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我國的雷達能發現我國的殲20戰機嗎?

愛君如我


殲20作為一款隱身戰機,是中國航空工業幾十年技術積澱的結晶,在中國戰機史上具有重要意義。殲20是一款隱身性能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的先進戰機,除了當前發動機矢量口沒有解決之外,其他方面的隱身指標都是一流的。但隱身戰機的隱身能力主要是靠減少雷達回波來實現的,也就是說隱身戰機能夠減少雷達發現的概率,縮短雷達發現的距離,但不是雷達發現不了。

近期美國舉行了戰機對抗演習,陣風戰機就擊敗了F-35,這說明在近距離上隱身戰機不僅僅能夠被發現而且優勢並不明顯。按照唯物辯證法,任何事物都不是絕對的,隱身性能也是如此。無論是F-35、F-22還是俄羅斯的蘇57,中國的殲20等都是可以被雷達發現的。正是因為隱身戰機能夠被雷達發現,所以世界主要軍事強國都在大力研製新型的反隱身雷達。

中國是在反隱身領域起步較早,研發成績最突出的國家。目前中國在反隱身雷達領域已經具備一定的優勢,部分領域可以說超過了美國開始引領世界。公開資料可知,中國反隱身雷達出口型號在國際防務展上引起密切關注,成為國際市場的搶手貨。另外根據最新的消息,中國在米波雷達領域已經領先俄羅斯一代,也就是說在米波反隱身雷達領域,中國是絕對領先的。米波雷達是針對隱身戰機的隱身的特點,專門打造的新體制雷達。

總體而言,中國自己的雷達發現殲20是沒有問題的,但最關鍵的還是發現的概率多大,能夠在多遠的距離上發現。當然雷達和隱身戰機是矛與盾的兩個方面,中國在這兩個方面的成績也是一種相互促進,對於隱身戰機和反隱身雷達發展都是絕對有益的。


深度軍備


答案是:不可確定!

中國的殲-20“威龍”是我國自主研發最新一代重型雙發戰機,據不完全和非官方統計,中國已經裝備了至少兩個飛行旅的量級,她代表了中國航空航天及軍工製造的最高水準,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是否也適用於“威龍”?很難說!

眾所周知,中國的反隱身雷達系統世界NO.1,如果站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角度來講,在特定條件下中國的反隱身雷達可以“輕鬆”發現“威龍”,如果“威龍”不願意讓中國的反隱身雷達發現,那也非常容易。

按照國際慣例,隱身戰機在執行非國土防衛任務的前提下,一般都會掛載龍博透鏡,該透鏡就是為了避免“己傷”才會掛載。此外,殲-20飛行一般都會實時互發數據鏈,在執行訓練任務的時候,即使不掛載龍博透鏡,在特定的距離上也會被我國的部分型號雷達所“捕捉”。倘若殲-20主動發送位置,也就是通俗所說的二次雷達,在這情況下是故意讓雷達捕捉,為了安全起見。

目前,戰機執行任務核心點就是返航時刻要加入既定管制航線,一般情況下16-20公里的距離內我國部分型號的雷達會發現殲-20,超過既定距離就不可發現。

二次雷達其實是屬於大雷達系統的一個重要不可或缺的一個子系統,通俗來講,二次雷達是“信號發射器”,殲-20是“信號接收機”,識別之後就會被我軍雷達發現,即使在隱身狀態下。

二次雷達的固定發射頻率約為1000MHz,接收固定頻率約為2000MHz,其中由三段脈衝組成,二次雷達作用距離一般在280-400公里內,在這個距離上足以使殲-20安全起降執行各種國土防衛任務。


墨墨觀察


可以,我們目前完全有發現隱身戰機的能力,關於這點,我先說個題外話,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2016年春節期間美國的"F娘娘"進入我國領空,然後被我們的米波三座標雷達發現的新聞,而發明這個米波雷達的38研究所還獲得了國家科學進步獎,如下圖:

而當時一群不知所謂的黑子還在說什麼當時“娘娘”是帶了龍伯透鏡(起到放大雷達波的作用)才被發現的,但是,發現“娘娘”這件事已經在去年的12月份已經被石錘了,中電38研究所的首席科學家吳劍旗院士在安徽大學的講座資料PPT別貼到了網上,直接給出了雷達屏幕證據,可以石錘我們完全有能力發現目前號稱最先進戰機的F娘娘,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那次的空情預警常規微波雷達根本沒有反應,只有米波雷達觀測到了,如果是帶了龍伯透鏡,那麼這些常規微波雷達是不可能沒有反應的!

