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明朝末年为何会爆发“奢安之乱”?

CJ-J


奢安,实际上是两个人,一个叫奢崇明,一个叫安邦彦,两个人都是彝族首领,前者的统治区在永宁(今四川泸州一带),后者在水西(今贵州西北一带)。

奢、安两家都是世袭多年的大土司,从汉朝开始,西南地区(尤其是贵州)与中央政府的关系长期处于一种松散的羁縻状态,即少数民族势力向中央政府称臣归顺,但拥有完全的自治权,只是官名职位由中央政府设定,世袭的首领由中央政府授予称号(例如安氏从蜀汉时期就世袭水西,到奢安之乱时其统治已经长达一千三百多年,比任何一个王朝都长)。

对于这种”土皇帝”现象,中央政府肯定是不满意的。所以在雄才大略的朱元璋时期,明王朝就试图”改土归流”,取消世袭制的土司,以中央委派的流官取而代之。为此明军在水西境内的毕节、赤水、七星关、黑张(赫章)、瓦店等地纷纷设卫驻军,虎视眈眈;都指挥史马晔公然扣押并裸挞当时贵州的最高女统治者——贵州宣慰使奢香,企图逼反奢、安两家(奢香是奢氏家主之女,又是安氏幼主之母)。

奢香夫人

不过奢、安两家很能忍,没有给明军一点口实,最后朱元璋也只得作罢。

到了明代中后期,明帝国吏治日益腐败,流官对土司们苛责打骂,视为贱民。凡世袭土司者必向流官私纳黄金已为不成文之陋规。如天启初年,贵州分守兵备副使邵应祯向安氏“索该酋金银常例,不下两、三千金”。万历年间,奢氏陷入争夺土司继承权的内战,而永宁明军竟然乘火打劫,将“奢世九世积财,搜掠一空”。而在奢崇明胜出,成为代永宁宣抚使后,当地流官却以“行堪未定”为由(估计是奢氏财产被掠,纳金数量上满足不了流官们的胃口),拒绝承认,并准备乘机将永宁地区“改土归流”。

如果此时明军仍像洪武年间那般善战,奢崇明再不满估计也只有学祖先修炼”龟缩大法”。偏偏这时明军战力日益孱弱,对外战争和对内镇压多倚重剽悍的土司武装,此消彼长之下,奢崇明日益滋生叛意。

天启元年,因对后金战争失败,明廷要求奢、安两家赴辽作战,奢崇明调集兵马两万至重庆听令。但本应发放的40万两饷银遭到层层克扣,只给了4万两;重庆巡抚徐可求又指责奢崇明所调之兵大都老弱病残,要求遣回永宁重新征调,实际上是借机索要贿赂的老把戏。

奢崇明忍无可忍,率领二万“老弱病残”的永宁军攻占了重庆,杀徐可求,并分兵攻占了合江、纳溪、遵义,后来还围攻成都达一百多天,并建立大梁国,自号大梁王。幸好四川石柱的土司秦良玉率部来援,解了成都之围,并大败奢崇明,收复重庆。

秦良玉,明军靠自己无力解围成都,最后还是靠另外一个少数民族土司来打败围城的少数民族土司,真是够讽刺的

奢安两氏世代联姻,又同样痛恨明王朝的压迫,此时安氏首领安尧臣刚死,其子安位年幼,尧臣妻奢社辉正好是奢崇明的亲妹妹,与其弟安邦彦共同摄政。奢社辉和安邦彦听到奢崇明起事的消息后,既害怕被株连,又见明军不堪一击,便也举起了反旗,占领了毕节、安顺、沾益等地。

传承上千年的水西安氏影响力比奢氏大的多,西南地区土司纷纷响应。水东土司宋万自称罗甸王,占据龙里。天启二年二月,安宋两氏为主的十万起义军包围了贵阳,围攻整整一年之久,城中军民四十万,饿死几尽,明军公开“屠人于市肆,四斤易银一两”,解围后仅余二万人。前来解围的贵州巡抚王三善也兵败被杀。


朱燮元

崇祯元年,明王朝任命守成都有功的四川巡抚朱燮元总督云贵川广五省,朱燮元集五省之兵力,于崇祯二年剿杀奢崇明、奢社辉、安邦彦。三年,安位投降,奢安之乱基本结束。

奢安之乱历时九年,几乎波及黔川全省。由于明末吏治腐败,使得原本温驯的西南土司们,对其本来已经风雨飘摇的统治基础又给予了沉重的打击,庞大的军费开支对于已疲于应付北方战事及各地农民起义的明帝国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海军史研究会员


