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0 18年春晚沒有董卿,但教育會有更好的傳承

董卿:春晚十三年,感謝有你。

在我的印象裡,從我開始看春晚就有朱軍周濤董卿,16年周濤走了,18年朱軍和董卿也要離開了。

突然感覺一個時代結束了。

18年春晚沒有董卿,但教育會有更好的傳承

對於董卿最初的印象是這個主持人很有智慧,對於每個嘉賓的出場都能銜接的恰到好處,而且這個主持人端莊大方,博學多識,言行舉止總讓人覺得很舒服。慢慢被她的氣質吸引,自然而然地把她列為"卿國卿城"的一份子。

這才是真正的"集樣貌和才華於一身的女子"。

《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選手王若西誇讚董卿道:“美人當以玉為骨,雪為膚,芙蓉為面,楊柳為姿,更重要的是以詩詞為心。”這是我聽到的對董卿最貼切的評價。

大多數人眼裡她是成功的典範,而她的成長經歷特別是父親的“魔鬼”教育,以及一步步走來的成功之路也被人們津津樂道。

01

董爸爸從小對董卿教育的嚴苛:不許照鏡子、學習古詩詞、鍛鍊身體、勤工儉學……

董卿說:“我不知道有一天,我有了小孩以後,會不會用這種方式對他,我很害怕,因為我本能的覺得,我會,因為我認同了我父親的這種方式,我現在覺得,他讓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對的。”

很多人看到董卿的成功後,更加堅信了“嚴師出高徒,棒下出孝子”的教育方式,他們堅信,只要對孩子足夠嚴格,一定會成就另一個優秀的人。

一味地模仿可能會取得東施效顰的效果,很多條件也不是說模仿就能模仿的。

想必大多數人都不知道董爸爸是個什麼樣的人。

02

董卿的父親畢業於復旦大學,是報社的總編輯。一生篤信:人的命運要靠自己改變,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他靠著自己不懈的努力和堅持成為高材生,改寫了自己一生的命運。

做不到董爸爸那樣優秀,這種嚴格要求之下可能會毀了孩子。

每個家庭的先天條件不同,教養方式不同,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必然也不是等價的。

每年高考之前,都有很多孩子承受不住壓力選擇了自殺,"黑色五月"奪取了很多孩子的生命。

很多父母都會想當然的為孩子選擇一條他們認為好的道路,自己年輕時沒完成的理想都寄託在孩子的身上,並因此苛責他們的行為。

父母覺得“我這麼做是為你好,為了讓你少走彎路,我們走了一輩子總算明白了‘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個道理,我不希望你走我們走過的老路”。

這種心情可以理解,可是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思想和個性,有自己想走的路,有些路不走永遠不知道結果,不走可能會遺憾一輩子。

03

我一直都覺得那些優秀的孩子一定有一個優秀的父母,他們的父母可能沒有大的作為,但是品性或為人處世或自制能力等,一定會有突出的優點,而這些優點對孩子的一生會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很多人沒有注意孩子的伯樂其實大多數是家長。

身教重於言傳,要想讓孩子聽話,他的父母一定有讓孩子信服的地方。

這樣的父母用行動證明了這麼做能取得了卓越的成效,於是孩子從小就把父母當做的榜樣,也願意聽他們的意見。

而那些自己不思進取、好吃懶做,小肚雞腸卻又總愛指手畫腳、呼來喝去的家長,他們的話孩子是不會願意聽的。

只有成就自己才能成就孩子。

你的人生因為沒有嘗試而失敗了,不代表你的孩子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