所以,我們連F娘娘都有能力發現,殲20也同樣可以,畢竟在隱身能力方面,F娘娘確實要更加的優秀,這個是必須承認的,但是本身米波雷達就是各類隱身戰機的剋星,但是由於傳統的米波雷達確實存在著很多的缺陷主要有這三點:

1.探測仰角低、盲區大,導致不能推遠發現目標;

2.不具備準確測高能力,導致無法引導航空兵空戰;

3.探測空域的覆蓋不連續,導致無法連續引導。

所以一些西方國家認為該淘汰這種雷達(上世紀的玩意了),但是電科團隊恰好解決這些缺陷,使用了各種先進的算法、數字陣體質,以及各種空域、地形匹配波束,成功搞定了米波雷達在精確性、分辨率、測高等方面的不足,可以說,我們國家弄出來的這種米波雷達,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那種雷達了,這是更加先進、更加前衛的東西,不然,你們以為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那麼容易拿?因此,發現隱身飛機我們完全有能力,這個沒必要去懷疑,當然,某些美分不能接受那也沒辦法,愛信不信!


哨兵ZH


中國雷達能不能發現殲20?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什麼叫戰鬥機隱身。所謂隱身,不是看不見,而是被發現的距離近,這裡的發現距離是X波段雷達發現鎖定,在導彈給力的情況下,鎖定就是擊落,戰爭時期就是導彈伺候了。這就是隱身的過程。

所謂隱身,只是在X波段比較有效,其他波段即使發現了,還有能不能確定的問題,還有持續跟蹤的問題,C段還能湊合,到了S波段,只有搜索了,這是一個系統。

而反隱身雷達,看的更不清楚,已經到了米波段了。在米波段,反隱身是天然的,隱身雷達是不隱身的。即使被米波的雷達發現,也不容易跟蹤。因為隱身飛機是動的,飛機移動,飛機反射雷達不是漫反射,而是定向反射,有的反射,方向是很弱的。所以反隱身雷達要解決的就是能夠持續跟蹤,不被甩掉,這一步是很困難的。而中國成功了,真的很了不起。反隱身雷達對隱身目標越經常演練越好,所以,希望F22常來,但美國也不少,所以,把F22藏在了本土內,而且很難常見,而且絕對保密。隱身戰鬥機,就是一個殺手,要出其不意,如果經常來往,效果就會降低。

人們會經常舉個例子,1999年美國F117被擊落 原因,主要是因為美國大意了。美國感覺當時天下無敵,人愛走順路,也被X之外的雷達發現其規律,然後讓火控雷達埋伏好,結果F117又來了,所以被擊落了。不是反隱身雷達多麼厲害,因為是不變對不變,被攻擊方對攻擊當然成功了。在經常改變的情況下,而且隱身飛機琢磨不定,隱身戰鬥機是很難被鎖定的。

所以,反隱身雷達發現很正常,確定很難,如果能夠確定,那是很了不起的。即使確定了,跟蹤下去,但長波雷達是不能火控的,也就是說不能擊落的。所以從搜索到跟蹤再到火控,這是一個大系統。面對隱身戰鬥機,反隱身系統涉及到方方面面,成本是極高的。就像導彈和反導彈,導彈永遠走在反導彈前面,隱身永遠走在反隱身前面,這也是中國努力研製殲20的原因。



大志遠思想空間


可以,但是要看是什麼雷達,和這種雷達的工作波段!