奢安之乱也被称为奢安起事,它是明末一场轰轰烈烈的土司反明事件,范围波及了大半个中国,从起事到最终被平定,前后历时17年之久,超过了之前“万历三大征”中的任何一次,对四川和贵州地区的局势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明朝天启元年(1621年)四川永宁宣抚使奢崇明及其子以援辽为借口在重庆起事,继而控制四川。天启二年(1622年),时任贵州水西土司的安邦彦率部响应奢崇明叛乱,先攻占了毕节、安顺,其后包围贵阳,占据了贵州、滇东等地,短短几个月内川、黔大部地区陷落。明廷十分重视此事,四方筹集兵饷,并任命朱燮元为四川巡抚兼总督来平定叛乱。崇祯元年(1628年),奢、安叛乱又起,随后二人在与明军作战过程中阵亡,崇祯二年(1629年)叛乱被平定。

奢安之乱

奢安之乱的起因与当时明朝施行的政治、经济、民族政策有关,从政治上而言,明末吏治腐败,在地方上官官相互,对人民实行残酷的压迫剥削;经济上,全国出现了大范围的土地兼并浪潮,西南各族人民不仅生计受到影响,而且要承担沉重的赋税和徭役,朝廷大兴土木需要从西南地区征派大量的木材,据记载西南地区的采木民工因入山死伤者无数。此外,西南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明廷对当地的少数民族叛乱实行血腥镇压,对归顺的少数民族土司则处处牵制,采取了防范措施,这些土司不仅没有什么实权,而且要受到上级官员的勒索敲诈,四川奢崇明起来叛乱便是因为官军借调解家族内部争纷之机抢占土地,将奢氏的财产搜掠一空。

奢安之乱

总体而言,奢安之乱总共经过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天启元年(1621年)九月至天启三年(1624年)四月,这时四川奢崇明叛乱兴起,短时间内占据四川地区,朱燮元率兵反击,天启二年(1622年)明军攻占了成都,并收复了四川发部分地区,其后在朱燮元的指挥下,明军逐渐占据了战局的主动地位,奢崇明父子仓皇逃到了重庆,江安、新都、遵义等地也被收复,朱燮元因此被升为巡抚。

奢安之乱

第二阶段是安邦彦起义至崇祯元年(1628年)七月,安邦以在贵州起事后,迅速占据了贵州大部分地区,而明军在与其交战过程中接连失利,贵阳城久攻不下,战局始终处于被动。崇祯二年(1629年)八月,奢崇明与安邦彦等人合力趋永宁,在朱燮元诱敌深入的计策下被一局攻破,此后明军势如破竹,终将奢、安之乱平定,积年巨寇始尽。崇祯九年(1637年)明朝再调兵遣将讨伐西南地区叛乱,一直到崇祯十年(1638年),明朝通过众建土司的办法瓦解了水西土司的势力,使其再无力与明廷抗衡,西南地区叛乱彻底被平定。

奢安之乱一直从天启年间打到崇祯年间,不仅对明朝的统治构成了极为严重的威胁,连年的出征平乱削弱了明朝的统治基础。同时,奢安之乱让当地的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民不聊生,滋生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参考文献:

东人达:《近年关于明末奢安事件的研究》,《毕节学院学报》1995年第4期。

刘秀兰:《论明末川黔少数民族土司奢、安之乱》,《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98年第5期。

安红:《浅析朱燮元与奢安之乱的平定》,《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33卷第6期。

回答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林小静


季我努学社


从熹宗天启元年(1621年)九月奢崇明部在重庆叛变,到崇祯三年(1630年)春安位投降,“奢安之乱”前后经历了八年多时间。这是一次由彝、苗族农奴主发动的叛乱性的战争。它之所以能鼓动如此众多的人们参加,这和明朝政府的腐朽统治有关。

