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0 18年春晚没有董卿,但教育会有更好的传承

董卿:春晚十三年,感谢有你。

在我的印象里,从我开始看春晚就有朱军周涛董卿,16年周涛走了,18年朱军和董卿也要离开了。

突然感觉一个时代结束了。

18年春晚没有董卿,但教育会有更好的传承

对于董卿最初的印象是这个主持人很有智慧,对于每个嘉宾的出场都能衔接的恰到好处,而且这个主持人端庄大方,博学多识,言行举止总让人觉得很舒服。慢慢被她的气质吸引,自然而然地把她列为"卿国卿城"的一份子。

这才是真正的"集样貌和才华于一身的女子"。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选手王若西夸赞董卿道:“美人当以玉为骨,雪为肤,芙蓉为面,杨柳为姿,更重要的是以诗词为心。”这是我听到的对董卿最贴切的评价。

大多数人眼里她是成功的典范,而她的成长经历特别是父亲的“魔鬼”教育,以及一步步走来的成功之路也被人们津津乐道。

01

董爸爸从小对董卿教育的严苛:不许照镜子、学习古诗词、锻炼身体、勤工俭学……

董卿说:“我不知道有一天,我有了小孩以后,会不会用这种方式对他,我很害怕,因为我本能的觉得,我会,因为我认同了我父亲的这种方式,我现在觉得,他让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对的。”

很多人看到董卿的成功后,更加坚信了“严师出高徒,棒下出孝子”的教育方式,他们坚信,只要对孩子足够严格,一定会成就另一个优秀的人。

一味地模仿可能会取得东施效颦的效果,很多条件也不是说模仿就能模仿的。

想必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董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

02

董卿的父亲毕业于复旦大学,是报社的总编辑。一生笃信:人的命运要靠自己改变,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他靠着自己不懈的努力和坚持成为高材生,改写了自己一生的命运。

做不到董爸爸那样优秀,这种严格要求之下可能会毁了孩子。

每个家庭的先天条件不同,教养方式不同,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必然也不是等价的。

每年高考之前,都有很多孩子承受不住压力选择了自杀,"黑色五月"夺取了很多孩子的生命。

很多父母都会想当然的为孩子选择一条他们认为好的道路,自己年轻时没完成的理想都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并因此苛责他们的行为。

父母觉得“我这么做是为你好,为了让你少走弯路,我们走了一辈子总算明白了‘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个道理,我不希望你走我们走过的老路”。

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可是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有自己想走的路,有些路不走永远不知道结果,不走可能会遗憾一辈子。

03

我一直都觉得那些优秀的孩子一定有一个优秀的父母,他们的父母可能没有大的作为,但是品性或为人处世或自制能力等,一定会有突出的优点,而这些优点对孩子的一生会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很多人没有注意孩子的伯乐其实大多数是家长。

身教重于言传,要想让孩子听话,他的父母一定有让孩子信服的地方。

这样的父母用行动证明了这么做能取得了卓越的成效,于是孩子从小就把父母当做的榜样,也愿意听他们的意见。

而那些自己不思进取、好吃懒做,小肚鸡肠却又总爱指手画脚、呼来喝去的家长,他们的话孩子是不会愿意听的。

只有成就自己才能成就孩子。

你的人生因为没有尝试而失败了,不代表你的孩子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