▲就在去年12月25日,中電科首席科學家、三十八所科技委主任吳劍旗,還在安徽大學的學術報告會上,透露了我國反隱身先進米波雷達,在2013年成功在東南沿海方向450公里處成功探測F-22並並繪製了其飛行軌跡的消息,我國反隱身先進米波雷達能發現F-22,自然也就可以發現殲20。

其實隱身戰機對雷達隱身效能本身也並不是指雷達看不見,而在某些常見雷達波頻段內,讓雷達的探測距離變近而已。



▲俄羅斯各型雷達對不同RCS面積投影目標的探測距離示意圖。

所以雷達可以發現隱身戰機其實並沒有什麼好奇怪的,只不過要看概率而已,但是軍事裝備的應用不是撞大運,所以在雷達探測隱身飛機的具體應用中,要將這種功能實用化,因此也就誕生了反隱身先進米波雷達。

米波雷達其實指的就是雷達工作波長1米-10米、波段在30-300兆赫茲的長波雷達,這種雷達多采用巨大的八木天線或矩形拋物面天線,體積、重量都十分巨大,並且存在低迎角盲區大(波段在低於一定角度時會產生鏡面反射)、不能準確測高(多為兩座標雷達)、空域覆蓋不連續三大問題。



而先進反隱身米波雷達就是解決了以上問題的一種雷達,比如用分區獨立波束保型(波束多焦點)等技術手段克服了低迎角盲區問題、用MIMO新體制和地形匹配數學模型計算解決了不能測高問題等。


同時,反隱身先進米波雷達也為火控雷達指示目標提供了依據。

▲通常火控與目標指示雷達不同,其不需要360°全掃描和多高度掃描,只需要緊盯目標發射電磁波就可以,而在有了反隱身米波雷達提供目標指示的後,火控雷達就可以採用“凝視”模式對很小的角度照射就可以了,雖然不能完美的解決火控雷達對隱身目標的鎖定問題,但是可以讓火控雷達對隱身目標“看”的更遠一些。

而我國自1999年南聯盟大使館出事後,空軍就一直對反隱身技術進行深入研究,如今20年過去了,我們已經取得了十分喜人的成果,單以反隱身先進米波雷達來說,我們已經完成了多代更迭,不僅建立了以機動式米波三座標雷達為骨幹的反隱身防空網絡,還用全世界首型使用化米波稀佈陣綜合脈衝孔徑雷達覆蓋了我國主要的戰略方向。



而隨著我國高新科技成果的集中爆發,未來還會有更多更喜人的消息等著我們。


武備趣科普


當然可以!隱身戰機只是縮小了雷達反射面積,並不是真的就能夠隱身。以美國f22猛禽戰機為例,f22的隱身能力大約是0.01平方米,這個面積相當於一隻海鷗大小,確實是不易發現。但是呢,由於戰機的飛行速度比海鷗快得多,所以只要是陣控雷達就可以通過測速來發現f22,只是鎖定有難度而已。

目前國際上通用的雷達,俄羅斯s300能夠在300公里左右發現f22,在100~150公里左右的距離鎖定f22(數據來源於伊朗)。s400則能夠在400公里左右發現f22,鎖定距離則是150~180公里(推測沒有實現監測)。我們的反導系統師從於俄羅斯s300,因此識別距離大約是在300公里,鎖定距離在100~150公里。目前我們已經購入了s400反導系統,應該很快可以跟隨俄羅斯技術再次提升雷達識別鎖定能力。這也是為何美國在給f22升級導彈,配備射程300公里以上的對地攻擊導彈,就是為了躲俄我兩國的反導系統;

美國f15的機載雷達大約在120公里左右發現f22,在86公里左右可以鎖定f22,這是美國紅旗軍演時的數據;

俄羅斯的蘇35大致可以在120公里左右發現f22,但是鎖定距離則提高到96公里,這是在敘利亞戰場時得出的數據。

我們的殲20隱身性能應該還沒達到f22水平,因此,能夠發現f22應該也能發現殲20。


優己


可以的。當然只能給講講大概。

雷達識別目標主要靠反射回來的雷達波。無論再怎麼先進的隱形戰機,都做不到100%隱形,因為你吸收雷達波也好,折射也好,始終會有一部分雷達波被反射回去。

我們就可以通過反射回來的雷達波判斷是個啥。反射得越大,這東西體積就大。但我們通過隱形技術,把這反射面積弄小以後。雷達識別的屏幕上,這飛機反射面也許就和一隻大鳥體積差不多了。這要按大鳥算,每天警報都停不了。

