
1212年,伊比利亚半岛有五个王国,卡斯蒂利亚王国(西班牙的前身)在中间,南方是阿拉伯人的格拉纳达王国,北方是纳瓦拉王国,西边是葡萄牙王国、东边是阿拉贡王国。

卡斯蒂利亚王国有兼并其他王国的计划,只是它虽然面积最大,但若几线同时开展,无疑是不智的。那么半岛上的另外这四个王国,实力如何呢?
阿拉贡王国,包含了今天巴塞罗那、萨拉戈萨、巴伦西亚等城市,也包含地中海巴利阿里群岛,实力强劲,这是卡斯蒂利亚王国暂时惹不起的。

纳瓦拉王国,纵跨比利牛斯山脉,是法国国王的亲属,背景特别强硬,也是暂时不能碰的。
格拉纳达王国,虽然阿拉伯人无北伐之力,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仍然有一定的实力。卡斯蒂利亚王国有心兼并,但其他王国却貌合神离,不愿出兵相助。卡斯蒂利亚王国担心,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葡萄牙王国,成为伊比利亚半岛首当其冲,可能被卡斯蒂利亚王国兼并的国家。

1383年,葡萄牙国王斐迪南大公去世,他的女儿贝娅特丽丝成为葡萄牙女王。女王早前与卡斯蒂利亚国王结婚,这使葡萄牙面临被卡斯蒂利亚吞并的危险。于是斐迪南大公的异母兄弟若昂一世起兵,推翻女王的统治。葡萄牙发生内乱,卡斯蒂利亚迎来最佳的机会,毫不犹豫发兵葡萄牙。不过这场战争以葡萄牙人胜利告终,也说明卡斯蒂利亚王国还未达到统一伊比利亚半岛的实力。
1469年,阿拉贡王国的斐迪南二世,娶卡斯蒂利亚王国的女王,也就是堂姐伊莎贝拉。10年后,两大王国正式合并在一起,这时候可以称为西班牙了。

1492年,西班牙南下征服摩尔人,将格拉纳达王国并入疆土。
1512年,北方的纳瓦拉王国一分为二,北部归法国,南部纳瓦尔王国归西班牙。
此时伊比利亚半岛,除了北部那个受法国保护的微型国家安道尔,就只有西班牙与葡萄牙。两颗牙各方面的争斗,一直持续到今天,那么西班牙为何不兼并葡萄牙呢?

然而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哥伦布已经发现美洲新大陆,麦哲伦也开始了环球航行。西班牙如果兼并葡萄牙,在武器装备相差无几的情况下,无疑会付出惨重代价。但在遥远的美洲大陆却不同,两颗牙以绝对优势的装备,以微小的代价就能豪取土地和各种资源。两相权衡之下,自然是结盟征服新大陆,性价比更高。
此后两颗牙开始海外疯狂扩航,并且划定分割世界的“教皇子午线”。西班牙再要兼并葡萄牙,就涉及到广阔殖民地的归属,可能引发世界性的大战。

1580年,西班牙出兵兼并葡萄牙,这次攻克葡萄牙首都,算西班牙胜利。但也果然引爆世界大战。英法这些后起之秀,绝不愿看到伊比利亚半岛出现一个统一的帝国。西班牙不但无法征服葡萄牙的殖民地,而且被迫与英国、法国开战。
1588年,西班牙130艘战舰远征英国,仅43艘破船回航。此战的后果波及葡萄牙,西班牙根本无力消化葡萄牙本土,更别提葡萄牙的殖民地。西班牙从此陷入到与英国的持久战中,国力严重消耗。
1640年,葡萄牙复国成功,从此特别防范西班牙。

1704年,英国占领西班牙的直布罗陀港,英西大战基本告终,英国取代西班牙成为世界霸主。西班牙连本土都保不住,更无力兼并葡萄牙。

地图帝


事实上西班牙和葡萄牙一度合并过。

在击败阿拉伯人以后,基督教徒在伊比利亚半岛上建立了三个国家——卡斯蒂利亚王国、阿拉贡王国和葡萄牙王国。

1474年,卡斯蒂利亚国王亨利四世去世。亨利四世没有儿子,他的女儿胡安娜和他的妹妹伊莎贝拉分别嫁给了葡萄牙国王和阿拉贡储君。胡安娜和伊莎贝拉为了争夺王位展开内战,葡萄牙和阿拉贡也分别支持两人。最后阿拉贡支持的伊莎贝拉获得了胜利,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也从此成为联合王国,最终变成了西班牙。

到了1580年,葡萄牙国王恩里克去世,他没有留下后嗣。而距离恩里克血缘最近的继承人就是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于是根据欧洲继承传统,次年腓力二世加冕成为了葡萄牙国王,同时统治了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组成了伊比利亚联盟,名义上成为邦联。

但是这个联盟的基础非常薄弱,两国之间矛盾众多。1640年,葡萄牙发生革命,开始驱逐西班牙势力。经过28年陆陆续续的战争,最终双方在英国的调停下达成里斯本条约,西班牙承认葡萄牙重新独立,伊比利亚联盟解体。

此后西班牙也几次试图吞并葡萄牙,但是葡萄牙通过和英国结盟,阻止了西班牙的企图。



不沉的经远


应景世界杯西班牙对阵葡萄牙,伪球迷正好可以聊聊和这两个国家有点相关的事情啦。这个问题该从何回答呢?如果历史往前推四五百年,答案显然是否定。


我每年都会给本科生讲授国际关系史这门课,其中一条主线就是大国崛起,在过去500年大国崛起的进程中,葡萄牙和西班牙都是曾经的崛起大国,所以不要光看今天这两个国家是个小国家,曾经也是风光无限。