(1)明朝统治腐朽,苛捐杂税沉重

明朝政府的所谓“流官”和明军官兵,不仅对当地少数族人民的剥削压迫“既极残酷”,甚至对彝、苗各族上层人物的“土司”也肆意“腹削”。《黔南十集》记载了这种状况,官兵渔肉黔人,既极残酷,有过苗仲寨者,苗仲具鸡黍,称主人甚谨,临行,辄动算器,加楚折焉……贼未反时,流官之胺削土司,真可痛恨……流官之纵衙隶胶土司者十人而九,弱怒色,强怒言之矣。奢、安等土司头目对当地彝苗少数族人民的剥削和压迫也是极其残酷的。“水西有四十八土目,安氏而外,沙、杨、潘、陆,皆倮罗裔也。其次为黑种。又其次仲家、仡佬、花苗、白苗、蔡家子、龙家子、六额子。皆役于土目,佃其田者皆日佃户”。上面所称的四十八土目及黑种属于农奴主阶级,其余大都是被压迫被剥削的农奴阶级,他们是“皆役于土目,佃其田者”的佃户。他们向农奴主领种土地,忍受沉重的剥削,除了交纳地租外,还有所谓“年例年租”,“岁上牛羊猪鸡”。遇到农奴主家有婚丧时,“又是纳银钱食物,俗谓之红白扯手”。农奴“不堪其累”。

(2)历史遗留问题

从汉朝到唐宋。西南地区(尤其是贵州)长期处于中原封建王朝的羁縻制度的统治之下。羁縻制度下的少数民族政权和势力向中央政府称臣归顺,但拥有完全的自治权,只是官名职位由中央政府设定,世袭的首领由中央政府授予称号。但是明王朝与水西、永宁二土司的关系,从一开始就显得异常微妙,合作、猜忌与防范并存,自从朱元璋开始,就一直想加强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控制,到了明朝中后期,在西南,明统治者与土司阶层以及广大少数民族百姓的矛盾日趋复杂化与尖锐化,万历年问,奢氏首领奢效忠死后,奢氏陷入了效忠亲弟奢崇明与效忠庶子奢崇周的土司位置争夺战中。永宁总兵郭成、马呈文竟然利用双方混战之机,派兵兵赶火打劫,将奢氏积财搜掠一空。而在奢崇明成为代永宁宣抚使后,当地流官却以“行堪未定”为由,拒绝承认。长期高压的政治,使奢崇明日益滋生叛意。

万历末,永宁土司的职号已由奢效忠的侄儿奢崇明袭替。奢崇明是一个颇有政治野心的人。由于他出身微贱,以旁支承袭,表面上对明朝官吏恭敬,而实际上是暗地里另有图谋。一次,奢崇明被召入藩府,他见藩府雄丽,即密遣工匠图绘,被川贵参将周敦吉发现,周当场叱之日:“汝犬羊,便敢乃尔!恐不禁我老虎嚼也!”奢崇明忍气逊谢,一直等待时机反叛。

(2)应对北部危机,强行征兵,构直接成导火索

恰逢这时,辽东战局日益紧迫,明王朝的辽阳总兵刘铤曾参加平播之役,因而极力主张征调彝族土兵驰援辽东。奢崇明立刻上书,表示愿意提兵3万赴援。天启元年(1621),明朝下诏檄调,正中其谋。于是,他借机日夜制造军器,立马上路。九月六日,奢崇明从永宁发兵祭旗。十七日,四川巡抚徐可求前来点兵,奢崇明部将樊龙对其无礼,徐可求说:“朝廷处汝如腐鼠耳,汝得无欲反乎?”樊龙应声日:“不反何待!吾来杀汝,岂来赴援!”于是,突然发动了反明的武装叛乱。在樊龙、张彤的率领下,声称援辽的2万部队乘机进占重庆。杀巡抚徐可求及其他官员20多人,并分兵攻占了合江、纳溪、遵义等重镇,后来还围攻成都达100多天。之后,奢崇明建立大梁国,自称大梁王。

此时,水西安氏首领安尧臣刚死,其子安位年幼,尧臣妻奢社辉(奢崇明的亲妹妹)摄事,水西大权掌握在奢社辉与安尧臣之弟贵州宣慰司同知安邦彦手中。奢社辉和安邦彦听到奢崇明起事的消息后.也举起了反旗,并迅速占领了毕节、安顺、沾益等地。

“奢安之乱”终于爆发了,为了平息“奢安之乱”,明政府付出的代价是异常惨重的。14年战事庞大的军费开支。对于已疲于应付北方战事及各地农民起义的明政府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原本温驯的西南土司们,在大明帝国最危难时刻群集而起,向大明帝国投去了最后一块落井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