但體積是一回事兒,圖形就不同了。計算機比人方便多了。一隻鳥反射回來,他的圖形是差不多的。一架飛機反射回來的圖形和鳥肯定就不一樣了。

飛機通常都是量產的,我們只需要一架飛機作為藍本,告訴計算機,找出凡是反射回來圖形是這個樣子的東西。那就簡單多了。雷達波的速度比飛機快得多多了。

電腦一找到這種圖形就會報警。預警的時間就大大提前了。所以xx國家隱形戰機掉下來後,拼了命,不惜一切代價都要把它炸掉。

不然就相當於你家的門鑰匙丟了,只有換鎖了。


九門提督坎震離


提這個問題的人在這裡設了一個陷阱,那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那麼我們自己的雷達到底能不能發現殲20?如果能夠發現,殲20隱身性能存疑。如果不能發現,我們的反隱身能力又值得擔憂。這便是這位題主包藏的禍心。

實際上,當今世界上,隱身技術不是萬能的,反隱身技術也不是萬無一失的。大多數國家裝備的雷達都無法有效識別隱身戰機,目前只有中美俄具有一定的反隱身技術能力。而且誰也不敢說萬無一失。因為反隱身技術不是隨便一個雷達完成的,而是一整套囊括遠、中、近程和各種波段雷達構成的防空預警體系來實現的。

一般的小國根本無法具備這樣一個預警體系。所以,既然大家都還在拼命開發隱身技術,就說明到目前為止,戰機隱形技術還是有效的。那麼在測試戰機性能時己方如何全程有效監控隱身戰機呢?那就是在戰機上安裝一個特殊裝置,龍勃透鏡。龍勃透鏡的作用就是專門用來讓己方雷達可以發現並追蹤影身戰機行蹤的。

說到這裡,題主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陷阱已經跳躍過去了。








謝金澎


先來回答題主的問題,答案是唯一的、肯定的:可以。

殲20是我國的第一款四代機(我軍方劃代標準),與F22、F35、蘇57一樣,它們最大的特點就是具有隱身性能。現在所說的隱身性,當然不是“肉眼看不見”,而是指“具有雷達低可探測性”。那種連肉眼都看不見的真正的“隱身飛機”,以現在人類的科技,也就是隻能想想:將來倒是很有可能出現。


隱身飛機對於普通的傳統雷達來說,也不是探測不到、發現不了,而是探測的距離太近,沒什麼實戰意義。換句話說就是:所有的雷達都能探測到隱身目標(包括隱身戰機、導彈等),只要距離夠近。等到傳統雷達發現隱身戰鬥機的時候,早已經進入人家的攻擊範圍內了,根本來不及做出反應,這也是有人稱殲20為“踹門的那一腳”、“破網的那根針”的原因。


網上殲20的照片等,經常能夠看見在殲20機腹下掛有龍勃透鏡,有人就根據這個說“殲20隱身無敵,只能掛龍勃透鏡參加演習、訓練、轉場等,否則雷達根本就發現不了”、“蘇57隱身能力不足,所以才不用掛龍勃透鏡”,等等。這些言論,不過就是為了吸引眼球罷了,當不得真。

龍勃透鏡確實可以“放大雷達反射截面積”,但這並非是它的惟一用途,龍勃透鏡最大的作用就是欺騙對方——它可以改變己方戰機的雷達反射信號特徵,讓外界無法掌握戰機的真實雷達信號特徵,這對於隱身戰鬥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同一款戰鬥機的雷達反射信號特徵具有唯一性,打個比方說就像人的虹膜、指紋一樣:根據雷達反射特徵就能迅速判斷出目標的類型,就像派出所根據指紋就能知道你是誰一個道理。