先说说葡萄牙吧,在中世纪和西班牙一样,基本上都在经历过奥斯曼土耳其的统治,后来独立之后借助航海发家,不断拓展海外殖民地,当时获取的海外殖民地的面积是本土面积的百倍以上。(比如就单算巴西这个前殖民地,也是目前面积不足10万平方公里的葡萄牙的将近90倍,再加上其他殖民地就非常壮观了),因而葡萄牙在很长时间是世界大国,不大可能被吞并。



西班牙和葡萄牙一样,在独立和航海发家之前,部分也是奥斯曼土耳其的殖民地。不过在依靠航海发家之后,西班牙通过联姻建立起了哈布斯堡王朝,颠峰时期雄霸欧洲大陆,倾轧当时的法国,而德国当时基本是四分五裂,谈不上是一个国家。


在这两个国家都非常强大的时候,两国在海外殖民地展开抢地盘,导致不得不通过教皇来进行协调,划分双方的实力范围。这就是著名的教皇子午线,大约位于西经46°37'的南北经线,为两国的势力分界线:分界线以西归西班牙,以东归葡萄牙。

不过由于两国都是王朝,一旦王位继承出现危机,国家的命运也随之出现改变,1580年因葡萄牙王室姻亲继承关系,葡萄牙并入西班牙,直到1640年才摆脱西班牙统治。不过这次被吞并并不是因为葡萄牙被西班牙征服,而更多是因为王室之间的婚姻关系,法定继承。



此后西班牙基本上就没有吞并葡萄牙了。一是两国实力不相上下,西班牙很难完全征服对方;二是后来英法等国崛起,西班牙的实力削弱,其吞并葡萄牙会遭到其他大国的干预。直到今天,这两个国家关系还可以,但由于二战后殖民体系的瓦解,才使得两国呈现面积大小的显著差距,不过由于欧洲战后的一体化等发展,大国不大可能吞并小国,西班牙也可以和葡萄牙和平共处,看看世界杯,C罗一个人单挑皇马巴萨也能打平,就知道葡萄牙没有那么弱吧😄


凌胜利


其实并不是一直都没有吞并,在历史上的很多时期,两国都处于西班牙王室的统一统治下。(原谅我忘记了具体年份,但在十六十七世纪两国经常是一个国家)

那么葡萄牙为什么至今没有与西班牙成为一个伊比利亚国家呢?我认为这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原因。在民族大迁徙的时代,伊比利亚在西哥特人的统治下脱离了西罗马帝国的管辖,此时的伊比利亚民族国家尚未形成,西哥特王公零散的管理着这一地区。

接着,北非的穆斯林崛起了。他们渡过了直布罗陀海峡,以暴风般的骑兵击垮了基督徒,将他们驱赶到了北部巴斯克和阿斯图里亚斯的山区苟延残喘。但是随着阿拉伯世界的分裂和黑暗时代的欧陆不断发展,基督徒开始像南方挺进,这被称为收复失地运动,这也是两国的直接源头。

此时两国同为基督教国家,在信仰和南方巨大压力面前团结对外,故无力吞并。此时西班牙尚未统一,就更不能把先行统一百年的航海先行者葡萄牙怎么样了。

但是在阿拉贡与卡斯提尔联合开始,西班牙人就时刻打算吞并这一面朝大西洋的航海良地。这就涉及葡萄牙的地理情况了。这一地区最大的优势在于航海良港众多,可以享受海运的便利,有利于早期的开拓。但葡萄牙不大的纵深大多是深受地中海气候干扰的干旱山区,少有河流,在基础设施和科技尚不发达的文艺复兴时代,实在没有多大价值,甚至不及卡斯提尔内陆的山区牧场。这样的土地给予了葡萄牙人勇于探索的航海精神,却对西班牙没有多大吸引力。相比之下,东方奥斯曼的威胁,意大利富庶的商业城镇,地中海传统商路的贸易和与法兰西的争霸能够产生更多利益,这也是西班牙立国除殖民地在欧陆的主要战略方向。

但是当时的西班牙是非常富裕的,国力在欧洲名列前茅,是当之无愧的霸主,为何不拿下这一弹丸小国?这就涉及欧陆各国的战略了。葡萄牙正好是西班牙的侧翼,且在那个时代还有一定的实力,对于法国英国这些与西班牙有较大利益对立的国家来说,拉拢葡萄牙有利于牵制西班牙的扩张。同时葡萄牙优良的航海条件能够提供军队驻地与水手,能够打击西班牙贸易,这间接保持了葡萄牙的长期独立。

而对于十七世纪起国力一落千丈沦为外国打击对象甚至要不回直布罗陀的西班牙来说,与大英交好的葡萄牙就不再有吞并的可能了。


qxjz


西班牙人并非没试过吞并葡萄牙,最近的一次是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一度透过王位继承,君合了葡萄牙,但后来因葡萄牙爆发,于是被葡萄牙人给击败了(背后有来自大不列颠联合王国的军事援助)。此外,葡萄牙自13世纪起就与英格兰王国(后来与大不列颠联合王国)结成同盟,因此葡萄牙自中世纪以来就接受来自英格兰的军事援助。因此在中世纪时,葡萄牙王国借着英格兰王国的力量,阻止了磕愎提尔王国的入侵。也正因为葡萄牙王国背后有与英国(英格兰王国及其后继的大不列颠联合王国)的军事同盟,因此西班牙王国并无纺懔无忌惮地吞并葡萄牙。同时,葡萄牙在过去也拥有大量的海外殖民地,吞并葡萄牙,也连带地会将其殖民地并入,这将大大地改变欧洲的均势,这也容易引起欧洲其他强权的介入,因此西班牙就算想打葡萄牙的主意,也不是件简单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