如果隱身戰機的真實雷達信號特徵被對方掌握,那麼對方的雷達在發現該目標時,就能迅速做出判斷,並採取應對措施。 所以說隱身戰機在非本國的公開場合出現時都會加掛龍勃透鏡,俄羅斯的蘇57在敘利亞期間始終都掛著龍勃透鏡,就是怕被其它國家掌握蘇57的雷達反射特徵。同樣,美國的F35在參加航展時、F22在參加多國演習時也都掛有龍勃透鏡,就是怕洩密。再有一個好處是:避免成為對方進行反隱身測試的目標。

在本國內,加掛龍勃透鏡,一方面是為了飛行安全,畢竟不是所有的雷達都能及時、準確的探測到隱身戰鬥機;另一方面就是任務需要了,比如說對抗演習、飛機測試等等。

回至主題:我國的雷達能發現殲20嗎?答案就是:能,我們裝備的反隱身雷達不僅能做到有效探測包括殲20、F22等在內的隱身目標,還能對這些目標做到有效跟蹤、監控。

能夠有效探測隱身目標(隱身飛機、導彈等)的雷達,叫做反隱身雷達。我國在這方面的成就,絕對處於世界先進水平:已經研製、裝備了多款第四代反隱身雷達,我們擁有的反隱身雷達型號也是世界上最多的。



現在的隱身技術對於長波雷達來說,其隱身效果不大,也可以說是:在長波雷達面前,現在的隱身戰機不具有隱身性。利用這一特性,各軍事大國都發展出了自己的反隱身雷達:米波雷達等。

在2016年的珠海航展上,我國公開展示了反隱身米波雷達,《簡氏防務週刊》稱:中國已經成為反隱身雷達的全球引領者。 2017年6月,我國共有四款反隱身雷達參加了巴黎航展。為此,美國海軍在2018年預算中,還專門撥了一筆20億美元的經費,用來研製新型干擾機。




我國的反隱身雷達有JY—27A、JY—26、YLC—8B雷達等等,型號不同,探測隱身目標的距離也不相同,最近的也在300公里以上。其中JY—26雷達還兩次跟蹤、監控到F22,媒體曾對此做過,包括簡氏防務。

殲20的雷達反射截面積雖未公開,只能說是應該與F22的RCS差不多,既然F22能被探測到,殲20也一樣。


儒道之主


這是典型的矛與盾的關係啊,毫無疑問可以探測到,說到這咱們先明確一個概念吧,五代機(中國標準四代機)並不是說完全隱身了,甚至更誇張的說看不見,五代機是低可探測性,意思就是說縮短髮現的距離,可以探測的距離越短,則代表著這款戰機的隱身性能的越強。

這就衍生出一個概念,超視距作戰,在互相看不見的地方戰鬥就已經發生,隨著現在各種先進空空導彈的服役,五代機攜帶的遠程空空導彈射程普遍都在100千米以上,像二戰那樣“狗鬥”的情況,在現代空戰中幾乎不存在了,把隨身攜帶的導彈打完以後撤出戰場是唯一明知的選擇。


由於國內殲20的RCS值咱們不知道,不要緊,咱們可以用小學就學過的類比法進行推測一下。在2018年12月份咱們得到了這個答案,中科院的首席科學家,國寶級任務吳劍旗院士,在安徽大學的講座中,就介紹了中國的先進米波探測雷達研發成功,並且在2013年的東南沿海成功探測到美國F22“猛禽”戰鬥機的位置,連F22都可以探測到,你說可不可以探測到殲20呢?

這種雷達說先進也不先進,不但不先進而且還落後了,唉唉唉,兄弟先把你那40米長的大刀收回去,這種米波雷達雖然優點很強勢但是同樣的他的缺點也很明顯,主要是三大問題,空域覆蓋不連續,導致不能連續引導戰機跟蹤,不具備高探測能力,探測仰角低盲區大,無法有效發現戰機,但是咱們中國的科學家把這些問題奇蹟般的解決了,於是本來被西方所拋棄的米波探測技術到了咱們這成了對付隱身戰機的利器,為中國科學家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